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楊振寧的家鄉吃瓜群眾對他怎麼看?

這兩天關於楊振寧的新聞又刷了屏、上了頭條:楊振寧放棄了美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

楊振寧,祖籍安徽懷寧,父親為他取名時,意為「振興懷寧」,不忘懷寧。

我的家鄉就在安徽。多年前我在北方上大學,在學生食堂里吃飯,同桌一位較年長的男士邊吃飯邊問閑聊:「這位同學家鄉在哪裡啊?」我說在安徽。他面露友善的同情:「哦,那地方發大水,比較窮。」

家鄉是比較窮,我和我的鄉親們對此雖然有點不爽,但與人聊天時,這點不爽陰影一般很快就被其他的話題所吹走,比如,我們有美麗的黃山九華山,我們有深厚的文化,而且,我們出的名人多!你們有嗎?

我家鄉所在的懷寧縣,出的名人也是個個響噹噹:陳獨秀、鄧稼先、楊振寧……

陳獨秀,是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當了五任總書記,基本上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是他後來的結局比較悲催(被黨除名),不像黨的其他領袖。因此家鄉人提起他,情感總是複雜的:「唉,他要是不犯錯誤,我們這地方現在不就是的韶山了嗎?」前些年裡,說這話一般還要四處張望下,以防隔壁有耳。總之,陳獨秀雖然讓家鄉驕傲,但畢竟,你懂的。這位名人不好擺在檯面上說。

第二個名人,兩彈元勛鄧稼先,不用多說,是少有的官方與民間輿情高度合拍、高度一致的人。提起他,就是敬仰、敬仰。總之,一切美好的措辭用在他身上,人們都覺得很恰當。

第三個,楊振寧。

青年楊振寧(左)與同鄉兼好友鄧稼先1949年在美國

家鄉對這位名人的感情是複雜的,是五味雜陳的:既驕傲,又覺得生分,既想攀上,又覺得有點夠不著,官方既在新縣城裡修了振寧路、建了振寧學校,又時不時遮遮掩掩地解釋下:這個振寧路、這個振寧學校,是指振興懷寧,不是指楊振寧。

總之,有那麼點熱臉貼冷臉的感覺。

我一位吳姓友人兼同鄉說:

2005年我曾邀請楊振寧出席一次活動,電話中我畢恭畢敬地對楊先生說:「我就是懷寧人,您的名字就是振興懷寧的意思,是紀念家鄉。」楊先生立馬不悅,說這沒什麼,最終電話中不歡而散。

清華一校友也有如下評論:

楊振寧在清華開學典禮上提到安徽,他說這是一個沒有特色沒什麼好說的地方!搞得同學們一起看著安徽的同學,大家都說想上去掐死這無情無義的老東西!可憐安徽每次總是把他捧在手裡寵愛。

在我的印象里,這些年來楊振寧確實沒有去過懷寧,也未在講話或者回憶中提及過懷寧,但這並不妨礙家鄉人民作為吃瓜群眾遠遠隔岸觀燈:

十幾年來,楊振寧屢屢成為新聞的主角,人們非議最多的是兩件事:第一:以82歲的年齡娶了28歲的翁帆女士,第二,在國家最需要他的時候入了美國國籍(1964年),年輕大了,沒有什麼科學創新力了,就回到國內養老,清華還專門給他蓋了一幢別墅。

楊振寧與翁帆

我個人認為:這兩件事,楊先生都有權利做。第一件事:婚戀自由,翁楊戀沒有妨礙他人。第二件事,楊先生盛年時若「毅然」回國,等待他的可能將是不堪的命運,要麼像束星北等科學家那樣悲慘地被批鬥而死,要麼像錢學森那樣違心地歡呼人民公社好畝產萬斤糧。加入美國籍,對於時代大風大浪里的個人而言,可能是權衡利弊之後不壞的選擇。

官方新聞說:楊振寧是201541日放棄美國國籍的,那為什麼直到昨天(2017221日)才宣布呢?我輾轉聽到的消息是:楊先生向清華大學提出要求:在他去世之後,清華的這幢別墅產權由翁帆繼承,但清華或者更高方面表示為難。后經交涉,達成協議:楊先生放棄美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清華的別墅可以由翁帆女士一直居住直至她百年。

趨利避害、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是人性的本能,是每個人的權利,不應苛求,但對於人類做出過一定貢獻的人而言(比如科學家、政治家),人們對他的期望可能就更高些。就如蔣經國先生當年寫的一付對聯: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

所以家鄉人的草根百姓們才常常議論:鄧稼先63歲時就因核輻射去世了,一輩子就一個老婆,他同窗和老鄉楊振寧卻是美人香車,八十大幾了還「上天給我了最後一件禮物」(指翁帆,楊振寧語)嘖嘖,唉,嘖嘖……有對鄧稼先的敬佩和同情,有對楊振寧無言的責怨。

楊振寧(右)與鄧稼先

從家鄉人推及到人,楊振寧先生這些年來受到的一些可能並不很公允、情緒化的評論,是不是人們對他的期望值和實際值之間落差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呢?

既然人類還沒有進化到大同世界,那麼,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國界。

家鄉也依然是遠方遊子的故園。

有風來無聲公眾號,努力發原創。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加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