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清明特輯 | 清明節,是對孩子最好的感恩教育!

點擊「么么親子網」 科學育兒走近你!

在西方節日的影響下,80后

父母們逐漸喜歡上過洋節,有些甚至對傳統節日失去興趣。實際上,對孩子來說,各種傳統節日的慶典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父母千萬不能錯過。清明節更是如此。談起清明節,我們對它的印象可能是掃墓、踏青等,殊不知,它還是對孩子最好的感恩教育。

告訴孩子清明節

The qingming festival

由於寶寶的年齡尚小,理解能力也不強,所以父母們一定不要用晦澀難懂的詞語跟寶寶介紹,要解釋得通俗易懂才能讓寶寶接受。

您可以告訴孩子,在很久很久以前,農民伯伯為了方便安排自己的農事活動,將一年分為24個節氣,而清明是24個節氣之一。在這24個節氣中,每個節氣的氣溫、降雨等各方面都不一樣的。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其實,清明在很早前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

有這樣一個傳說:

春秋戰國時代,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

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想要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介子推卻不願意,背著母親躲在綿山。最後只好火燒綿山,希望介子推自己走出來,但火燒三天三夜至熄也不見其出來。重耳上山發現,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重耳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重耳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重耳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

習俗

custom

踏青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

清明踏青順應時令節氣,陽春三月,生氣始盛,萬物萌生,人們走出屋門,來到野外,積極主動迎合時氣,促進體內的陽氣流轉,有益身心健康。清明祭祖活動往往在郊外進行,逐漸將掃墓祭祖和踏青郊遊結合起來,即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踏青成為清明節的習俗之一。

放風箏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

古人認為清明的風很適合放風箏。《清嘉錄》中說:「春之風自下而上,紙鳶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斷鷂』之諺。」 在古代,放風箏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更是為了祈求放走晦氣,消災解難。

許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把自己知道的災禍疾病寫在風箏上,然後等風箏升到天空中時就剪斷風箏線,讓它隨風飄逝,希望帶走所有的穢氣,帶來好運。

植樹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自古以來,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習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植樹節。

教育無時不在,清明節你怎麼教?

1、祭祀活動也是一種感恩教育

清明祭祖,其內涵是孝文化。向已逝的親人、祖先送上思念與敬意,給孩子提供一個認識孝文化環境,讓他們知道感恩。

或者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掃一掃烈士墓,獻上一束花,給孩子講講先烈們的英雄故事,創造一個耳濡目染的機會。讓他們自豪地說,我知道董存瑞的故事,我知道劉胡蘭的故事,並自信地將英雄的故事講給更小的孩子聽。

當然,孩子還小,認知水平很有限。比如有的孩子甚至說,打仗時他們沒有吃的,為什麼不吃朱古力等。孩子說得幼稚,家長們不能一笑了之,要有意識引導。

家長也不要以為孩子還小,跟他說什麼都沒用。這種耳濡目染的機會是不能錯過的,也許只是一枝白菊,一個鞠躬,但孩子在這種氛圍中,是可以感受到我們對先人的尊敬和敬仰的。

2、和孩子踏青,親近大自然

因為清明一般在每年陽曆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萬物復甦、百花盛開的時候,所以,清明節還有一個名字——踏青節。

清明節前後,野外到處是一片綠意盎然、山花浪漫。你可以帶著寶寶沐浴清新秀美的自然風光,走進遠山近水的田園村落,踏著綠油油的青草,踩著軟綿綿的春泥,感悟魅力十足的春天。孩子們還可以奔走于田間地頭,放飛心情。

最重要的是,通過與大自然的這種親密接觸,可以增強孩子的五官感受能力。爸爸媽媽可以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為教材,給寶寶講述各種顏色的特點,讓寶寶增加對顏色的認識和了解;可以讓孩子閉目傾聽風聲、松濤聲或是鳥鳴蟲叫聲,訓練寶寶的聽覺能力和辨別聲音的能力;還可以讓孩子在小溪邊玩水,在花叢中玩耍,在廣場放風箏……通過這些活動,常常會引起寶寶無限的好奇。

3、和孩子一起玩傳統遊戲

清明節除了祭奠祖先,還有很多適合孩子的傳統遊戲,比如放風箏,就是古代清明節習俗。古時候,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風箏。而且,晚上放風箏時,會在風箏下或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古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還會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希望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放風箏活動不僅可以讓孩子了解到清明節的習俗,還可以強身健體。放風箏時,寶寶可以極目遠眺風箏的千姿百態,有利於調節眼部肌肉和神經,消除眼睛疲勞,達到保護和增強視力的目的。

盪鞦韆也是清明時節的傳統活動。古時的鞦韆很簡單,用樹椏枝做個架子,再拴上彩帶就是一架鞦韆了。清明節,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自製一架簡單的鞦韆,外出踏青時帶上。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

4、帶孩子一起種花養草

在24個節氣中,清明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老早就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這個時候,也正是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種花養草的最佳季節。

孩子在參與種植、照料花草等小生命的過程中,會加強他們對自然的認識。如果爸爸媽媽能夠教育孩子像對待朋友那樣來熱愛樹木、花草和昆蟲等,孩子對生命和自然的愛會增強並植根於心中,並形成一種相互同情相互依賴的情感和責任感。在這種情感和責任感的支配下,孩子會逐漸跟自然融合為一體,從而更好地尋找生命存在的意義。

enmuo1506

交流育兒經驗,解決育兒難題!

以下關鍵字,查看相關內容

么么親子網是以親子育兒資訊、互動交流社區、商家優惠、試用等為主體的多元化綜合性母嬰親子門戶網站。目前主要針對親子、母嬰市場,以0-6歲的幼兒及其家庭為服務用戶,我們將努力成為爸爸媽媽及家庭用戶最喜愛的綜合類中文親子門戶服務網站。

鄭州育兒QQ群:154120628; 孕媽媽交流QQ群:324432146;幼升小交流QQ群:28357986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