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和沙化相關的概念

一、荒漠

荒漠是指氣候乾燥、降水稀少、蒸發量大、植被貧乏的地區,或是一種幾乎完全沒有植被和良好土壤發育的土地。其氣候變化劇烈,風力作用強烈。按地貌形態和地表組成物質可分為石漠和岩漠(也稱石質荒漠)、礫漠或戈壁(也稱礫質荒漠)、沙漠(也稱沙質荒漠)、泥漠或粘漠(也稱泥質或粘質荒漠)、鹽漠(也稱鹽質荒漠);按生物氣候帶或生態系統劃分,為草原化荒漠(乾燥度4~8)、典型荒漠(乾燥度8~16)、乾旱荒漠(乾燥度16~32)、極端乾旱荒漠(乾燥度≥32),也有的把此類歸入乾旱荒漠。荒漠還可以按氣候、植被、土壤、地理位置和成因等劃分成不同類型。

此外,把高海拔(高山雪線以上)和高緯度(極地)地區終年以冰雪覆蓋地面的寒漠(也稱冷漠、凍漠、冰漠)歸屬於荒漠的特殊類型。

二、沙漠

沙漠是沙質荒漠的簡稱,是地球上以風成沙物質和沙丘覆蓋地表的特定區域,即只分佈於乾旱和極乾旱地區的荒漠領域。沙漠是在純自然作用下,形成於地質歷史時期,進入人類歷史時期以後,已經成為複雜的自然-社會綜合體。

三、沙地

在半濕潤、半乾旱地區,由於受自然及人為因素的綜合影響和干擾,形成類似沙漠的地貌類型,稱為沙地。沙化土地的若干類型有:

1. 流動沙地(丘):指植被蓋度小於10%的沙地或者沙丘。

2. 半固定沙地(丘):指植被蓋度在10%~29%之間,而且分佈均勻,風沙流活動受阻,但流沙紋理依然普遍存在的沙丘或沙地。

3. 固定沙地(丘):指植被蓋度大於30%,風沙活動不明顯,地表穩定或者基本穩定的沙丘或沙地。

四、沙化

指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所導致的天然沙漠擴張和沙質土壤上植被遭破壞、沙土裸露的過程。

五、風沙化

指出現在濕潤、半濕潤地區的沙質干河床、河流泛淤三角洲、古河谷、古代河流決口扇和海濱沙地等地段,具有風沙活動並形成風沙地貌景觀的土地退化過程。

六、荒漠化

1994年《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指出:「荒漠化是各種複雜的自然、生物、政治、社會、文化和經濟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並對荒漠化給予了更加明確的定義:荒漠化是指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的各種因素造成的乾旱、半乾旱和亞濕潤乾旱地區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於使用土地或由一種營力或數種營力結合致使乾旱、半乾旱和亞濕潤乾旱地區的雨澆地、水澆地或草原、牧場、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經濟生產力下降或喪失,其中包括:風蝕和水蝕致使土壤物質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或經濟特性退化,及自然植被長期喪失。目前,全世界2/3的國家和地區、1/4的陸地面積、近10億人口受其危害,已被公認為當今世界的頭號環境問題。造成土地荒漠化、沙化並加速擴展的原因是氣候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類活動,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過度放牧,這是草地沙化、退化的主要原因。二是濫樵、濫挖、濫采,這是局部地區土地荒漠化、沙化擴展的重要成因。三是濫墾,在固定沙地及草地上開墾耕地使其變成流動和半固定沙地。四是濫用水資源,一些地區由於大規模開採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導致大片沙生植被乾枯死亡,沙丘活化。

七、沙漠化

沙漠化是指在乾旱、半乾旱和部分半濕潤地區,由於受自然因素或人類活動的影響,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的脆弱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區出現了以風沙活動為主要標誌和類似沙漠景觀的環境變化過程,以及在沙漠地區發生了沙漠環境條件的強化與擴張過程。簡言之,沙漠化也就是沙漠的形成和擴張過程。

以上四個概念(荒漠化、沙漠化、風沙化、沙化)在內涵上是大同小異的。因為都是在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下,造成土地退化的過程。在外延上則差異較大,荒漠化是發生在乾旱、半乾旱的亞濕潤乾旱地區,不包括極端乾旱和濕潤地區。具體指標是由「國際荒漠化公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INCD)」確定的,即年降水量與潛在蒸發數之比在0.05~0.65之間(該指標也稱INCD濕潤指數)。根據實際情況,荒漠化包括風蝕、水蝕、鹽漬化和凍融等幾個方面,地域涉及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71個縣(市)。沙漠化是發生在北方極端乾旱、乾旱、半乾旱和部分半濕潤地區,主要是在人為干擾下,因風蝕造成土地退化的過程。因此,也稱風蝕荒漠化或沙質荒漠化。在地域涉及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96個縣(市)。風沙化主要是發生在南方和沿海的濕潤地區,在地域涉及14個自治區、省202個縣(市)。沙化在地域涉及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841個縣(市),其中10個省(區)佔全國沙化土地總面積的97%,沙化土地範圍略大於沙漠化地域,比荒漠化範圍大得多。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