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怎樣讀經典 | 《四書章句集注》

《中華讀書報》2017年征訂正在進行,恭請讀者朋友到當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1-201怎樣讀《四書章句集注》朱傑人 | 文

錢穆先生說:「朱子學之有大影響於後代者,當以其所治之四書學為首」,「朱子乃集宋儒理學與自漢以下經學之大成而綰於一身,而集注則其最高之結晶品也。」 (《朱子新學案·朱子之四書學》)清人謂朱子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他是一個集大成而開世紀的人物。在他宏富的著作中,《四書章句集注》的地位十分重要,錢穆說是「最高之結晶品」,誠不為過。

「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書。「四書」在宋以前並不受重視,也未被列入儒家的經典。《論語》《孟子》在漢代屬於幼學之書,而《大學》《中庸》只是《禮記》的兩個章節。到了宋代,《論語》《孟子》的地位開始提高,《中庸》則在南北朝因道教與佛教的廣泛傳播而受到關注。被關注的原因是因為其性命、心性之說與佛、道有某些相契之處,儒家的學者喜歡用來與佛、道對話或辯論。《大學》則因二程的提倡而被彰顯。二程經常以《大學》開示學生以入道學之門。在北宋,張載、二程等學者,對《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都非常推崇,這四種書成為他們傳道與教學的重要讀本。但真正確立「四書」之名,並建立四書學體系的還是朱子。南宋淳熙九年(1182),朱子在婺州(今浙江金華)將《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集為一編,刊刻出版,名為《四書章句集注》,從此,「四書」之名正式成立,也標誌著朱子四書學體系的最終完成。

明刻本朱熹集注

朱子著《四書集注》,與他構建理學(新儒學)體系和儒家道統有密切關係。朱子認為,儒家的道統自伏羲、堯、舜、禹直到孔子,孔子以後顏子、曾子繼之,曾子以後子思、孟子繼之,孟子以後道統就失傳了。一直要到二程才重新接續上了儒門的道統之傳。這中間相隔一千餘年。朱子的這一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基本揭示出了一個事實:孟子以後,儒家的思想、學說由盛漸衰,慢慢地趨於邊緣化。儒家的學說被邊緣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外來文化——佛教對本土文化儒學的衝擊與阻斷。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卻是一個大有取而代之之勢的顛覆性過程。我們看唐、宋二代,不但君王信佛,知識分子也大多是佛教徒。杜牧的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就形象地寫出了佛教寺院遠遠多於儒學書院的社會現實。佛教之所以對儒學有如此巨大的衝擊力,和儒學本身的體系漏洞有關。孔子的原始儒學,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修(身)、齊(齊家)、治(治國)、平(平天下),他的哲學還來不及觸及兩個重大的哲學命題——人心的本源與宇宙的本源。這就給佛教留下了巨大的空間。一旦佛教進入中土,便迅速地佔領了人的思想空間,久而久之,儒學就被邊緣化了。

儒學被邊緣化還有一個儒學體系本身的問題——經典的繁瑣與老化。朱子的學生黃榦說:「千有餘年之間,孔孟之徒,所以推明是道者,既以煨燼殘缺,離析穿鑿,而微言幾絕矣。」離析穿鑿,是漢唐以後儒學的最大弊端。離析,就是經典的繁瑣化、複雜化、學究化;穿鑿,就是解釋經典的牽強、附會和泥古不化。唐太宗命孔穎達修《五經正義》,固然有搶救學術之功,但儒家的經典被定於一尊,從此化為國家的意志,被固化、被封閉、被教條從而失去了活的生命力。另外漢以後的儒學主要的興趣和關注點在章句訓詁之間,所謂「吾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語文字之間」,而對儒家經典義理的探究與闡釋卻「晦盲否塞」(《大學章句序》)。這就使儒學的真諦被淹沒,儒學的精神就此迷失。

朱子自覺地承擔起改造儒學、重建儒學的歷史使命,構建了龐大、精密的理學(新儒學)的學術與思想體系。《四書章句集注》則是這一建構工程中的重點項目。

朱子作《四書章句集注》沿襲了孔子「述而不作」的傳統——不是另起爐灶,另立系統,而是對原有的系統添磚加瓦、拾遺補缺,在添、加、拾、補之中構建起自己的理論體系與學術大廈。

朱熹像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書的註釋採取了兩種不同的方法。《大學》《中庸》叫「章句」。所謂章句,是從漢代就形成的一種著述文體,它以分章析句的方法來解說古書,包括劃分段落、分析詞義、串講文句等。這是一種最常見的註釋古書的方式。《大學》和《中庸》採用章句的方式,有一個重要原因:這兩篇文獻原在《禮記》中,朱子認為《禮記》中的這兩篇文獻有的有錯簡,有的經文與傳文不分,所以它們的分章析句是有問題的,有必要加以重新考訂梳理,從而整理出一個可靠的全新的文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大學》古本為一篇,朱子則分別經傳,顛倒其舊次,補綴其闕文。《中庸》亦不從鄭注分節。故均謂之『章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35《大學章句》條)

《論語》《孟子》則曰「集注」。四庫館臣說:「《論語》《孟子》融會諸家之說,故謂之集注,猶何晏注《論語》,裒八家之說稱集解也。」(同上)據台灣學者陳逢源統計,《論語集注》引用漢宋諸儒註解九百四十九條,採用當朝學者說法六百八十條;《孟子集注》引用漢宋諸儒註解一千零六十九條,採用當朝學者說法二百五十五條。(《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第195頁-196頁)

朱子認為,學術的發展必須兼取眾家之長。所以,他在作集注時就著力於「遍求古今諸儒之說」。(《論語要義目錄序》,《朱子文集》卷75)朱子在採集眾家之說時,擇善而從,絕無門戶之見。比如,他對王安石父子的學說並不認同,但在「集注」中依然採用了王氏父子一些解說。朱子採用諸家之說,博取而不失原則,他最看重的是二程及其門人朋友的成果。尤其是在闡釋義理的時候,唯二程之說為尊更是其不變的原則。

為什麼「四書」成為朱子新儒學體系的經典?研究了「四書」的內容可以找到答案。

朱子曾經對如何讀「四書」給出了一個順序:「某要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朱子語類》卷14)這樣排序,當然有一個難易的問題。朱子讀書法一向提倡由易而難,由淺入深,讀「四書」的順序恰是朱子這一思想的體現。但是,在難易的背後,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這和四本書的內容有關。

《大學》一書,有著名的三綱領、八條目之說。所謂「三綱領」,就是「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所謂「八條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見,它是一部講政治哲學與個人身心修養的書。朱子說,讀《大學》可以「定其規模」,就是指人的修養與政治意識的格局,也即能否達致「內聖外王」之道。這是一個人能否立足於社會,報效於國家的基礎。這個基礎打紮實了,然後才有可能說及其他。

《論語》紀錄了孔子的思想和言行。是一部語錄體的著作。朱子說:「《論語》之言,無所不包。」(《語孟集義序》,《朱子文集》卷75)東漢的趙岐說:「《論語》者,五經之錧鎋,六藝之喉衿也。」(《孟子註疏·題辭解》,《十三經註疏》下冊2662頁)所以朱子說:「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

《孟子》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楊伯峻先生認為司馬遷的說法比較靠譜:「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記·孟荀列傳》)就是說,《孟子》的作者是孟子自己。《孟子》最大的貢獻是從心性論、修養論、義利觀、政治論等方面發展和豐富了孔子的思想,把儒學推上了一個新的境界。所以朱子說「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

《中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以朱子為代表的理學家門從中開發出心性、道德、倫理、形氣、知覺、人心、道心等等哲學問題。朱子說「次讀《中庸》以求古人微妙處」。所謂「微妙處」,就是指深入到了宇宙、人性等深層次的哲學領域了。自然,這是最難讀的,所以要放在最後。

讀《四書集注》還要注意一些方法上的問題。

《四書集注》是一種用註釋的方法來闡發自己思想的著作。所以在讀這一類著作時一定要注意把原文與注文對照、聯繫起來讀。不能只讀原文,不讀注文;也不能只讀注文,不讀原文。原文與注文是一個整體,互為表裡,互為支撐。我們在讀「四書」時,往往會以自己已有的知識來理解經典,讀了原文自以為懂了,就把注文跳過去了。殊不知,這恰恰會把自己的認知局限住。比如,《論語·陽貨》: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讀了這一段,一般都會以為陳亢所言「君子遠其子」,是指孔子與兒子也是保持一定距離的。但是,朱子注引「尹氏曰」:「孔子之教子,無異於門人,故陳亢以為遠其子。」原來,陳亢的理解是錯的,朱子說,這是說明孔子對自己兒子的教育和對其他學生是一樣的,沒有親疏之分。如果不讀朱子注,我們豈不是也要犯陳亢一樣的錯誤嗎?

讀《集注》還要了解朱子注的體例。關於《集注》的體例,朱子的兒子朱在曾作過詳細的說明:「《集注》於正文之下,止解說字訓文義,與聖經正意。如諸家之說,有切當明白者即引用,而不沒其姓名。如《學而》首章,先尹氏而後程氏,亦只是順正文解下來,非有高下去取也。章末,用圈而列諸家之說者,或文外之意,而於正文有所發明,不容略去。或通論一章之意,反覆其說,切要而不可不知也。」(朱彝尊《經義考》卷217)在讀註釋時一定要分清層次,弄清哪些是引文,哪些是朱子的話。

《四書章句集注》畢竟是幾百年前的著作,今天一般的讀者在閱讀時依然會有語言上的障礙。我建議讀者可以參閱朱子的其它幾種書:《四書或問》《論孟精義》以及《朱子語類》中的有關章節。朱子有一個學生叫陳淳,是朱子晚年最得意的門生。陳淳寫過一本書叫《北溪字義》,這本書把《四書章句集注》中有關重要的詞語、名詞一一加以解釋,對讀懂「四書」很有幫助。如果有進一步的閱讀需求,可以讀明人編修的《四書大全》。另外,近人沈知方主編,蔣伯潛註釋的《語譯廣解四書讀本》也是一本很不錯的輔助讀物。

(「怎樣讀經典」由中華讀書報、杭州驫馬文化傳媒公司聯合推出。本文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終身教授,朱子學會副會長)

關注「中華讀書報」,回復或直接點擊「詩經」「楚辭」「尚書」「孫子兵法」「左傳」「周易」「禮記」「孟子」「莊子」「史記」「後漢書」「論語」「戰國策」「國語」「資治通鑒」「墨子」「儀禮」「世說新語」「明夷待訪錄」「古詩十九首」「文選」「武經七書」「周禮」「水經注」「大學」「淮南子」「老子」「公羊傳」「荀子」「管子」「春秋繁露」「文心雕龍」「六祖壇經」「鹽鐵論」「呂氏春秋」「傳習錄」,可閱讀「怎樣讀經典」相關文章。

本文為中華讀書報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留言。歡迎轉發到您的朋友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