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國軍全球唯一的「中將加上將銜」是怎麼回事?

民國時期,國民革命軍陸軍有一個現在無法理解的軍銜稱呼:中將加上將銜(海空軍還沒有這麼高的軍銜)。今天,小燚難寫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特殊時期的特殊軍銜。

其實,各國的軍銜制度都大同小異,國軍時期的軍銜也不例外。當時,國軍把軍銜等級定為6等18級:6等即將官、校官、尉官、准尉、軍士、兵6個等級;18級即把將官分為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5級;校官分為上校、中校、少校3級;尉官分為上尉、中尉、少尉3級;准尉1級;軍士分為上士、中士、下士3級;兵分為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3級。其中「特級上將」是專為蔣介石設置的,也就是一個象徵性的東西。1935年3月31日,國民黨政府授予了蔣介石「特級上將」軍銜,以後又授予了馮玉祥等一批人一級上將軍銜。當時的二級上將相當於現在的上將,一級上將相當於大將或元帥。

幾位一級上將大家恐怕都熟悉: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可以看出來,所謂的一級上將不過是各派軍閥妥協后的頭銜,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自不必說,都是大軍閥,湘軍唐生智、粵軍陳濟棠、桂系李宗仁。而何應欽、朱培德則是中央軍的代表。

而二級上將里,其實也主要是軍閥頭目,像韓復榘,傅作義、白崇禧等,這是可以理解的,北伐之後形式上統一,軍事上老蔣麾下的中央軍佔據主導地位,但數量其實很少,北伐時期黃埔系不過10萬,而張作霖一系就30萬。北伐后雖然黃埔系實力大漲而各派軍閥被削弱,但瘦死的駱駝依然很大,黃埔系無法徹底消化各派軍閥,各派軍閥數量雖大,但無論單打還是合夥打又都打不過黃埔系,也有意妥協,這就是後來的中央軍地方軍的來歷。

上將以下,就是中將、少將。前面說過,各國軍銜都大同小異,不過國軍有一個特別的地方:中將加上將。張自忠將軍以身殉國的時候,就是中將加上將,死後追授上將軍銜(二級上將、下同)。所以很多人說他並非上將,而國民政府官方的宣傳則稱他是以「上將」軍銜殉國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中將加上將是指合於晉任上將者,因為員額所限,先加上將銜。待二級上將出缺,正式授予上將軍銜。原來,當時國民政府的上將(二級上將)是有名額限制的,總共限額22人。美軍也有類似的限額,美軍現役上將(四星):陸軍不超過7個、空軍9個、陸戰隊2個……有名額限制是為了避免將軍滿天飛的情況,要不然就像朝鮮一樣將軍比美國都多,元帥次帥一大把了!和平年代22位上將夠用(我軍現役上將也只有27人,但沒有明確的名額限制),但到了戰爭年代,這麼點名額就不夠用了,諸如傅作義這樣的都很年輕,一時半會這個名額也空不出來。怎麼辦呢?就設置了這麼一個中將加上將。

中將加上將,其服制軍銜與上將相同,行使上將職務,但俸薪仍照中將最高俸額支給。不是不想直接給你個上將,但俺們沒名額。先給你配上將軍銜、你先干著幹上將的工作,但俺們可說好了,沒名額,所以只給你中將工資!就這個意思。很可愛吧。

所以說張自忠將軍,配上將軍銜,行使上將職務(集團軍司令,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僅僅是不拿上將工資而已。英勇殺敵,以身殉國,這個上將是實至名歸,毫無疑問的。

北伐后國民政府建立,逐步確立了這麼一套軍銜制度,到抗戰前基本完善。35年授予的少將也就200多個,軍銜很嚴格。但到解放戰爭後期,由於國軍已經瀕臨崩潰,軍銜制度則毫無疑問的也跟著陷入崩潰,很多山大王也都得到了所謂少將中將的軍銜,搞成將軍滿天飛了。敗退台灣以後則逐步重建,在台灣沿用至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