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重慶江北茶園有個挑擔擔的王癟嘴,一碗涼麵賣了34年

王守兵開始賣涼麵等小吃

江北區茶園菜市場門口一煙酒行的何大姐,在擺龍門陣時說了句話:「昨天和家人朋友聊天,有人問我,如果馬上要死了,還有什麼心愿?我就說,如果能再吃一碗王癟嘴的涼麵,就死而無憾了!」

王癟嘴,叫王守兵,用一根已經摩得光亮的竹扁擔挑著兩個竹籮筐,在江北茶園、雨花村、景苑一帶,賣了30多年的涼麵。經過30多年的「味道培養」,王癟嘴的涼麵,已經成為了周邊居民的小吃標杆和難忘的舌尖記憶。

食客回憶

一碗涼麵吃了34年

王守兵拌涼麵

重慶人都是好吃狗,連王守兵也說,到現在他還愛吃自己做的涼麵。

「王癟嘴,來碗涼麵,在這裡吃,再打包兩個,給屋頭的女兒帶起。」

「好,我先給你拌,再給你弄打包,曉得你家茜茜不要白糖,海椒(辣椒)要多點。」老顧客光顧,王守兵開始忙起來:黃瓜絲打底,筷子夾著淡黃色鹼水面將碗基本鋪滿,轉到調料籮筐上依次澆上蒜水、醬油、醋、味精、白糖,再點上一撮花椒粉、蔥花、鹹菜,然後

是一勺炸黃豆,最後把海椒(辣椒)紅油淋上,拌勻,交給食客。

10多種佐料看得人直流口水

一碗涼麵,每根麵條都裹著紅油,擁有特殊的海椒香,但又不辣口,因為放了白糖,還有些回甜……鹼水面的特殊口感,加上王守兵對11味調料拿捏恰到好處,一碗重慶涼麵的味道體現得淋漓盡致。

10日下午,在越南工作的80后邱登國才回重慶,就帶著5歲的兒子一起找到王守兵,給自己要了一碗涼麵,給兒子點了一碗仙草,填滿了自己「思鄉」的胃。

同時圍在王守兵兩個籮筐前的,還有90后田國宋和00后張津。那天下午,年齡最大的一位食客是50后,已經60多歲了。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跟訪了兩天,由於擺攤的路邊沒有地方停車,不少車主只能踩一腳剎車,喊著要涼麵打包,兩分鐘後轉回來再取。

「我們小時候都跟著他擔子後面走,纏著他,希望他給我來份涼麵、仙草。說他是看著我們長大的,我們吃他的涼麵長大的,一點也不誇張。」食客田國宋回憶。

一位媽媽帶孩子一起吃涼麵

附近的食客都是熟人,王守兵都認識,但從來沒問過名字,很多連姓什麼都不知道。而王癟嘴的外號,就是70、80、90後跟在他屁股後面喊出來的。居民們都知道他的外號,但不知全名,覺得王守兵好像生來就在這個地方:以前茶園菜市場周邊有個堰塘,裡面種了藕,一到夏天有荷葉蓮花,城市建設再加上人員更替,如今很多周邊80后都不知道有個堰塘存在過,但王守兵知道。

王守兵並不是一開始就在茶園附近。一位被王守兵稱為「陳瘋子」的老食客向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介紹,他以前在寸灘一個化工機械廠工作,1983年在寸灘茅溪附近,他就認識了這個挑擔子的「小崽兒」,那時王守兵才15歲。

7分到6元

王守兵見證重慶涼麵的歷史

王守兵和妻子劉永梅為食客準備涼麵仙草

老食客「陳瘋子」還回憶,上世紀七十年代還是物資緊缺的時代,那時一碗二兩重慶小面、涼麵都是7分錢,到八十年代初期才開始出現仙草、酸辣粉。

1983年到1986年,王守兵在寸灘茅溪周邊挑擔子賣豆花,一份是1角3分錢。「那時一個高級工人一個月幾十塊錢工資,我一天賣得多可以賣九塊錢甚至超過十塊,去掉六七斤豆子和調料的成本,還有五六塊錢,已經算高收入了。」王守兵回憶,那時一斤豆子才4角錢,豆子也不好買,需要從寸灘坐渡船去朝天門,再到儲奇門的一家糧店買黃豆。

1986年,隨著物資供應日益豐富,單做豆花已經滿足不了王守兵,他將挑擔子的地點換成長安機器製造廠周邊,大廠周邊工人多、消費能力強。同時開始做涼麵、仙草、酸辣粉和豆腐腦。

左右兩個籮筐,有八九十斤重。

「那時做仙草的豌豆粉不好找,我到處打聽,江北這邊買不到,沙坪壩那邊才有。為了做一碗仙草,買一次豌豆粉往返要半天。」王守兵介紹,1986年時一碗涼麵仙草是1角3分,到1987年漲到了2角錢。

「那時候賣涼麵仙草要不停地吆喝,走街串巷,吆喝聲回蕩在老巷子里。誰想買就喊一句,擔子就停住了,回去找那張好吃嘴。」王守兵笑著說,那個年代小吃不豐富,小娃兒吃一碗涼麵仙草,是很洋氣的。有些孩子為了過嘴癮,從家裡偷偷摸零錢出來,很洋氣地點一份小吃,吃完再把嘴角的紅油抹乾凈,再回去。要是回去被發現,屁股就慘了。

剛從國外回來的邱登國帶兒子吃小吃

改革開放后,經濟突飛猛進。但不論經濟如何發展,街頭巷尾的小吃總有一席之地,王守兵和他的那碗重慶涼麵也跟著大時代的腳步繼續前進——

1989年,挑擔子走街串巷的王守兵的涼麵賣到了3角錢。1990年已經賣到5角,1992年王守兵花了600多元學習廚藝,拿到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廚師證。到1995年,一碗涼麵已經賣到一塊錢了;2000年跨入新世紀,重慶涼麵價格也進入「2時代」,達到2元左右;2006年2.5元,2008年3元,2017年6元。

純手工調料

每天最高能賣千元

不少附近的居民喜歡一起「擺龍門陣」

王守兵老家在渝北區興隆鎮,家裡四兄妹,王守兵排行老大,那時家裡有5畝地,兩畝水田,一大家子過得艱苦。1983年,王守兵率先出來賣豆花,一是可以補貼家用,二是可以供弟妹們上學。

而天道酬勤也是對他最大的肯定。1989年,王守兵家中排行老三的弟弟王守富,也加入了挑擔子賣涼麵小吃的行列,弟弟的手藝也是從哥哥那裡學的。到現在,兄弟二人也沒丟掉本行,弟弟王守富還在長安麗都小區擺一個涼麵小吃攤。兄弟二人只有國小文化,幾十年挑擔子走街串巷,如今都已變成城市戶口,哥哥王守兵房子買在渝北回興,弟弟王守富房子買在江北。

海椒要一邊澆油一邊攪拌

王守兵上午在茶園菜市場門口賣豆花,下午去雨花園小區路邊賣涼麵等小吃,這樣的節奏十幾年未曾變化。現在每天上午王守兵要做一桶豆花,約30份,可以賣180元錢;每天下午要賣掉七八斤麵條和四五斤紅薯冬粉,四種小吃大概是一百多碗,收入有八九百元。上午加下午的收入約一千元,去掉麵條、黃豆、菜籽油(每天7升左右)、豌豆粉以及各類調料成本,純收入也有大幾百當前是淡季,旺季收入還要多一些。夫妻二人覺得有些辛苦,已經減了「產量」,以前豆花都是做兩桶,賣的涼麵也更多。

計劃經濟時代,涼麵用的鹼水面是從糧店買,上世紀九十年代后,王守兵的原料面只換了一次。為了讓仙草有自然的色澤,豌豆粉要精粉和粗粉兩種調和使用,辣椒自己手工舂、仙草豆花和豆腐腦都是自己熬煮。食材靠譜,調料堅持手工製作就是王守兵的招牌。

每天下午兩點半,王守兵準時挑著愛人劉永梅已經準備好的兩個籮筐出門。穿過幾棟六七十年代的筒子樓和傳出「碰、杠、胡」的麻將館,王守兵肩上的扁擔被壓得吱吱作響,步履穩而快。將擔子放在雨花園小區的路邊,擺好一張長條凳給顧客,再擺一張方凳是臨時操作台,把仙草片成片,切絲、裝碗。11味調料一一加滿,王守兵準備好了,等待食客到來。

(投稿爆料請加微信:mxw966988)

重慶晚報慢新聞APP,全心關注重慶,深度解讀重慶,名家名記名專欄齊聚,做最有重慶特色的小、精、深原創客戶端。並且還能加入重慶晚報抗癌愛心互助會,為家人健康做一個保障哦!蘋果商店及部分安卓商店可以下載。

——END——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江飛波 文/圖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