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年輕=沒演技?別讓「偏見」毀掉中國電影的下一代

導讀:年初掀起的「小鮮肉」批判浪潮還未平復,如今卻見這些被批判的小鮮肉們頻登國內主流影視宣傳作品中。

不少人將這些行為看作是藝術對市場的低頭,然而換個角度想,這未嘗不是藝術對當下文化市場的一次「拯救」。

《建軍大業》從角色海報曝光伊始便充滿著各種非議,原因便是片中啟用了大批小鮮肉演員。

作為「建國三部曲」系列的最後一部,採用大批觀眾眼中演技「零擔當」的流量明星來扮演革命先烈們,在他們眼中看來無疑是對先輩們的一種「侮辱」,而這其中反應最為強烈的便是葉挺之孫葉大鷹導演。

雖然葉大鷹導演隨後也連續發文稱自己無意針對演員,只是對片方在未與先烈後代溝通的情況下對革命歷史內容過度解讀感到不滿。

但從葉大鷹導演的態度中也能看出來,年初那股關於「小鮮肉」的批判風波,導致大部分觀眾在看見「小鮮肉」青年演員時,先入為主的將其與「沒演技、脾氣大、片酬高」等形象聯繫到一起。

葉大鷹導演微博截圖

其實拋去葉大鷹導演「紅三代」的特殊身份,此次質疑風波完全可以看做是兩個不同時代的影視觀念的碰撞。

歷史革命題材影視劇年輕化,不僅僅是影視創作上的一種大膽嘗試,更是以往相類似主題的「主旋律」宣傳片上的固有形象上的一次突破。

而這些改變,恰恰引發了部分已經適應了以往「主旋律」表現方式的觀眾感官上不適以及心理中的抵觸。

為什麼要用年輕演員?

這或許是所有觀眾心目中對於《建軍大業》演員構成最大的疑惑。

然而這一疑問,監製黃建新早在電影項目成立之初便給出了答案:「考慮到先輩們在當年參加革命時都是熱血青年,我們慎重而嚴苛地精選了一大批年齡相仿的演員,來詮釋先輩當年青春激蕩的風采。」

導演劉偉強也曾表示:「電影里周恩來、葉挺都是年輕人,所以要找一些年齡相仿的年輕演員出演。」

影片中所有歷史人物都標註上了當時的年齡,以此來增強人物的代入感。

相同的人物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心路歷程,從「建國」、「建黨」、「建軍」三部作品的創作中便可以看出主創人員年齡的下調。

老戲骨們固然演技精湛,但如若想要還原南昌起義時期革命先輩們的精神面貌,青年演員則比老戲骨們更加符合那時鬥志昂揚、激情迸發的年輕革命先烈人物性格和形象。

而觀眾在習慣了影視劇中老戲骨們所呈現出的革命先烈功成名就的人物形象設定后,對於較少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年輕先烈們的形象,開始之初自然而然的會產生一種「抵觸」心理。

「建國三部曲」的主創人員構成走向

除卻年輕等方面因素,革命主流題材電影的現實影響力也正是電影啟用年輕演員的原因之一。

雖然不少人對當下的冬粉電影嗤之以鼻,但卻仍不能忽視這類觀影群體在電影市場中的影響。

而劇中具有龐大冬粉群體的李易峰、張藝興、劉浩然、歐豪等青年演員,顯然能夠使《建軍大業》這類「根正苗紅」的電影題材在以商業片為主的電影市場中獲得更多的反響與討論。

【左】《建軍大業》官方微博轉發評論點贊量最多的微博

【中】李易峰有關《建軍大業》電影的微博轉發評論量

【右】張藝興有關《建軍大業》電影的微博轉發評論量

而從冬粉反響來看,偶像參演革命歷史題材不僅是他們走進電影院的觀影動力,還是他們主動去了解偶像所參演的電影背後的革命歷史故事的一個契機。

《建軍大業》中盧德銘的扮演者張藝興的微博冬粉群討論記錄

李易峰有關《建軍大業》的微博中熱度最高的一條評論

年輕的偶像參演歷史革命題材是否「有辱先烈」尚且有待爭論,但從此片在帶動起一波偶像冬粉學習革命歷史人物知識的浪潮來看,讓年輕且具有一定冬粉基礎的明星演員參演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較之以往相類似題材影片宣傳效果,反而更能達到這類愛國主義主旋律影片最初的宣傳目的:

讓年輕人知道歷史;讓年輕人了解歷史;讓年輕人銘記歷史。

「一身正氣的演員說著歷史、政治教科書里的對白」是多數人心中對於主旋律宣傳影片的既定印象,且因題材內容的特殊性,所以主旋律宣傳影片在長期拍攝中形成了一套既有的規避風險的固定拍攝「套路」。

因而這類影片的內容觀賞性也隨著拍攝套路模式的固定而大打折扣,觀眾群眾對於此類影片的反響也是平平無幾。

不僅如此,單方面「填鴨式」說教的主旋律影片不僅沒有激發起群眾的愛國之心,反而讓部分觀眾對此類題材影片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

國產主旋律電影大多評分都處在「不及格」水平

從2015年上映的《百團大戰》豆瓣評分便可以看出,不少觀眾在評價一部主旋律影片時,主觀內心預設的政治偏見往往影響到其客觀的去看待一部電影本身的藝術含量。

2015年電影《百團大戰》豆瓣短評

或許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近兩年的「主旋律」宣傳影片也在慢慢的改變。

從以往的刻板「說教」到「誘導式」教育,「不食人間煙火」的主旋律題材影片開始走入市場與商業大片拍攝模式相結合,影片中所塑造的人物也一改以往「高不可攀」的光輝形象,變得更加「有血有肉有個性」。

而這一系列的改變不僅沒有破壞主旋律原有的嚴肅感,相反,它以一種更貼合大眾欣賞水平的方式贏得了更多人的喜愛。

影片《建軍大業》可以看作是是主旋律題材影片的又一「挑戰」,畢竟在徐克版的《智取威虎山》和林超賢版的《湄公河行動》上映之前,誰也沒能想到「樣板戲」和國產警匪片能夠拍得這麼的「激情四射」、「精彩異常」。

而最為人所糾結的「小鮮肉」演員問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在前幾日在《為主旋律正名》的長文中,也談到《建軍大業》里的年輕演員問題。

人們說到了電影中的「小鮮肉」。......我想現在說句公道話,他們不是媒體命名的小鮮肉,是電影亟需的青年演員。一個沒有青年的事業是沒有前途的事業,電影不可能不給青年人留出上位空間。

他們,或他們經紀人的種種不懂事都是暫時的、可校正的,可他們玉樹臨風、白衣勝雪的身影是電影需要的。歲月更迭,無論對他們怎麼不滿,他們必然接了我們的班,這無法迴避。

那就乾脆不迴避,讓他們和我們並肩作戰,誰能說這不是一次茁壯成長呢?......只要他們「不遷怒,不貳過」,不「士而懷居」、「士而懷土」,他們就是電影的未來!

在經歷了年初的「小鮮肉」大批判后,影視行業的一些人也開始從「憤怒」中清醒過來,比起指責與批評,更可怕的是全方位的否定和毀滅。

「小鮮肉」固然有錯,但並非「罪無可赦」,而因為個別人的品行而去定義整個行業人群更是一葉障目的表現。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偶像出演國內主流價值公益宣傳片,看到更多年輕的面孔出現在國內更多元化的平台上。

而在這一過程中,觀眾和影視行業從業者們也能夠看清楚,誰是這個行業的未來,而誰又是「扶不起的劉阿斗」。

1965年,毛主席在重遊南昌時所創作的《七律·洪都》一詩中曾寫到:「年年後浪推前浪,江草江花處處鮮。」新舊交替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只有年輕一代成長起來了,未來才是可期盼的。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拋開主觀臆斷與內心偏見,這一次,我們或許該給這些所謂的「小鮮肉」們一個為自己正名的機會。

「影視獨家」專註於影劇與新媒體的行業觀察,與「廣電獨家」共同由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可直接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