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二十二》票房破億 紀錄片市場迎來春天?或許太樂觀

作者/阿寶

《二十二》的票房破億了。

這一結果大概打破了所有人最初的猜想。一周之前,它面臨的境況還是,捉襟見肘的宣發費用,微乎其微的排片佔比,以及其他種種碰壁與拒絕。

沒人看好這部片子,覺得太小眾了。即使在導演郭柯以及宣發團隊那裡,他們奢望的也只是能夠有20萬觀眾走進影院,1600萬票房已是所能預料的最大極限。

現在,真實的數字已經遠遠超出期待。8月14日上映至今, 《二十二》累計觀看人次已經超過300萬人,票房1.23億,重要的是,勢頭並沒有減弱的趨勢。

1億的票房成績在商業片里屢見不鮮,對紀錄片而言,卻千載難逢。往前了說,從2016年陸川的《我們誕生在》創下6500萬票房,到最近的《岡仁波齊》近億票房,再到《二十二》的破億,紀錄電影不斷在打破紀錄。

相比與《戰狼》破50億,《二十二》的成功原因或許更值得探究,它是如何從不被看好實現黑馬逆襲?而它的成功是否又意味著紀錄片真的迎來了春天呢?

《二十二》成功背後:

天時地利人和+主題

回過頭來看,《二十二》的主題是其取得成功的關鍵。日益縮減的數字、安靜樂觀的老人,歷史的影像等,隨手拎出一個皆能觸達人心的柔軟部分。

其實,現在說《二十二》的主題選擇正確,倒有點事後諸葛亮的感覺。因為,在上映前,「慰安婦「的主題反而成為影片的最大牽絆,首先,是在找明星藝人幫忙宣傳時,由於大家擔心政治是否正確,題材是否敏感等問題回予了拒絕。再就是,馮小剛《1942》的失利讓很多人相信:生活中壓力巨大的觀眾,他們到電影院里渴望尋找忘卻煩惱的麻藥,而不是沉重苦難。由此及彼,《二十二》同樣不被看好。

不過,好在《二十二》特殊的主題加持上天時地利人和,一切也就不一樣了。

1.天時

《二十二》上映時間選在了8月14日,這一天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往後一天,為日本無條件投降紀念日。

而整個7月到8月,又包含了建黨節、建軍節在內。民族情緒高漲,人們需要各種載體來支撐沉甸甸的家國情懷。

而《二十二》里所記錄的歷史、過去,正能喚起大家「銘記歷史、勿忘苦難」的情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戰狼2》的成功也與之不無關係,承載了類似」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情緒釋放。

2.地利

如果說《二十二》的主題可遇不可求,但它的檔期選擇,正如某影院經理所說,卻能夠給文藝片和紀錄片很大的檔期啟示。

《二十二》選在了暑期檔上映,一年中競爭最為激烈的檔期之一,同時,也是電影大盤最為火熱的檔期之一。待到《二十二》上映之時,已經是《悟空傳》《建軍大業》《戰狼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將大盤炒得熱鬧非凡的時候。

「實際上,大盤不熱,觀眾沒有進電影院的慾望,票房是很難真正推動的。」在這點上,馬燈電影總製片人包曉更深有體會,由他們出品的《岡仁波齊》票房成功的部分原因,就是在於「有意識地選擇跟《變形金剛5》同周起片,我們周二起片,有三天的口碑期,所以《變5》周五上映的時候我們曲線已經很漂亮了,多虧了《變5》在內的同檔作品熱大盤。」

另外,《戰狼》激起的民族情緒隨著其票房的長久不衰,一直綿延到《二十二》上映,並順利傳遞到影片上,可以說,《戰狼》為《二十二》翻開了溫良的情緒土壤。

而暑期檔又是學生族群放假時間,他們是愛國題材電影的最大擁躉。在共青團中央最近報道的新聞中,一個開封的高中生因為當地沒有排片,而自發組織一群人去影院請求排片。

最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二》上映前後,正是同類型影片扎堆的時候,前有《戰狼》,後有《貪狼》《破局》,皆是動作題材電影,「正是因為以上三部影片類型相撞,反而讓《二十二》能走差異化路線突圍而出。」上述某影院經理告訴娛樂資本論。

3.人和

當然,《二十二》的口碑發酵,以及社交傳播也是前所未有的。

以馮小剛曬出張歆藝寫給他的信引發暴風開始,何炅、徐崢、李晨、舒淇、吳京等眾多明星轉發支持《二十二》,規模大到鮮有一部電影享受如此待遇。

而媒體的發聲支持可以說是確定了輿論基調,特別是像人民日報、新華網、央視新聞等黨媒的聲援穩固了影片的政治正確。最重要的是,黨媒不止一次為該影片發聲,像人民日報、人民網在影片上映一周內,曾多次為其助力。而其他權威媒體,KOL,如《冰點周刊》《人物》、毒舌電影、娛樂資本論的報道,加速了影片的社交傳播。關於《二十二》的話題也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榜。

再就是《二十二》的現實意義以及輿論發酵,引來眾多影院為其提高排片率,而微博更是在首頁頂端直接掛出《二十二》的banner。

還有《二十二》所引起的觀眾自發觀影行為,據小娛一朋友透露,他的朋友自發買電影票請他公眾號冬粉觀看《二十二》,而小娛也在一些影院門口看到一些人組織的為路人免費發放電影票。

紀錄片迎來了春天?

或許太樂觀

曾有業內人士說,當紀錄片票房破億的時候,就是紀錄片崛起的時候。

不得不承認,《二十二》閃亮的票房成績確實給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甚至不少人覺得,紀錄片的春天已經來了。而關於紀錄片春天來了的預言一直未曾消減,且隨著《我們誕生在》《岡仁波齊》等爆款的產生一浪高過一浪。

「兩年前,我們公司出品的一部紀錄電影《喜馬拉雅天梯》,當時票房過一千萬的時候,行業內的朋友也很興奮,覺得春天近了。市場確實在不斷增長,有更多的影院願意給紀錄電影機會,也看到了觀眾真實存在,看到觀眾本身在升級,但大銀幕上能看見的紀錄電影還是很有限。」包曉更如是說道。

在編劇史航看來,說紀錄片的崛起有點樂觀,「崛起是指觀眾觀看紀錄片已經成為習慣,而現在只是個案」。另外,《二十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不具備可複製性,」《二十二》的訪談結構換一個主題的話,院線未必那麼容易接受。」包曉更說,雖然他也覺得紀錄片還未必達到熱潮,但表示溫度一定會穩步上升的。

尚世影業總經理助理石嵐持有相同觀念「在,紀錄片的觀影人群都是有限的。即便是激起了口碑效應的佳片,它的人群數量擴充也是極其有限的。這兩年紀錄片的好成績讓人振奮,但真的沒有到「崛起」的地步。」

他向娛樂資本論透露,「紀錄片整體觀影數量的隨著上映時間的衰減也是每周盤旋而下。但「口碑之作」《戰狼2》的情況就很不一樣,商業片人群基數巨大,衰減緩慢,極盛值可觀。如果做一個紀錄片的年度對比數據,相信它的總觀影人數的增長率可能並不高。」

對於接下來會不會迎來一波紀錄片投資熱潮,尚世影業總經理魚潔說,有可能,但還不至於一窩蜂扎堆。

「但拋開電影院不談,紀錄片的春天我們確實能感覺到,是比較近了,比如去年《我在故宮修文物》在網路上的火爆,已經證明了紀錄片觀眾的數量和質量都在激增中。」包曉更告訴娛樂資本論,紀錄電影即可以在創作上走得很深、很遠,又可以在市場上走得很寬、很廣,「比如我們手裡的這1000多個小時的素材,可能會變成不同版本的作品、變成藝術展、變成出版物、變成持續的創作計劃……紀錄片做好了是個產業,可能比劇情片更值得投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