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傳統文化終將沒落

小磕離開的這段時間其實發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比如在金融領域有網聯的建立,在區塊鏈領域有比特幣的分叉,在民生領域有北京出台共有產權住房,全國多個城市試點租售同權等。不過小磕還是有點私心,想先說說這段時間自己的思考:因為密集訪問了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縣城還有相對更傳統的村落,又加上在混沌大學聽了陳向宏先生講當年規劃烏鎮的過往,對於「傳統」這個事情有了些新的感悟——在這個傳統底蘊深厚的國度,如何對待「傳統」其實一直是個眾說紛紜的問題。

插播前言。小磕自己在這方面的思考可以追溯到高中時候到訪蘇州古城區,此前最後一次討論這個問題是幾年前朱家角回來寫的博文。現在看,上次用產權的框架解決古鎮的去向問題還是有缺陷的,因為鎮民們不是理論中的理性人,離信息完全也很遠,他們既不太可能知道哪個方向對鎮子發展最優,而且也會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考慮,所以期望安排好產權制度后古鎮們自然就向好的方向發展是不現實的

不過高中的幾篇作文自然已經找不到,幾年前的博文現在卻也找不到了,儘管當時狡兔三窟,放在了自建博客,MSN live 空間和開心網,尤其是后兩者當時看起來那麼繁榮和安穩,幾年時間卻都已轟然倒塌,可見在這個時代世界正變化得越來越快。

好了,說了這麼多的前序,正文終於開始。

所謂「傳統」,或者說「傳統文化」,在輿論中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小到對古迹文物(不用太古,百年就行)的破壞,大到對傳統文化的貶低,在很多人心中天然就是該唾罵的,不需要道理和邏輯來支持。像國學啊中醫啊都是割席斷交的話題,甚至過年不準燃放煙花爆竹都被無數人批評說破壞傳統。

這並非當今才有的現象。清朝講祖宗之法不可改,明朝太祖定下的法度絕不能變(儘管實際情況已經離當年相去甚遠),幾千年文人士子做學問都必須在孔聖人孟亞聖等幾位當年寫就的經典框框內,而孔夫子的理想呢?是恢復從前周朝的禮制。孔子曾經求道的對象老子,道德經里的思源,比周朝還更久遠。的崇古崇老可謂貫穿了整個文明史。

又或者說,並非僅如此。基督教講聖經已經包含了世界一切的真理,伊斯蘭教講古蘭經絕對正確,佛教同樣始終念誦著幾千年前的經典,跟的四書五經一模一樣的。

西方以古希臘為源頭、現在佔據主流的思潮,其實是個另類。關於它形成的原因,往往被歸於地理決定論。不過小磕當年碩士時候哲學課一篇論文努力論證了,世界絕不是那麼簡單直接、通俗易懂的。嗯,那篇論文分數還不錯。

那麼究竟是崇古好還是崇今好,傳統的瑰寶到底要不要保護呢?這是個很難有答案的問題。西方科學發展到今天,也已經顯露了無數弊端,從對人類生存環境的破壞到把種種滅絕自己的威脅放出了潘多拉的盒子(核武器啊,病毒啊,最新的當紅炸子雞還有 AI)。於是很多人認為,我們應該回過頭向傳統文化要答案,從傳統中找到醫治這個千瘡百孔的世界的解藥。網上的鍵盤俠們在這個問題上總是有很多話要說。

不過很不幸的,這個問題終究將無足輕重,因為「傳統」必將自身難保,最後一定會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小磕這次深刻體驗了,在各個村落,雖然他們一樣開汽車玩微信看《楚喬傳》,但是傳統對他們的控制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在思想上遠比大城市要深重得多。這跟所謂「落後」「先進」毫無關係,這也不是他們主動選擇的結果。背後的原因在於,首先,他們的生活狀態跟當年「傳統」形成時還比較接近,然後,有那麼多思想觀念相同的鄉里鄉親們監督著你,想不照著傳統都不行。

而在大城市,首先生活狀態已經大不相同,然後城市從歷史形成上來說就是陌生人們聚集的場所(所謂現代化正是適應陌生人大規模協作的組織關係),不會有人來監督你是不是照「傳統」行事,甚至由於跟來自各個地方懷著不同思想的人接觸交流,還會讓你的認知發生改變和升級——如果大城市真的有什麼好處的話,這是最大的好處。

所以自然而然的,在村裡傳統保留得比較完整,而在城市裡都漸漸消失了。比如村裡下葬的時候,要放館木,要挑泥土壘起,要在周圍一大片地方放鞭炮,在大城市裡就不會,因為沒法實現,同時村裡要遵守各種各樣的規矩,不然會被無數人說,而在大城市裡無愧於心就好。

當然以上不絕對,例外情況不少。除了因為社會還不是很現代化之外,也跟具體的人、人所處的人際環境有關。比方說,大城市菜場買菜還有很多人只收現金,而小地方也有很多微信支付寶用得溜的人。

於是有人問,那傳統還是會被保存下來啊,為什麼說終將消失呢?

Thomas Kuhn 論述科學史上的 paradigm shift 範式轉換時說,範式轉換並不是因為新範式戰勝了舊範式,而是因為相信舊範式的人們都老死了。這裡同樣。因為城市有著更高收入和更好生活的誘惑,所以即便是村裡的老人們也會願意讓後輩去城裡讀書,城裡工作,而老人們自己終將凋零。即便後輩們未來回到村裡,他們也不會再像老人們那樣生活、思考。所以這種二元狀態會被漸漸打碎。而傳統在這過程中也一起被打碎,消失。

當然會有強制干預的嘗試,典型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我們特色的「古鎮」。然而不說全國那麼多修了新的仿古建築賣各種雜貨的「古鎮」,即便如烏鎮這樣的成功案例,在傳統保護上也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鎮里人的衣食住行,與他們的前輩早已完全不同,限於篇幅不展開,那些「風俗展示」不過是用來吸引遊客的道具,並不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保護下來的「傳統文化」,只是美學意義上的一種審美表達而已。

當然了,如果強制要求人們按照以前的方式生活,不知道可不可行,但即使可行,也就是保留了一具殭屍,毫無生命力。

結果就是,傳統一定會凋去。正所謂,「流水落花春去也」。

後記 One More Thing

本文中所講的「傳統」是狹義上的傳統,廣義上,新的傳統不斷在形成,但同時,也在不斷消失。理由,從本文中可以舉一反三。

說起來,傳統文化的凋零,其實還有很長的時間,長過現在為此爭論的所有的人的壽命,真的是「人無百年壽,常懷千歲憂」。

這也不奇怪。歷史上,部落,王國,大一統的國家到民族國家,甚至單位,壽命都比人要長,所以人們思考問題不得不把時間維度放得更大。同時,歷史一直都在緩緩流動,未來總是能依稀看到的,所以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也確實是可行的。

然而現在不同了。

這些比人更大尺度的存在,壽命都在迅速縮短。以公司為例,根據近幾年的統計數據,企業平均壽命不過幾年而已,就像前言里寫到的,看著很紅火很強大的互聯網公司,說倒就倒了。世界的發展在加速,未來開始模糊不清,十年後會怎麼樣,大家都不敢說。

而且根據王東嶽先生「遞弱代償」理論,新趨勢新通道的壽命將越來越短。比方說,假設 AI 真的滅絕了人類,他們存在的時間絕不會有人類那麼長,因為人類畢竟是生物圈數億年的結果,而機器人對外界的依賴遠高於人類,存在度低很多。也許像《球狀閃電》裡面那樣一次衝擊,就能毀掉一片機器人文明。

那麼再後面會怎麼樣呢?再再後面呢?如果有宇宙盡頭的餐廳,不知是什麼樣子?真想看看啊。

你會像小磕這樣,腦中時不時冒出這類想法嗎?

雖說「好奇害死貓」,但好奇心,實在是人類進步的一大原動力。

由「蔣博的多稜鏡」原創,如需轉載,請登錄新榜網站版權頻道( http://cc.newrank.cn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