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創業者與「前景理論」

摘 要:經濟學認為人大多是風險厭惡型,創業者絕大多數會是炮灰,創業是典型的「非理性行為」。那創業者為什麼有這麼多雞血?創業為什麼像磁石一樣吸引著人們?我們試圖通過「前景理論」,來分析創業者的行為模式。

一、創業者與風險偏好

Fundersand Founders發布的調查顯示,創業者第一次創業成功率只有12%,第二次創業成功率為20%。雖然消耗了時間和資金,但至少收穫了經驗和人脈。那麼第三次呢?也僅僅是30%而已。

再看看這裡對創業成功的定義,並非說成為巨頭。而僅僅是指企業能活下來,說不定賺得還沒以前當部門經理時多。這就是那句老話——操賣白粉的心,賺賣白菜的錢。創業不易,兩次創業,人生中寶貴的五六年就過去了,沒結婚的拿什麼娶老婆?結婚的拿什麼養孩子?從頭再來也是元氣大傷。

用行為經濟學的經典理論來說,大部分人都是「風險厭惡者」。什麼叫「風險厭惡者」呢?比如說有兩個選擇,A:直接拿10萬塊錢走人;B:賭大小,50%的概率賺20萬,50%的概率一分錢沒有。雖然名義效用一樣,但大部分人都會選擇A,直接拿錢——面對的錢越多,越是不願冒險。

換句話說,創業就是典型的「非理性行為」。不願直接拿10萬塊,卻願意用12%的概率拿20萬,創業者都是屬於那一部分「風險偏好者」的不正常人類。如果你的朋友是創業者,請別刺激他們,畢竟他們已經屬於腦洞清奇的一類人了。但問題是,為什麼有人喜歡過這種不正常的生活呢?

二、「前景理論」

「前景理論」是心理學家卡尼曼提出的,藉此摘得200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桂冠,也是行為經濟學中的一個重大成就。在「前景理論」中,引入了兩個新的主觀函數:價值函數和權重函數。前者負責評估價值,後者負責評估概率。價值函數是經驗型的,當人們根據經驗和預期判斷重新調整函數時,行為差異便出現了。

舉一個例子,一個投資者在早期投資中損失了一筆錢,他的下一個決策就會更加的謹慎,甚至會畏首畏尾。而另一個投資者則在早期投資中掙了一筆,他的下一個決策便更傾向於樂觀估計結果,至少還有前一筆掙的錢作為底子。

「前景理論」將創業者的不同心態總結為:前期的盈利可以使人更喜歡冒險,還能讓後期的損失感覺不那麼痛苦;而前期的虧損則會加劇後期虧損的痛苦感。「前景理論」還認為,當損失更不確定時,人的注意力會放在風險研究上,決策就會更謹慎;當利潤更不確定時,人的注意力會放在測算未來前景上,往往會選擇更冒險的方案。

三、「前景理論」與經驗自信

前景理論」可以解釋創業者為什麼總是過於自信——其中的一個角度是自身之前的經驗,這裡起主要影響作用的是概率估計,即對「我可以做好」的樂觀估計。

在體制內呆久了的創業者,常常會有一種幻覺,把體制內資源帶來的優勢當成是自己的能力。大公司銷售人員出身的創業者,總是傾向於認為前公司的客戶還是自己的人脈資源;知名媒體出身的創業者,總是把與名人的工作關係當成自己的魅力,過高地評價自己的社會地位;剛出校門的大學生會將自己比賽得獎的原因歸於自身超強的能力……

從」前景理論「上看,創業者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性,讓他們成為「風險偏好者」。比如:高估自己以往成功中個人努力占的比重;更喜歡規劃未來美好前景,而對風險只願意了解底線;更看重財富的增加值;更喜歡取得成就的感覺(比如市場份額),而非單純的賺錢。對自我能力的樂觀估計,也使得創業者更傾向於去冒險。

四、「前景理論」與預期自信

前景理論」解釋創業者自信的另一個方面是對未來的強烈正面估計。這裡起主要影響作用的價值函數,即是對「將來價值」的樂觀估計。

吳曉波講過他第一次見馬雲的情景。那是2000年,阿里巴巴剛剛成立一年,讓馬雲名滿江湖的《福布斯》封面報道還要再等上幾個月。他在搞清楚阿里巴巴是幹什麼的之後,問了馬雲一個問題:「那麼你是靠什麼賺錢的?」馬雲想了兩秒鐘說:「哎呀,這件事情很複雜,不說了,我們打牌我們打牌。」吳曉波說,其實當時馬雲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賺錢,他後來一直覺得馬雲是一個很不靠譜的人。

想必馬雲當年也是迷茫和焦慮,但因對互聯網抱有巨大的信心,不斷前行。有人總結了馬雲犯下的幾大錯誤,包括:好大喜功、盲目擴張、急功近利、併購頻頻失誤、用人戰略游疑、陷入誠信危機……,把幾乎所有創業者該犯的錯都犯了。如果他不是有這般自信的話,那麼他根本連犯錯的機會都不會有,也難以做到今天的規模。這種對未來的價值估計需要膽識,即便估計準確,也需要足夠的能力和運氣將其實現。何況不少創業者在衝鋒陷陣之時,本身就無法看清路在何方。

五、急切的步子

在創業者的詞典里,常常有一個詞叫「時不我待」。用經濟學的話說,他們總是把「時間」作為一個極其重要的決策函數。當加入了高權重的時間變數后,行為決策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即便盈利模式尚不清楚,即便前路無法看清,即便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成;一定要快,搶佔市場,搶在對手前面。

前不久內容創業春潮乍現、「千播大戰」捧紅無數新人;接過共享經濟的接力棒,共享腳踏車一次次刷新融資速度。可隱藏在暗中的危機卻隨之而來。蜜淘網、淘在路上、博湃養車紛紛倒在了C輪融資的前夜;95后創業明星墜落神壇;光圈直播率先按下直播淘汰賽的按鈕;被寄予厚望的明星創業項目卻突然淪為「屍體」。加入了高權重的時間決策函數后,儘快取得更大的份額,讓每一分鐘儘可能顯示出它的意義,這對創業者來說才是真正效用最大化的事。然而馬修在《精簡》一書中提到,有時行動帶來的結果未必就比按兵不動要好。

很難說這樣的決策模式對創業者來說是好還是壞。在一個成熟的市場里,他們可能會帶來顛覆,也可能陷入泥潭;在一個變數很大的時代里,他們可能成就一番偉業,也可能成為湊熱鬧的炮灰。

但如果把時間放到整個人類進化史,冒險反而是更合理的「進化策略」。第一次從樹上下來、第一次直立行走,第一次用火……,環境永遠在變化,能傳下基因來的都是冒險者。是的,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都是創業者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