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青歌賽》到《中國有嘻哈》,音樂綜藝節目如何唱下去?

回歸音樂的本質,才是未來音樂節目更好地唱下去的關鍵。

近些年,音樂類綜藝節目十分火熱。

前有《青歌賽》《超級女聲》《快樂男聲》,如今又有《歌手》《我想和你唱》《新歌聲》等系列節目。

音樂類節目一直走在求變、創新的道路上

從最初單純地以選拔音樂人才為核心的節目,到如今逐漸採用明星素人混搭、大牌歌手同場競技等方式比拼......話題夠了、熱度夠了,但音樂的感覺卻越來越欠缺,真人秀的因素日趨突顯。

1984—2002:以「選」為主

1984年,《青歌賽》開啟了音樂選秀節目先河,這檔單純以選拔音樂人才為核心的本土原創聲樂節目,給予選手在音樂上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舞台,音樂就是唯一的考核標準。

《青歌賽》一直以培養和挖掘聲樂人才為目標,以服務大眾為目的,拒絕商業行為。無論在選手的選拔、賽制的設置上,還是評委的陣容上都體現了專業性和權威性。

歷經29個年頭的《青歌賽》,也為當今樂壇選拔了眾多有影響力的音樂人(蔡國慶、韋唯、毛阿敏、宋祖英、譚晶等),讓音樂類節目成為眾多觀眾的心頭好。

2003—2008:以「秀」為主

2003年,《快樂男聲》《超級女聲》的出現更是為喜歡唱歌的人(無論男性女性、無論團體個人)提供一個公平的展示舞台,不設門檻、不限年齡、不分唱法、顛覆傳統。因此,「超女」「快男」也被廣大觀眾稱為「草根成名之路」。自此,音樂節目進入發展高潮期。

在這個時期,音樂節目開始由重「選」向重「秀」方向傾斜。比賽不再以選拔優秀音樂人,繁榮聲樂事業為終極目標,而是更加註重節目的表現形式和展示效果,以獲取更高的收視率和商業利益。

2009—2011:音樂節目發展進入瓶頸期

「快男」「超女」的火熱,引得眾多電視台都開始進行跟風模仿,一大批音樂節目湧現,卻也讓音樂節目開始逐漸偏離「音樂」,「造星」的感覺日益顯現。

之後《我型我SHOW》《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夢想》《花兒朵朵》《紅歌會》等節目的出現,打著歌唱真人秀的旗號,不再單純專註音樂人才的選拔。

競爭的白熱化,使得這些音樂選秀節目整體呈現低俗、煽情化傾向,開始進入「炒作時代」。無序的競爭、惡性的複製,簡訊投票的黑幕,音樂選秀節目引起觀眾的審美疲勞,進入發展的瓶頸期。

2012—至今:「音樂綜藝」到「綜藝音樂」

2012年,《好聲音》橫空出世,音樂節目再次備受關注;歌手競技類真人秀《我是歌手》進入到「明星+音樂」的競演時代;

《蒙面歌王》《看見你的聲音》等音樂節目呈現了「以音辨人」「以視覺辨聲」的音樂新玩法;

《超強音浪》《偶滴歌神啊》《歌手是誰》等遊戲類音樂節目也不斷湧現,讓人目不暇接。

《好聲音》《好歌曲》《最強音》《夢之聲》 《星力量》《最美和聲》等節目同屬於素人競技類,但除名字類似之外,節目內容也越來越「同質化」,陷入自我重複和互相效仿的「模仿秀」之中,明星導師甚至比學員表現更搶風頭。

事實上,這些節目中,音樂的比例在逐漸縮減,綜藝成份一直在不斷提高。「綜藝音樂」開始取代音樂綜藝。

不過,在政策引導和競爭驅使之下,《我想和你唱》《音樂大師課》《跨界歌王》等一批節目湧現出來,憑藉星素互動、少兒教育、跨界競演賺足話題與熱度。

縱觀這些音樂節目,從素人+音樂的音樂夢想時代,到明星+音樂的明星宣發時代,再到「音樂不重要,重要是玩法」的綜藝音樂時代。素人競技、歌手競演、偶像團體養成、音樂遊戲等形式層出不盡,可謂應有盡有。

近兩年,國內外先後爆發多檔具有影響力的星素結合的音樂節目,大致分為星素合唱和星素競技。

從戲劇性角度出發,素人向明星討教、挑戰,更具專業性。

國外的《主唱戰爭·神的聲音》等節目,國內的《夢想的聲音》《天籟之戰》等節目,都是將素人和明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競技性和音樂性並存。這種明星和素人處於對立陣營,各自用一首歌的表演接受觀眾評鑒的方法,瞬間強化兩者之間衝突感和反差感。

但從互動性角度出發,「與其仰望,不如合唱」,星素合唱類節目能夠更多地滿足素人與明星的合唱心愿,吸引更多素人的關注。

不破不立,音樂節目的突破口究竟在哪裡?

音樂所包含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粗略的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音樂、現代音樂(流行音樂)等,而每一個分類中又包含多種音樂形式。在以往的音樂節目中,所有音樂節目的內容只有一個統稱:音樂(現代音樂)或聲音。

越來越多的綜藝音樂通過改變對流行音樂的編曲,讓不同的明星、素人來重新翻唱耳熟能詳的歌曲,經典的音樂作品越來越少,一些選手卻越來越紅。靠「情懷」留住觀眾,能留多久,值得反思。

近期,《有嘻哈》的播出,引發了新一輪話題熱度,嘻哈音樂文化被更多的人熟知,多種類型的音樂開始逐漸走入觀眾的視線之中,音樂不再是流行音樂的天下了。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國內音樂的發展方向絕不僅是「好聲音」,而是可能會出現《有搖滾》《有古典樂》《有民歌》《有爵士》等多個類型的音樂,讓觀眾在享受一場視聽盛宴的同時,還能對於音樂有更為全面的認知。

從這個方面來說,國內的音樂節目也正在逐漸地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音樂類型化將會是未來原創音樂節目的重大突破口。

無論哪種音樂類型,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重視原創、尊重原創的最為關鍵的。歌手李健說過:「不缺『好聲音』而缺『好作品』。」

對於歌手來說,在比賽中演唱經典歌曲的確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引發高關注度。但在高關注的背後,折射的卻是原創音樂缺少新鮮血液的現實,形成對比的是音樂行業的一片「荒涼」。

層出不窮的音樂節目和新歌手出現,但真正的原創音樂有多少呢?能讓觀眾記住的東西有多少呢?這樣的追問,一直存在卻沒有答案。

歸根究底,音樂節目的競爭力還是在於音樂本身,無論是歌手還是素人,只有超越自己帶來更好的作品給觀眾,讓新鮮、原創的力量在節目中被挖掘,才有觀眾願意為音樂節目買單。在未來,讓更多優質的原創音樂為音樂節目錦上添花。

但音樂節目要想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殺出重圍,做好出彩的原創音樂,已經不是一個難字就能概括的了的。以音樂為載體的音樂綜藝節目的興起任重而道遠,只有回歸音樂的本質,讓音樂節目=好創意+好內容+好互動,才是未來音樂節目更好地唱下去的關鍵。


作者:柴桑

編輯:樺樺

【版權聲明】傳媒+版權文章,如需轉載聯繫後台,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及原文鏈接,內容合作請添加微信號13521859160。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