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彼得•多依格繪畫與影像關係初探

17年暮春時節,料峭微寒。京城藝術圈卻是好戲連台,這廂呂佩爾茨的展覽在清華剛剛開幕,京城798就悄悄迎來了又一位享譽世界和當代藝術圈的「大神」彼得•多伊格,這次多伊格的作品是首次以個展形式出現。林冠藝術基金並沒有做大規模的宣傳,但每到周末,畫廊前面的橋上就擠滿了參展的觀眾。

同很多人理解的不同,儘管當代西方藝術界是裝置、行為、多媒體藝術大行其道,但繪畫藝術並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多伊格作為西方當代具象繪畫的代表性畫家之一,他的作品體現了很多當代西方繪畫嶄新的表現手段和方法。這次展覽作品雖然不多,但有幾張代表了多伊格早期經典的風格,為藝術家和觀眾近距離觀摩作品細節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藝術家多依格在工作室中 攝影 Martin Godwin

彼得•多伊格能被專業和大眾同時接受原因是顯而易見的,這不僅是宣傳的噱頭,那幅多伊格的《泥沼》1.7億元的天價。首先多伊格的畫確實好看!在看膩了各種令人燒腦和怪誕晦澀的當代繪畫后,多伊格的繪畫重現了繪畫藝術經久迷人的魅力,那些神奇的想象力、堪比印象派的曼妙光影、浪漫夢幻情境、抽象與具象的巧妙融合、自由多變的表現手段,令人感嘆古老的繪畫藝術還有如此多驚艷的可能性。

多伊格工作室

多伊格的繪畫非常複雜多變,他的繪畫融合採擷了歷史上諸多繪畫大師及多種藝術媒介的影響。同很多當代畫家一樣,他的繪畫與影像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這一點他和建立在對自然再現寫生基礎上的印象派畫家有著本質不同,在某種程度上說,多伊格的繪畫是建立在圖像這一「第二自然」基礎之上的。自19世紀攝影術誕生時,攝影就與繪畫亦敵亦友,而當代的圖像技術、動態影像和觀念圖像已經使得圖像藝術發展為前沿藝術,圖像開始反哺繪畫,繪畫在今日的復興離不開圖像藝術的介入,圖像時代的繪畫在觀念和形態都和非圖像時代有了很大差異。

多伊格為《水泥屋西側》準備了多幅各種角度的素材黑白照片

另一方面,我們已經進入圖像泛濫的時代,以圖像作為繪畫素材已經是普遍的現象,但大量平庸乏味的「圖像繪畫」被圖像綁架,喪失了繪畫自由的靈魂!如何使用圖像?應用圖像哪些方面?對於很多苦苦思考繪畫現代轉型的藝術家,多伊格的繪畫提供了可資借鑒的例子。

多伊格的作品是糅雜了記憶、心理感受與繪畫性、圖像特徵的複雜綜合產物。這使他的作品利用圖像但又遠遠超越了圖像的意義。本文試圖從幾個表象風格特徵上來分析多伊格繪畫與圖像的關聯,這些特點也是相互交織在他的作品中的。由於多伊格風格的多樣性,這些分析也僅能概括他部分作品。(案例包括本次展覽作品和其他作品)

創作《峽谷中的建築師之家》的靈感來源照片

《峽谷中的建築師之家》 1991年 200 x 250厘米布面油畫私人收藏©彼得·多依格。

版權歸DACS 2017 ©2017佳士得圖片有限公司所有

據這次展覽文章介紹,多伊格繪畫前的素材準備是照片或電影劇照,往往是黑白影像,他根據黑白影像畫出幾張小畫,或黑白稿,或色彩稿,然後再畫大畫,大畫也可能有幾張變體畫。為什麼喜歡採取黑白影像?在筆者看來,黑白影像和彩色影像是完全不同意義的。彩色影像是對景觀的瞬間模仿,而黑白影像剝離了各種現實感的痕迹,成為更加穩定恆久的圖示,它本身就更具有抽象意味,具有某種靜默而神秘的力量,它屏蔽了嘈雜現實的干擾,將事物內在隱蔽的結構和線索凸顯出來,從黑白影像中會生髮出很多的可能性。多伊格經常依據黑白影像的圖示結構來生成作品的「骨架」,再重新賦予其非現場性、主觀濃郁的色彩,筆者把這一方法稱之為為「留形造色」。

黑白照片與莫奈、多伊格作品比對

黑白照片中摒棄了色彩的干擾,往往更突出了抽象形的特點。「留形造色」的例子在多伊格的作品中是很常見的。上面的對比圖是三幅表現水面的作品,中間是印象派畫家莫奈描繪的水面,莫奈是以飛速掠動的筆觸來表現水波顫動的光色效果,他無意也不可能去細緻表現水紋。左側黑白影像表現了水的紋理,也只有照片最能清晰的定位到水紋的瞬間形狀,右側多伊格的畫清晰的描繪了水波蕩漾的複雜形狀,非常接近黑白影像。能感覺到多伊格在這張畫中更多的依據了影像中水波的形態,水面的色彩則更多來源於多伊格的主觀創造而非現實感的模仿。

《水泥屋西側》局部 樹榦中的輪廓光

多伊格的繪畫具有現代繪畫典型的平面感,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放棄了深度和空間感,而這種深度和空間感和傳統繪畫中虛擬的三維空間是有很大區別的,多伊格的繪畫很少有體積塊面的塑造,物體的深度和空間感往往是和輪廓和輪廓光有關,比如《水泥屋西側》這張畫的松樹旁邊,樹輪廓邊上一筆鮮明的紅色就是一處典型的輪廓光,在近處看很簡單粗陋,但離開一定距離后樹本身的空間深度就有了。多伊格沒有把樹榦畫成死黑一片,在樹榦邊緣透射出橘黃色與樹榦深色部分形成了美妙的逆光效果,同時樹榦和後面建築的空間就產生了。輪廓造型法其實從高更和博納爾就開始了,到了蒙克,輪廓造型已經非常成熟,這或許和蒙克對攝影的研究有關。而多伊格繼承和發揚了這一傳統。輪廓造型的一個突出優勢是協調了平面繪畫色彩的純度和空間深度的矛盾,畫家在不減弱色彩飽和度的同時不至於滑向裝飾色彩畫的危險。輪廓色柔化了色塊之間生硬的銜接,使得平面化的物體形成一種渾厚感。

草地中的輪廓線

多伊格還經常將輪廓線作為畫面中一種有力的表現手段,比如這幅表現草地的作品中,整個草地都沒有草地色彩的微妙變化,而是突出表現了草地中間多層複雜邊緣輪廓線,這和下面的模糊的粉色的坡地和黃褐色的路面形成了一種肌理上的對比反差。

素描作品

在《鬼舟》一幅素描作品中清晰的顯示了多伊格是如何沿著物像的輪廓邊緣營造整個畫面的,彷彿是一張簡化的黑白照片。

人物身上的邊緣線

這幅多伊格畫中的人物效果彷彿是一張熱成像圖,多伊格這個圖示畫過不止一張,但每張畫都表現了人物身上光影的邊緣線,形成一種很特殊的視覺效果。

在多伊格的畫中經常能看到黑色和白色的點,這在傳統繪畫上是難以尋覓的,但如果我們看一些早期的黑白片或電視上的雪花點就能看到類似的效果,多伊格通過這些顆粒或碎點不僅增添了肌理層次變化,也使畫面猶如影像一樣帶來視覺上微妙顫動的感覺。

《水泥屋西側》局部

《水泥屋西側》是一幅表現建築物高亮純凈和樹叢漫射逆光的美妙作品,當我們近距離觀看樹的細節,會發現樹叢逆光的暗部的表現方式是用厚厚堆積起來的純黑色斑塊、斑點。這些黑色的斑點瀰漫在樹叢的整個逆光部分,與清透稀薄的橘黃色和黃綠色樹葉受光面形成了密仄閃爍的逆光效果。順便說一句,純黑色是印象派繪畫的大忌,印象派畫家使用純度較高色彩代替了暗部色彩,但多伊格無視這種禁忌,他應用的是類似影像的視覺效果,大膽使用純黑色突出光感效果。

《鬼舟》局部

在《鬼舟》的詭異水面上幽深的河水與濃艷的樹影上遍布著密仄耀眼的白色色點,彷彿如過曝的光斑或噪點,既形成了水面波光粼粼的效果,同時令畫面更接近影像達到某種超現實感。

《白晝天文學》天空局部

在《白晝天文學》中的天空的色彩豐富性可以和莫奈的《乾草垛》的天空一較高下。推測多伊格可能藉助了噴筆這樣的工具,形成了類似彩色攝影照片放大后各種色點密集分佈效果,這種機械感與手工的點彩派有明顯的差異。隨機出現的黃色塊也有類似鏡頭下的光斑效果。

《碼頭習作》 1994年 25.1x20.3厘米 布面油畫

多伊格的畫里的視角經常模仿電影鏡頭中定焦和失焦虛化的方法,比如在這幅《碼頭習作》的前景中的白色露台比較清晰,旁邊的樹採取了非常虛化的效果,而遠景的樹林則類似剪影的效果。

《水泥屋Ⅱ》 1992年 200x275厘米 布面油畫

在《水泥屋Ⅱ》中,近景的樹林虛化,而樹林深處的樓房描繪的如同照片上一般嚴謹,多伊格顯然用尺子將樓房每層都描繪的清晰準確,而窗戶的色彩也用純度較高的紅、藍、黃,同時多伊格保留了黑白影像中樹榦的超亮高光,這些類影像的「實焦」與前景樹葉的「虛焦」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對比。

電影畫面中剪影的效果更是頻繁的應用在多伊格的畫面中,剪影的效果可以摒棄繁多的細節,突出人物或景物的整體效果。比如《碼頭習作》中露台上的人和後面的夕陽下的樹林都採取了剪影效果。

《紅舟》 2000年 92 x 76.4厘米布面油畫私人收藏©彼得·多依格。

版權歸DACS 2017 ©2017佳士得圖片有限公司所有

在這張經典的《紅舟》中,人物和船挪用了一張唱片圖像中的形象,人物形象採取剪影化的處理手法,色彩層次被高度極簡化。突出的表現了人與船整體化的造型特點,烘托出整幅畫的壓抑的氛圍。

《森林營地》 1996年 76x91.6厘米 布面油畫

在《森林營地》這幅作品中,背景樹林採取了類似水彩畫的虛化效果,而前景的房子和植物則採用了類似剪影溶蝕感的處理手法,白房子除了在房頂略加細緻刻畫,窗戶、窗欄和植物都採取了一種模糊的剪影效果,這種看似粗糙的手法使得房屋脫離了具象的環境意義,更突出了抽象神秘的意味。

《鵜鶘》原素材圖

《鵜鶘》局部

在一些作品中我們還能看到如電影中的兩個物體之間虛印疊化的效果,如作品《鵜鶘》中土著人頭部和身體一側是半透明效果,透射出了後面的樹榦,聯想到這幅作品是多伊格的圖示素材是一張十九世紀的黑白照片,而實際感受是來源於自己在多米尼加島的現實經歷,這樣的處理手法也強化了畫面虛幻時空的氛圍。

《碼頭》

在1994年的作品《碼頭》中,能看到前景的樹木已經虛空化,清晰疊射出遠景的樹林和山巒,整個畫面更像一個表現夢境般的電影畫面。

有時多伊格會在照片上直接描畫,有的會把照片進行剪輯拼貼,這既可以為繪畫作品的前期準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獨立作品。多伊格使用圖片和影像的例子還有很多,他應用影像的觀念、過程和技法都值得深入探索。

作者:劉鵬飛 2017年4月12日

藝術家彼得·多伊格

彼得·多伊格1959年生於英國愛丁堡。特納獎、白教堂藝術家獎、約翰•莫爾繪畫獎得主。作品以觸動人心的色彩和對日常主題的抒情刻畫見長。1993年他以作品Blotter在John Moores展覽中獲得自己的第一個獎項。1994年,他被提名參與特納獎評選。1995年至2000年他受任英國泰特美術館評審員一職。2002年,多伊格搬回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在那裡他在加勒比當代藝術中心(Caribbean Contemporary Arts centre)成立了一個工作室,同時也成為德國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的教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