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分享:《論讀書》

今天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想到讀書,我的腦海里首先閃過幾個巨匠的言論。下面分別欣賞一下吧。

培根《論讀書》

學習可以作為消遣,作為裝點,也可以增進才能。其為消遣之用,主在獨處、歸休之時;為裝點,則在高談闊論之中;為才能,則在明辨是非、深謀遠慮之間;因為專於一技者可以操持甚或判斷一事一物,而唯有博學之士方能縱觀全局,通權達變。

過度沉溺於學習是怠惰;過度炫耀學問是華而不實;食書不化乃書生之大疾。學習可以完善天性,並通過經驗得以完善自身;因為天生之才猶如天然之草木,尚需通過學習加以修整;而紙上學問未免空談,除非由經驗加以約束。

聰穎者鄙視學習,愚魯者羨慕學習,明智者利用學習;學習本身並不教人如何運用;唯有觀察可以帶來超越學習的智慧。讀書不為爭論長短,不為輕信盲從,也不為高談闊論,而旨在衡情度理。

有些書可以淺嘗輒止,有些書可以生吞,而有少數書應該細嚼慢咽,融會貫通;換言之,有些書可以閱讀,但不必謹小慎微;而有少數書應該悉心通讀,刻苦研習。有些書可以請人代讀,也可以讀其節選;但這隻限於那些不夠重要的論述和粗製濫造的書籍;否則,經過提煉的書猶如經過提煉的水一樣,淡而無味。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嚴謹;因此,假若一個人很少做筆記,那他需要有超人的記憶;假若他很少討論,那他需要天資聰穎;而假若他很少讀書,那他需要有充分的狡詐掩飾自己的無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穎,算數使人縝密,自然哲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總之,學習造就性格;不盡如此,心智中任何障礙可以通過恰當的學習來疏通。這正如身體尚的疾病可以通過恰當的鍛煉來消除:滾球有益於腰腎,射箭有益於胸肺,慢步有益於腸胃,騎馬有益於大腦,等等。因此,假若有人甚至懶散,那就讓他學習算術,因為在演算中,注意力稍有分散,他就必須從頭做起;假若他的智慧不足以辨別差異,那就讓他學習經院哲學家,因為他們善於吹毛求疵;而假若他不擅處理事務,不能觸類旁通,那就讓他學習律師的案例。因此,心智上的每一種缺陷都可能有專門的藥方。

林語堂《論讀書》(節選)

讀書的主旨在於排脫俗氣。黃山谷謂人不讀書便語言無味,面目可憎。須知世上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的人很多,不但商界政界如此,學府中亦頗多此種人。然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在在官僚商賈亦無妨,在讀書人是不合理的。所謂面目可憎,不可作面孔不漂亮解,因為並非不能奉承人家,排出笑臉,所以「可憎」;脅肩諂媚,面孔漂亮,便是「可愛」。若欲求美男子小白臉,盡可於跑狗場、跳舞場,及政府衙門中求之。有漂亮面孔,說漂亮話的政客,未必便面貌不可憎。

讀書與面孔漂亮沒有關係,因為書籍並不是雪花膏,讀了便會增加你的容輝。所以面目可憎不可憎,在你如何看法。有人看美人專看臉蛋,凡有鵝臉柳眉皓齒朱唇都叫美人。但是識趣的人如李笠翁看美人專看風韻,笠翁所謂三分容貌有姿態等於六七分,六七分容貌乏姿態等於三四分。有人面目平常,然而談起話來,使你覺得可愛;也有滿臉脂粉的摩登伽,洋囡囡,做花瓶,做客廳裝飾甚好,但一與交談,風韻全無,便覺得索然無味。黃山谷所謂面目可憎不可憎亦只是指讀書人之議論風采說法。若《浮生六記》中的芸,雖非西施面目,並且前齒微露,我卻覺得是第一美人。男子也是如此看法。章太炎臉孔雖不漂亮,王國維雖有一條辮子,但是他們是有風韻的,不是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的,簡直可認為可愛。亦有漂亮政客,做武人的兔子姨太太,說話雖然漂亮,聽了卻令人作嘔三日。

讀書須有膽識,有眼光,有毅力。膽識二字拆不開,要有識,必敢有自己意見,即使一時與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說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人心之不同如其面,要腳踏實地,不可捨己從人。詩或好李,或好杜,文或好蘇,或好韓,各人要憑良知,讀其所好,然後所謂好,說得好的理由出來。或某名人文集,眾人所稱而你獨惡之,則或系汝自己學力見識未到,或果然汝是而人非。學力未到,等過幾年再讀若學力已到而汝是人非,則將來必發現與汝同情之人。劉知幾少時讀前後漢書,怪前書不應有《古今人表》,后書宜為更始立紀,當時聞者責以童子輕議前哲,乃「赧然自失,無辭以對」,後來偏偏發現張衡、范曄等,持見與之相同,此乃劉知幾之讀書膽識。因其讀書皆得之襟腑,非人云亦云,所以能著成《史通》一書。如此讀書,處處有我的真知灼見,得一分見解,是一分學問,除一種俗見,算一分進步,才不會落入圈套,滿口濫調,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叔本華《論讀書》(節選)

讀書時,作者在代我們思想,我們不過在追循著他的思緒,好像一個習字的學生在依著先生的筆跡描划。我們自己的思維在讀書時大部分停止了,因此會有輕鬆的感覺。但就在讀書的時候,我們的頭腦實際上成了他人思緒馳騁的運動場了。所以讀書甚多,或幾乎整天在讀書的人,雖然可以藉此寬鬆腦筋,卻漸漸失去自行思想的能力,就像時常騎馬的人漸漸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樣。有許多學者就是這樣,讀書太多反而變得愚蠢。經常讀書,稍有空閑就讀書,這種做法比體力勞動更容易令人思維麻痹,因為我們在干體力活時還可以沉湎於自己的遐想,一條彈簧在久受外力的壓迫之後會失去彈性,同樣,我們的頭腦如果經常處在他人的思想影響之下,也會失去自己的活力。又譬如食物能夠滋養身體,但吃得過多,反使胃腸受累,損害健康;而我們的精神生活如果向外攝取過多,也是有害無益的。讀書越多,使你的頭腦就像一塊重重疊疊書寫的黑板,每一篇讀過的東西能夠留存的越少。讀書而不思考,就不可能心領神會,得到的淺薄印象往往稍縱即逝。就像我們所攝入的食物只有五十分之一能夠被身體吸收,精神食糧也只有小部分真正成為大腦的營養。

況且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就好像沙上行走者的足跡:我們也許能看到他所走過的路徑,但如果要知道他在路上究竟看見了什麼,則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

買書後又能一絲不苟地閱讀,是很好的;然而一般人往往買而不讀,讀而不精。 要求讀書人記住他所讀過的一切東西,就像要求一個人把他所吃過的東西都儲存在體內是一樣的荒謬。人靠進食維持物質生活,又通過閱讀過著精神生活。然而身體只吸收能夠同化的食物,同樣,讀者也只能記住他所感興趣的東西,也就是符合他的思想體系或生活目標的東西。當然,(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標,但只有很少人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沒有思想體系,就不能對事物作出明智的評價,他們讀書也必然徒勞無益,毫無主見。)

"溫習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書都應該立即再讀一遍。一方面因為再次閱讀能使你更清楚地了解書中發生的各種事情之間的聯繫,知其結尾,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開端;另一方面,第二次閱讀時你會有不同的心情,得到不同的印象,就像在不同的照明中觀察同一件東西。

作品是作者思想活動的精華,如果作者是一個偉人,那麼他的作品能大致體現他的生活,並常常能比實際生活包含更豐富的內容。(二流作家的著作也可能是有益的,因為這也是他思想活動的精華,是他全部思維和研究的成果,我們也不妨閱讀一些。)崇高的精神生活使我漸漸達到一種境界,不再從與他人的應酬交往中尋求樂趣,而幾乎完全潛心於書本之中。

書書朋友,是世界,是我們匆匆前行步伐的時光階梯。

讀書吧,朋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