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遺產視野丨巧遇真畫工

1992年冬·山西代縣

窮鬼窮羅漢

富神富菩薩

——山西民諺

山西代縣古稱代州,靠近五台山,是一座歷史名城。城內有山西最大的明代鼓樓,城外有著名的雁門關和明代長城。雁門關是古時候重要的關口,此關一丟,北京就很危險。戲文里說,當年楊家將血戰金沙灘,保的就是這非同小可的雁門關。

我到代縣,是來考察面花「寒燕」和民間建築的。

說起來很有意思,看一個地方的民間建築,往往能看出這方水土的文化品性。我去長江楚地考察,在小城仙桃,公路旁巴掌大的加油站也豎起高高的通天尖頂,城裡新蓋的民居全是各式各樣的二層小樓,瓷磚貼得花花綠綠。我覺著,這股子個性和表現勁兒正應了「楚人好新奇」的舊俗。代縣城裡新建的民居又顯出北方文化的特色,縣城邊上有很多新建的像廟一樣高大的灰瓦房,一排排、一座座大瓦房全都一樣,屋脊上雕龍塑獸,房樑上描草畫花,聽說這氣派的「廟屋」是縣裡幹部們新建的。人富了,置辦一套廟一樣的家宅,也過過這住廟做神的風光。代縣新「廟屋」,充分反映了中原漢民族傳統守恆的思維定式和從眾的審美心理。南北方不同的習俗文化,反襯出人的文化心理差異,這差異的緣由又投射到深層的地域、歷史背景中。

山西呂梁方山鄉村廟裡的傳統壁畫

說來也巧,看完代縣的新「廟屋」,在雁門關真的遇上了一群修廟造殿的工匠。雁門關的古樓早已毀壞,我們看到的是新造的仿古建築。古樓門柱上新刷的大紅漆閃著油光,一個個小工匠正忙著描梁畫柱的活計。我發現顏色盆里的筆不是毛刷,而是一種草制的刷子,十分好奇,便和工匠們聊了起來,這一聊,真聊出了一個民間傳統的真畫工。

真畫工姓梁,名荔葉,是這幾十號工匠的師傅和領導,他是全國各地修大廟、鑄佛像時不可缺少的人物,是個高手。梁荔葉真正行里出身,十四歲學徒,是五台山天順泰佛作行里最後一代入室弟子。入行之初,學的是廟工設計,前三年除去幹些雜活,還要臨粉本,背《芥子園畫譜》。

梁畫工如今在河南鄭州一個文化藝術研究中心挂名,乾的還是佛作行的手藝。聽說我們是北京中央美院民間美術系的,梁畫工顯得格外熱情。我請梁畫工給講講古代壁畫的事情,他滿口答應,馬上讓徒弟回去,把住的窯打掃乾淨,燒上開水。這天傍晚,我帶著學生,他組織好了徒弟,在雁門關下的舊窯里,梁畫工給我們講了難得的一課。

先說這草制的塗畫筆具。梁畫工說,這是傳統的畫廟工具,是用一種「狼牙草」做成的,雁門關的山上就有這種草;這草直挺挺的,二尺多高,空心,傳統畫廟用的很多筆、刷,就是用這種草製成;永樂宮的壁畫就是用這種草制的筆畫成的;這種筆可製成長桿,用起來好控制,畫的線條挺拔有力而又古樸。

我們以往總以為永樂宮壁畫用毛筆畫線,臨摹時折服沉醉於技藝的追求,而忘記了那滿牆壁的神靈光彩。

梁畫工說,古時畫壁畫全是流水作業,畫工們各司其職,顏色全是按寫在牆上的標號去塗畫。當然,像「開臉」這樣重要的工序還是要由師傅來畫。

山西是古代廟宇最集中的地方,據說數量佔全國古廟的一半還多。舊時,山西的佛作行很多,代縣的佛作行由三縣組成——五台縣、繁峙縣、代縣。梁畫工所在的天順泰是佛作行里的老字號。佛作行里的派別很多,入行學徒,師徒就如同親戚,名字也要隨行里的輩分去叫。天順泰行里的名字最後一個字都落在「枝、葉、花、果」上,意思是輩輩相傳。梁畫工的師傅是「枝」字輩,叫孫元枝,傳到他這兒,自然就是「葉」字輩。

民間繪畫和宮廷繪畫是緊密結合的,宋徽宗把佛道合為一宮,永樂宮就是這樣的。梁畫工說,神佛像分南北兩大派,以長江為界,南派胖、雍腫,北方文化發展慢,保持唐宋風格,造型秀美;至於雕塑,古代叫線塑,南派行雲流水,活兒乾淨利索,但革新把傳統的風格革完了,而北方則保留下不少傳統;具體到山西,古時畫廟也有兩派,一派做內地活,一派畫蒙、藏梵畫。

他還說,五台山諸寺和永樂宮的壁畫也不是一個畫派,永樂宮壁畫是吳道子的弟子們畫的。

說到用色,梁畫工更是如數家珍。過去的廟裡,「窮鬼窮羅漢,富神富菩薩」,用色一般黑白灰,最富加青綠大紅,口訣有幾十種,用色形成固定模式;舊時傳統用色,藍色用石青,綠用石綠,明清以來常用洋藍,即群青,廣東佛山的佛青為最,山東、上海的也好;綠,又用洋綠,如法國的巴黎綠,還用毛綠、黑綠;紅丹粉可防鏽,銀珠色最重;胭脂是在指甲桃里提取的;棉紅不要加膠,子藍(花青)用甜水才能泡開;白芨(中藥)在墨盒裡磨銀珠好用;顏料的使用,礬膠為要點;用銀、鋁必須立粉,用冰糖(粘性)、雄黃(顏色)、官粉(面的作用),放入小碗,在火上煮……

傳統的佛作行,必須能幹廟裡的全活兒,什麼磚雕、神像、壁畫、描梁畫柱、油漆粉刷等等,當然行里最難學的是鑄銅佛。梁畫工有文化,聰明勤快,成了這佛作行里的多面手。

梁畫工年輕時在代縣一帶學藝做活兒,對代縣的民俗也十分熟悉。梁畫工說,代縣古時的黃糧堆,那是假的,讓胡人看的;雁門關下的石頭柱桿,叫蛟龍旗杆,旗杆上兩個石頭斗,上斗為旗,下斗為燈。

他說,代縣人很重視窗花,代縣的窗花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窗花上紅花是畫的,藍花是剪的,這是古時傳下來的方法。這方法里加進了文人畫的寫意風格,民間叫「生點花」。生點花用筆洒脫、生動,畫出來的花兒栩栩如生。生點花的方法還用在民間炕圍畫上和廟宇次要的地方。代縣家家炕上鋪的彩畫油布,也是一種藝術。這種油布,是先把粗布用桐油刷了,再用綠漆加桐油做底,然後用油料顏色畫花。彩畫油布上多是滿滿的大牡丹花,鋪得滿炕吉祥。

河北蔚縣的民間寺廟壁畫

傳統的民間畫工,是美術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化階層,他們來自民間,服務於宮廷或市井。他們是真正的匠人,職業的藝術家,但他們又是一個以藝謀生、迎合官方與大眾口味的普通人。的官方與民間、文人與畫工歷來都不是對立的,他們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共存。民間畫工身上有屈從於社會規範的一面,但也保持著民間清新的生命活力和本能、自由的創造力。在敦煌壁畫諸多的本生故事裡,在漢代許多民間小墓的石刻上,在磁州窯的彩繪間,在四川綿竹「填水角」的木刻版畫中,我們都能看到民間畫工的神來之筆。

明清以後,人們一說畫,就盯著絹本、紙本上那些文人的東西,似乎的藝術就只剩這些了。回頭望去,千年的牆壁藝術長廊里,民間畫工不知創造了多少驚世的傑作,提供了多少令人心馳神往的繪畫範本!這些成千上萬的無名畫工們,像東流入海的黃河水,一代代消失得無蹤無影,但他們創造的藝術仍鮮活如初。

告別了梁畫工和他的徒弟們,我帶著學生徒步走了明代長城。站在這磚砌的古長城上,遠望是無邊的大平原,聽說平原那邊還有更古老的春秋戰國時的土長城。黃河的文化是黃土的文化,一代代傳下來,在幾千年歷史的風塵中,消解、風化得只剩下蒼涼的質樸。無論是民間畫工,還是文人精英,或者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們都為幾千年的藝術添加過鮮活的一筆。民族傳統文化藝術這一大筆人類的文化遺產,是到了整體清理髮掘的時候了。

發表於《沿著河走:黃河流域民間藝術考察手記》(青島出版社,2015年),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喬曉光,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間美術研究與教學;油畫、水墨、剪紙等多媒材藝術創作與教學。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委員會委員、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芬蘭《卡萊瓦拉》協會外籍會員。

1986年開始,持續考察黃河、長江流域民族民間藝術,關注民間習俗文化和鄉村社區非物質文化傳承現狀。2000年以來,在教育領域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學科創建以及民間美術課程普及,主持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社會實踐項目。近二十多年堅持實踐以本土文化精神為主旨的藝術探索之路,多次在國內外舉辦畫展,並多次參加國家重要展覽,探索以人類文化遺產為主題的剪紙藝術創作與國際間的藝術交流。

相關鏈接:

在大學與社區之間建立非遺傳承的互動模式

守持鄉村人文理想:中央美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專業建設與實踐歷程

少數民族村社剪紙傳統研究

耕耘在另一條「絲綢之路」上:喬曉光用剪紙講世界故事

陝北的夜

生命之樹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