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歷史】清政府在伊犁邊境地區採取了哪些固邊措施?

山溪木橋

清朝政府統一新疆后,為了加強防禦和統治新疆,除了設立卡倫、台站和驛站外,還大力辟治交通,修建道路,河道設碼頭。卡倫和卡倫之間都有道路連通,稱「開齊」路。清朝時期,伊犁各軍台與軍台之間都開闢了往來通行的路,主要有如下幾條路線:

南道,伊犁惠遠城至南疆阿克蘇的南道,有幾條主幹線。其中一條幹線史稱「將軍路」,由惠遠城南渡伊犁河,至察布查爾境內的巴圖蒙克軍台,距惠遠城15里。繼行東南50餘里至海努克台,繼行90里達索果爾軍台,再南行攀山越嶺可達特克斯和昭蘇境內,跨越冰大坂到達阿克蘇 ,再延伸南行,可達喀什等城。

另一條幹線由惠遠過伊犁河,經巴圖蒙克台,又經過錫伯營鑲黃旗(一牛錄)和正白旗(三牛錄)二旗之地,繼南行多藍圖哈桑溝,再行攀越哈桑大坂,至昭蘇境內,再由昭蘇經夏塔,越木扎爾特大坂直達阿克蘇城。

山口要隘

西道,主要是伊犁到布魯特邊界(今吉爾吉斯坦)和哈薩克邊界巡查的道路, 即哈薩克路、伊賽克湖路和烏什路。清朝乾隆二十年(1763年), 始實行由伊犁派出官兵定期巡查布魯特和哈薩克邊界的制度。其目的,一是維護邊境安全,二是徵收官賦。

分三支,一支為哈薩克路,自惠遠城沿伊犁河北西行一百三十里至霍爾果斯,繼西北行六十里到齊齊罕,設有卡倫。繼西行六十里至奎屯,又南行六十里至輝番,設有卡倫。自輝番西北行六十里達博羅呼濟爾,設有卡倫。自奎屯西行九十里,至崆郭羅鄂倫,設有卡倫,由自繼行入哈薩克境內。

另一支為阿拉木圖路,自大城(惠遠)南渡伊犁河經錫伯營之地,沿伊犁西南卡倫路西行經安達拉卡倫,春稽卡倫、渡察林河繼西行過阿拉木圖,至楚河流域。另分出 一條道路,渡察林河後由此折向西南行,越善塔斯嶺,渡土布河至克金, 再西進布魯特境, 繼續沿阿拉套山南麓,伊塞克湖北岸西行至塔拉斯河、楚河流域。此路亦稱伊塞克湖路,是乃布魯特邊界的主要巡查路線。

還有一條分支路,即烏什路。這條路線早在漢唐時期就存在,至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新啟通。此道由伊塞克湖路分支,經湖北岸的塔爾德、特由普、達雷巴契耶。由湖西折向南行,經沃爾托闊耶,繼行沙爾布拉克,南越別疊里山口,才南行至納林河北岸,經納倫城渡阿特巴什河,再越阿特巴什山口,至恰特爾塔什地方。繼續沿阿克賽河東行,再行直達烏什,由烏什延伸到阿克蘇,繼續沿南路南行,抵達喀什噶爾城。

北道,由惠遠城北行60里至塔勒奇阿滿台,繼行北50里,再過博爾齊爾台,攀越果子溝大坂至博樂塔拉境,繼行向北延伸到塔爾巴哈台。另分一支攀越果子溝東行經三台、四台和五台至精河境內。與東路會合繼東行至烏蘇,繼續東行過瑪納斯,再東行抵達迪化城(今烏魯木齊市)。

山間小道

東道,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惠遠東路,由惠遠城東行經巴彥岱,繼行到固爾扎(寧遠城), 再繼續東行經墩麻扎回庄,至尼勒克境內;

二、固爾扎路,由大城(惠遠)東行至固爾扎:繼行東南過吉爾嘎朗河,向東南繼行至雅瑪渡渡口,南渡伊犁河,沿伊犁河南岸東南行入鞏留境,路分兩支,一支為昌門路,東行直達鞏留。另一支過河后折南而行,越過達坂至特克斯境內。

三、還有一條東道,習慣稱「昌門路」。由惠遠城南渡伊犁河。 東南行經巴圖蒙克軍台,又繼續東南行至錫伯營正黃旗(二牛錄)之地,繼行過闊洪奇回庄,至察布查爾麻扎之東,在喀拉塔木渡口過河,向東行轉渡雅瑪渡渡口,與另一支東路會合,繼行即到鞏留境內。

渡口碼頭

伊犁是祖國西部重要的戰略要塞,伊犁之名來此西域最大的內陸河——伊犁河。伊犁河橫亘整個伊犁河谷,境內地形複雜,崇山峻岭亘綿,戈壁 、沼澤縱橫,如此自然地理條件,對當時的交通帶來了很多不便,路途非常艱難。所以,開闢山口,修通道路,建設渡口,成為清朝政府通訊和交通建設的一項重要的工程項目之一。

清朝政府沿伊犁河建立了許多渡口碼頭,在伊犁河主要河道渡口設船擺渡,便於運行行人和官府物資,多數為官渡:

1、惠遠渡口,位在惠遠城南伊犁河上當時南北通道的主要渡口;

2、固爾扎渡口,又稱「艾墩渡口」和 「錫伯渡口」,位在寧遠城(伊寧市)南,今伊犁河大橋東則,是伊犁河南北通道的重要渡口;

3、喀拉塔木渡口, 位在察布查爾縣東北部,是 伊犁河上最古老的渡口之一;

4、雅瑪渡渡口, 位在伊寧縣境內,雅瑪渡大橋東側,至今仍在延續擺渡。

5、三道河子渡口, 位在伊犁河下游國境線東部鄰國境;

6、吉爾格朗渡口,又稱「哈爾賓船」 渡口,位在察布查爾縣東北部克米奇麥里村以北,是伊犁河上又一個古老的渡口。

木舟擺渡

渡河工具

那時候的渡河工具,早期主要是皮船、木筏和木舟。有的採取用馬淌水牽引擺渡,後來經過改進,設有木質構架的渡船,木舟,稱「闊爾巴克」(哈薩克語)。由2艘木舟並做,比較平穩,可渡人和車馬,由專人管理操渡。再後來麻索改為鋼纜,船體由2艘木船並成,上鋪木板,可以載行人、車馬和汽車。至20世紀50年代,渡河工具改用大型鋼纜引渡,安裝滑輪借水力牽引滑動,船尾有漿,以助擺渡。載重量也增多,又較安全,一次可載4輛汽車擺渡。

「鄂博」:邊界標誌

在新疆和鄰國接壤的邊境地區設置「鄂博」,作為邊界標誌。」鄂博「是蒙古語的譯音,意為石堆。在鄰國的邊界和游牧民族地區用石頭壘成石堆,作為界標和路標,通常都稱「鄂博」。如:舊時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加尕斯台鄉和瓊博拉鄉交界處的窯霍洛溝東岸,舊開齊路北側就有三堆「鄂博」, 錫伯族人稱:「依蘭鄂博」。據說,這三大石堆是表示路標,也是劃分農民耕地和牧民游牧區域的標誌,每個路過此地的人都往石堆上添石頭,成為人人仿效的隨俗。

清政府在新疆西北部疆域內所採取的各種固邊措施和治邊政策,為加強政權,鞏固邊防,交通運輸,官兵換防,出征平叛,督查逃犯,防衛屯牧,民工調遣,商旅往返等方面都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註:

西布魯特牧界與喀什噶爾、烏什等地毗鄰,每當南疆陷於混亂之際,布魯特人就會趁機劫掠南疆沿邊各城,或受邀於各方首領參與混戰。因此,這條布魯特巡查路的啟通,不僅方便了官兵巡查布魯特牧界,還為南疆換防軍的往返,緊急情況時調撥伊犁官兵出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 :王西林(新疆察布查爾縣扎庫齊牛錄鄉寨牛錄村 退休教師,編篡完成了察布查爾縣第一部牛錄史志《寨牛錄志》)

相 關 鏈 接

【歷史】在伊犁盛行了200多年的「哈什行圍」是什麼活動?

【歷史】清朝的西部大開發:乾嘉兩朝對伊犁的開發與建設

【歷史】錫索滿文化促進會概譚(下)

【歷史】金琳用中草藥治癒「察布查爾病」的貢獻

察布查爾縣《寨牛錄志》出版

歷史:清朝中期錫伯人

歷史:清朝前期錫伯族

清政府為何要將錫伯族南遷?

探史揭秘:清政府對錫伯族的統治政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