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北京實驗二小校長蘆詠莉:高質量的親子陪伴至少要做到這樣兩件事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是有分工的。在家庭中,父母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很重要。我認為親子陪伴至少需要做兩件事:第一是引導孩子的休閑,第二是回應孩子的求助。它們應該是家庭的首要責任。

孩子有休閑的權利

孩子有休閑的權利。我從來不認為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第二個老師,孩子在學校上完一次學,不該在家又上一次學。家庭和學校應該有所分工,家庭的功能首先就是休閑。休閑其實意味著一種生活品質。人際關係是生活品質的反映,我們所選取的活動、興趣、愛好也是休閑品質的一個反映。品質的背後,實際上是德的教育,就是價值觀的取向,你希望孩子取什麼。

1932年,胡適先生在給北大畢業生做的演講中,送給大學生「三味真葯」。當然他的原話不是那麼說的,是後人總結的。三味真葯即問題丹、興趣散和信心湯。在談興趣散的時候,胡適先生提到,一個人的成就實際上最終取決於他的休閑時間是怎麼度過的。一個人白天是教授,但是到了晚上打麻將、賭博,那他骨子裡就是一個賭徒。一個人白天是個小二哥,在店裡擦桌椅,但是晚上看的是歷史考古資料,他也許就是史學家。這就是人的生活品質跟休閑的關係。而休閑的品位、品質的形成,家庭責無旁貸,其背後更深一層是價值觀。

回應孩子的求助

家庭向孩子提供高質量陪伴的第二件事是,當孩子在遇到困難求助時給予真切的幫助。孩子遇到了難關,遇到了矛盾、衝突,不知如何選擇、如何處理,往往首先求助的是父母。每件事情如何處理,無論是矛盾、難關還是做選擇,又是一次價值觀的反映。

可以說,這兩個環節的陪伴都體現了家風,即家庭取捨什麼。在社會轉型時期,這兩點應該是很重要的任務。

如何實現高質量的陪伴

怎樣實現高質量的陪伴呢?首先,父母應該對孩子表現出尊重。當孩子向父母傾訴時,父母要一聽二問三才講話,要把看法、建議放到後面,而更多的是把孩子的需求、對孩子的理解尊重放在第一位。

第二個陪伴就是參與。無論一聽二問三講話、從尊重開始,還是共同參與做活動,強調的是感同身受。最重要的是杜絕一家三口、四口一人一個手機,都是低頭族,人在心不在。我們學校針對這點做過一些嘗試,比如「一二一」活動,就是一個孩子拉著兩個大人的手,共同做一項體育活動,增加親子間的快樂感和親密度。

我們提出每天讓孩子向父母提一個問題。就這個問題,父母和孩子共同對話交流,並且拿本把問題記下來,一個學期回過頭來看看孩子提了哪類問題,解決了多少問題。從這個層面我們可以了解一個家庭的氛圍。

轉型時期信息技術給生活帶來變化,會對高質量的陪伴有什麼樣的幫助呢?要擁抱信息技術,但是要慎重去用它。當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不足、還不具備獨立使用能力的時候,需要監管。但是也應該看到信息技術帶來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我們跨越時空。

比如我們學校有的學生家長參加援疆、援藏,由於有了信息技術,使得視頻對話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陪伴,可以讓表達方式更加多樣化,並且具有時代特徵。低年級孩子寫不了那麼多字,讓他錄一段語音,父母可以反覆播放,還能保存。父母對孩子也可以這樣做。只要掌握了原則,也就是解決了「道」的問題后,「術」就靠每個家庭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了。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還在於家庭應該有一個平和的氛圍。現在很多家庭存在教育焦慮,家長的焦慮不斷地在蔓延。人什麼時候容易焦慮呢?就是處於不確定的狀態。家長常有兩個不確定:一個是對當下孩子的狀態不了解,不了解孩子哪些做得對的應該支持、哪些不對的應該矯正。另一個是對孩子的未來在哪兒不確定,自然就引發了很多的焦慮。家長自己沒有定力沒有標準,只好東家學西家學,認為跟別人保持一致才不會落後。完全沒有看到孩子們基礎不一樣,看不到各自的潛能、差異在哪裡,所以教育效果也不好,於是又加重了焦慮。

面對這樣的焦慮,家長首先對自己要有自信。反思一下自己的成長過程,把成功的成長秘訣提煉出來,同時也看到自己缺少的一些東西。家長需要做一個梳理,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家教技能,找出適用於自己孩子的家教良方。做到心中有數就不會慌亂,孩子在平和的家庭氛圍中就會成長得更好。

(作者蘆詠莉系北京實驗二小校長,本文摘自作者在「轉型時期的親子關係構建」論壇上的發言)

文章來源 | 教育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