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美國夫婦每年來杭州義務教英語 已堅持20年

David教小朋友們做甜點。許賀華攝

中新網杭州8月24日電(宋唯嵐 應陶)灰白的頭髮、高挺的鼻子、厚重的眼鏡……近日,杭州石橋街道的小候鳥班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英語老師——74歲的美國人David Wilson。近20年裡,他堅持每年至少到杭州一次來教授英語,而其太太Ann的來杭支教歷史,也有27年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20多年裡,Wilson夫婦從沒有收取過任何經濟報酬,所有開支均是自費。「有些機構會給我們開出工資,讓我們去教英語。我們都拒絕了,我們想幫助真正有困難,又想學英語的人。」

夫婦兩人與、杭州的緣分,要從1988年說起。

當年,從小就對感興趣的Ann作為遊客第一次來到時,便感受到了人學習英語的熱情。兩年後,曾在美國擔任數學老師工作的Ann看到了一則關於「去教英語」的活動廣告,便立即決定參加。

David與杭州市石橋街道小候鳥班學生合影。許賀華 攝

1991年夏天,Ann與杭州一家職業學校取得聯繫,並來杭教書,開始了長達27年的公益英語教學工作。

在杭州期間,儘管Ann常常把自己在支教的故事講給丈夫聽,可David卻因工作一直沒有機會來。直到5年後,他因為要參加一場在北京舉行的國際性會議,才第一次來到。「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明白,以前Ann告訴我的故事。」David說。

回憶起初次來到的經歷,David依然記憶猶新——一個工作日下午,他和另外兩名參會者去了一家冰淇淋店,剛買完單便有20多位人圍著他了。

「他們都想和我聊天,想提高英語口語,也問了很多不同的問題。」David回憶。

當類似的經歷在幾天後再次發生,David便決定和Ann一起來教英語。

Wilson夫婦趕上的是改革開放之後迎來的「英語熱」。上世紀80年代起,人們開始意識到學習英語的實際意義。而英語也作為一門必考的科目,進入了各學校的考場。

2003年,夫婦倆創立了公益組織——「Volunteer for China」,該組織的支教隊伍也不斷擴大。今年其便有360餘名外籍志願者前往山西省進行支教活動。

而在與結緣的二十多年裡,Wilson夫婦依舊在每年暑假來到杭州,為當地居民帶來異國的語言和文化。

記者採訪當天,David的一天都被課程排滿。除了上午和晚上在長期授課的青年志願者組織內教授英語口語之外,下午其還在小候鳥班義務教學。

在David的課堂上,記者看到,他不僅教小候鳥們英語課和科學課這樣的理論課,還會組織一些手工活動,比如教小朋友用草莓醬、花生醬、土司等材料做最傳統的三明治,很受孩子們喜歡。

「我教的學生來自杭州各地,有人要騎40分鐘的腳踏車趕來,還有人要從周邊區縣坐公車趕來。我被他們的熱情所感染,他們需要我,我就應該來幫他們。」David說。

說起杭州這座城市,David告訴記者:「我每年都來,這是我的第二故鄉。」

「我朋友也問我為什麼要那麼辛苦,我說,不,我是『回家』。這裡有我的朋友。我每年都會和我的學生在杭州聚會,一起聊家庭聊杭州,很開心。」Ann笑著說。

除了他們的工作,Wilson夫婦還特彆強調了的變化令他們印象深刻。回顧這20多年,Ann感嘆:「變化太大了。以前我從杭州到北京,坐火車要坐28個小時,現在只要6個小時。杭州也已成為一座現代化城市,我很享受這座城市。」(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