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紅色故都革命老區 現為貧窮的大塊頭

贛州位於江西省南部,贛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有著2200多年的建城史,也是江西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贛州歷史悠久、人文璀璨,贛州是客家人賴以生息的家園,贛州更是聞名中外的紅色故都。贛州在海內外享有一定聲譽的旅遊地。以贛州中心城區為核心的江南宋城 、以龍南—贛縣為核心的客家風情、以安遠—尋烏—定南和上猶—崇義—大余為核心的生態旅遊、以興國三僚—章貢區馬祖岩—贛縣楊仙嶺為核心的堪輿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贛州旅遊格局。

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位於江西省贛州瑞金市,佔地面積4550餘畝,由葉坪、紅井、二蘇大、中華蘇維埃紀念園(南園和北園)、中央蘇區軍事文化博覽園等景區組成。景區風景秀麗,基礎設施完善,是全國旅遊觀光、培育愛國情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是贛閩邊際紅色旅遊集散中心。現主要有葉坪景區、紅井景區、「二蘇大」景區、中華蘇維埃紀念園景區、中央蘇區軍事文化博覽園等組成。

葉坪紅色旅遊景區位於贛州瑞金葉坪鄉葉坪村,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革命舊址群景區之一。景區內現保存著革命舊址和紀念建築22處,其中16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景點有: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舊址、中共蘇區中央局舊址、博生堡、公略亭、紅軍烈士紀念塔、紅軍烈士紀念亭、紅軍檢閱台等。這裡也是第一個全國性的紅色政權的誕生地,也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和黨中央蘇區的最高領導機關的第一個駐地,毛主席的稱呼也是從這裡喊響的,包括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一大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葉坪生活和工作過。

中華蘇維埃政府起初設在葉坪,後來因為白匪軍狂轟濫炸,為了安全防空,從葉坪遷到沙洲壩。因為沙洲坪沒有什麼水源,毛主席就親自找水源。沒幾天功夫,一口直徑85厘米,深約5米的水井挖好了。為了使井水更清澈,毛主席又親自下井底鋪沙石、墊木炭。從此,沙洲壩人民結束了飲用臟塘水的歷史,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 1950年,沙洲壩人民為了迎接毛主席派來的南方老革命根據地慰問團的到來,將主席帶領軍民開挖的這口水井進行了全面整修,並把這口井取名為「紅井」,同時在井旁立了一塊碑,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十四個赤金大字,以此表達對毛主席的無限崇敬和思念。

雲石山地處瑞金市境內西部,山高不到50米,方園不足千平方米,山上只有一座古寺廟。雲石山的地理風貌非常奇特,它是在平地凸起的一座小山,山上怪石林立,樹木繁多,典雅怡人,四季如春。從遠處看,猶如仙女回宮時,遺留在凡間的花籃。此山四面懸崖峭壁,只有一條百級石砌小道直達山頂,中途還有兩道石門屏障。1934年7月,正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硝煙四起,第五次反「圍剿」鬥爭最為激烈的時刻,原駐在沙洲壩的中央機關,已被敵人發現,為安全起見,所有中央領導機關都移遷到較為隱蔽的雲石山,並分散在就近的各個村莊。因而被稱為是紅軍長征第一山。

通天岩位於贛州市西北郊,通天岩石窟開鑿於唐朝,興盛於北宋,至今保留著唐朝至宋代的石龕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國的摩崖題刻128品,被稱為「江南第一石窟」 。通天岩風景區由摩沙岩石山組成,是一處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區。多天然岩洞。其一岩洞頂有一竅,相傳上可通天,故名。主要有通天岩、翠微岩、忘歸岩、同心岩、廣福寺、玉水池、一滴泉、玉岩亭、惜春亭和群玉閣等10多處景點。通天岩風景區有唐宋時期的窟龕315處,造像主要分佈於忘歸岩、龍虎岩、通天岩主岩和翠微岩四處,其中,忘歸岩正面保存有羅漢像1尊,背面保存有羅漢像6尊,龍虎岩保存有羅漢像3尊,其餘造像均分佈在通天岩及與其相毗鄰的翠微岩。通天岩風景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郁孤台位於贛州城區西北部賀蘭山頂,海拔131米,始建於唐代,因樹木蔥鬱,山勢孤獨而得名。李渤、蘇東坡、辛棄疾、岳飛、文天祥、王陽明、郭沫若等歷代名人都曾在這裡留下過詩詞。其中,與郁孤台淵源最深的,要數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他在贛州任職時,留下名詞《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郁孤台從此名揚天下。郁孤台是贛州老城區的制高點,台上建有3層高的仿木結構樓閣,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登上郁孤台,可遠眺秀麗的山光水色和贛州全景。郁孤台的始建年代已經無法考證了,唐代時虔州刺史李勉曾登台北望,將台更名為「望闕」。宋紹興十七年贛州知州曾慥增創二台:南邊叫「郁孤台」,北邊叫做「望闕台」,後幾經興廢,仍名郁孤台。

大余丫山位於贛州市大余縣,古時即以宗教活動和遊覽勝地聞名遐邇,南唐始建的江南名剎靈岩古寺坐落山中。丫山最高峰海拔904米,以「兩峰尖削如馬耳」、高聳秀挺而得名。森林覆蓋率達92.6%,景區秀木成林,山青茶香,瀑布成群,竹濤陣陣,萬花舞鶯,氣息怡人,四季景色各異,生態環境優越,負氧離子含量極高,素有「城市綠肺」之稱。丫山擁有著幾萬畝翠竹林,清風竹浪讓人近距離呼吸竹之清香,觸摸君子情懷。道源書院坐落於丫山風景區腹地,佔地近2萬平方米,臨崖傍水,竹梅擁繞,掩映於群山綠水中。書院建築宏偉,古色古香,學術氛圍濃郁,為弘揚國學傳統、文化交流的高端領地。丫山靈岩寺始建於南唐,至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素有「靈感三千界,岩藏五百僧」之稱的江南名寺。

三僚風水文化景區位於贛州興國縣東部,始建於唐朝末年,由風水江西形勢派創始人楊筠松和首座弟子曾文辿選址,距今已有1200餘年,是風水文化始祖地。三僚村因其獨樹一幟的風水文化,被海內外易學界譽為「風水文化第一村」、「風水文化的發祥地」。風水祖師楊筠松,攜弟子曾文辿 、廖金精隱居三僚著書立說,奠定風水文化的理論體系后,風水文化由此傳播海內外,三僚曾、廖二姓師承楊公奇術併發揚光大。自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歷朝,明師迭出,其中白衣承詔,由皇帝欽封為欽天監博士的風水師就達36人,享譽世界。古都南京、北京,著名建築如明十三陵、故宮、長城清東陵等都是三僚風水先生堪擇。景區內至今保存了大量的風水作品,如龜蛇相會、曾氏砂手、蛇形祠、虎形墓、七星池等,是風水文化保存最為完好、風水作品最為集中的古村落,成為世界風水文化愛好者朝覲的聖地。

贛州古城牆,始建於漢代,距今有二千年的歷史,後來經過南宋、元、明、清、民國,歷時900多年的不斷修繕、加固,使贛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長約13華里,高大雄偉的城牆,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現保存較完整的古城牆建於北宋嘉佑年間,是江南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牆,也是全國屈指可數的北宋磚牆之一。城牆平均高7米,從東門至西門長3.6公里,垛牆、炮城、馬面、城門都保存完好。贛州宋城牆全長3664米,以其高低逶迤之勢與秀麗江水形成美妙反差。尤為珍貴的是,在古城牆上保留有數以萬計的帶有文字的城磚,這種磚被稱為銘文磚,上面載有不同時代的不同內容,共有各種不同內容的銘文城磚521種,最早的一種銘文磚記有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最晚的一種銘文磚記於民國四年(1915年)。這一傳統一直保留至今,成為贛州的一部歷史巨著,記載著贛州古城的興衰、嬗變,充分體現了傳統建築風格和規劃思想。

陽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贛州市崇義縣。陽嶺古稱觀音山,后因享譽海內外的明朝大理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王陽明先生剿匪立縣,為紀念王陽明,改稱陽嶺。陽嶺公園總面積1萬公頃。秀峰36座,主峰海拔1295.5米。峰巒疊嶂,古木參天,珍禽異獸群集,飛流瀑布9處,泉甘溪曲,藤古樹珍,四時花木廣布。據環境科學研究院測定陽嶺空氣離子平均值高達9.2萬個/立方厘米,其中蘭溪瀑布區最高值為19.2萬個/立方厘米,為之最,被人們譽為「天然大氧吧」。雲海、蘭溪、奇石、雨林、杜鵑、竹海是「陽嶺六絕」。主要景觀有陽明湖、蘭溪溝穀雨林、雲隱寺、萬壽岩、陽嶺之巔、十萬畝竹海等景點。

漢仙岩風景區位於贛州會昌縣,為贛南最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自古以來就有「虔南第一山」和「江南小蓬萊」的稱譽 。漢仙岩因八仙之一的漢鍾離在此修鍊成仙而得名 ,景區南北長約15千米,東西寬約5千米,面積約為75平方千米,由漢仙岩、漢仙湖、盤古山、羊角水堡、漢仙溫泉、過江坪古松林等景區組成,蘊涵著深厚的八仙文化 、盤古文化、客家文化和紅色文化 。漢仙岩有景點近百處,其中古建築和古石刻48處、革命舊址5處。遊人置身漢仙岩間,舉目所見,皆為奇景,而且景中有景,景景有傳說。如「群象出山、合掌門、僧帽石、壁立萬仞、會仙台、仙人洞、天台、問天台、天子萬年、漢鍾離得道處、天根、月窟、捨命燒香、一線天、通天洞、仙姑鞋、神豹、神馬峰、神龍峰、神虎峰、祁雨台、神龍峽、天門、三龜覓仙、巨蟒探水、雙蟒出水、天下第一鷹、田螺伏岸、壽星觀景、猿猴望天、和尚背尼姑」等神奇景觀。

通天寨景區位於贛州石城縣,自然景觀與人文古迹交相輝映。通天寨旅遊風景區旅遊資源豐富,景區景點比較集中。旅遊區共有各種景點42處,其中自然景觀31處,人文景觀有11處。自然景觀有:石筍乾霄、濟公石、鯉魚石、鷹嘴石、獅子崖、通天岩、陰陽石並列,凈土岩、達摩岩、五仙岩、梳腦石、仙人犁田、仙人腳印、船舷崖、貓鷹石、鍾石、鼓石、仙人下棋、雙龜飲水、將軍口、黃蜂吊藪、倒掛靈芝、羅漢顯肚、狗爬石、獅山、龍山駱駝石、鴛鴦石、蛤蟆望天、仙人划豆腐、竹篙嶺溫泉、南坑水庫、人文古迹有:石馬寨、將軍橋、主簿寨、萬人坑、磨劍石、馬欄、張天窩、玉盂禪寺、長庚門、黃家屋。

客家文化城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南依逶迤而過的貢江水,對望風水祖師楊救貧隱居地楊仙嶺,遠眺贛南名山峰山,山、水、城相互映襯,是一個得天地之靈氣的風水寶地。贛南是歷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當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歷史上一直處於贛南中心的贛縣,其地居贛江源頭,籍舟楫之利,北扼中州,南撫百粵,東接八閩,西連三湘,加之地勢開闊、土地肥沃、物阜年豐,成了最早接納南遷中原漢人的重要一站,是客家人的主要發祥地、中轉站、大後方之一。作為贛閩粵金三角客家源頭第一縣,世代客家人在這裡繁衍生息,在長期艱苦創業中孕育了「團結、勤儉、文明、開放」的客家精神和光輝燦爛的客家文化。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村白鷺、夏府宗祠群、田村契真寺、楊仙嶺等古迹,獨具風韻的搶打轎、燒瓦塔等客家民俗流傳至今。

這樣一座紅色故都、客家家鄉,在國人眼中卻是貧窮的江西大塊頭。但這也不是空穴來風,贛州雖為江西第二大城市,但人均GDP排名倒數第一。江西省共21個貧困縣中,贛州佔大多數有共8個。分別為興國縣、寧都縣、于都縣、尋烏縣、會昌縣、安遠縣、上猶縣、贛縣。因而振興贛州刻不容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