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特朗普「出馬」,盟國如何接招?

川普欽點的國防部長馬蒂斯連續出訪亞洲和歐洲,就重大安全問題與盟國進行溝通。

「川普元年」已拉開大幕。這位口無遮攔的新總統,從參加競選至今,總是讓美國的盟國膽戰心驚,任性的他常常一言不合就批評盟友,甚至動輒就威脅要撤回美軍,不再提供安全保護。在他正式走馬上任之後,美國究竟要如何處理與盟國的安全關係,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今年2月,川普派出了心腹大將、欽點的國防部長「瘋狗」馬蒂斯連續出訪亞洲和歐洲,就重大安全問題與盟國進行溝通,以此向盟國施壓,要將它們扭到川普設計的軌道上來。

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在韓國表態,美國將與韓國並肩應對北朝鮮的威脅。

「馬」走日韓打什麼算盤

新任國防部長馬蒂斯首次出訪,選擇了東亞和東北亞。亞太地區是美國實施再平衡戰略的關鍵區域,同時也是當前軍事衝突爆發點存在最多的地區。《日本經濟新聞》評論說,這表明馬蒂斯「把亞洲的穩定看作美國安全的關鍵」。在新總統登基、亞太局勢險象環生的時候,馬蒂斯的出訪傳遞了三個重要信息,即美國將繼續加強亞太地區軍事同盟關係,盟國必須按照川普的思路重新調整責任和分擔,針對地區熱點問題進行針對性戰略協調。

現在的韓國和日本對美國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感到擔憂,對未來同盟關係走向也心存疑慮。馬蒂斯訪問的時機十分重要,與兩國安全協調的重點也有所不同。在韓國,馬蒂斯主要解決兩個問題,其一是讓韓國吃顆「定心丸」,不用擔心美國會在朝鮮的威脅面前將韓國棄之不顧。特別是在朝鮮核武器和彈道導彈技術繼續發展成熟,朝鮮領導人對韓持續發出戰爭威脅的情況下,美國的安全承諾是維護半島穩定的關鍵。馬蒂斯在韓國表態「美國將與韓國並肩應對北朝鮮的威脅」,他還警告朝鮮不要試圖發動軍事行動甚至使用核武器,表示任何對美國盟友的攻擊都將被挫敗,「若使用核武器必將遭到有效和強烈的回應」。從另一方面來講,這也是要讓內外交困的韓國稍稍放寬心。其二則是要防止「薩德」系統的部署計劃驟生變數。目前,韓國總統朴槿惠的政治醜聞讓整個韓國政壇一片混亂,她本人的政治前景也宣告終結。美韓去年達成了協議,正著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美韓的決定給東北亞安全形勢傳遞了極其危險的信號,也讓韓國政府面臨極為嚴峻的挑戰。在朝鮮眼裡,美韓這一軍事合作是嚴重的挑釁行為。對來說,「薩德」系統在半島出現,可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雖然馬蒂斯向媒體表示,「駐韓美軍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只針對朝鮮不針對」,但人們都清楚,它的真正防範對象是,是美國試圖在亞太建立反導和監控系統的核心裝備,其能夠對境內的導彈發射情況進行監控,削弱戰略武器的威懾能力,因此也發出了罕見的抗議聲。但在馬蒂斯與韓國防長商定兩國軍演時,兩國仍打算在軍演中動用「薩德」系統。此外,部署「薩德」系統已經在韓國國內引發了不小的反抗,一些韓國人認為政府應在「薩德」問題上更加慎重,一些民眾認為此舉只會招來朝鮮的敵視和軍事打擊,惡化中韓關係。

在日本,馬蒂斯的任務更為重要。首先,馬蒂斯要在駐日美軍軍費分擔問題上逼迫日本讓步。川普在競選期間就曾指名道姓批評過包括日本在內的盟國,認為它們只顧搭美國的便車,卻沒能承擔起應有的義務,為此盟國應該在防務開支方面分擔更多。川普明確地表示,日本應全額承擔駐日美軍費用,並在經濟和貿易問題上做出讓步,否則美國將考慮從日本撤軍。這讓日本政府坐立不安,在川普剛當選總統后不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迫不及待地到美國拜訪過川普,當時安倍對川普的要求曾進行了抵抗,堅持「美日應適當分擔駐日美軍費用」。

日本的抱怨不是沒有道理的,上世紀六十年代簽訂的《駐軍地位協定》中,規定日本主要提供保障設施。不過隨著日本對美國安全依賴的加重和日本的經濟崛起,美國屢屢向日本施加壓力,日本不得不為駐日美軍提供所謂的「體貼預算」,也就是幫美國分擔駐日美軍費用。日本防衛省數據顯示,在2015年度的駐日美軍經費中,日本方面的負擔比率就已高達86.4%。儘管馬蒂斯稱讚日本在這方面是模範夥伴。不過日本對此一肚子苦水,這不僅關係日本花多少錢的問題,還關係到日本的臉面,畢竟一個真正的大國不該成為另一個大國的提款機。

此外,美國還就以為核心的安全問題與日本進行了磋商。川普及其安全和外交團隊在問題上持有強硬的立場。他們認為歐巴馬政府推行「再平衡」戰略節奏太慢,給的空間太大,才使得在南海等問題上正在贏得優勢,特別是「在歐巴馬政府時期,美國全盤接受台灣和南海等核心利益的要求,並沒有獲得對美國核心利益的照顧,因此新政府在審視美中關係時要針對這個問題做出回應」。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馬蒂斯穿梭韓日兩國前,美國的「卡爾·文森」號航母已經抵達了亞太海域,為繼續推進南海自由航行做準備。此外,美國三大戰略轟炸機B-52、B-1B以及B-2也已經屢屢出現在亞太特別是的周邊地區,劍鋒所指,世人皆知。

如果說韓國在遏制問題上主要是藉助部署「薩德」系統充當「盾」,那麼軍力不俗又蠢蠢欲動的日本則是美國圍堵時可能借用的「矛」。日本近年來為抵消在東海方面遭遇的強勢壓力,不斷拿南海來做文章,鼓吹支持美國的自由航行,加大對菲律賓、越南等國的經濟援助和安全支持,這也符合了美國在南海「逼退」的政策。讓安倍自感得意的是,美國給日本的撐腰力度比較大,馬蒂斯向日本保證,美國將「百分百與日本肩並肩」,而《美日安保條約》也適用於釣魚島。

不過,就在訪問韓日後不久,川普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電話通話,重申了「一個」政策和中美關係的重要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日本放大馬蒂斯訪日成果的企圖,更何況馬蒂斯本人也沒有按照日本的劇本走,他在韓日訪問結束后曾表示,美國應尋求外交努力,促使停止在南海的爭議性活動,雖然美國仍將繼續在國際水域進行自由航行,但「我們認為沒有必要採取過激的軍事行動」。中美兩國之間雖然會出現長期的博弈,但是從全局來看,兩國尋求穩定依然是主流,日本挑動中美衝突的企圖並不容易實現,而日本自身在大國之間的局促和戰略上的薄弱也暴露得更加明顯。日本當前急於在釣魚島爭端和所謂自由航行問題上拉住美國,抗衡,最終不得不低聲下氣。

在駐日美軍費用問題上,馬蒂斯稱讚日本為模範夥伴,但日本對此一肚子苦水,畢竟一個真正的大國不該成為另一個大國的提款機。

歐洲的困惑與擔憂

當前美國兩大戰略重心,一個是亞太「再平衡」,另一個是應付中東「伊斯蘭國」為代表的極端勢力和伊朗為代表的什葉派力量。從美國全球戰略布局來看,以往一直作為核心利益地區的歐洲地位反而顯得有所下降。眼下的歐洲,可謂步履艱難,中東動蕩導致的難民外溢,不僅給歐洲社會帶來政治經濟衝擊,還為恐怖襲擊提供了便捷之路,更讓一些國家的極右政治勢力贏得了市場。英國執意脫歐,也讓歐盟正在失去前進的動力。與此同時,俄羅斯卻依舊保持了強硬姿態,中東歐國家對安全形勢的擔憂日益加重。如此情形之下,一個堅持「美國第一」、「美國優先」的總統無疑不是一個好兆頭。所以,在美國大選之中,很多歐洲國家都與川普保持了距離,也不曾看好他的勝出,如今出人意料的結果讓雙方關係顯得頗為尷尬。

從另一方面來看,川普不招歐洲待見也是有原因的,而且不止一個。關鍵癥結在於他表現出對歐洲政治、經濟和軍事現狀的極度不滿。他首先對歐洲一體化的成果——歐盟的存在表示了質疑。他本人認為英國脫歐是正確的,毫不掩飾自己想向歐洲懼怕的俄羅斯伸出友好的橄欖枝,而且還愛對歐洲國家的內政大發評論。川普提名的美國駐歐盟大使候選人馬洛赫聲稱,歐盟是一個超主權性質的官僚機構,缺乏效率和作為,終將走向解體。原本就焦頭爛額的歐盟對此大為光火。歐洲議會將馬洛赫稱為「不受歡迎的人」,宣稱將阻止其到任。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則告誡美國「少管歐洲政治,先顧好美國再說」。在經濟問題上,川普公開推崇貿易保護主義,在上任不久就正式退出了TPP,這也讓其姐妹篇「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走入死胡同。川普還指責德國等國惡意操控匯率,在美歐經濟關係中謀求不正當獲利。

歐洲盟國對川普最大的擔憂來自他的安全政策立場。川普公開發表過「北約過時論」的意見,認為這個由美國一手建立起來的龐大軍事組織,由於過於依賴美國的軍事支持和自身低能的防務力量,越來越難以在歐洲發揮關鍵性影響。更讓川普生氣的是,他認為北約盟友們並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在軍費問題上,大部分成員國沒能達到軍費佔GDP總量2%的標準,導致的結果就是美國承擔了大部分北約的開支,超過了北約總軍費的70%。於是,川普在大選中就隔空喊話,美國未來只會幫助那些盡到責任的盟國,將考慮放棄對北約的自動保護權。入住白宮后,他再次警告北約國家,要求它們必須提高軍事費用,否則美國考慮不再為其提供軍事保護。2月5日,川普在中央司令部發表講話時拋出了條件,強調如果所有北約成員國嚴格、完整地履行財務貢獻承諾,「我們會強力支持北約」。他還解釋說,「我們只是要求所有成員為北約聯盟做出充分和適當的財政貢獻,而許多國家並沒有這樣做」。眾所周知,北約建立的初衷是遏制來自蘇聯的威脅,冷戰結束后,北約失去了最大的存在理由,但是為了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北約不斷擴大,也引起了俄羅斯的敵視。反恐戰爭之後,北約又將觸角伸到阿富汗,但這一決定削弱了北約的內部凝聚力,一些國家不願意為了美國的利益到阿富汗去打一場曠日持久的反暴亂戰爭。現在面對俄羅斯的復甦,北約中的歐洲國家更想把注意力從危機管理重新轉回到威懾和集體防禦上來。這一想法自然使得一些國家不願太多地捲入到美國在歐洲之外的軍事行動,這也讓川普這樣的美國人感到自己是為了西方世界在作戰,卻得不到盟友的全力支持,心裡的不滿越來越嚴重。

雖然歐洲盟國對川普的口無遮攔和咄咄逼人早有心理準備,但卻沒想到這位總統竟然要輕易放棄自二戰結束以來歐洲安全賴以維繫的基石,完全不顧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重要性以及雙方共同的價值基礎。用北約官員的話來說,當前美國的歐洲盟友「對目前面臨的問題缺乏清晰度」。德國國防部長烏爾蘇拉·馮德萊恩針對川普的言論表示,「作為北約盟友的歐洲人很清楚,如果川普當選總統,他會問『你們對這個聯盟做過什麼貢獻?』但是,我們也要問問,他對聯盟的立場是什麼。很多問題都可以討論,一個負責的和開放的美國才符合我們的利益」。

在跨大西洋關係面臨緊張的時候,馬蒂斯再次作為川普的「探馬」來到歐洲。2月15日,馬蒂斯首次參加北約防長會議,來了個先禮後兵。他先對川普先前貶低北約價值的言論進行了一定補救,表示美國依然視北約為跨大西洋合作的基石,北約在歐洲和全球安全問題上十分重要。不過,隨即話鋒一轉,給了盟友一個「下馬威」。馬蒂斯這樣表述說,「美國納稅人不會再在保衛西方價值觀的問題上承擔不相稱的負擔了」,「美國人不能比你們更出力照顧你們孩子未來的安全」。馬蒂斯要求北約國家防務支出至少要能達到本國GDP的2%,否則美國或許將會降低對北約的承諾。目前在28個北約國家中,只有美國、英國、波蘭、希臘、愛沙尼亞達到或勉強達到了2%的合格線,馬蒂斯強調這是一個公平的要求,那些享受這個世界上最好的防衛水平的人,也應該承擔相應的必要支出,用於捍衛自由。

這些言論自然是代表了川普的立場,但是大部分北約盟國並不願意輕易就範。不過,人們都明白,貌似強大的北約如果沒有了美國的支持,將難以處理難民危機、恐怖主義以及俄羅斯的軍事威脅,屆時只會一盤散沙,分崩離析。眼下,北約正在向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派遣部隊,以向俄羅斯展示北約對集體安全承諾的嚴肅性。不過,北約高層也承認,北約的歐洲國家不僅缺少足夠的先進裝備,而且也缺乏真正懂得運用威懾的將軍。況且在整體經濟狀況不甚景氣的情況下,增加軍費本身就是讓各國頭疼的事,「很多歐洲財政部長反對把錢袋朝國防部長們打開」。要把川普要求的「份子錢」交上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川普一派集中開火的重要對象是德國,但是總理默克爾回應說,德國在過去幾年裡軍費開支已經增加了8%,並強調說「這是一個關於分攤的問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也抱怨說,歐盟對外進行的開發援助和人道援助有利於穩定地區局勢,也應被視為一種安全支出,歐盟不會屈服於美國的壓力。

為落實2016年北約峰會關於加強北約在中歐軍事存在的決定,德軍向立陶宛派遣超過450名士兵。

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將提高軍費開支,最終達到占GDP總量2%的商定目標。她「確信這將在華盛頓獲得關注和承認。」

對外安全政策不會變臉

那麼,今時今日,美國的防務安全政策會不會在川普手裡改頭換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川普雖然是特立獨行甚至天馬行空的總統,但是,美國在防務領域有著十分成熟的決策運行機制,川普很難為所欲為。更何況,作為一個叱吒商海數十年的成功商人,川普懂得如何在談判中向對手施壓,營造出對自己最有利的環境。因此,他對待盟友雖然看似粗暴苛刻,其實也別有用心,並不是真要一拍兩散。換個角度看,這也是一種談判策略,拿出最壞的結果嚇唬盟國,讓後者亂了陣腳,美國再拋出自己的方案,從而贏得最大化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出任總統之後,還沒有與多少盟國領導人進行正式會晤。馬蒂斯帶著川普提出的條件走訪亞洲和歐洲,既是讓盟國看清形勢及早表態,同時也是給這些國家施加壓力,在氣勢上先聲奪人。畢竟,川普即使再對盟友們搭便車的行為不滿意,美國也不會從全球軍事部署突然收縮到本土,下一步川普即將迎來與盟國首腦們的面對面交鋒,馬蒂斯的出訪,正好能為川普打好前站,造造聲勢。就拿日本來說,馬蒂斯訪問日本后不久,2月10日至13日,安倍晉三就飛到美國進行正式訪問,並與川普進行會晤。為了討好美國,安倍不惜拿出「諂媚」之態,訪美前發了幾個大「紅包」給美國,包括日本將在今後10年內向美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投資1500億美元,在美國創造70萬個就業崗位,答應從美國進口頁岩氣等,在關鍵的駐軍費用問題上,安倍也開始服軟。這樣的表現自然讓美國頗感滿意,訪美期間美日同盟的重要性得到了川普不吝言辭的稱讚。可以說,川普的心理戰,取得了第一場勝利。

美軍增兵北約,幫助弱小國家構建防線。這些部隊和裝備將分散部署到不同國家,以此來展示美國對歐洲安全的承諾,遏制俄羅斯擴張的決心。

對待歐洲盟國也是如此。在2月下旬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川普政府的另一名核心人物、副總統彭斯再此給北約盟國發出強烈信號。他的講話緊跟在德國總理默克爾之後,但毫不留情面,宣稱「美國將繼續成為北約不可動搖的支持者、歐洲人不可動搖的盟友」,「我們共有的價值觀是我們持續關係的根源」。他說,美國人民將永遠不會忘記「9·11」之後北約遵循條約規定所採取的支持行動,不過這將不再是單行道,歐洲必須有所表示。仔細品讀,此番講話有兩層意思,即美國不會如川普競選時所說那樣,中止北約的存在,而是繼續重視它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但是,另一方面,盟國要想美國提供保護,必須拿出「份子錢」才行。川普對歐洲盟國不留情面地施壓,不僅是出於安全政策的考慮,也是為了貫徹經濟上的「美國優先」。2016年美國對歐盟整體的商品貿易逆差為1463億美元,這讓美國十分不滿,其中最刺眼的是德國,美國對德國的貿易逆差就高達648億美元。這也是為什麼川普抱怨「歐盟成為了德國的工具」、「德國操縱匯率」,要求北約增加防務開支的矛頭也主要對準了德國。

人們注意到,從今年初開始,將會有約2400輛(件)美國坦克、戰車等裝備進入歐洲,近4500名美軍也將部署到東歐和波羅的海沿岸國家。這也是冷戰結束之後,美國在歐洲最大規模的一次部署,這一舉動在政治和軍事上都具有重要含義。此舉意圖很明顯,就是要在俄羅斯邊界之外,幫助這些弱小國家構建防線。這些部隊和裝備將分散部署到不同國家,以此來展示美國對歐洲安全的承諾,遏制俄羅斯擴張的決心。雖然這是歐巴馬政府做出的決定,不過在很多美國人眼裡,保持對歐洲的軍事承諾並非愚蠢。被認為會偏向俄羅斯的川普目前也沒有叫停這一軍事部署,涉嫌親俄的國家安全顧問弗林也黯然辭職,這都說明川普很難憑一己之喜惡來隨意改變美國對北約以及歐洲安全的政策,儘管這一政策未來肯定要進行調整。不過,如果偏離美國外交和戰略界對世界政治的基本政策,川普在國內的政治地位和聲望必將持續遭到挑戰。

覺得不錯,請點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