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獨家:美國從經濟第一到世界霸主為何走了50年?

美國大國戰略對的啟示

「在美洲大陸北部,有一個飄揚著星條旗的國家,它的名字叫美利堅合眾國,也被稱作美國。這個國家的出現雖然只有230年的歷史,但卻演繹了大國興起的罕見奇迹,它在歐洲文明的基礎上獨創性的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將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佔據了一個多世紀。」這是《大國崛起》中關於美國的開場介紹。

自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建立以來,大國興替呈現周期性權力轉移之特徵,然而自19世界末美國首先以工業實力登頂世界后,就逐步坐穩首強地位。不同於以往新興大國以戰爭手段謀求霸主地位,美國審時度勢的大國戰略賦予其超脫世界中心地區戰爭漩渦之外的安全環境,進而以潤物無聲之方式替代英帝國,建立美利堅主導的世界秩序。

美西戰爭的勝利空前刺激了美國的世界雄心,「大白艦隊」環球航行向世界展示美國實力。

儘管路德維格·德約提出美俄具備成為超越歐洲中等強國的側翼洲級大國優勢,但忽略大國理性戰略決策就無法解釋美國為何從1894年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到登頂世界霸主耗時半個世紀。換言之,美國「兩洋屏障南北無憂」與俄羅斯「橫跨歐亞俯視世界島」的地緣優勢,僅為兩國提供了通向超級大國的前景,廣袤國土、豐富資源、眾多人口、雄厚經濟等不過是成為霸主的必要之條件。美國用51年漫長時間以自我剋制的國家戰略實現與英帝國權力和平交接,打破近代以來大國間彼此戰爭完成地位更迭舊律,為當今實現和平崛起提供生動範例。

三易對外政策 美國的霸主之路

美國的地緣政治夢想由來已久,這點從建國僅40年即提出門羅主義,謀求扮演西半球唯一保護人的特殊地位就可看出來。但美國超越大陸島,將視野瞄準兩洋到達亞洲與西歐,則是在南北戰爭與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1898年的美西戰爭,是美國第一場海外征服戰爭,這場戰爭使美國力量深入太平洋,到達另一側的亞洲。這種到達不再是跟隨英法俄日在殖民地的利益均沾,而是基於后發強國實力獲得門戶開放的平等地位。

從1894年到一戰爆發前,美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力量已佔世界生產總值的33%。第一工業大國的實力,促使美國戰略家們紛紛創立主宰兩大洋的軍事學說,並向英國統治的海洋霸權提出挑戰。而一戰很快就為美國大國夢想提供了契機。德國無限制潛艇戰給商船隊沉重的打擊,使嚴守中立的美國終於下決心於1917年加入歐洲戰爭。美國參戰不僅改變了同盟國與協約國力量平衡,且正式標誌著國際舞台上一個新的主要大國的登場。為之作註腳的是曾經孤立於歐洲紛爭之外的美國在短時間內將數十萬軍隊迅速投放到大西洋另一側。

美國拋開孤立主義,謀求大國地位的努力在巴黎和會上達到高潮。威爾遜提出「十四點原則」,首次以美國方案來處理歐洲事務,將理想主義注入歐洲地緣政治。然而,歐洲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和數百年的均勢傳統根深蒂固,美國以外交手段謀求領導地位很快遭到了失敗。不過,巴黎的挫折似乎無法阻擋美國這個新興強國越來越多地在世界發揮作用。華盛頓會議,美國扳回一局,這次會議上不僅正式奠定了美國與英帝國海軍平起平坐的地位,且分解了英日同盟,為美經營亞洲掃除障礙。

令歐洲意外的是,一戰後美國並未持續介入世界事務,反而很快退回自我滿足的孤立主義和理想主義。恰恰是美國內向型自由市場經濟和分立制衡政治體制加之對歐洲紛爭根深蒂固的厭惡,使美國克制了通向霸權的權力誘惑,擺脫了歐洲泥潭,這種自我剋制為20年後埋下了重要伏筆。當然,美國的退縮加上英帝國明顯的實力不濟,導致了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與全球戰爭,被美國學者稱之為「金德爾伯格陷阱」。儘管20世紀30年代,美國海軍力量已明顯超過了英國,具備了兩洋作戰能力,但它並不願意加入到英國與日本在歐洲和亞太的權力遊戲。

二戰歷程無需贅言,它造就了美國的霸主地位,但戰爭充其量只是催化劑而已。從19世紀開始,以經濟活力和政治影響在歐洲發揮作用,以金元外交鞏固拉美,輔之以必要軍事力量的大國戰略,共同促成美國的全球性國家屬性而非偏安一隅之大陸島。即使是在孤立主義外交政策下,這種屬性也沒有發生變化。能夠反證這一點的是一戰前的德國與二戰中的日本。

1870年完成統一的德國速度實現經濟騰飛,在發展新興工業上與美國不相伯仲。從地緣政治上看,德國走上了陸權強國發展道路,美國則以海權作為發展方向。地理位置帶來的先天差異,並非導致兩國截然相反命運的根源,而在於是否挑戰現有霸權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儘管陸權國屬性,使德國難以像美國一樣影響力外溢,但英國並不是限制德國施加影響力的主觀障礙。

英德間龐大密切的貿易往來,使德國具備借船出海的條件,一個在歐洲大陸具備明顯軍事優勢的國家並不總是英國的敵人。但德國謀求挑戰英國海上能力的軍備計劃,顯然不僅用於追逐海外殖民地,而是要徹底掀翻英國的霸權基礎。正如俾斯麥所認識的那樣,德國安全的基石在於歐洲,「誠實經紀人」(Honest Broker)的國家戰略不變,一個針對德國的歐洲聯盟就不會出現。遺憾的是,威廉二世急於構建遠超德國需求的絕對安全。

對於二戰前的日本,一個合理的假設是,如果日本在太平洋獲勝,它將成為在遠東佔據主導地位的國家,但十有八九仍只是個地區性霸主。這種假設植根於,日本單一的對外戰略,除了侵略和殖民,它拿不出更多的獲得已有強國認可和對地區有益的建設性方案。

當既有霸主出現衰退和權力下降,這種對體系的支配性權力將分散到多個地區中心國家。但在此進程中,任何貿然試圖向霸權國發起挑戰的新興國家,勢必首先遭遇迎頭撞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