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慈禧太后教你敗家娘們兒是怎麼煉成的

慈禧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次年晉封為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后,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慈禧一生中三次垂簾聽政,是清末政治權利的中心,其地位堪比唐代武則天,而她日常奢華吃穿用度和宏大的葬禮,一直被人關注和議論。更令人感慨的則是,她生前窮奢極欲,死後卻三次入棺,不僅被孫殿英掘墓盜空,還傳被其手下奸屍洩慾。

圖片來源於網路

慈禧太后是個絕對的吃貨,而且是聞名中外的吃貨。御膳房本集中了全國最好的廚工,又從各地採辦「禽八珍」、「海八珍」、「草八珍」等,做成全國最好的名菜名點,供帝后享用。到慈禧當政的時候,御膳房更為她準備了各種各樣的菜肴、點心。每日兩頓正餐,照規定需上100碗不同的菜肴。另有兩次「小吃」,至少也有20碗菜,平常總在40至50碗左右。慈禧曾乘火車去奉天,臨時御膳房即佔了4節車廂,其中1節車廂裝著50座爐灶,每灶負責做兩種菜,共用廚師100名,雜差不等。

每餐備正菜100種、糕點水果糖食乾果100種。用餐時,慈禧一個人坐著獨享,有時命身邊女官裕德齡等陪她同吃,裕德齡等也只能站著吃。這麼多的菜,除了靠近的幾種,其他的菜慈禧很少動。慈禧若愛上了較遠的某一種,就吩咐侍膳的太監端近前來。慈禧每餐嘗過的菜至多不過三四品,剩下的待她用餐完畢,便一齊撤下。這些菜或當即扔掉,或由女官、宮女、高級太監等依次取食,其中十之八九還是完完整整的,像供祖先撤下來的祭菜一樣。水果更是誇張,就就拿西瓜來說吧,由於她吃西瓜只吃瓤中心的那一點,所以光供她享用的西瓜一天至少要350個。現在的所謂美食家,在慈禧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野史中一直傳聞楊貴妃出逃日本,但無證據跟資料證實,一直未被人認可,只當作歷史故事聽聽罷了,由於傳聞越來越多,聽的人也越來越多,久而久之就有些人當真了。在《舊唐書》記載:「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如果安祿山不反,楊貴妃也只不過是一個皇帝寵幸的女人罷了。可她捲入了歷史的旋渦,成了政治的犧牲品、皇帝的替罪羊

網路配圖

不錯,楊貴妃的親戚因為她而雞犬升天,幹了不少違法亂紀的勾當。可不管在正史還是野史中,楊貴妃本身都沒有惡行,就是唱唱歌、跳跳舞,愛吃荔枝,比褒姒、妲己差遠了。因此在民間,她沒有惡名,反而因為美貌和權力,成為人們移情的對象。因此,人們編排她沒有橫死馬嵬坡,而是漂洋過海,安居繁衍。這麼一來,山口百惠說自己是楊貴妃的後代也就不足為怪了。

1922年春,顧頡剛提出「古史是層累地造成的」,時代越后,傳說中的中心人物越放越大。如舜,在孔子時只是一個「無為而治」的聖君,到《堯典》則就成了一個「齊家而後治國」的聖人,到孟子時就成了一個孝子的模範。後人在層層疊加歷史。其理論內容說的是古史,但理論精神可以適用於其他時期,比如在楊貴妃死沒死這件事上。

網路配圖

楊貴妃死後過了100年,才開始流傳她沒死還東渡的故事。而距離安史之亂不遠的白居易、陳鴻,分別寫下《長恨歌》、《長恨歌傳》,都說楊貴妃已死。俞平伯想就這兩篇作品證明楊貴妃死裡逃生,可惜只是推測。野史中提出的最重要的證據是,馬嵬坡楊貴妃的屍體不見了。成書於五代的《舊唐書》說:「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明確指出,屍骸仍在。而北宋修的《新唐書》則說:「瘞,故香囊猶在。」沒提屍體,這是為什麼?有兩種可能。

第一,《新唐書》列傳部分主要由宋祁編寫,他為人物立傳,參考了不少小說、筆記、傳狀、碑誌、家譜、野史等資料,受其影響,有可能對楊貴妃死沒死這件事拿不準,就按下不表了。

第二,《新唐書》寫法過簡,捨去了許多重要史料,加上苛求文字精練,宋祁、歐陽修等人不惜刪去許多重要情節。所以,有可能是刪多了。

網路配圖

在楊貴妃這件事上,日本人挺重視。該國學者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和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都持貴妃赴日的觀點。他們跟俞平伯都太拿白居易的《長恨歌》當回事了。白居易在詩的後半部分表述了對楊貴妃的一種想象,說楊貴妃雖然在事變中人已死,但她的靈魂飄到神仙山上,後來和唐明皇派去的道士在神仙山上相遇了。可這就能說暗示她沒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人家白居易是詩人,是在搞文學創作。從詩歌里找歷史真相,就跟《紅樓夢》的「索隱派」一樣是靠不住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