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打開塵封的記憶,回望恢復高考的那些重要時刻

1977年8月8日,鄧小平作出了一項決定未來前途命運的偉大決策:「今年就要下決心,恢復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學生,不要再搞群眾推薦。」這一年,停滯十年之久的聯考得以恢復,一個新的時代從此開啟——

打開塵封的記憶,回望恢復聯考的那些重要時刻

七七級大學生

聯考,凝聚了幾代學子的記憶與情感,飽含著無數家庭的淚水與歡聲。40年,有超過1億名學子通過聯考進入大學校園,聯考令一代又一代國人通過知識改變了命運。而這一切,得益於40年前聯考的恢復,那是一個重要的拐點。

鄧小平拍板恢復聯考

擺在記者面前的,是幾份科教工作座談會簡報,它的刊出日期為1977年8月,由科學院與教育部編。這些普通的簡報記載了當年「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專家們「改進招生辦法,保證新生質量」的呼聲與建議。

在那個年代,高校是如何招生的?「文革」開始后,以考試選拔新生的招生辦法被廢除。從1970年起,雖然高校陸續恢復招生,但實行所謂「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的辦法。其結果是錄取新生沒有客觀標準,「走後門」上學成風,學校新生文化水平下降,學校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

「被推薦到大學來的學生,許多人甚至還要補習國中甚至國小的基礎課程,大學的質量如何保證?」座談會上,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話題。而在那時,恢復高校招生入學考試製度,更是民之所望、民之所求的大事。

8月8日,鄧小平在科教座談會上果斷拍板:「今年就要下決心,恢復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學生,不要再搞群眾推薦。」那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歷史時刻。據教育部考試中心原主任趙亮宏介紹,根據鄧小平的這一精神,教育部於當年8月13日再次召開全國高校招生會議,修正了之前於6月召開的年度招生工作會議精神。

新召開的全國高校招生會議歷時44天,草擬了《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此後,文件經鄧小平同志親自修改,於10月3日經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10月12日由國務院批轉下發。新的招生辦法,從制度上恢復了以考試成績擇優錄取新生的做法。

鑒於當年暑期已過,聯考時間被延至冬季,由各省份自行命題,沿用「文革」前文理分科的辦法,文理兩類都考政治、語文、數學,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那一年的聯考,成為有史以來唯一一次在冬季舉行的聯考。

修改繁瑣的政審條件

恢復后的聯考已經走過了40年,而關於當年「政審」的一些規定,在今天的年輕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那一年,是鄧小平親手搬掉了橫亘在千百萬青年學生面前的「政審」大山,使他們能夠一路坦途,闊步邁入高等學府。回首往事,曾在教育部學生司工作多年的教育報刊社原社長趙書生記憶猶新。

新建立以後,從195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開始,即設立了對考生的政治審查制度。其內容是,對考生的家庭出身、直系親屬和主要社會關係的政治情況,以及考生本人的政治表現、思想品德情況進行考查。「政審」決定著考生能否被錄取以及錄取到哪所院校、哪一專業。

「政審」在特定年代有著特定要求。解放初期,國家對高校設立的專業進行了劃分,包括絕密專業、機密專業、一般專業。如與國防軍事等有關的專業為絕密專業,錄取學生的家庭出身必須是工人、貧下中農和革命幹部,其直系親屬和主要社會關係必須純而又純,不能有任何問題。

趙書生記得,1977年8月4日,教育部在報送中央的《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中提出:政治審查要全面貫徹黨的階級路線,要注意成分,但不唯成分論,重在政治表現。在保證「工農及其子女有享受教育的優先權」的前提下,注意適當招收確實表現好的剝削階級家庭出身的子女和「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8月8日,鄧小平同志發表了重要講話,對恢復聯考作了明確指示。因為與小平同志講話精神多有不符,教育部遂撤回8月4日呈報的招生工作《意見》,並按照鄧小平同志的指示,再次召了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9月30日,教育部再次向中央呈報招生工作的《意見》。

小平同志看到《意見》中關於考生政治條件的規定時認為:「太繁瑣」,並提出「招生主要抓兩條:第一是本人表現好,第二是擇優錄取」 。10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轉下發的文件中,小平同志親自修改的「政審」表述是:政治歷史清楚,擁護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勞動,遵守革命紀律,決心為革命學習。

趙書生回憶,那年聯考結束進入錄取階段,教育部來了兩位上訪女青年。兩人都是北京知青,她們聯考成績都非常優秀,一位是北京市文科第二名,另一位是縣裡的文科「狀元」。但縣裡扣住了她們的檔案。關於理由,一是她們在民辦教師崗位做得好,是縣裡的緊缺人才;二是兩個人的直系親屬和主要社會關係中,有所謂的歷史問題。

接待她們后,招生處作了認真研究,認為她們是老三屆高中畢業生,出生在新社會,一直受黨的教育培養,政治歷史清楚,工作表現突出,聯考成績優秀,應予錄取,並把這一情況報告了教育部領導。隨後,按部里指示,招生處當即發函並派專人赴北京市招辦。最後,兩位女青年分別被北京師範大學和北京師範學院錄取。

放寬年齡與婚姻限制

恢復聯考,原本是指恢復應屆高中畢業生的升學考試製度。但是,十年積壓的數千萬社會知識青年怎麼辦?談起這一話題,教育部學生司與考試中心的專家們感慨頗多。

根據鄧小平的意見,國務院轉發的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規定,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複員軍人、幹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符合條件的均可報考,從而為積壓十年的社會青年上大學創造了條件。

當年,正是在鄧小平的關懷下,聯考破例為大齡青年開了綠燈。國務院轉發的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特別規定:對實踐經驗比較豐富並鑽研有成績或確有專長者,年齡可放寬到30歲,婚否不限。《意見》還規定:工齡達到一定年限者可以帶工資讀書。

1977年11月至12月間,全國各省、市、區分別舉行了聯考,全國570萬人報考,錄取工作於1978年1月開始進行,招生計劃為21.5萬人,實際錄取了27.8萬人。這次聯考的錄取率僅為5%,是聯考史上錄取率最低的一次聯考,但與曾經的「推薦制」相比,考生的質量得到了保證。

匯聚了積攢11年的人才,1977年的聯考父女、兄妹、師生、夫妻同上考場,並不鮮見。考生中,年齡最大者為37歲。經過公平的考試選拔,進入各級各類大學的學子們,許多人在日後成為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如今,這一批人大多已經退休,但對於他們而言,「聯考改變命運」的體會是刻骨銘心的。

回望40年,恢復聯考推動了改革開放的進程,使得一批又一批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成為國家各領域發展建設的中堅力量。學子們在實現個人夢想同時的,為國家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40年,日益普及的高等教育,為中華民族的騰飛提供了人才支撐。

40年,回看聯考嬗變

恢復聯考以來,為適應社會對人才的渴求,高等教育招生人數穩步增長,直至1999年迎來大規模擴招。當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160萬人,比1998年增加52萬人,增幅高達48%,錄取率首次突破50%。此後,高等教育迎來了從「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

如今,聯考超過80%的錄取率,讓學子們上大學已不再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般競爭激烈,但學生們上重點大學的競爭依然火爆。聯考招生,院校與學生的關係也正在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40年前「有學就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學生有了更大的自主選擇權。

從「一考定終身」到自主招生,從「寒門再難生貴子」到高招錄取向貧困地區傾斜,從文理分科到文理不分科自己選擇擅長科目。特別是新一輪聯考改革提出,招生學校依據學生統一聯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聯考在各界的期許中不斷變革完善。

40年,聯考為國選才,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聯考制度本身,也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改革。記者採訪中,許多專家表示,恢復聯考的一個重要意義,是在「文革」後人才匱乏、青黃不接的情況下,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了一批高素質與高質量人才。

「恢復聯考,在全社會樹立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調動了青少年的學習積極性;恢復聯考,重塑了公平公正的價值觀,使所有人都有機會站在一個起點上公平競爭,是一項意義重大且深遠的改革。」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說。

阿基米德說過一句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在教育部考試中心首屆主任楊學為看來:如果把改革開放、實現現代化比作「地球」,那麼1977年恢復聯考就是撬動它的「支點」。

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而是我們要創造的地方。

識別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