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萬物有靈,藏傳佛教中的石頭也有秘密

石頭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有生命的,就那玉石來小談,每個人對待玉石的看法都不一樣。在西藏,你需要親手去觸摸她的冰冷,用腳去踩踏她的堅硬,用心去體驗她的笨重的時候,竟然發現每一塊石頭的背後,果真還存有如此玄妙的故事和淵源。

西藏是一個篤信萬物有靈的地方,長期與群山、湖泊、藍天為伴,與駿馬、雄鷹、獒犬、牛羊為友,自然界的一切在藏民眼中都是神的子民,渾身充滿了神性。

西藏的人們鍾愛石頭:天珠、珊瑚、瑪瑙、綠松石,在藏族人民的心裡,每一塊石頭,每一滴水都有她的故事,每一個生靈都有她的傳說。

瑪尼石:當年,文成公主入藏時,走過的唐蕃古道上,有一個地方叫做嘉那瑪尼城,距離西寧大約850公里,這是一片石頭的世界,這裡的每一塊石頭都可以為你講述一段自己的故事。

傳說,300多年前,一世嘉那活佛,路過此地撿到一塊天然的瑪尼石,這時的他明白了自己應該留在這裡利樂眾生,昌盛佛法。從此,他便在駐留這裡,以雕刻瑪尼石,平靜度過一生。活佛的執著感染了當地的百姓,雕刻瑪尼石便成為一種信仰在這片土地上世代傳承。

藏傳佛教的信徒喜歡誦經禱告,更喜歡將經文或佛像雕刻於石頭上,以表明對於佛教刻骨銘心的崇敬。復一年,日復一日。一座凝結著無數信徒心血結晶的瑪尼石巨城就這樣誕生了。據說這種特別的表達方式起源於松贊干布時期。

千百年來,萬山之巔的藏民,一直相信天地有靈,人神感應,在他們看來,山是神的化身,具有超人的靈性,而山神的肌體——石頭就是神靈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後來的瑪尼堆。

跨過唐古拉山口就進入了西藏腹地。只要經過山口、關隘、江畔、村落、牧場或天葬場,總會與一座座用石塊壘積被掛滿經幡的瑪尼堆不期而遇。在隨風舞動的經幡里,寄託著太多太多藏族人民許下的心愿。

瑪尼堆:一直以來,在藏民心中,馬尼堆就是一個航向或者路標,為行人標記著行走的路線,指引著回家的方向。藏民每每走到瑪尼堆跟前,總會隨手撿起小石子往上堆積,誦經一次,口中含著六字真言,圍繞馬尼堆轉上一圈,視為念過一千遍經文。

因此,馬尼堆寄託著藏民對於人生航向的探尋,搭建著人與天對話的橋樑。通常,有些藏民們在冬季農閑之時專心致志地雕刻瑪尼石。在他們看來,每雕刻完一塊瑪尼石,就算是完成了一份功德。

摩崖石刻:到了拉薩,除了布達拉、大昭寺、羅布林卡之外,藥王山南面的摩崖石刻群和哲蚌寺中的山頂石刻,這兩處景點是決不能錯過的。西藏的摩崖石刻大都形成於公元十世紀前後。在西藏,有各式的摩崖石刻造像和線刻六字真言,遍布整面山牆,如查拉魯普石窟廟。

坐落于山腰處的石窟廟,有個奇特的洞窟式造型,廊道岩壁上浮雕著69尊石刻造像,包括松贊干布、文成公主,還有大梵天王以及如來諸佛菩薩等。石窟的中柱與石窟間開鑿的轉經道通直接通向信仰的發光地——《甘珠爾》佛塔。

據說,這座《甘珠爾》佛塔是來自青海玉樹的信徒道登達娃,他用身體丈量著朝聖天路,用額頭敲擊大地計數著對佛陀的敬仰,用虔誠朝聖佛祖。來到拉薩之後,道登達娃就此安家,將所有積蓄化作面對牆壁的日夜錘打、億萬敲擊,終於使得恢弘的大藏經《甘珠爾》佛塔在此佇立。

唱歌的石頭:石頭在大家的印象中只是那種司空見慣的硅化物,無非大小、形狀、顏色、材質有所不同罷了。當你去西藏親自觸摸她的冰冷腳踏她的堅硬,用心體驗她的笨重的時候,會發現每一塊石頭的背後,有著如此玄妙的故事和淵源。

有部電影的台詞提到:在很久以前,還沒有文字的時候,人們就會找跟自己心情一樣的石頭,然後贈予對方。收到的一方會在石頭裡得到感觸,然後去了解對方的心。例如光滑的石頭,就能想象他平靜的心。凹凸不平的石頭就代表擔心對方。

其實,也正像《與倉央嘉措一起修行》書中所說的,一塊石頭,也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但又可以是最離不開的。信仰可以賦予石頭生命——只要有人的地方,石頭就被雕成大大小小的佛像。

在西藏,只要生命不息,生活延續,就不可能與石頭絕緣。人們通過各種工具,將石頭用於不同的用途,或許雕琢、累積、撫玩,石頭中所呈現出的無限圖景,其實,只是人們自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