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元瓷奇葩——釉里紅玉壺春瓶

元代制瓷工藝在陶瓷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元代的鈞窯、磁州窯、霍窯、龍泉窯、德化窯等主要窯場,在前代的基礎上,仍繼續生產傳統品種。而且因為外銷瓷的增加,生產規模普遍擴大,大型器物增多,燒造技術也更加成熟。景德鎮窯在制瓷工藝上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是制胎原料的進步,採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燒成溫度,減少了器物變形,因而能燒造出頗有氣勢的大型器物。再者是高溫顏色釉瓷的燒造成熟,結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類銀的局面。元代創燒了不少新的瓷器品種,特別是青花、釉里紅的燒成,使具有強烈氣派與風格的釉下彩瓷器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在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釉里紅是指以銅紅料在胎上繪畫紋飾后,罩以透明釉,在12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還原焰氣氛下,入窯一次燒成,並使釉下呈現紅色花紋的瓷器。明宣德和清康熙、雍正時期的釉里紅瓷器在歷史上頗負盛名,但它們的成就是在元代基礎上取得的。

銅作為陶瓷器上釉料所用的著色劑,早在漢代的鉛釉陶上就已經普遍使用。但那是銅在低溫氧化氣氛中產生的綠色,銅在高溫還原焰氣氛中能產生紅色。目前考古資料表明,最早使用銅在高溫還原焰氣氛中產生紅色的,是唐代的長沙窯,唐代長沙窯已經有釉下用銅描繪圖案花紋用高溫在還原焰氣氛中燒成的早期釉里紅瓷器,但由於當時的胎、釉都無法和元代景德鎮的製品相比擬,因此,唐代長沙窯的釉里紅瓷器尚處於原始階段。隨著長沙窯的衰落,目前還未發現宋代有任何窯場曾經燒制過釉里紅瓷器。釉里紅是元代景德鎮瓷工的重要發明之一,與元青花製作工序大體相同。它們同為釉下彩,唯呈紅色、藍色各異。它們同樣是用筆在胎上繪畫紋飾,但用料銅、鈷有別。它們同需在高溫下燒成,但對氣氛要求不同。釉里紅對窯室中的氣氛要求嚴格,銅非得在還原焰氣氛中才呈現紅色,而青花對窯室中的氣氛要求稍寬,窯室氣氛的變化對鈷呈藍色的影響不大,因此,青花的燒成相對容易,釉里紅由於燒成難度大,產量極低,傳世與出土的元代釉里紅瓷器都很少。特別是具有科學價值的出土物更是屈指可數,國外僅見菲律賓出土了一批元代釉里紅瓷器。

釉里紅瓷器有三種不同的裝飾方法:一是釉里紅線繪,即在瓷胎上用線條描繪各種不同的圖案花紋,這是釉里紅瓷器最主要的裝飾方法,但由於高溫銅紅燒成條件比較嚴格,往往會產生非紅的現象,就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燒制釉里紅的成熟期,這種現象依然存在,所以,細線條描繪圖案花紋的釉里紅瓷器燒成比較困難。二是釉里紅拔白,其方法或在白胎上留出所需之圖案花紋部位,或在該部位上刻劃出圖案花紋,用銅紅料塗抹其他空餘之地,燒成後圖案花紋即在周圍紅色之中以胎釉之本色顯現出來。三是釉里紅圖繪,以銅紅料成片、成塊地塗繪成一定的圖案花紋。釉里紅拔白及釉里紅塗繪這兩種方法都能減少線繪容易產生的非紅現象,從推理上說,它們似應早於線繪的普遍使用。

釉里紅瓷器在元代屬首創階段,紋飾比較簡單,不像青花紋飾那樣繁密細緻。題材相應減少,不及青花題材那樣豐富多樣。銅在高溫下容易揮發,因此,元代釉里紅瓷器無淡彩,只有一個比較濃的色階,並且紋飾線條常見暈散。銅彩料在燒成過程中十分敏感,窯室氣氛少有變化,便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由於釉里紅燒成難度大,元代景德鎮尚不能十分熟練地掌握這種技術,因此色彩純正的釉里紅瓷器流傳下來的就更少了,但也不乏成功之作。

1969年在山東省濟南市大觀園出土了一件元代釉里紅玉壺春瓶。這是釉里紅在濟南市首次出土,在山東省來說,也十分罕見,現珍藏於濟南市博物館。瓶高23.4厘米,口徑7厘米,撇口、長頸、垂腹,圈足。胎體堅硬,釉面瑩潤,器身飾有釉下彩的淡紅色折枝花紋,並繪旋蚊7周。色澤悅目安靜,嬌而不艷,紋飾雅緻勻凈,秀美清晰,筆意準確,構圖嚴謹,布局規則,富有節奏。此瓶造型端莊優美,古樸典雅,製作精細,令人嘆為觀止,實屬當今罕見的元代釉里紅瓷精品,彌足珍貴。

玉壺春瓶又叫玉壺春壺,是一種撇口、細頸、垂腹、圈足,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的瓶類,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度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斂或外撇。這種瓶的造型定型於宋代,歷經宋、元、明、清、民國至現代,成為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