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當代金融家 | 保險學會姚慶海:商業養老保險發展與多支柱養老體系建設

作者

姚慶海 保險學會會長

本文刊登於《當代金融家》雜誌2017年9月刊 (雜誌全球發行,每月8日出刊,定價:80元/本,全年960元)。本文為9月刊封面文章 「跨越時間 構建養老保障體系里程碑」 組稿之一,原標題為《 姚慶海 商業養老保險發展與多支柱養老體系建設》。

編者按

跨越時間 構建養老保障體系里程碑

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59號),第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在得到初步建立。隨著「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基本確立,高層領導、監管部門、行業機構的思考、立場、態度,愈益成為社會關注重點。

當此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確立、保險業迎來大發展之際,我們邀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保監會重大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鄭秉文教授擔任特約主編,保監會黃洪副主席作為首席作者,帶領我們一起跨越時間、跨越風險,向著構建養老保障體系里程碑的目標,不懈前進。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在是一項全新的制度設計和制度安排,不僅能夠補充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的不足,還能增加居民選擇,提高養老金替代率,滿足個人多層次的養老需求。為加快推動試點落地實施,在2017年年底前要積極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加快制定示範條款、推進開發信息系統等。

目前,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都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還有許多發展家正在或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球大多數國家共同面對的突出社會問題。1994年10月,世界銀行在《防止老齡危機——保護老年人及促進增長的政策》報告中首度提出養老金「三支柱」模式:「第一支柱」是政府向全體就業人員提供的公共養老金計劃;「第二支柱」是私人和公共部門的僱主向僱員提供的一種輔助性補充養老金計劃(企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儲蓄養老金計劃。為了有效應對老齡化問題帶來的養老壓力,許多國家都實行了養老金「三支柱」模式。

「三支柱」體系發展現狀

第一支柱:趨於夯實,但負擔較重

從1998年到2016年,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從11203萬人增加到88777萬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從1998年的587.8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43965億元,這意味著基本養老保險抗風險的能力顯著增強。但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過高,達28%,遠高於10%的國際警戒線,有些地區實際繳費率甚至更高。同時,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也偏高,1998年一度高達74.1%,近年雖然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但仍明顯高於其他主要國家。而較高的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意味著沉重的財政負擔。

第二支柱:勢頭良好,但發展不足

經過13年的發展,企業年金各項制度逐步建立、稅收政策不斷完善。截至2016年底,在發展規模上,企業年金達到11074.62億元,發展勢頭良好;在覆蓋範圍上,全國已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達到7.63萬個,參保職工2325萬人。但是,企業年金仍處於零星發展的狀態,仍難以起到獨立支柱的作用。截至2016年底,企業年金規模僅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的29%,覆蓋職工人數只佔當年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總人數的2.6%左右。而許多發達國家如丹麥、法國、瑞士,年金覆蓋率幾乎達到100%,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也在50%左右。

第三支柱:快速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

近年來,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尤其是年金保險獲得較快發展,成為三支柱體系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截至2016年底,年金保險業務經營主體超過70家,已開發在售的年金保險產品數百個;年金保險保費收入1.2萬億元,在人身保險保費收入中佔比35.3%。不過,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雖然取得較大發展,但由於起步晚、缺少稅收政策扶持等,與歐美等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在整個養老保障體系中的佔比過低。

商業養老保險的專業優勢

在「三支柱」體系的第一支柱層面,積極嘗試、不斷摸索,助力基本養老保障制度改革。

在基本養老保險方面,商業保險憑藉精算技術、風險管控和服務網路方面的優勢,在基本養老保險經辦業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截至2016年底,保險業經辦服務新農保工作已輻射江蘇宜興、楚州、連雲港、四川德陽、什坊、綿竹及浙江衢州市衢江區等地,為參保農民提供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手續辦理、個人賬戶管理、養老待遇結算和發放等工作,服務人數超過130萬。

在「三支柱」體系的第二支柱層面,領跑市場、發揮專長,促進補充養老保險改革發展。

在企業年金方面,商業養老保險是企業年金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商業保險機構充分發揮方案設計、客戶服務、穩健投資等方面的優勢,為企業年金計劃的發起、運營、給付提供全程服務,在企業年金市場最為核心的受託管理市場和投資管理市場取得了領先地位。截至2016年底,保險業在企業年金市場為5.1萬家企業提供受託管理服務,覆蓋1086萬人,累計受託管理資產5167億元,占企業年金法人受託業務的70%;投資管理資產餘額5730億元,占企業年金基金實際投資運作金額的50%左右。

在「三支柱」體系的第三支柱層面,加快發展、改革創新,推動個人養老保險業務發展。

近年來,年金保險取得較快發展,發揮了主導作用。歷來被認為是世界上儲蓄率較高的國家之一,這與民眾對未來一系列因素的不確定,尤其是對步入老年後風險的擔憂有著密切關係。與儲蓄和基金等金融產品相比,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具有期限長、回報穩定、養老用途明確、附加保障功能、可年均化領取等獨特優勢。近年來,年金保險保費規模持續增長。截至2016年底,具備養老功能的人身保險(包括各類在被保險人年滿55歲後向其給付生存保險金的保險產品)保費收入為8600億元,在人身保險保費收入中佔比25%。

商業保險機構的投資優勢

一是投資建設養老社區。保險業投資建設養老社區,不僅有利於緩解養老床位壓力,有效增加養老服務供給,還能不斷拓展養老產業鏈,帶動養老產業的發展;更能促進養老產業和保險產業的融合發展。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共有8家保險公司已投資或計劃投資28個保險養老社區項目,計劃投資金額669.5億元,已投資金額242.3億元,佔地面積合計1139.4萬平方米,設計床位超過4萬個。

二是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構建多樣化、多層次、以需求為導向的養老服務體系,保監會於2014年6月印發《關於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自2014年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四地開展「以房養老」保險試點。為進一步促進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業務發展,保監會於2016年7月發布《保監會關於延長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期間並擴大試點範圍的通知》(保監發〔2016〕55號),決定將老年人「以房養老」保險試點期間延長至2018年6月30日,並將試點範圍擴大至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計劃單列市,以及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廣東省的部分地級市。截至2016年12月底,參與試點的幸福人壽保險已與57戶家庭(78位老人)完成了承保手續;參保老人平均71.4歲,平均每戶月領養老金9300餘元,最高一戶月領養老金2萬餘元,顯著提高了參保老人的生活質量。

三是積極開展養老機構責任保險。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約三分之一地區全面開展了養老機構責任保險,養老機構總投保床位約為總床位的10%。2016年前三季度,保險機構已為9000多家次養老機構提供風險保障700多億元,支付已決賠款1723萬元、未決賠款1566萬元。

商業養老保險的機遇和挑戰

機遇

一是隨著養老保障體系頂層設計逐步完善,商業保險機構在參與政策性業務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主要是指基本養老金管理和職業年金管理,城鄉養老金制度並軌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打破了多年來阻礙制度前行的桎梏。基本養老金市場化運作趨勢確定、職業年金制度確立以及職業年金市場化的運作方向,都將使商業養老保險市場空間進一步拓寬。保險業在企業年金管理上扮演的重要角色,為保險機構參與養老金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是相關政策文件的發布為商業保險發展指明了前行方向,增強了發展信心。

2014年8月《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29號)和2017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59號)充分肯定並明確了商業養老保險的功能和作用,進一步拓展了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空間。

三是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的穩中有進將為養老資產的保值增值創造了有利條件。雖然經濟增速由高速轉入中高速,但經濟增長的質量、經濟總體的含金量大大高於過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長期。在此過程中,基礎民生設施建設、國企國資改革、商業結構升級、資本海外輸出等一系列市場機遇,都將為養老資產服務實體經濟打開更廣闊的空間。截至2016年底,保險資管產品累計規模已超過1.65萬億元,占保險業總資產的11%,正在成為保險業支持實際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挑戰

一是廣義養老金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面對大資管時代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加快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過程中,各金融機構均高度關注進入廣義養老金領域,提供綜合管理服務的可能。隨著銀行、基金、信託等機構開始更多參與廣義養老金的管理,未來廣義養老金領域的市場競爭將十分激烈。

二是保險業針對老年人的養老產品和服務能力存在不足。目前,保險機構對養老服務業的參與仍處於初期階段,主要定位於養老資金、長壽風險的管理者。對醫養結合、康養結合、綜合養老保障計劃的探索以及對上下游產業鏈的研究和投入還剛剛起步,相關養老保險產品也是以提供貨幣支付為主,還未形成有特色的老年服務和醫療健康項目。

三是公眾養老觀念有待進一步轉變。從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到多支柱的養老模式,公眾需要一個轉變、接受的過程。以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為例,目前業務總量不大,一方面是此項業務為創新業務,將反向抵押業務和養老年金相結合,創新面較廣、業務存續時間較長,相關財稅配套政策尚不具備,商業機構對開展此類業務還處於探索階段;另一方面是受養兒防老、房產要留給子女等傳統觀念影響,公眾接受「以房養老」尚需時日。

加快推動個人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落地

一是進一步將保險業管理養老資產和服務社會發展的功能緊密結合。

一方面,積極發揮保險業在養老資產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大力拓展包括基本養老金、職業年金等在內的養老金資產管理,以專業化的養老金投資理念和投資能力促進養老資產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突出保險服務功能,提升社會管理水平,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獨特優勢,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二是推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落地實施。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在2017年年底前啟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這在是一項全新的制度設計和制度安排,不僅能夠補充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的不足,還能增加居民選擇,提高養老金替代率,滿足個人多層次的養老需求。為加快推動試點落地實施,要積極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加快制定示範條款、推進開發信息系統等。

三是推動提升商業養老保險的供給和服務能力。

一是支持商業保險機構創新發展多種形式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滿足個人和家庭在風險保障、財富管理、資金融通等方面的綜合養老需求;二是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針對老年人的養老保障需求開發各類適老保險產品,包括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等,實現養老、康復、護理、醫療等保障與服務的有機結合;三是支持具備條件的保險機構投資養老服務產業,增加養老床位和養老服務供給,促進商業養老保險和養老服務產業的融合發展,帶動建築、醫療、護理等行業發展。

以揭示金融業發展趨勢為己任,幫助金融家看得更遠。以國內最強專家陣容,權威解讀宏觀政策和金融政策。以專業化的編輯團隊,直切金融行業操作層面,為金融家業務決策提供重要參考,致力於做中外當代金融家們的良朋益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