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別誤解了佛經里所說的「功德」,什麼才是真正的功德

誦這個經有什麼功德,誦那個經有什麼功德。大家聽到或看到后,著了功德相,一天到晚忙不過來,這個經誦誦,那個經念念。因為趕任務,誦經的時候誦得快,很傷氣。結果,修行沒有修好,毛病倒弄出來了,身體搞壞了。

這是誤解了功德之故。

功德不在白紙黑字的經文上,而在我們的心中。我們誦經明白了佛所說的義理,明白了修行的方法,然後,我們就照著這個義理和方法去實行,才能從凡夫而跨入佛境。這才是大功德!

假如我們光是念、光是誦,而不知佛經的義理,不明白怎麼修法,仍舊在凡夫位踏步不前,那功德從何而來呢?

還有的人雖然懂得了一些義理,卻不肯去實行,不肯去修,只當學問來研究,也是毫無用處的。王陽明先生說:「知而不行,是為不知;行而不知,可以致知。」可見行的重要。只鑽研或唱念經文而不事修持,是毫無功德可言的。

其次,對於「功德」二字,須有正確的理解。所謂功者是事功,是一種力量,完成一種事業的力量。

我們人造字是很有講究的。功德的「功」,是工作的「工」加一個力量的「力」,就是我們行事的力量、完成事業的力量。我們由凡夫圓成佛果,不是一個偉大事業的告成嗎?不是一種豐碩事功的完備嗎?

如果光是念念誦誦,幾時能成佛呢?

功德的「德」,是德被大千。譬如,一句罵人話,說你這個人缺德,就是指你做了損人利己的壞事。我們要度眾生,有益於眾生,為人類造福,這就是大德。

經文是治病的葯,所以,千萬不要執著在念誦經文的功德相上。更不要把經念一遍,點個紅點點,念滿多少遍,點滿多少紅點,最後把紙燒了,記個什麼功德。不要把念誦的經文作為存單寄庫。

我們學佛是為了了生死,而不是談什麼功德的。一著功德相,即成窠臼,生死不能了了。

梁武帝篤信佛教,修了不少寺廟,供養了大批僧尼。那時,印度的達摩大師漂洋過海,來到。梁武帝立即請他進宮,與他討論佛學。武帝首先就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即,佛法的真義是什麼?這是一個基本的問題,幾乎所有學佛的人都必然要經過這樣一個問題,因為人的覺悟必先從人生意義的追問開始。在以後的禪宗公案中,不少徒弟問過這樣的問題,而每個師父均有不同的回答。

達摩的回答是「廓然無聖」。廓然無聖的意思是空空寂寂,並無佛聖。

武帝有點奇怪,就問:「對朕者誰?」既然空寂無聖,那麼,在我面前的是誰呢?

達摩平靜地說:「不識。」武帝無法繼續對話,因為達摩的思路與他完全不同,那好像是來自另一世界的聲音。

武帝岔開話題,說:「朕自登九五以來,度人選寺,寫經造像,有何功德?」武帝這樣問的時候,心中一定覺得自己功德圓滿,他為佛門做了那麼多的事情,難道沒有功德嗎?

但是,達摩的回答出乎意料,他說:「沒有功德。」

武帝不太服氣,問為什麼。

達摩就解釋說:「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善因,非是實相。」在達摩看來,梁武帝的行為,還是世間的因果,做點善事,就有了善的果報,所以說是人天小果,但不夠究竟,不夠徹底,並不是最終的解脫。

那麼,真正的功德是什麼呢?達摩說:「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梁武帝覺得達摩所說,離自己太過遙遠,變了臉色,再沒有興趣談下去。

達摩也知道與武帝之間沒有默契,就在那年的10月19日,悄然渡過長江,進入的北方。

韋刺史不能明白達摩的說法。梁武帝造寺度僧,布施設齋,為什麼達摩還要說他沒有功德?

惠能解釋說:達摩講的並沒有錯。武帝心中有邪念,他想憑藉這些行為求得福報,先有了一份私心,而功德只能在自己心中求取,那麼何謂功德?又怎麼在他人心中求取呢?見到自性叫作功,有平等心就叫作德;心念行雲般舒展、自然,毫無掛礙,又恆常地顯現本性的真實妙用,就叫作功德。每一個念頭,每一個思緒,從不間斷,又從不偏離自性,這就是功;每一種持心,每一種行為,都率性而為,平和正直,這就是德。

梁武帝不明白福報與功德之間的區別,達摩不斷點撥他,他卻不能省悟,終究無法走上解脫之路。他的行為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對,許多人幫助別人,捐出自己的錢物,確實是在做好事,問題在於,梁武帝與其他許許多多的人一樣,做好事時起心尋求回報,所以,仍不是最終的覺悟。

南◎無◎阿◎彌◎陀◎佛

五台山文殊道場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