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開年三部IP劇搶佔小熒屏,古裝"輕"劇時代能走多遠?

《孤芳不自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大唐榮耀》三部古裝「輕」劇搶佔小熒屏,讓熒幕更活潑,然而品質比IP更加重要,正劇製作態度更值得學習。

電影重賀歲,電視拼開年。開年大劇一向是各大衛視必爭之地,2017年開年大戲各大衛視可謂是百花齊放,但古裝劇依舊獨領風騷,成了各衛視競爭的主陣地。

目前,最先開播的《孤芳不自賞》已經進入劇集的後半程,而展現唐朝風雲的《大唐榮耀》和講述仙幻傳奇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下簡稱《三生三世》)也先後開播。

縱觀這三部劇,內容涉及玄幻、架空、史詩,雖然風格、主題各不相同,但都由熱門IP改編而來,開播之前已然吸粉無數。《孤芳不自賞》的「摳圖」話題自開播來就沒停過,《三生三世》最近又被批原著抄襲、套路多、演技不足等問題。

此前的《羋月傳》《後宮甄嬛傳》這類描寫女性成長經歷的電視劇都是大製作、大規模先傳,相對低調開播的《大唐榮耀》卻讓此前並不被太看好的景甜「逆襲」。

從目前各部劇集的口碑來看,所謂「小鮮肉」「小花」和「IP」都已經不是收視的必備,除了題材,觀眾還要看製作、故事和演員的表現——只有這些方面都用心,才有可能創造收視和口碑的雙贏。

「開年大戲」的概念創始於2008年央視,當年《水滸傳》在春節期間播出一炮走紅,之後《雍正王朝》《漢武大帝》《闖關東》《走西口》等開年大戲均創造了收視和口碑大豐收的盛況。後來,各大衛視開始借鑒並將檔期移到了元旦期間,成為可以與跨年晚會並駕齊驅的「雙王牌」。

但今年的「開年戲」並沒有出現往年《羋月傳》《楚漢傳奇》《武媚娘傳奇》等這類大明星、大製作的「現象級大劇」。除了央視講述一代清官于成龍的歷史劇《于成龍》,江蘇衛視聚焦二戰時期簽證官的《最後一張簽證》外,其他的劇目似乎都難擔當起「大劇」二字。

縱觀整個開年熒屏,反倒是三部根據小說改編的IP古裝劇《孤芳不自賞》《三生三世》《大唐榮耀》佔據了觀劇話題榜,這和往年大劇扎堆的熱鬧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難發現,近年來,隨著網路平台的崛起和IP劇的盛行,電視劇開始步入了「輕劇時代」:題材輕快、製作也輕巧,就連觀眾也越來越年輕,大歷史、大明星、大製作所帶來的厚重感不再,更年輕的主創成為電視熒幕的主流。業內人士認為,這與電視劇暑期檔資源消耗多、今年元旦春節間隔較近等都有關係。

這些經由IP改編的「輕劇」在開播前就「吸粉」無數,話題不斷刷爆各類社交網路、登上熱搜榜單,所以並不缺乏收視率和關注度。

作為3部古裝大劇中最早開播的作品,湖南衛視的《孤芳不自賞》改編自風弄同名人氣小說,講述的是一個戰亂環境下的愛情故事。北京衛視的《大唐榮耀》則改編自滄溟水人氣小說《大唐后妃傳之珍珠傳奇》,聚焦的是安史之亂前後朝堂內外的一段歷史,講述了一代才女沈珍珠的故事。

相比前兩部作品,正在東方衛視熱播的《三生三世》的唐七公子的原著常年佔據頂級IP榜單榜首,是冬粉心中的古裝玄幻巔峰之作。

在收穫高收視率的同時,「輕」劇也帶來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質量。曾經的《水滸傳》《闖關東》《甄嬛傳》等一系列開年劇,用品質說話,立下「開年劇」就是「品質劇」的金字招牌。

但到了今天,憑藉「IP+流量擔當演員」就可踏入「開年劇門檻」,這非常容易讓「開年劇」變得良莠不齊。而更危險的是,年輕的主創一旦過度迎合觀眾,又難免曲解年輕觀眾的需求,高收視背後往往沒有帶來好口碑。

今年鍾漢良、Angelababy主演的《孤芳不自賞》,雖然擁有兩位高顏值主演,遵循了古裝IP劇的標配「熱門IP+人氣演員+精良特效」,卻因為後期製作時間不足、細節不到位慘遭差評。

原著里《三生三世》夜華與白淺的虐戀讓人驚嘆,但經過電視劇改編后,讓觀眾也有了審美疲勞,而「抄襲」醜聞一直影響觀眾對電視劇的評價,有些書迷甚至自發地抵制電視劇,難怪有觀眾感嘆:「也許我看了一部假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在《大唐榮耀》開播前,電影《長城》讓觀眾展開了一場「如何才能讓景甜紅起來」的熱烈討論,很多人對這部劇並不看好,收視率也遠在前兩部之後。沒想到,憑藉扮演女主沈珍珠,景甜演技口碑「逆襲」。

相較於其他IP劇目,記者發現,《大唐榮耀》的幕後班底強大,曾4次獲得金雞獎最佳美術,並且多次為張藝謀的電影進行美術設計的霍廷霄擔任美術指導;身為奧斯卡評委,曾多次獲得金馬獎、金像獎最佳攝影的潘恆生則擔任該劇藝術總監。

全劇更是動用了近4萬個道具,場景美術設計共計3000萬元,捨得投入製作,也不奇怪其收視率能回升了。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相較於IP,劇目品質才是決定其口碑的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編劇、製作及演員演技都保持在及格線上,一部「開年劇」至少成功了一大半。當下,科技與資本為電視劇作品注入了更多可能性,但創作態度和製作水準,卻永遠是一部劇是否好看的最重要砝碼。在這方面,針對年輕人市場的古裝劇著實應該向那些正劇學習。

最近,吳子牛執導的《于成龍》成了中老年觀眾熱捧的電視劇,據悉,為追求真實感,導演在拍攝過程中經歷三次大轉場,輾轉上萬公里,僅群眾演員就達1.5萬人次。

而《最後一張簽證》的編劇高滿堂寫劇本就花了5年,還在創作期間先後3次遠赴捷克探訪猶太人生活過的地方進行實地採訪。反觀近兩年的古裝劇市場,劍仙奇幻連著宮斗心計,狗血橋段試探虐心底線,有不少作品已經漸漸偏離了主流文化的航向。

國產古裝劇一直都是年輕人的最愛,也是年輕演員的戰場,容易「吸粉」也在情理之中,但從最早的《仙劍奇俠傳》到2015年的《花千骨》,再到2016年一眾仙俠劇的爆發,「顏值」幾乎成為這類劇目的關鍵詞,大量資金、藝人流入這個市場,演員片酬水漲船高,劇情卻越來越難看。

想象一下,未來,當這些「流量明星」熱度的主見減退,冬粉效應逐漸弱化,太過於依賴「鮮肉」的劇目是否會受到影響?或許,當下,除了觀眾,也有很多業內人士在觀察《三生三世》《大唐榮耀》這類IP古裝劇的收視、口碑。

無論如何,如今各大播出平台和製作公司為降低試錯成本,紛紛搶佔冬粉群龐大、知名度高的熱門IP,而這些IP很大一部分是網路小說、遊戲和動漫作品,很有可能將影視劇帶入進一步低齡化、輕鬆化的浪潮。

正如編劇汪海林所言:「劇作家作為一個思想群體,要佔據高點,改變當前淺薄、幼稚、庸俗的思想形態。電視劇必須以劇本為中心,而不是以IP為中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