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誰在炒作*ST華菱?

「從解決6萬員工的吃飯問題,到」鋼鐵換金融「的大膽嘗試,沒想到」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ST華菱就在周期風起處「。 」

5.05%,*ST股一字板的最高漲幅,今天再一次落定在了*ST華菱身上。

自從7月份以來,*ST華菱已經拿了9個漲停,股價已然翻番。可怕的是,這些漲停沒有一次是一字板,並且即便如此,沒有人把*ST華菱叫做是「妖股」。

從暴漲開始算起,*ST華菱四次登上龍虎榜,今天的漲停,最大買入的是機構席位,8月7日,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分別出現在買入、賣出首席,倒手意味明顯。

這不是傳統的遊資接力,而是機構正規軍在倒手以及高位接盤*ST華菱。

如果你不知道這家上市公司的前世今生,你也許會覺得,*ST華菱之所以能漲那麼多,不過是因為它是周期風口上的豬。然而*ST華菱的心路歷程,遠比各位看官想想的複雜。我願意把它叫做,「對賭國運的完美案例,人定勝天的反面教材」。

「二線鋼王」的先天缺憾

1997年,是嚴格意義上第一次「供給側改革」的起點。彼時傳統製造業面臨下行周期,國企倒閉潮橫流,社會出現大量失業人群,由於金融資本概念的缺憾,以重組為重生契機的企業在當時只能是少部分。

華菱鋼鐵卻是此間的幸運兒。1997年底,湖南三大鋼鐵企業——湘潭鋼鐵、漣源鋼鐵、衡陽鋼鐵聯合組建而成。經濟學背景出身,擅長資本運作,更黯民生社稷的李效偉當了華菱鋼鐵的董事長。

李效偉執掌華菱鋼鐵長達12年。此間他一再聲稱要將華菱鋼鐵打造成為世界500強企業。然而,從李效偉自己寫過《主動危機論》,《從製造商到服務商》之類的著作表述的情況來看,華菱鋼鐵的組建第一目標,是解決湖南三大鋼鐵企業6萬員工的吃飯問題……

所以,作為一家鋼鐵企業,華菱鋼鐵集團還存在有一些奇怪的資產,供電、供水、供氣,還有物業一應俱全。

效率與公平並舉的措施,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

李效偉做過很多努力,意圖人定勝天,其甚至一度求生於國外整合兼并,比如2004年邀請全球最大鋼鐵企業安賽樂米爾塔戰略投資,以及2009投資鐵礦石企業FMG等,但因為一些政策上的問題,這些資本運作最後都沒有落成。

2011年,李效偉辭職華菱鋼鐵董事長,理由是「告老還鄉」,而在去年9月18日,李效偉被通報了涉嫌私分國有資產等罪名。

當時接替李效偉擔任董事長的是曹慧泉,前湘潭鋼鐵總工程師,完完全全的技術派官員。

「鋼鐵換金融」

一次換帥,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2015年華菱鋼鐵巨虧近30億元,2016年虧損10.55億元。

兩年虧損,換回一頂ST帽子,華菱鋼鐵保殼的難度比其所呈現出來的要更可怕。曹慧泉在接受採訪時曾透露,「華菱集團負債總額最多時超過1000億元,資產負債率超過86%,遠高於行業均值,付利息都要40億元」。

2015年末,金融把實體經濟壓的喘不過氣,各路產業資本為了爭奪一塊金融牌照擠破了頭。

就在這個背景下,為了再救華菱,湖南政府再次出手,擬了一個方案,湖南國資旗下財信金控,無償划轉到同屬國資旗下的華菱控股手中,華菱控股再以大股東母公司的身份,主持重組ST華菱,將鋼鐵資產置出,將金融資產注入。

財信金控,旗下有財富證券、湖南信託、吉祥人壽,還有湖南省屬AMC,期貨,擔保,融資租賃,創投,基金等等大大小小15家金融企業,是各路財團夢寐以求的資產,2015年,財富證券、湖南信託的利潤分別為12.40億元、5.56億元,吉祥人壽雖然虧損,但手中持有的保險牌照同樣含金量十足。有人認為,華菱鋼鐵因禍得福,「鋼鐵換金融」,麻雀變鳳凰。

可是事情沒那麼簡單。

彼時併購重組新規風雲突變,受新規影響的重組推進緩慢,湖南國資正在焦慮之時,突然發現,這原本無比優質的金融資產,竟然淪落到了虧損的地步。2016年,湖南信託僅盈利1.83億元,但財富證券虧損2.09億元;吉祥人壽虧損達到3.12億元——保險公司由於建立初期計入保費收入與投入不成正比的原因,虧損往往要延續三到四年。

*ST華菱正值保殼關鍵期,籌劃良久的注入資產卻出現虧損,*ST華菱該如何保殼?

國運當頭

資本運作只是小打小鬧,國運當頭才是重中之重。

美國人書《大而不倒》描述金融危機時期政府救助銀行的行為。*ST華菱「二線鋼王」之譽,已經足夠讓它在這輪改革中尋得自保的途徑,

正在「大大」們討論著資本騰挪之時,技術派董事長曹慧泉卻開始著手對*ST華菱業務進行調整。

不同的鋼材,毛利率是不同的。*ST華菱是全球最大的寬厚板生產企業,國內第二大無縫鋼管供應商。他們的供貨方向,一是造船,二是油氣。

造船和油氣有兩個關鍵性的問題,國際經濟結構的聯動性太強。石油價格由國外掌控,國際貿易繁茂程度則是造船業的生命線,而眾所周知的是,油價依然在低位徘徊,油船甚至在海上空轉不靠岸等價格回升,國際貿易仍然處在冰點,發達國家的排外,內顧已經成為了趨勢。造船企業如今自身難保,如何消化得掉*ST華菱漲價之後的鋼鐵產能?

根據相關數據,2016年新接船舶訂單量及手持船舶訂單量同比分別減少32.60%及19.00%,而相比之下,與地產、基建等相關的工程機械、高層建築、橋樑等領域需求尚好,年初以來推土機銷量增速持續維持超過90%,且近年公路橋樑里程仍然在加快,2016年一年增了7%。

結論很簡單,這國內供給側改革,投資上是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來疏通的,我們做基建用鋼板吧!

緊接著,*ST華菱對中厚板產品結構進行優化,將造船廠的供應量由60% 縮減到33.33%,同時增加其工程機械、高層建築、橋樑等高強鋼的供應。

8月11日晚間,*ST華菱披露2017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350.26億元,同比增加59.7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56億元,同比扭虧為盈,而去年同期公司凈利潤虧損9.46億元。二季度*ST華菱業績超預期好轉,並不是因為供給側改革超預期兌現,而是因為董事長,人看懂了供給側改革的本質。

續命於兩輪「供給側改革」

至此,華菱鋼鐵這家公司,重生於第一輪供給側改革(1997年),續命於第二輪供給側改革(2017年),二十年天道輪迴一年不多,一年不少。

有分析人士推測,包括*ST華菱在內的許多鋼鐵企業,要的不是短期保殼,而是長期續命。所以,直到鋼鐵企業難以維繫的資產負債表趨於可持續的地步,供給側改革才會功成身退,而這個趨勢,至少還會持續三到五年時間,*ST華菱的空間,可能是難以估測的。

可是,如果沒有重組新規為*ST華菱重組減速,沒有股災后的金融資產虧損讓其放棄重組,沒有技術派思維的董事長曹慧泉及時調整戰略,沒有新的供給側改革讓*ST華菱重新找回盈利,*ST華菱都難以保殼成功。這些事情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回顧起來讓人拍案叫絕,又不禁為此捏一把冷汗。

此間多少人為救華菱鋼鐵付出過努力,多少人絞盡腦汁重組*ST華菱均未奏效,山重水盡之時,柳暗花明之日,最後贏的,依然是新一輪供給側改革。

所以說,心裡緊系著國運安危,大家都干自己擅長的事兒,錢自然往你口袋裡鑽。

】,每天為您推送權威、專業的財經資訊! 歡迎在【應用商店】搜索【東方財富網】,下載財經第一門戶手機APP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