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見證海口百年滄桑巨變 老海關的城市記憶

原標題:見證海口百年滄桑巨變 老海關的城市記憶

老照片中,從海甸河上望去,圖片正前方的是建於1929年的海口鐘樓,圖片最右側的帶塔樓的建築物即1937年落成的海口海關大樓。


海口海關大樓,1990年代前開口在得勝沙路一側。


海口海關得勝沙老街老辦公樓。 李幸璜 攝

從1937年正式竣工並投入使用到今年,坐落於得勝沙8號的海口海關舊址大樓已經在此屹立了80個年頭。80年來的「變」與「不變」賦予了這棟建築恆久的時代之音,任憑眼前是水路窪地還是廣廈萬千,一份忠於時代與社會的職責成就了歷史中的這份堅守。

如今的騎樓老街片區早已習慣了遊客們的人聲鼎沸,不少人在經過海口海關緝私局,即海口海關舊址大樓時還是會忍不住好奇心駐足片刻,瞧一瞧這棟被掩映在鬱鬱蔥蔥與鬧市之中的老建築。今年2月全省「兩會」期間,致公黨海南省委就在提案中提出,建議撤除原海關大樓周邊圍欄,修建海口歷史文化名街集散休閑廣場,讓這棟寄託著老海口記憶的標誌性建築與老街一起再度煥發歷史人文魅力。

在海口海關舊址大樓落成80周年之際,我們再度翻開那一張張老照片,與海關的老關員們聊起八十載滄桑歲月中的老海關故事……

A

業務擴展

洋派辦公樓拔地而起

打開一張海口海關舊址大樓剛剛建好時的照片,那時,建築周圍還是光禿禿的,這棟樓就是一個「坐標」高點。海關對於一座城市,特別是沿海城市來說本身就是一段寶貴的歷史記憶,可謂公職機構中的「老字號」。

橙紅色的瓦頂,水泥灰色的外牆,西洋式的圍欄立柱,在一層層的繁茂枝葉后,海口海關舊址大樓靜處其中,這棟建築與旁邊老街上的一排排騎樓遙相輝映,近代殖民地外廊式風格彰顯了年代感。

據介紹,1934年,隨著商貿往來的日漸繁榮,原本建在中山路尾端的瓊海關已滿足不了較大的業務量,於是,一個新的海關大樓在得勝沙8號開始動工,同時還建有西樓及驗貨場。主樓由當時知名的建築師吳景祥擔綱設計,他採用不對稱的設計,在南面設計有門廳和陽台,在北邊及西邊設立了門廊。大樓的主建築共三層,其中最高的部分可達六層。

老海口人幾乎都知道,這箇舊址大樓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時改過門口的朝向:剛建成時,門向南開,對著得勝沙路;而後來,北面的水面已成為長堤路,空間較南側更廣闊,大門就改向了北側即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門。在大樓剛落成時,當時的海口市政部門在樓的正門口前種了十幾棵鳳凰樹,圍著舊址大樓走一圈,還能在大樓的南側看到這些茂盛的鳳凰樹,而新的北面大門前則是綠得彷彿可淬出水的榕樹。

B

大件行李

搭小船到海關接受檢查

隨著海南的解放,1950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口海關」正式成立。內部機構設立6個科11個股:會計科、秘書科、人事科、查私科、驗估徵稅科以及貨運監管科。1964年至1965年,機構被調整為政治辦公室、秘書科、行李郵包科、貨運監管科以及八所分關。

1962年,剛剛從上海學成畢業的袁蓉被分配到海口海關行李郵包科。今年已75歲的她講起這份「一生的工作」依舊記憶深刻。

「那時的海關檢查與今天相比有很大不同。」袁蓉說。

今天,當人們搭乘郵輪或是飛機抵達碼頭或機場時,可直接接受行李檢查。但在上世紀60年代,大批的旅客搭乘船舶入境抵達秀英碼頭時,海關人員需自己騎腳踏車去監管乘客的隨身物品,大件行李還要搭小船,沿著現在「長堤路」一線的水路來到得勝沙8號的海口海關接受檢查。

「當時的海關大樓後面是一個封閉的驗貨場,搬運工們將入境的大件行李箱整理好后統一運送到這裡,然後開箱,全部檢查完畢后再重新裝箱、封好,物歸原主。」袁蓉說。

1960年進入海口海關工作的謝起川告訴記者,那個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先進的設備,行李檢查基本靠人工,是一個耗時耗力的「大工程」。特別是海南這種高溫天氣,在封閉的驗貨場檢查幾件行李,衣服就已經全部濕透了。

在那個國內物資還十分匱乏的年代,每個回海南的華僑都會帶好幾個長寬高均超過一米的木箱,裡面裝滿了米、糖、咖啡等。

「除了用木箱裝,還有那種一米多高的藤籮,我個子小,有時候就直接跳進去檢查。」袁蓉笑著回憶道。

謝起川說:「上世紀60年代,大批印尼華僑舉家返瓊,當時我們海關院子里已經滿到放不下他們的行李了,大家的行李最後擺滿了得勝沙海關大樓到郵電局中間的那段路。」

當自己的行李在海關等待檢查時,行李主人們統一住在海口的華僑大廈等待海關的通知,待開箱檢查到誰的行李時,誰就需要前往開箱現場。「那時我們對每個種類貨品的攜帶量都有規定,相當於今天常說的『合理自用範圍』,超過這個數量后,行李主人可以選擇待離開海南時將這部分貨物帶走,也可以選擇讓當地的百貨收購。」袁蓉說。

那時的海關大樓北側水面上停著海關的小艇,關員們有時還要搭小艇出發錨地,去檢查遠洋貨輪的運載貨物。

解放后的海口海關辦公樓。

C

使命完成

將成城市博物館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海口海關的業務總量隨著海南的社會經濟發展快速增長,在加強傳統職能的同時,海關也被賦予了許多新的職責。1950年代,海口海關在東方八所設立了第一個隸屬關后,隨後又在三亞、洋浦等地設立隸屬關。1991年時,海口海關由得勝沙這棟老建築搬遷至濱海大道西側玉沙辦公區。

進出口貿易的統計早已實現了數字化,行李郵包也無需再運至海關大院,貨物檢查的科技水平已更迭多代……舊址大樓彷彿是一位功成身退的「元老」將漸漸告別它的時代舞台。眼下,這裡依然是海口海關緝私局的辦公地點,但據海口騎樓老街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綜合整治項目中的重要一環,按照計劃,海口海關舊址大樓將被打造成為海口城市博物館,用於展示海口的歷史發展和變遷。

於海口而言,海口海關舊址大樓見證了80年來的滄桑巨變;於老關員、老海口人而言,大樓承載著生活中的記憶與味道。走在今天的大樓北側,嶄新的石板街旁是整齊劃一的服裝檔口,變了的是城市進步所帶來的井然秩序與活力風貌,不變的依舊是那獨屬於商貿業的繁忙與喧囂。使命終止,風采猶存,本身就已成為一份「城市記憶」的海口海關舊址大樓,將以博物館這樣的「記憶」方式繼續靜靜地展示歷史之美。(記者 尤夢瑜 通訊員 耿伊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