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童話?

從寶寶十個月開始,家裡人開始輪番給她讀繪本。專屬於她的第一套繪本是縮減版的安徒生童話故事:《拇指姑娘》、《漁夫和金魚》和《三隻小豬》……

依照對嬰幼兒生理髮育和心智研究來看,那個時候小小的她是聽不懂故事裡的情節和邏輯關係的,吸引她的應該是繪本上明亮斑斕的色彩和萌物

不過現在,小傢伙已經開始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繪本,每天一說到讀書,便屁顛屁顛地跑去摘選,今天是《拇指姑娘》,明天是《小烏龜富蘭克林》,呃,後天,沒準兒又是《考拉寶寶》,我娃對繪本的選擇全然沒有個成人能夠理解的規律。

若興緻不高,拿來讓你讀兩句,她便甩手開小差自己嗨去了,不過這個時候,深受「現代育兒理念」熏陶的我依然要口腦並用、聲情並茂地繼續讀,保不齊下一分鐘你講到什麼情境,她就回應一句書里的內容,一副「其實我什麼都知道,只是假裝若無其事」的模樣;可如果真的興緻高漲了,一本書嚷著要你讀個七八回,好不易換了一本,又是七八回的反覆誦讀,也真是苦了我那曾經可以引以為傲的「小金嗓兒」。

如今讀到書里的內容,我娃已經能夠對應到現實中的人事物了。前兩天,奶奶買了幾條小金魚,她便指著魚缸里的小魚,再指指繪本《漁夫和金魚》里的小魚,嘴裡念念到:「魚~魚~」

按說我應該欣喜,這畢竟是孩子認知能力發展的表現,不過那天,我腦子裡「Duang~」的蹦出來一個問題:如果哪天,我家娃模仿《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對著魚缸里的小金魚滿懷期待地說:「小金魚,滿足我一個願望吧!」但小金魚沒搭理她,我娃傷了心,問我為什麼她的小金魚和故事書里的小金魚不一樣,不會說話,我該怎麼向她解釋?我們一直在育兒時強調,不要欺騙孩子,要建立他們的安全感,那麼童話中凡此種種大開大合的非真實奇葩情節,我們又該怎麼給孩子加註說明,而依然讓他們對無法如童話般恣意的現實世界保有熱愛和信任?

Fairy tale(童話)在西方有據可查、可以回溯的歷史說法不一,但最廣為流傳和被人們認可的經典是十九世紀初在歐洲出版的《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其中,《格林童話》更是自1812年問世以來,在近兩百年的時間裡被譯成世界上一百四十餘種文字廣為傳播,成為西方基督教國家中銷量僅次於《聖經》的出版物。

而在,「童話」這個詞誕生的可是相當晚。據熱衷於翻譯西方童話的周作人考證,與「民主」「革命」「自由」這些在五四運動中,給逐夢新思潮的新青年振奮荷爾蒙的辭彙一樣,童話也是源自日文的舶來品。現在想來,的確沒有流傳下來什麼專屬於孩子的奇幻故事,而《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云云也不過是簡化版的聖經賢傳或規誡之語。

古人自然還沒有演進出對嬰幼兒心理發展的研究和學科,無論中西,都曾經將孩子視為父母的所有品,認為他們是微小的成人,不懂得他們其實與成人並不相同的真切心理。

所以,君不見中外的幼兒教育都走過這樣的彎路:要麼以為孩子是個已備心智的「小大人」,將他們還全然無法理解的經史子集或者《聖經》一股腦的灌下去;要麼只當孩子什麼都不懂,不去理會、啟發和教育,錯過了他們幼兒情感與認知啟蒙的最佳時期。

嘖嘖,想想還好小時候我的爸比媽咪還是有現代教育理念的,安徒生、格林、伊索和鄭淵潔這幾大員的童話style,我也都領教過。要麼,若變成個不知所以的經典書目復讀機,或落下個幻想匱乏後遺症……那童年,回想起來會是有多悲戚~~

格林童話被奉為歐洲童話的經典,還真是個歷史的選擇。17、18世紀的歐洲正由啟蒙主義向浪漫主義轉向(轉的偉大呀),社會變革導致民間故事口傳鏈的中斷,而小家庭的形成又使得兒童房間出現了。啪啪啪,時代大浪一朝襲來,這貼近民間生活,幻象與浪漫齊飛,小家庭親子得以共處共讀的童話故事就此橫空而出,成為幾個世紀以來各個國家孩子們的枕邊書。

不過,格林童話的原版:口。味。真。的。很。重。現在做了爸比媽咪的人倘若再去讀原版,那叫一個童年盡毀+盡毀童年。

這些今天讀起來仁慈舒朗,善惡分明的故事,最初卻存在著大量暴力血腥或者是有違倫理的情節。出版后,有很多來自家庭和社會批判的聲音,而格林兄弟也覺得這樣的故事實在不適合媽媽在睡前讀給孩子,就對童話集進行了大幅修訂,刪除了很多不適合讀給孩子的篇目,又增加了不少修飾潤色。這一修訂整整持續了45年,現在我們讀到的,已經是修訂七次之後的版本了。

正是在這鍥而不捨的反覆修訂中,格林童話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成了歐洲民間童話的集大成之作,也對整個西方和世界的文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由此可見,真正的經典,真正符合孩子心理發展特點和需求的故事,需要付出多少時間和心血。

除了格林童話,安徒生和王爾德童話也是我們所熟知的。這真的得益於周作人、魯迅以及巴金這些大家對兒童文學的關注與持續幾十年的不輟譯著。在閱讀他們討論童話的作品中,我理解了文學大家專註童話譯著的原因,也更清晰的明白了我們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童話。

周作人說:「王爾德的作品無論是哪一篇,總覺得是很漂亮、輕鬆、而且機警,讀去極為愉快,但是有苦的回味,因為在他童話里創造出來的不是『第三的世界』,卻只是在現實上覆了一層極薄的幕,幾乎是透明的,所以還是成人的世界了……

巴金也引用了R.H.謝拉爾德的話說:「它們(童話)讀起來叫小孩和成人都感到興趣,而同時它們中間貫穿著一種微妙的哲學,一種對社會的控訴……」

周作人和巴金的話,我們用更加通俗的話理解就是,童話之中既蘊含著美,又有對「社會的哀憐」,對人類的觀照

童話中這種輕快、明亮、生動、妙趣的審美,充滿想象力和象徵性的天馬行空,以及來自民間生活對真實世界的映射,都令童話對孩子,甚至是成人具有無比的魅力。

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必然遭遇的難題,童話中也都有鮮活的個例指引孩子們去面對和處理自己所處的困境。比如:《白雪公主》中的虛榮,以《亨舍爾和格萊特》中的貪吃,《灰姑娘》中的嫉妒,《放鵝姑娘》中的欺騙,《傑克和豌豆》中的貪心等等。

沒錯兒,我之前在腦中「Duang~」的一下閃過的那個疑問:究竟該如何給我的孩子解釋真實世界與童話故事中同一個事物的不同,似乎有了答案。

在接受所謂的文明教育之前,孩子正經歷著人類蒙昧的「蠻荒時期」。非現實的童話以豐盛的想象力構建出的故事世界,以一種默默暗示的方式與孩子對話,幫助他們發現自己內心的境遇,並在童話故事的發展情節中嘗試解決困境、完善人格。

童話故事與真實世界本就并行不悖,成人要做的,不過是努力地去理解童話世界、進入童話世界、演繹童話世界罷了。

如果有一天,女兒真的問我,她的金魚為什麼和童話里的不一樣,不說話。我會對她說:「你說的話小金魚都懂,只是願望也要自己努力去實現。」

童話,當然要給孩子們讀,那是他們的世界。如同《莊子》的浪漫之於成人,童話,是孩子們,也是我們人類「蠻荒時期」的,專屬浪漫。

PS:對於很多經典童話,有些故事情節和對孩子觀念的引導,我有很多不贊同的地方。留待再撰文時,分享給大家。

你的肯定是我們努力的最大動力,喜歡本文,請轉發在朋友圈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