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連續搗毀美日間諜網路,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必須使出這招殺手鐧!

第一軍情評論員:周漢青

日本共同社22日援引日本政府有關人士的消息說,有關部門於今年3月在山東省和海南省拘留6名日本男子。報道稱,被拘留的6名日本男子年齡介乎20到70多歲,他們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危害國家安全。

在22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說:「根據我的了解,中方有關部門的確依法對6名涉嫌在從事違法活動的日本公民進行審查,並且根據中日領事協定,及時通報了日本駐華的相關領事機構。」

與此同時,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自2010年起,搗毀了美國中情局(CIA)一個在華間諜網,令其遭受數十年來最重大損失之一。」美國情報系統不能斷定失敗原因是CIA內部有人「背叛了美國」,還是成功「黑」入了中情局與外國線人的聯絡系統。調查者至今也沒能最終確定美國在華情報網路破壞的原因?

日本間諜無孔不入

據悉這次被拘留的是6名日本男性。其中3人在山東省被捕,另外3人在海南省被捕。這6人為地下勘探公司職員,疑似在進行間諜活動,於今年3月末相繼被拘留,現在仍被國家安全局拘留。

在山東和海南,有海軍的港口,停泊著不少航母和潛水艇等裝備,因此這很有可能與拘留有著一定聯繫。

近代有四個時期是「日本間諜最活躍的的時期」,第一個是清朝洋務運動,第二個30年代開始整軍,第三是60年代發展核武器,第四個就是武器高速發展的今天。

2005年,曾驅逐了兩名日本人,原因是他們實施未經授權的勘測活動和收集精確到足以供軍用的數據。

2010年,4名日本人因在石家莊附近的一處軍事基地從事間諜活動被捕。

2015年5月浙江省被拘捕一名日本男子,該男子因為闖入了浙江東部的一處軍事設施內,遭到了哨兵的扣押而被捕。

同年在中朝邊境,又有一名日本籍男子被逮捕,這名男子頻繁出現在中朝邊境地區,窺探軍事設施機密,引起了安全部門的注意。最後,這名男子在丹東市被安全部門拘捕。他在接受審訊時承認,自己與日本政府有聯繫。

2016年7月日本日中青年交流協會一名工作人員涉嫌從事間諜活動在被捕,該男子生於茨城縣,曾在社民黨開展活動,任日中交流相關團體理事長。該男子被爆30多年前就開始從事日中交流相關工作,曾多次前往北京。他還曾在北京的大學擔任過客座教授,在政界、學術界擁有廣泛人脈。

有的間諜在潛伏數十年之久,比如日台經濟人協會理事長阿尾博政。他以經濟學學者的身份潛入,從1982年開始,他為日本陸上幕僚監部呈報了150 篇關於情況的報告。2009年,他還在日本出書講述自己的間諜經歷。前後加起來,在潛伏了整整 37年。

日本加大間諜投入

雖然日本政府一直否認向他國派遣間諜,但事實上,日本最近幾年一直在加大投入、大力推動對外人力情報資源建設,利用外務省國際情報局、內閣情報調查室、公安調查廳等部門加強收集對外情報。

2015年4月,日本政府曾提交一份成立日本版「軍情六處」的建議書,提出新設一個情報機構,主管海外情報收集。是日本防範最厲害的國家之一,自然也是日本情報收集的重點對象。

社科院一名專家說,平常在與日方一些人員交流時,就能感覺到他們對各方面的信息很感興趣,經常千方百計打聽各種「內幕」。以前中日雙邊關係較好時,日方通過正常渠道收集信息更容易。現在雙邊關係不順暢,部分正常的渠道中斷,日方對的情報需求反而提升,當然不能排除有人利用非法途徑從事間諜行為。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日本情報收集都帶有全民性質。所以,間諜出自日中友好交流團體一點都不奇怪,甚至是一種「國際慣例」,因為打著友好交流的旗號能為間諜活動帶來更多方便。日本一直強調被抓的涉嫌從事間諜活動的都是「民間人士」,這並不是第一例出自日中友好交流團體的間諜行為,肯定也不會是最後一例。任何團體都可能成為間諜利用的幌子,間諜出自什麼團體並不是問題的關鍵。

關鍵在於,一些日本民間調查機構不僅接受企業委託,也與日本政府合作。此外,日本民間企業或企業協會也會頻繁對某些方面或行業進行調查。按照日本人的邏輯,情報都是收取經費的,是買賣關係,「間諜就像一次性打火機」。一旦出事,責任都在間諜本人身上,與日本政府沒有關係。

中美諜戰角力

近年來,中美間諜對抗愈演愈烈。2015年,廣東省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舉行國家安全教育展,披露了近年多起間諜案件,其中包括:航天科技集團原高級工程師郭萬鈞間諜案、台灣間諜王冠都案、海南省政府辦公廳原助理調研員席世國竊密案、美國駐華使館武官處原陸軍副武官蒲淑蘭(女)非法竊密案等。

而在美國,華裔專家、學者也頻陷「間諜門」。天津大學華裔教授、世界知名超導專家郗小星,華裔水文專家陳霞芬,天津大學電子工程教授張浩等人,都被美國指控為間諜。儘管事後證明這些都是冤案,但美國屢屢上演間諜鬧劇的背後,也釋放出中美諜戰升級的強烈的信號。

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在回憶錄中透露,在其擔任美國駐聯絡處主任時(實際上的駐華大使,在1974年前後中美並沒有正式外交關係),美國情報界針對的公開資料收集相當重視,在其聯絡處就有專業情報分析人員對報刊廣播等公開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來獲得諸多重要情報。

在1949年之後,美國中央情報局曾計劃尋求在建立「第三勢力」的可能,隨後朝鮮戰爭的爆發,使得派遣華人間諜潛入境內成為現實。

這一計劃主要是通過空投將特工送入,聯絡各地的游擊武裝,搜集情報,最大限度地搞顛覆活動和心理戰,利用無線電向上級彙報。這一源自二戰歐洲經驗的行動模式,在卻遭遇慘敗。

1952年4月,美國派出了第一支4人小隊,從華南地區跳傘潛入后,從此便杳無音信。三個月後,另外一隻5名小隊組再次空投到吉林,隨後得到「成功」的回復,等再次派遣人員接應這支小隊時,卻變成了「請君入甕」的陷阱。儘管兩名美國特工在1971年後中美關係升溫轉暖后被釋放,但在長達二十年間,美國在和外交接觸時,始終背負著這一特工被扣押的政治壓力。

面對當時封閉的社會生態,美國情報人員難以深入,但並未停止對秘密情報的搜集,通過偵查衛星拍攝軍事設施或偵聽戰略通訊等技術手段成為當時美國感知的重要途徑。

2001年,美國發動的反恐戰爭延緩了這一情報戰的繼續升級,但隨著反恐戰爭告一段落,美國將戰略中心調整到亞太地區,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增強的顯然已經成為美國情報機構的工作重點。

據美國媒體透露,美國國防部正在抽調數百名情報工作人員,將組成新的國防秘密行動司。這個新的機構將和中央情報局合作,重點收集等亞洲地區的情報。可以想見,未來中美之間的情報暗戰將更加激烈。

國家情報法呼之欲出

近年來媒體報道的「間諜」案層出不窮。為啥有這麼多間諜曝光?據官方披露,近年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在策反中方人員,竊取政治、軍事情報和外交秘密的同時,加大了對經濟、科技領域的滲透、竊密的力度,已經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民眾對間諜案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目前已有多部管理國家機密和安全的法律,其中包括2014年,通過的旨在加強國家安全和協助建立綜合性國家安全體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2015年,通過的旨在使所有關鍵網路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安全可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2016年,通過的旨在應對黑客攻擊和恐怖主義威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等。不過,還沒有一部總體、全面的相關法律。國家情報法意在填補這個空白,進一步加強的情報安全。

今年5月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外公布立法工作計劃。5月16日,全國人大在其官方網站發布國家情報法草案,面向社會公眾展開為期20天的意見徵集,稱將在今年6月審議多部法律,其中就包括了國家情報法的立法。

國家情報法的最終落地,也將使的國家安全、情報工作更加系統化,此前的一些情報安全漏洞有望得以解決。無論考慮當前國內外安全形勢,還是健全國家法治體系的建設,推出一部明確規範國家情報工作的法律,確有其緊迫性。

聲明:已發現多家媒體未經授權轉發第一軍情文章。為尊重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管理員開白名單。敬請配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