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16年的蟄伏與今日的爆發,馬斯克航天事業的最大對手或許會是他

依靠亞馬遜CEO貝索斯的「錢袋子」建立起來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火箭發射公司,終於在成立第16年之際,迎來了自己第一位願意付費的「太空旅客」。

本周二,作為第一家與藍色起源簽下發射合同的企業,著名的法國衛星運營商 Eutelsat Communications將成為新格倫號(New Glenn)系列火箭的第一位客戶。

有些意外的是,這個消息是貝索斯在華盛頓正在召開的2017衛星大會上親自宣布的:

「在幾個月前,我們就開始與多位客戶進行接觸。其中,Eutelsat對我們的火箭非常感興趣。通過這次合作,我們的收穫將不可估量。」

這是藍色起源的第一位用戶

但是請注意,貝索斯隱晦地提到了「多位客戶」。

還沒等大多數媒體反應過來,僅隔一天,風頭正勁的衛星創業公司OneWeb也高調宣布,自己已經把未來十年內的多個發射合同交給了藍色起源:

5次獨立發射,多達400顆小衛星,2021年正式起飛。我們都交給了藍色起源。

執行主席Greg Wyler在說出這些數字的時候有點洋洋得意,但更多人卻在暗自乍舌另一個事實:

what?這些單子都給了藍色起源?

隨後,頗懂「禮尚往來」的貝索斯在Twitter上確認了這一協議,並向OneWeb執行主席Greg Wyler隔空示好:

的確為OneWeb提供5次發射,很開心與你們合作。

第二位客戶OneWeb

大概這個時候,很多媒體仍然處於茫然的狀態。因為在過去幾年裡,貝索斯頂多炫耀一下自己的技術團隊又取得了某某技術突破。

而這次恰好在宣布獲得訂單之前,大多數人其實都被藍色起源剛剛組裝完成的BE-4火箭發動機吸引過去。因為這一重大成果將成為包括新格倫號(藍色起源)、火神號(聯合發射聯盟公司ULA)在內多艘明星火箭的「新靈魂」。

BE-4發動機

然而,就公司的商業運作而言,16年來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當然這也就意味著從未賺過1毛錢)的藍色起源在很多時候被當成是貝索斯的一個「個人愛好」,而非像SpaceX那樣的」商業榜樣「。

而現在,儘管有些「精心謀划」的痕迹,但這兩家名聲不小的衛星運營商卻同時高調宣布將在2021年使用藍色起源的火箭完成發射任務……

這個舉動本身就是對藍色起源的高度信任。

其中,Eutelsat計劃將在未來4年內發射5顆衛星。這家赫赫有名的衛星運營商幾乎包攬了歐洲、中東、北非以及亞太地區上空所有衛星的所有權,目前擁有一支多達39顆衛星的「監測戰隊」。

而OneWeb的背後Boss則是日本電信巨頭軟銀,後者掌握著前者20%的股份。此外,在空客集團的支持下,OneWeb還計劃將發射約600顆衛星,為全球提供更快更廉價的上網服務。

當然,這家衛星創業公司展現出來的野心還不止這些:

OneWeb曾暗示過,在2019年開啟正式的商業運作之後,公司或許還將發射多達2000顆新衛星……不過究竟把這些合同交給誰,Wyler卻三緘其口。

但顯然,贏家不會是一家發射公司,而藍色起源卻是其中之一。

此外,透過這些龐大的訂單量,你是否看到了一個具備勃發之勢的新興市場?

從零到一。這兩天發生在藍色起源身上的」驚天逆轉「,不由讓我們想起去年9月份時的Uber:

在經過一段常人難以察覺的潛伏時間后,Uber似乎在一夜之間成功躍入無人駕駛界的「第一軍團」。

而藍色起源的這兩份訂單,也某種程度上,標誌著這家一直默默無聞的「標籤公司」將在未來10年內成為商業衛星發射市場的主流「戰將」。

嘿,想要分SpaceX與阿麗亞娜一杯羹的那個人終於出現了。

這個市場,藍色起源最不缺的就是競爭者

談到商業衛星發射市場,美國航天基金會在2016年發布的報告可以先給我們一點提示:

2015年,全球航天經濟總量約為3353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產業佔比高達76%。

但實際上,這個賽道潛力雖大,但真正有實力去參與競爭的公司其實沒幾個。其中,藍色起源在很長時間內可能都無法超越的競爭者有這麼兩個:

馬斯克的SpaceX與法國阿麗亞娜航空公司。

市面有雄厚競爭實力的火箭型號們

其中,作為一家民間發射企業,SpaceX創造的奇迹已經不必多說,它幾乎成了美國的驕傲,也讓馬斯克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全球創業者的榜樣。

在2013年中期,SpaceX的「獵鷹9號+龍飛船」的這個組合成為目前唯一一個完全由美國自主研發的發射方案——在加州製造、在德克薩斯州試驗、在佛羅里達州發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讓美國擺脫了俄羅斯在航天領域對自己的掣肘。

但是,大多數人看到的則是SpaceX取得的商業成就。

自2009年以來,SpaceX幾乎囊括了商業發射市場10美元的業務。雖然我們很確定商用航空業有極大的市場空間,但單一公司獲得如此大的份額,這在航天業里卻是聞所未聞的。

同樣,作為SpaceX目前最強大的競爭對手,阿麗亞那(Ariane)的運載火箭以「可靠」與「穩定」而聞名業內,也是歐洲空間局試圖在國際衛星發射市場分一大杯羹的「殺手鐧「。

此外,與SpaceX極為相似,低成本也是阿麗亞娜適應市場變化的優勢之一。

想想看,積攢多年的成功發射經驗,同樣在研發更加強大的重型火箭……SpaceX與阿里亞娜的確給了貝索斯太多壓力。

因此,在「如何確立自己的優勢」這個問題上,藍色起源選擇了「另闢蹊徑」——將」可重用助推系統「作為藍色起源最重要的研發目標之一,不惜一切代價來開發火箭發動機與助推系統。

而結果就是,貝索斯成了第一個能讓火箭到達太空邊緣又能完好無損返回地球的CEO,而藍色起源研發的引擎系統也被許多公司所採用。

譬如,就在2015年,默默無聞的藍色起源成功實現一枚運載火箭的垂直著陸回收,創造了新的歷史。也讓馬斯克對其刮目相看。

升空!

不過,既然大家搶的是商業航天市場里的生意,除了技術要硬,價格其實才是客戶「貨比三家」時最先考慮的要素之一。

實際上,選擇藍色起源的新格倫號,或許也有歐洲通信衛星公司想降低運營成本的緣由。

其CEO Rodolphe Belmer在一份公開聲明中這樣表示:

「我們一直在追求基於創新的長期發展策略——降低太空進入成本的同時,提高衛星的運行效率。將新格倫號列入我們的清單,當然符合這一切。另外,這對於提高衛星發射行業的盈利能力與可持續性來說,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消息。」

Belmer的話向我們提供了2個重要信息:

首先,藍色起源的發射價格應該不會太昂貴。

商業諮詢機構艾睿鉑的航天與國防分析師Luigi Peluso就表示,通常來說,一艘火箭的「首航」會給予客戶很大的折扣。因此,第一筆單子創造的利益或許不值得一提。

其次,雖然是公司的「第一次」,但也從某種程度上體現出公司的競價能力。

畢竟SpaceX之所以深受NASA和眾多衛星公司的青睞,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其低廉的價格。

如果單看2016年4月SpaceX公布的單次火箭發射價格,6200萬美元/次(獵鷹9號)的發射費用的確比阿里亞娜(將近1億歐元)便宜太多。

但單純比較每次的發射價格顯然不太靠譜,畢竟不同型號的火箭,其質量、推力以及有效載荷都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我們把一些重要參數列了出來,供大家參考:

4種商業市場明星火箭型號的部分參數對比(數據來自SpaceNews、各公司官網與維基百科),作圖:36氪

從這4種市面上的明星運載火箭的幾個參數來看,SpaceX重型獵鷹(9000萬美元/次)的運載能力無疑是最強的,雖然價格不便宜,但性價比卻不錯。

此外,你也會發現藍色起源的新格倫號火箭與阿麗亞娜5號的運力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是,對於新格倫號能否在價格上具備競爭力,我們卻不能依靠性能參數來妄下結論。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網站The Charged的航空分析師Nick Hall對這個問題基本持否定態度,但卻沒有懷疑藍色起源未來可能有趕超SpaceX的潛力:

「與重型獵鷹的價格相比,新格倫還遠遠達不到SpaceX的水準。但是,如果它能降低燃料成本,或許在將來會比重型獵鷹便宜。根據立方根比例定律,既然新格倫瘦長的傳統型火箭比重型獵鷹的周長更大,那麼其附加動力就會更足。此外,它的殼體可以更薄,這樣就會降低其質量及燃料帶來的消耗。」

談到價格這個問題,兩個月前因為接到國外發射訂單而名聲大躁的民營公司藍箭,也曾因為「價格低廉」這個優勢成為航天愛好者圈子裡的熱門話題。

不可否認,藍箭火箭發射價格的確較為低廉,僅為800萬美元/次。但是,我們在比較各家公司的價格時務必要參考其質量、載荷以及推力等參數。

根據藍箭公開的文件顯示,其使用的LS-1號火箭直徑2米,共有4級,額定載荷為400千克,SSO(太陽同步軌道)載荷為500千克。

LS-1的資料

顯然,比起SpaceX與藍色起源的各種火箭,LS-1的「身形」要小太多,因此有效載荷與前者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你會發現其外國客戶丹麥Gomspace公司的衛星都是「微星」系列)。

而一位網友也調侃,這台小型火箭更像是一個「刷了漆的固體導彈「……

LS-1的部分參數

當前,為了攬到更多的活,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家都開始爭相降低報價,為爭奪商業衛星發射市場拼勁了全力。

2016年1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文部科學省就公開宣布,將在2020年把小型火箭艾普斯龍運載火箭的發射費用削減30%,降至2500萬美元;

而作為老牌航天大國,俄羅斯為了爭奪國際商業發射市場,在運載火箭報價上同樣具有優勢。譬如其質子號運載火箭的價格就在7000萬美元以內,而在4年之前,該類合同的價值高達1億美元。

但是,眼光毒辣的SpaceX與藍色起源已經擁有了大幅降低發射成本的秘密武器——」可回收助推技術「。馬斯克曾在2013年親口承諾:

「如果重型獵鷹實現了可回收,其2200美元/千克發射成本可以降至2020年的660美元/千克。「

貝索斯的太空精神有點不一樣

貝索斯曾在很多場合里表示過自己對太空遨遊的痴迷。

按照他自己的說法,自5歲在電視中看到阿姆斯特朗首次登上月球的那一刻開始,「把數百萬地球人民遷移至宇宙進行辦公與生活」就成了他的未來願景之一。

這話雖然聽起來有那麼一點煽情,但從藍色起源不賺1毛錢還能活16年的這般狀態,的確證明了貝索斯的確在用生命來踐行自己這個「小愛好」。

大概喜歡航天的億萬富翁都有那麼一點相似性,與馬斯克一樣,貝索斯一直堅持全程參與整個太空項目的管理過程。譬如親手為藍色起源撰寫招聘啟事,再譬如親自製作公司的官方網站……

此外,據不少媒體報道,與備受NASA信任的SpaceX不同,藍色起源從政府那裡拿到的「贊助」簡直是微乎其微,大多錢其實都出自貝索斯自己的腰包。

嗯,算了算,大概其對藍色起源的投入已超過了5億美元(被網友戲稱「賣書錢」)。

不過貝索斯有一點倒是與馬斯克截然相反。在2015年以前,比SpaceX年長3歲的」老大哥「藍色起源完全是默默無聞,幾乎呈」保密「狀態,每年只有零星的消息傳出來。

對此,加拿大航天員埃里克.希德豪斯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藍色起源公司傾向於討論已經完成的事情,而非正在計劃進行的事情。換句話說,這是一家注重成就的公司。在航空航天這樣艱辛的行業中,實際通常比預期要花費的時間多得多。「

的確,在2011年藍色起源秘密進行首次私人太空船發射試驗並大獲成功后,貝索斯在接受財富雜誌採訪時這樣說過:「我們必須確信自己設計研發出來的航天器萬無一失,才準備了這次發射。」

是的,這就是典型的貝索斯式發展模式——」小牛慢跑「。

他總是喜歡循序漸進,提前數年去進入一個並不被看好的全新領域。這從亞馬遜的發展歷程里就能一窺端倪:

從賣書開始,一步一步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巨頭,又從零售業突然跳入雲計算的池子,還順手做了個智能音箱Echo……

這種做法在很多人眼中顯得不夠激情,且不夠專一,但事實證明,這能比任何「人」都活得長久。

實際上,直到去年秋天,藍色起源才因為新格倫號的發布震動了整個航天界。

華爾街日報甚至做出這樣的評論:如果一切順利,到2021及2022年,具備著強大的助推器研發能力,藍色起源可能會成長為SpaceX一個成熟的競爭對手。

當然,它也有著與阿麗亞娜航空公司及ULA爭搶訂單的能力。

「我有耐心且有信心以自己的方式來降低太空飛行的成本,讓大多人都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太空夢想,但我們採取的是漸進式的方式,快跑固然能讓我們更快地靠近目的,但「小步快跑」卻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能注重細節。「

因此,「發射衛星「只是貝索斯實現太空夢的第一個步驟,藍色起源最想做的生意其實是」太空旅遊「,而終極目標是將人類送往宇宙……

在這一點上,貝索斯、布蘭森與馬斯克其實很適合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後者卻提前了一大步——別忘了,馬斯克剛剛宣布要在2018年把兩位神秘富翁送上月球……

不過,據華盛頓郵報最近得到的一個消息,在藍色起源公司內部流傳著一份專門呈交給川普團隊及NASA的7頁白皮書,這份報告詳盡地闡述了公司對「殖民月球」的野心,譬如怎樣開發一台可以精確降落在月球南部某個隕石坑的月球航天器。

咦,等等,這份報紙不是在2013年被貝索斯買下來了嗎(微笑臉)?難道消息是真的?

這場全新的太空競賽(包括理查德布蘭森與他的維珍銀河太空旅行公司),似乎在新政局的推動下有了愈演愈烈之勢。特別是一向對科技行業態度不明朗的川普曾在就職演說中這樣強調:

「美國已經做好了解開宇宙奧秘的準備。」

這也意味著,全球商業航天市場將隨著民間公司的加入與政府的鼎力支持,邁進一個新的時代。

「不斷前進,永不言敗。」

就像這句公司Logo的含義一樣,藍色起源的開跑,讓我們期待它在未來10年內更加出色的表現。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