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原創】當發現孩子的問題時,家長如何調整心態?

當發現孩子跟其他孩子不一樣,被氣鼓鼓的鄰居告狀,被老師單獨留下談話,或者在公共場合自己的孩子表現的比其他孩子差的時候,家長的困窘和委屈常常跟自己受指責是一樣的,甚至是感覺更挫敗。

從心理學的防禦機制來看,焦慮原本是一種很不錯的預警信號,它提示人們,是時候重視這個問題了。如果家長的焦慮和壓力長期得不到解決,可造成人的內分泌功能失調,進而破壞其自然防禦系統。

當面對孩子的問題,家長一般都有什麼心態和反應呢?

1.否認

這是一些家長常常用的應對孩子問題的策略。一方面這是由於家長沒有對孩子問題擁有充足的和正確的認識,另一方面這是家長的防禦系統在作怪,否認如同緩衝劑,能把壞消息帶來的衝擊力緩和下來,使人承受的打擊力稍小點,同時也讓人心神安寧下來。但是否認雖然讓人感覺好些,卻並不能解決問題。

年糕來中心做治療,媽媽說是因為年糕的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平衡力不好。但是,經過我們幾次接觸和會談,我們發現年糕其實有抽動症—會不自覺的擠眉弄眼。習慣性抽動症,除去先天性的原因,常常是由於孩子長期處於緊張焦慮情緒導致的。孩子處於家教嚴格的家庭,代表著父母就常常是自我約束力比較強的人。當我第一次跟媽媽說到孩子抽動的表現的時候,媽媽卻並未發現孩子的抽動行為,只說「孩子是因為最近學游泳,眼睛發炎了,難受導致的,」並且之前也一直沒有發現孩子的抽動行為。年糕媽媽之所以忽略孩子的異常行為,是因為她不知道孩子輕微的習慣性的抽動行為是一種癥狀表現,跟家長缺乏這方面的知識有關。

浩浩是5歲小朋友,他在幼稚園裡經常和其他小朋友打架,起衝突,因此浩浩爸爸媽媽經常被幼稚園老師請去「談話」。但是浩浩爸爸媽媽雖然表面上對老師的話一一應承,但是他們並不覺得浩浩的行為有什麼大不了。浩浩的爸爸媽媽都覺得,小孩子天生愛玩,打打鬧鬧也是正常,即使是蹭破了皮也是難免,其他家長太嬌氣,動不動就報告老師,浩浩臉上身上也經常「掛花」,但是浩浩從來沒有告老師告家長,反而說「我喜歡小朋友,我們鬧玩的,沒關係。」而且浩浩爸媽並不相信老師所說的,還安排浩浩的爺爺偷偷去幼稚園觀察浩浩和班裡的其他小朋友的活動。

浩浩爸媽的行為,就是典型的防禦機制在起作用。一方面,他們不相信老師所說的。當發現確實是浩浩比較愛跟其他孩子們動手動腳,他們會覺得由於浩浩經常惹麻煩,老師不喜歡浩浩,所以專門針對浩浩,對浩浩過於嚴苛了。只有當浩浩爸媽從否認的心境中擺脫出來,接受既成的事實和老師的建議,才會感到如釋千斤重擔,並配合老師積極教育孩子,規矩浩浩的行為。

2.委屈和怨恨

在孩子未出世之前,家長懷著對孩子的無限美好的祝願和希望。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麻煩和困難一步步升級。孩子3歲了,家長育兒的經驗也才3年,而且孩子在每個發展階段都有新的需要克服的困難和成長任務。每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對家長來說都是新的嘗試和學習。滿懷著愛,全天候仔細的照料,卻遇到孩子的問題,滿腹的委屈和怨恨自然會噴薄而出。孩子出問題,就是在打父母的臉。尤其是看看周圍優秀的孩子和其他家長的一臉驕傲,其他家庭在無憂無慮地享盡天倫之樂,而自己卻被孩子的問題團團圍住,這一切又怎不令人感到委屈、妒嫉、憤怒和怨恨呢?

3.承認面對

如果家長懷著這種委屈和怨恨,會感覺任何事物都不順眼,不論碰到大小的事,都會不自主地發脾氣,會形成惡性循環,讓事態越變越糟。如果家長允許自己有委屈和挫敗情緒,並且勇敢面對問題,尋求解決方法,事態會慢慢的撥雲見日,越來越明朗。

第一步接納自己的一時情緒

曾經多次看到爸爸媽媽在敘述孩子的問題的時候,一邊說,一邊流下淚水。這淚水裡面,有面對孩子的問題不知怎麼應對的困惑和不安;有想儘快解決問題的焦慮和著急;有因為愛和責任產生的內疚;有曾經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或者工作不順心的時候拿孩子出氣后產生的羞愧;在工作中和社會中無比優秀並得到認可的父母,怎麼會成為「壞孩子」的爸媽了呢的困惑。

這些情緒都是多麼正常的情緒啊!可也有一些父母,在開始做諮詢會談時,笑意盈盈,彷彿家長過來不是來談孩子問題的,而是來接受表彰的。雖然要解決問題的焦慮和急迫已經迫在眉睫了,可是給外人呈現出的卻是「笑意盈盈」,這種強烈的反差反應出作為父母的家長,本身是不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的。在這些家長的心中,「不許哭」、「要表現的堅強」,「要笑」,或許經常是他們的內部語言。

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或者有討厭自己小孩,或者其他更邪惡的想法都是正常的,這就像彼此相愛的夫妻兩人也會有吵架,在長期的婚姻中曾經有幾百次想要離婚或者掐死對方的想法一樣,沒有完美的夫妻,也沒有百分百完美的父母,即使我們儘力想做到最好。

第二步:宣洩情緒

確認和接納自己的情緒,有利於情緒的消失,但是有時候情緒太強烈了,一時無法消除,可以藉助其他方法,讓這些負面情緒流動起來,發泄出去。

藉助自我支持系統力量

悲傷委屈靜態的情緒可以藉助悲情或者喜劇電影,畫畫,寫毛筆字,拳擊,打坐,瑜伽,各種慢跑或者稍微劇烈的運動等等把情緒導引出來。

憤怒等爆發性情緒:可以採取一些安全的破壞性活動,例如撕報紙,摔紙杯,砸枕頭,敲地鼠,或者玩消除類型的網路遊戲等等,把自己破壞性的衝動通過安全的方式揮發出去。

藉助社會支持系統的力量:

當自己無論如何無法排解情緒的時候,可以藉助社會支持系統的力量,例如朋友,親戚,同事,鄰居,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等。

談話和交流常常具有神奇的力量,單單通過把問題闡述給對方,混亂的語言慢慢變得條理了,而且自己的思路也會在交談中慢慢變得更清晰了。不知家長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在說之前,常常還沒有找到事情的處理方法,但是通過一番敘述,發現自己舌燦蓮花,醍醐灌頂一樣思緒迸發。

尋求他人的建議和指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點和不熟悉和想不通的地方,即使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也是如此。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你會發現有些人在某些方面精明過人,但是在另一個方面,卻單純或者無知的可笑。所以,汲取他人智慧,謙虛謹慎,借力而行的人,才是真正的智慧,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

第三步:查明原因

孩子的問題是問題嗎?孩子的問題是身體的原因(生理)還是心理原因導致的?孩子是因為勞累、飢餓、身體不適或者疾病(缺微量元素或者先天性生理缺陷),還是由於運動不足,家長陪伴不足,過多的批評和否定導致自信心不足,還是過多的表揚和讚美導致抗挫折能力弱?

一方面,家長需要及時學習孩子在各個年齡發展階段的特點,以便確認孩子的表現屬於正常表現或者年齡階段的特點。很多家長知道,十幾歲的青春期的孩子是叛逆的,不聽從家長建議和勸告的,但是對於學齡前孩子的特點,或者更小年齡孩子的發展階段特點,家長只得從自己的老人那裡汲取經驗,或者購買科學育兒的書籍,或者從網上獲取育兒知識,或者在同為媽媽圈子裡交流經驗,這些渠道都是很好的。

有位家長曾來信詢問:「我的孩子,3歲半女孩,小孩天真活潑好動,自理能力很強,也是個敏感的孩子。現在我有2點疑惑,1是孩子自己玩兒的時候很有主意對遊戲也很有想法只要和比他大的或比他小的交往時她都愛學人家說話而且非常嚴重,看不出自己的一點點的想法。2是她很喜歡和別的小孩玩,但是玩的時候不高興又老愛哭!我很頭疼麻煩您幫我解釋一下這個問題謝謝您了。」這位家長所反映的是孩子兩方面的問題,第一是孩子的社會交往方面的發展;第二是孩子情緒的自我控制和管理。第一點,3歲孩子的遊戲類型處在平行遊戲階段,處於無意識模仿其他孩子的階段。依據孩子的表現,孩子愛模仿別的小孩屬於正常現象。第二點,在孩子3~6歲階段,孩子的情緒有波動性大,情緒起伏大,而且具有明顯的外顯性,就是說開心了笑,不開心哭,不會隱藏情緒。但是情緒的恢復也非常快,哭笑的情緒能很快轉換。但,根據這位家長的敘述,還無法確定孩子情緒方面更多的信息,並不能判斷孩子真實的情況如何。

另一方面,家長可以通過問卷測試的方式,簡單了解孩子具體在哪方面有問題。但是,問卷測查必須以家長非常了解孩子的發展階段的特點,例如3~6歲幼兒的心理特點,是與0~3歲嬰幼兒的心理是非常不同的。不了解情況的家長,有可能會出現在做測查問卷的時候常常會發現孩子很多癥狀都非常符合,或者忽略了孩子的狀況,出現測不準的結果。所以,專業的診斷和測試,建議家長還是到專業正規的心理機構或者研究所,醫院等專門測查。

越了解孩子的情況,越了解孩子成長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家長對應對孩子的狀況會更有底氣,也為家長進一步的教育行動指明了方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