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蜂-蚧-蟻-蟹,你死我活

此篇是接年初「來自Christmas Island的新年祝福」。那篇是介紹澳洲郵政以遠離澳洲本土上千公里的一個小島飛地-聖誕節島的名義發行的歷年生肖郵票。這篇俺繼續聊一聊島上的動物。關於聖誕節島上篇已經介紹了一些:

之所以叫聖誕節島是因為1643年聖誕節那天英國船長 William Mynors 命名的了該島。它位於印度洋印尼爪哇島以南350公里,總面積135平方公里,比北京市三環內面積還小一點。這塊英屬殖民地在二戰後由英屬新加坡管轄。1957年新加坡獨立前夕,英國「大老闆」應「小弟」澳大利亞的的要求,安排了一個290萬英鎊的交易,把聖誕島正式移交澳大利亞管理。1992年起澳大利亞西澳省接管法律執行,但是公民選舉歸入北領地地區。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島上常駐居民剛剛超過二千人,其中70%是馬來華人。因為是火山島,磷酸鹽含量豐富,礦業成為該島支柱產業。

簡單的背景介紹結束,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說,聽說過聖誕節島是因為這個傢伙:紅蟹。

每年雨季開始時(十月或十一月)幾百萬隻成年紅蟹鑽出地洞向海岸進發。大約一個星期後一般是公蟹率先到達挖好「產房」等待「心上人」。「洞房」后,公蟹自行打道回府,母蟹在「產房」里安胎兩個星期。待到月夜高潮,母蟹將十萬蟹卵排入大海。蟹卵遇海水即孵化,接下來的一個月中它們在海岸線附近飄蕩,幾次褪殼變身,成為小蟹,重回海灘,再經過近十天的跋涉進入樹林棲息地。紅蟹達到性成熟需要至少四年,所以新來的小蟹要幾年後才能故地重遊。

下面這個視頻是對紅蟹遊行的簡介,雖然沒有解說,但是結合上一段內容很好理解。

這麼算下來十一月到一月間聖誕島上應該可以看到五次大小紅蟹的遷移,最後一次數量最大但是因為小蟹個頭太小可能更像紅蟲子到處爬吧(密恐人士的噩夢啊!)。

下面的這幾張照片中可以看到島上居民為了保證紅蟹遷移正常進行採取了不少措施,搭橋修隧道設圍欄。

但是人類並不是紅蟹生存的直接威脅,真正的紅蟹殺手是長足捷蟻-yellow crazy ant (Anoplolepis gracilipes) 。

作為世界著名的侵略物種,長足捷蟻最早登陸聖誕節島要追溯到上世界30年代。然而之後的70年裡,長足捷蟻的入侵面積並沒有迅速增大,直到1989年超大蟻群出現后危害才開始逐漸顯現。超大蟻群以驚人的速度擴張,每年擴展一公里,到2001年,長足捷蟻的入侵面積已達到25平方公里,相當於全島雨林面積的的四分之一。其實長足捷蟻並不主動捕食紅蟹,只是當兩個物種的棲息地高度重合后,紅蟹難以避免地經過高密度蟻群,而捷蟻的本能防禦反應是釋放蟻酸。蟻酸隨即進入紅蟹的眼睛和關節。被潑了酸的紅蟹為了儘快沖洗乾淨被迫擠出大量體液,最終竟脫水而亡。

聖誕島上的準確紅蟹數不好說,2001年的一次統計估計是4400萬成年蟹,而2011年對長足捷蟻危害一次評估認為大概有1500萬到2000萬紅蟹已被捷蟻潑酸致死。紅蟹數量的銳減改變了雨林的生態,也給了其它入侵物種的生存發展空間,比如非洲陸地大蝸牛-giant African land snail 就開始填補紅蟹騰出的空間。

那麼有什麼對策嗎?很顯然,化學防治是行不通的。殺蟲劑不可能大面積噴洒,否則必將危害島上的其它物種。

另一個選項是生物防治。一提起生物防治,澳洲人民就無比悲痛地想起它:甘蔗蟾蜍。

上世紀三十年代為了控制甘蔗的蟲害而引進的102隻「癩蛤蟆」,如今已經「擴軍」到幾十億隻,橫穿澳洲大陸。所到之處,那真是「親者恨,仇者痛」。所謂親者,就是類似物種,比如其它蛙類被擠占生地;所謂仇者,即捕食者,蛇啊,蜥蜴啊,鳥類啊,因為食用了蟾蜍而中毒身亡。

那麼這次該如何正確應對長足捷蟻而不犯類似「癩蛤蟆」的錯誤呢?科學家們翻遍兵書戰策,終於決定使用「釜底抽薪,斷敵糧草,借刀殺人」之計。

螞蟻的食譜很複雜,幾乎是能吃的都吃。但是有很多螞蟻是有所謂主食的。長捷蟻的主食是「翔」,準確的說是黃膠蚧yellow lac scale insect (Tachardina aurantiaca)排泄的高糖粘液(hoenydew)。很多靠吸食植物體液的昆蟲都會分泌這種甜漿。黃膠蚧基本就是口器一插入植物體內,「菊花」就因壓力而排出甜漿。有趣的是母蚧蟲會用自己分泌的蠟將身體包裹固定在樹枝上,因而終生保持幼蟲狀態(這個叫做Neoteny,翻譯為成年人類的一種表現就是長不大,裝嫩,三四十歲了還要過六一,哈哈哈)。下圖中看到的這些黃球球就是母蚧蟲。

關於蚧蟲的體蠟也很有趣,有些被用來作為傢具的塗層,中藥中也有採用,有些被用作染料,最著名的大概是前幾年星巴克一款飲料里添加的天然紅色素,後來由於人民群眾義憤填膺抗議被喂蟲子吃而不得不替換掉。

其實真的大可不必,植物和昆蟲很難完全分開,比如美國FDA就規定允許咖啡豆內含有不超過10%的昆蟲殘體,西紅柿醬啥的也有類似規定。

扯遠了,言歸正傳。螞蟻和蚧蟲的共生現象是普遍存在的,當然在這個關係中螞蟻充當了收集採摘者的角色。科學家觀察到聖誕節島上長捷蟻和黃膠蚧這個的食物鏈關係,決定引入一種黃膠蚧的天敵: 一種微小的橘黃色寄生蜂 (Tachardiaephagus somervillei,因為沒找到英文俗名,所以依據它的拉丁名暫且叫「微橘蜂」吧)。

微橘蜂是生活在馬來群島的一種專門以黃膠蚧為寄生對象的物種,科學家認為將這種寄主專一的微蜂引入到長捷蟻超大蟻群入侵的雨林,通過殺死長捷蟻的主要食物供應源黃膠蚧而控制蟻群的規模。下圖中顯示被微橘蜂寄生而死亡的黃膠蚧。

下面這個視頻是澳洲國家公園對這個生物防治計劃的簡介:

事情交代到這裡似乎可以完結了,然而,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卻常常被大眾忽略了。在早期島上居民的相關報道中,紅蟹幾乎沒有被提及過,也就是說一百多年前的聖誕節島上還沒有這個百萬紅蟹遊行的盛況。那麼什麼催生了這個「自然奇觀」呢?答案是人類。

時間倒退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英國的探險者們在聖誕節島上宿營時被大群的本地老鼠騷擾。這種後來被命名為Maclear's rat(Maclear是一位船長的名字。。。)的老鼠並不懼怕人類,它們成群結隊進入宿營地,爬過熟睡的探險者的身體尋找食物。正是這種惱人的老鼠限制了紅蟹種群的過度繁殖。然而1899年,隨著磷酸鹽礦的開採,大批工人遷入小島,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陸上的黑家鼠。黑家鼠攜帶了本地老鼠無法抵抗的病蟲害(有說是一種寄生蟲),從而導致本地鼠數量驟減,九年後Maclear's rat徹底從聖誕節島上消失了。

一旦食物鏈被打斷,生態平衡隨之改變,紅蟹失去了主要天敵,開始自由無限地增長種群,直到下一個入侵物種長捷蟻的出現,生態平衡再次被破壞。

這樣看來,如今人類試圖再次「刺激」紅蟹數量的增加似乎也並非是恢復大自然原本的秩序啊!下面這張圖中顯示,由於紅蟹數量的減少,地表植被得到恢復,這難道不是一百多年前小島上的風貌嗎?

本篇的最後,讓我們一起來到地球的另一邊,古巴的豬灣。每年春天,第一場春雨後,千千萬萬的紅蟹走出森林,向海邊跋涉,重複著聖誕節島上他們的同類們的生命之旅。

下面的視頻是對古巴豬灣紅蟹的簡介,亮點在一分鐘,嘿嘿嘿。

筆者不禁好奇:類似的「故事」會不會也即將上演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