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廣東謀划創新海岸帶利用發展新模式,構建陸海統籌的「三生空間」

5月22日,共產黨廣東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開幕。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打造沿海經濟帶,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強化自然岸線保護和修復,建設美麗海灣和貫通東西兩翼的濱海旅遊公路,建成富有魅力的藍色海洋景觀帶」。

就在黨代會召開前夕,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主持召開書記專題會議,就未來廣東海洋工作進行部署,強調要進一步加強海岸線管理和沿海經濟帶規劃建設,切實解決沿海產業布局不合理、海岸帶開發利用方式粗放低效等問題,努力打造沿海經濟帶,形成新的增長極。重點推動海岸線功能規劃與沿海產業帶規劃「兩規合一」,陸海統籌,確保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等與海岸線功能有機銜接、科學匹配,形成布局合理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格局……

從上述兩個會議釋放的信號不難看出,因海而興、因海而富的廣東,正在謀划海岸帶利用發展新模式,籍此實現因海而強。

從去年年底開始,根據廣東省委的部署,在省委政策研究室的指導下,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組織開展了對廣東省的海岸帶功能研究,形成了《廣東省海岸帶功能研究報告》,提出了構建「三生空間」的設想。 「三生空間」即統籌海岸帶範圍內陸域、海域、海岸線的基本功能,協調珠三角、粵東、粵西區域發展,將海岸帶空間功能分為生產、生活、生態三類空間,構建科學、有序的海岸帶發展新格局。在8.96萬平方公裏海岸帶中,「三生空間」面積比為52∶6∶42。

海岸帶發展亟待突出重圍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海岸帶地區發揮瀕臨海洋與毗鄰港澳地區的雙重優勢,形成了珠三角、粵東、粵西三大海洋經濟主體區域。沿海14個地級以上市以佔全省47%的土地,承載了74%的人口,貢獻了88%的GDP。海岸帶為沿海地區發展提供了空間和資源保障,促進了人口、產業的集聚發展,有力推動了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城市生活空間優化提升。

由於長期陸海分治、陸海脫節,廣東省海岸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重陸輕海,空間布局亟須優化。雖然廣東省陸地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而海洋要素生產力尚未得到充分的解放和開發,海洋空間、能源、礦產、生物等資源稟賦未能轉化為經濟優勢,有效供給尚未有效激活。

二是粗放開發,資源效益尚未發揮。長期以來,有的地方海岸帶開發方式較為粗放,海岸帶利用一定程度上呈現破碎化趨勢。海岸線低效佔有、圈佔浪費以及圍填海批而不填、圍而不建等現象較為突出。

三是陸進海退,環境壓力日益增大。海洋作為受體接納了大量陸源污染和「熱污染」。海岸帶生態環境壓力日益增大,部分功能退化喪失,甚至威脅到海岸帶地區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四是陸海分治,綜合管理缺乏支撐。沒有綜合的法律法規用於海岸帶管理,海洋綜合保護與開發利用缺乏科學規劃、協調機制,嚴重製約著海岸帶的可持續發展。

統籌空間資源 實現多規融合

作為針對當前傳統規劃的一種解決方法,將海岸帶空間功能劃為「三生空間」,可以對區域空間資源起到統籌作用。通過主導功能決定空間布局,充分考慮了自然地理單元的完整性,打破了行政區劃界限。

「三生空間」具有空間尺度差異性、功能符合性、範圍動態性等特徵,在不同的空間尺度和區域功能視角下劃定是不同的,三類空間在一定條件下可兼容。

「三生空間」更是基於統籌發展和多規融合的理念,從生態、經濟、社會等角度,統籌全系統、區域性、戰略性於一體的資源,有利於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沿海產業規劃和海洋功能區劃等的多規融合。

——打造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

廣東省大陸海岸線4114公里,海岸帶面積8.96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域2.48萬平方公里,海域6.48萬平方公里,涉及14個地級市,47個縣(市、區),227個鎮(鄉)。

其中,生產空間主要承載支撐經濟發展的功能,發揮生產空間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大的優勢,集聚發展臨海工業和創新產業,成為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平台,是廣東提升國際競爭實力的核心區域。生產空間同樣也是城鎮化和人口集聚的重要區域,兼具了生活功能。

生產空間總面積4.64萬平方公里,占海岸帶總面積的52%。主要保障港口物流、新能源、先進位造業等產業的發展需求。其中港口物流類生產空間面積約1714.4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龍穴島、湛江港、高欄港等;新能源類生產空間面積約5391.1平方公里,除核電建設外主要分佈在粵東、粵西遠海區域;先進位造業類生產空間面積約2145.1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珠江口西岸、東海島等。

——建設宜居宜游的生活空間

生活空間主要承載服務社會生活的功能。通過不斷完善城鎮公共服務配套,滿足居住、消費、休閑和娛樂等生活需求,提升宜居水平。通過發揮生活功能,提升生活空間的城鎮化和人口集聚,進而引導產業集聚和高端人才培育發展,為優化生產空間的「軟環境」提供重要支撐,是拉動經濟社會發展新的重要引擎。

生活空間面積約為5200平方公里,占海岸帶總面積的6%,主要保障城鎮建設、濱海旅遊的發展需求。其中服務於城鎮建設的生活空間面積4585.2平方公里,珠三角地區生活空間分佈最為集中,呈條帶狀分佈在珠江口海岸周邊;粵東、粵西生活空間主要以重要城鎮為中心向四周延展,其中粵東生活空間主要分佈在品清湖、榕江口等,粵西生活空間主要分佈在湛江灣、水東灣、海陵島等。

生活空間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珠三角城市群。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積極配置全球性資源,攜手港澳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培育東西兩翼重要都市區。以汕頭、湛江為中心,聚合區域資源,培育濱海重要節點城市。建設一批獨具嶺南濱海文化底蘊的特色小鎮、美麗鄉村。構築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建設沿海交通主通道,打造綜合高效交通運輸網路,加大市政管網建設和改造力度,完善城鄉綜合防災體系。

——構築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

生態空間主要承載調節自然生態的功能。發揮好生態空間的生態功能,一方面可提高區域生態環境容量,有效緩解生產空間因高開發強度而產生的環境壓力,進而增強生產空間的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另一方面可提高區域生態環境調節能力,優化生態環境質量和生產生活空間,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銀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

生態空間的範圍達3.8萬平方公里,占海岸帶總面積的42%。生態空間分佈廣,包括了已建各級各類保護區、地質公園、海洋公園、重要砂質海岸、重要濱海濕地和重要森林生態系統等。

構造濱海生態防護帶與養護區,發揮生態空間在防災減災和生態安全中的基礎作用。加強生態環境整治與修復,綜合整治重點海灣、海島等生態環境,實施美麗海灣、生態島礁、海洋牧場等工程。建成「陸—海—島」一體化生態監視監測平台,嚴守生態紅線。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