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美國該向大秦取取經

【3月25日下午,「觀天下講壇」特邀請《大秦帝國》小說作者孫皓暉先生與上海春秋髮展戰略研究院、復旦大學研究院的數位研究員縱論「大秦帝國與今日之」。其中范勇鵬研究員從中西方政治共同體的建構談起,深入淺出地分析了大秦帝國與美國大選、的大一統與西方的多元主義。

他認為如今美國和歐洲都面臨著重新構建共同體的挑戰,在西方多元主義泛濫的大環境下,重新審視大秦帝國,大家就會意識到自秦以來形成的兩千多年的統一的制度文化、統一的觀念文化是非常可貴的。此文為范勇鵬研究員在研討會上的發言內容,系「對話孫皓暉」系列推出的第三篇文章。】

我過去讀書時研究過幾年先秦史,但是後來十幾年一直從事國際政治,所以現在不敢妄談歷史了,但是孫老師這部大作把我拉回到這個歷史階段,這是中華民族非常輝煌的一個階段。從國際問題、特別是歐美研究者的角度回頭再看,包括周秦這一段,會有別樣的感覺。因為東西方文明有一些共性,也有很多差異,這一切放在歷史比較的視野下來看,意義格外的突出。不管在東方還是西方,人類政治共同體的發展都需要一種凝聚性的力量,不斷地在更大的範圍和疆域內實現普遍的秩序,克服暴力衝突的威脅。

國家競爭的總趨勢也是國家規模由小到大,國家數量由多到少,這個過程提升了戰爭的成本,同時也降低了戰爭的頻度,這個趨勢如果能不斷持續下去,最終將使人類世界逐漸接近普遍和平的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人的權利雖然會受到國家權力的威脅,但從根本看,往往只有在這種普遍的政治秩序下才能真正得以保障。所以無論是國內製度還是國際制度,評價它的首要標準就是能否實現普遍的有序狀態,並在此前提下促進人的安全和福利。從這個角度講,秦的制度是一個偉大創新,它在中華大地上建立了一個普遍秩序的先例,為後世垂範。

范勇鵬研究員在研討會發言

在古代希臘波斯戰爭期間有個小故事,希臘使節去見波斯王時說了一句話,大意是你如果在民主制度中生活過,就不可能忍受奴役。這句話也可用來評價秦的貢獻:人一旦體會到統一的好處,便再也不能忍受分裂的狀態。

大家看《三國演義》應該感觸最深,天下諸侯幾乎沒有人願意長期割據,都誓言掃清華夏。這不僅僅是政治野心,而是反映和符合了一種民心。歷代批秦者,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均無法否認秦創建的政治原則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正所謂百代皆行秦政。

現代西方文明很大程度上是以所謂的多元、分權為特徵,剛才寒竹老師提到七八十年代法國搞的分權,法國在歷史上曾經觸及中央集權的高峰,但到1970年之後權力反而開始向下流動;西班牙、義大利也發生了類似情況。

英國的民族國家建構在歷史上經歷了殘酷的同化運動,現在卻也面臨解體的危險;美國從建國起到20世紀60、70年代,也是處於民族認同建構和國家凝聚的上升階段,也曾經強行歸化移民,比如對德裔移民的一些強硬手段,對亞裔的殘酷迫害等,但是多元主義興起后,開始發生「逆凝聚性」趨勢;歐盟更不必言。歐美今天的危機,與這一點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一正一反,可以看到的歷史和西方的歷史有很大的不同,我個人認為,孰優孰劣顯而易見。

說反了,應該是歐洲18世紀的制度才達到我們的秦漢時期

最近我參加一個學術會議,一位歷史學教授在會上講了一個觀點:他對歷史、的文明評價比較低,認為在很多方面比西方滯后,如果拿政治制度講的話,可能相當於歐洲的18世紀,拿人文精神來說,可能相當於西方的19世紀。這種說法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文化人的老生常談了,雖然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換一個角度,從政治秩序、國民平等身份、公共性的國家制度等方面來看,秦朝時的,似乎又領先於西方几百上千年。比如歐美18世紀才逐漸走出貴族時代,實現人的政治平等,19世紀才陸續建立起超越教權、地方權和封建權的文官制度。所以今天《大秦帝國》這股熱潮對於客觀認識政治是有益處的。

剛才孫皓暉老師講的很多觀點都非常有啟發,而且和美國建國史上的一些片段相比,也十分有趣,甚至可相互呼應。秦始皇很大程度上是的一個立法者,他給後來的兩千年歷史立了一套基本制度原則。美國建國的時候,一群年輕律師、出版商、農場主突然被歷史推到了前沿,要擔當國家立法者的角色。約翰·亞當斯是開國之父之一,他在一篇日記中表現出強烈的歷史使命感,他說我們這些年輕人突然被歷史推到時代的大潮前面,我們突然成了一個國家的立法者(law giver),那種激動的情懷溢於言表。

美國的最高法院大廳裡面,房檐下面一圈雕像,都是人類文明史上著名的立法者,包括摩西、孔子、漢謨拉比、拿破崙,但是我找了一圈都沒有找到秦始皇。在他們的心目中這個立法者不符合他們的要求。他們認為孔子是的立法者,但是秦始皇就不算。實際上同為美國開國之父的麥迪遜有一句話,人類究竟是要受命運的操縱,還是靠審慎的智慧就來建立一套讓自己免於動蕩和災難的制度,這是對人類重大的考驗。從這個角度講秦朝創建的法律對是具有非常基礎的意義,但是,從美國的價值觀來看,他們不會把秦始皇刻在最高法院的房檐下面。

美國最高法院門楣上排列著16個各有含義的人物,以摩西、孔子、梭倫為中心

下邊我簡單列舉一下和美國在實現統一政治方面的一些呼應。

第一,孫老師剛才講到族群問題,認為族群的不斷擴大會使「做亂不易」,族群複雜就很難達成同盟,顛覆王朝,發動政變。麥迪遜說過類似的話,他不一定讀過的文獻,但道理是一樣的。他說我們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為什麼搞聯邦,就是因為一個國家要足夠複雜,內部的人口結構要足夠多元化,最後才能形成一種局面,使任何派別都無法在全國範圍內組成聯盟。這是統一的一個大好處。

第二,秦朝創建了統一的疆域。關於統一疆域,麥迪遜也有提及,他說為什麼我們要統一,13個殖民地為什麼不可以各過各的?因為只要一分裂,就無法逃避外部力量的干預。就像的軍閥混戰時期一樣,某一個集團背後是法國的力量,另一個集團背後是英國,最後所有的外部力量都能夠介入國內政治。華盛頓下台時的告別演說中也特別提醒美國人要防止外部力量的干預。

《大秦帝國之崛起》劇照

第三,秦朝創建了一個概念叫「黔首」,就是普天之下大家都是一樣的人,這是一個平等的個人身份概念(雖然這種概念變成現實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隋唐才基本走出貴族政治)。這種平等身份是政治的一個偉大創舉,在其它文明中都發生得非常晚近,在歐美都是近代才實現。美國建國之時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人的平等,托克維爾對這一點格外強調。美國也有著強烈的反貴族觀念,《憲法》中專門有一條「反貴族」條款(第一條第九款):「合眾國不得頒發任何貴族爵位: 凡是在合眾國政府擔任有俸給或有責任之職務者,末經國會許可,不得接受任何國王、王子或外國的任何禮物、薪酬、職務或爵位。」但是要知道,美國白人男性的平等身份是移民、過剩的土地資源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等條件決定的,它是因而不是果,並不是美國制度的產物,從這一點講,還不如秦制更有革命性。

第四,剛才寒竹老師提到的公共性的制度,秦朝開始雖然沒有完成,一直到隋唐公共性的制度才基本成熟起來。這種制度在歐洲什麼時候才得以建立?法國是在大革命以後,英國也是19世紀才建立起文官制度,美國是1883年《彭德爾頓法》才克服拉幫結派的分肥制,建立起具有公共性的文官制度。從這個角度回看我剛才講的那位歷史學教授的觀點,他講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和標準來看,的制度很多方面不是相當於歐洲的18,19世紀,恰恰是歐洲的18,19世紀才達到我們的秦漢時期。

從大秦帝國看美國大選:如何構建政治共同體?

下面我再從秦朝的問題出發聊聊美國的問題。去年美國大選是一個熱鬧的事,我也很關注。我大概總結出美國大選有三個病根。一個是它的階級社會和憲政制度,資本主義國家制度面臨很大的問題,很難克服。第二,移民社會。第三,美國的霸權地位帶來的問題,從國際經濟學上講美元自我否定的邏輯是沒有辦法克服的,這種大規模的貿易赤字是結構性的,克服不了。這三個問題可以解決,但是難度不一樣,最容易解決的是第三個霸權問題,放棄霸權,美元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第二個移民問題,它能不能解決呢,歷史上美國從來都是一個移民國家,為什麼沒有出現移民問題?關鍵就在於多元主義,多元主義沒有成為一種意識形態的時候,美國歷史上是在不斷地搞同化,今天自由主義的歷史敘事把這段歷史完全屏蔽了,讓我們覺得美國從古到今都是尊重少數族群的權益、多元化、不同的民族移民來了之後都能享受平等權利等等。其實雙語教育是七十年代才有的,尊重少數族裔是60年代才開始搞的。在之前的歷史上並非如此。

美國今天的人口,英裔只佔8%,德裔佔15%。19世紀有一個時期,德語很有可能成為美國的主流語言,美國政府採取了很多強制性手段,來同化德裔移民。更不用說義大利裔、愛爾蘭裔、東歐裔等。美國加州有個太浩湖,二戰的時候曾把日本人關到湖區的集中營里。對黑人和印第安人就更嚴酷了。黑奴被有意地拆散家庭,滅絕其原有文化,以消除其反抗意識和反抗能力,這一點影響深遠。直到今天,美國黑人的家庭傳承和家庭倫理都非常弱,這是黑人在知識、財富方面無法提升的一個重要根源。一直到二戰後,美國政府都在強行拆散印第安人家庭,把兒童強行送入馴化機構,灌輸白人文化。其實,美國歷史上和咱們春秋戰國面臨著一個類似的問題,即怎麼能夠讓這麼多人認同於一個民族身份?我是美國人,而不是愛爾蘭人、法國人、德國人,採取手段的基本邏輯和路易十四的法國以及秦始皇時的沒有什麼不一樣,但是自由主義的話語把這個問題屏蔽掉了。

最後說第一個問題,即美國的階級社會的本質,這個除非革命,否則解決不了,所以就不談了,美國能不能革命是人家的事。

至於三個候選人,希拉里、桑德斯、川普,拿咱們的話講,桑德斯就是「邪路」,在美國搞社會主義就是邪路。希拉里就是走「老路」,連民主黨元老都批評希拉里完全不回應選民的呼聲,比如佛羅里達州的民主黨資深聯邦參議員格林漢姆。美國人最後不選邪路,不選老路,要走「美國特色資本主義道路」。但是沒有出來一個「美特道路」真正的代表人物,所以大家只好退而求其次選了川普。

川普的特點是,他回應了我剛才講的三個話題。他要在全球收縮,就是要擺脫霸權帶來的負擔,修牆、反非法移民、禁穆令都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他已經觸及了我剛才講的三個挑戰裡面相對簡單的兩個,但是你看現在美國已經雞飛狗跳。但是川普之所以敢這麼干,就表明他心裡明白美國社會是有大量的支持者支持他這麼乾的,皮尤調查前不久的一個數據說美國70%的人口支持川普的政策,具體到穆斯林移民禁令,支持川普的有50%,可見民意支持率是非常高的。要知道去年皮尤調查發現70%的人認為歐巴馬時的美國走錯路了!今天有70%支持川普,去年是70%反對歐巴馬!這個對比很有趣。

美國今天面臨的問題從大秦帝國角度看有一定的類似性,作為政治共同體,我們這群人為什麼要建立這個國家,怎麼樣建立這個國家?這裡邊有人類真正的普世價值,是顛仆不破的。西方人天天講的所謂「普世價值」,什麼自由民主了、憲政、法治等等,那些才是「地方知識」。如何建立和維繫政治共同體,才是經歷了歷史考驗的真正的「普世價值」。

共同體是需要認同的,是需要凝聚力、向心力的。不是說我隨便搞搞多元主義,搞搞一人一票,大家就可以一起幸福生活了。其實對多元主義的批評很早就有,美國有一個學者叫亨廷頓,他早就提出這個問題。他曾經說多元主義再搞下去美國就會變成一個雙族群的社會,一半是白人,講英語,信新教,一半是拉丁裔,講西班牙語,信天主教。美國社會將來照這個勢頭搞下去,必然會分裂成兩個國家。

但是我最近看到一個皮尤調查數據:如果拉丁裔移民從現在開始不再增加,到21世紀中葉,亞裔會成為美國的第三大族裔,美國到時候將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也就是說,亨廷頓的推測其實還是樂觀了,如果按照現在的趨勢,三五十年之後美國面臨的不是分成兩個國家,而是會產生三個大的族群,三分天下,那時候這個國家會怎麼樣?

如果的大一統是原罪,那美國的多元主義就好嗎?

講到美國的多元主義,多元主義主要興起於六七十年代。當時西方各國政府通過各種非政治化的、低政治的主題掩蓋真正的利益分配的矛盾,掩蓋真正的階級矛盾,先是炒作種族問題,黑人、印第安人、拉丁裔也要享受權力,然後還有亞裔;再往後是女性、殘疾人、同性戀、雙性人。

我在加州公交站等汽車撿了一張報紙,頭版頭條新聞是加州州長簽署了公立學校里可以根據自己性別認同來選擇廁所的法案。如果我的孩子是個女孩,上了公立學校,他的男同學說「我認為我是女性」,然後就可以進女廁所,作為家長我怎麼想!由此可見這種多元主義已經到了多麼極端的程度。再後來發展到環境、動物、空氣,最後到地球。川普上台之後第一件事就把氣候變化這套話語完全否定掉了,不玩了。

呃,whichever...

咱們回看歷史,所有比較成熟的國家建構都需要一種意識形態,不管是希臘哲學,還是羅馬法,或是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都是朝一種凝聚性的方向構建共同體,要求人做出一定的犧牲。共同體的成員要講美德,要講共同體意識。唯獨基督新教產生之後,它產生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概念,就是說我不需要教會,每個人可以自己解釋聖經。這個代表我自己的良心,我和上帝之間可以直接建立聯繫。這種東西在當時的天主教看來就是異端邪說,甚至我可以講放在任何的傳統文化來看都是一種異端邪說。

你看新教傳到美國之後,很快分裂成900多個教派,大概分成12類。這是一種「分」的文化,而不是「合」的文化,是「個人主義」的文化,必然釋放出個人慾望的蠻力,而個人慾望就是各種「權利意識」的根源。

一旦國家失去危機和挑戰,這種文化就會暴露出負面效應。馬克斯·韋伯把這種新教文化提的很高,認為新教倫理就是資本主義產生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但是我的觀點恰恰相反,我覺得新教確實帶來了很多進步,比如說人權、個人價值、創造性、科學、社會活力、企業家精神等,這是我們承認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不應該否認它本質上是反文化的,因為文化的定義就是一群人共享的一種東西,新教的基本原則我和上帝之間直接建立聯繫,我不和別人共享任何東西,本質上是反文化的。

最後,我的觀點的是,西方走到今天危機已經非常重,所以美國和歐洲都面臨著要重新構建共同體的挑戰,都要重新尋回自己國家和文明的「道統」。西方很多政治學者提出要重新回到保守主義或共和主義這樣一種方向,但能不能走下去現在很難說。站在這個角度看,美國下一步的發展,呼應了美國建國之父提出的問題,即美國將來會不會分崩離析?美國這個國家的建構有沒有完成,我認為美國到今天沒有完成,它還是一個國家建構的童年時期。

再回頭看,大家會意識到產生的這種兩千年的統一的制度文化、統一的觀念文化是多麼可貴的一種東西。

在當前的輿論場上,很多自由主義的觀點認為大一統、統一或者文化共識是一種原罪。不管哪裡不好,說白了都是因為你統一。高曉松在網路視頻里搖頭晃腦地講美國為什麼好,就是因為聯邦,就是因為不統一,這種東西我覺得就是文化垃圾。首先它不符合歷史,他幾乎每一句話都經不起歷史的檢驗,其次,咱暫且不論他的出發點,至少社會效果是十分惡劣的。

所以今天,我們借《大秦帝國》來重新檢討的歷史經驗,是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我們不必隱其惡,隨意打扮歷史,大唱讚歌,但是也不能無視秦制的創造性,它開創了政治道統中很基礎的一些東西。統一的文化、公共的制度,這是秦留給中華民族的偉大遺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