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橫掃」圍棋界的人工智慧逆天,人該憂慮什麼?

3月28日,2017年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產業創新大會在京召開,專家指出,全球範圍內圍繞爭奪人工智慧技術產業制高點的競爭已經展開。今年,橫掃圍棋界的「人工智慧」持續爆發,不久前的全國兩會上,更是首次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其實,人工智慧帶來的無限可能,早已引發人們的幾分躁動。新年伊始,去年戰勝李世石的人工智慧「AlphaGo」捲土重來,換著馬甲在網上橫掃中日韓頂尖圍棋高手,取得60連勝;之後,《最強大腦》第四季「人機大戰」中,百度大腦「小度」在人臉識別、圖像識別中戰勝人類最強大腦……幾個人工智慧的表現,讓人類有些許驚慌,更有燥熱的興奮。

「人機大戰」刷屏網路,引發人們對於「人工智慧」的激烈討論。伴隨著阿爾法狗在圍棋界的所向披靡,「機器是否會最終取代人類」也從科幻小說題材演變為一種嚴肅的討論。正如去年國慶期間「富士康上線4萬台機器人,裁員6萬人」的傳聞就引發了一場「藍領的飯碗咋辦」的追問和反思。雖然經調查傳聞並不屬實,但智能機器人將在製造業更廣泛地應用卻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

不單單是在製造業,隨著智能機器人研究的跨越發展,其實各行各業機器人搶「飯碗」的消息都已屢見不鮮:「AlphGo將應用於谷歌翻譯砸翻譯飯碗」「機器人搶記者飯碗寫稿只需兩秒」「人工智慧與律師搶飯碗」……這難免引發人們的憂慮:「機器人時代終將到來,我們真的飯碗不保?」

就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機器人搶飯碗」是過度解讀了。智能機器是「人類的延伸」,即使機器人強大到某方面能力遠超人類,也依然是人類發明的工具,人可以藉助智能機器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然而,人類被自己創造的智能機器所「取代」真的是杞人憂天嗎?

如果你說這樣的現象絕對不可能發生,那顯然是對現狀過於樂觀了。計算機科學家艾倫·凱曾經就提出過警告,打造智能「助手」或許會重蹈古羅馬人的覆轍,古羅馬人讓他們的希臘奴隸替自己思考,結果主人們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毫不誇張,類似的情景正在現實生活中悄然發生著,長期使用智能工具使人們患上了嚴重的「依存症」。

就拿現在的越來越普遍的「低頭族」現象來說,手機、IPad等移動智能媒介的不斷發展,使得人們越來越依賴於移動智能媒介,過度沉湎於「屏幕」不能自拔,個人行動參考和價值取向都要去向「屏幕」尋求依據,這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人們的惰性,蠶食著人們主動思考的能力,甚至造成了孤獨自閉的社會性格。

我不禁聯想到美國科幻電影《她》中的橋段,男主角接觸到一款先進的智能系統,隨著與之交流、對話,竟漸漸地愛上了電腦操作系統里沙啞的女聲,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患得患失,愈發與外界隔離。

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憂慮,比日常智能工具高出N個等量級的人工智慧,是否會讓我們產生更加強烈的依賴性,以至於患上更嚴重的「依賴綜合征」:思維惰性、沉醉虛擬世界、無所事事……

如此說來,或許,對人工智慧的強勢崛起保持一定的憂慮是件好事,最起碼可以讓我們有所反思:怎樣才能避免過度依賴機器無法自拔,最終淪為機器的「奴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