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姚振華被逐出保險業 中國股市野蠻人能否再現

讓人感慨的是,監管層對前海人壽的調查,起因是對萬科的舉牌,但是經過如此嚴密的調查,卻從另外的事項對姚振華進行處罰。

深圳」寶能系「老闆姚振華怎麼也沒有想到,他在一年半前對萬科發起的舉牌收購戰給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

2月24日,保監會作出決定,對姚振華給予撤銷任職資格並禁入保險業10年的處罰。由他擔任董事長的前海人壽及該公司其他高管,也分別領受了輕重不等的處罰。

▲央視新聞官方微博發布處罰前海人壽的信息

保監會認定前海人壽的違法行為,主要有編製提供虛假資料和違規運用保險資金兩方面的問題。姚振華作為前海人壽的董事長,對此自然負有無法推卸的責任。

對於保監會作出的這個決定,當然可以理解為監管部門正在加大對市場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回顧」寶能系「舉牌萬科整個經過,卻可以發現,此事涉及的兩個監管部門證監會和保監會,對這起舉牌事件的態度前後不甚一致。

而這起事件最終以這樣的結局落幕,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也將是深遠且令人不安的。

王石笑到了最後

」寶能系「對萬科的舉牌,最早起始於2015年7月,其時並未引起萬科和整個市場的重視。

當年年底,姚振華在唯一的一次與王石的未公開見面中,表示了與萬科的合作意向,卻遭到了王石的無情奚落,兩人應該說是不歡而散。其後,」寶能系「對萬科的持股逐漸增加,王石終於感到了壓力,萬科隨後停牌半年。

▲」寶能系「對萬科的持股逐漸增加,王石終於感到了壓力

2016年6月,萬科復牌以後,」寶能系「與萬科的矛盾隨之趨於激烈。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王石打出了一張道德牌,他把萬科塑造成了一家優秀企業,而給」寶能系「塗抹上了種種不堪的污名。

還有在市場上知名度頗高的經濟學家撰文認為,如果萬科被寶能拿下,經濟將出現大倒退。在這種一邊倒的輿論攻勢下,寶能無疑已經處於下風。

而寶能能夠運用的反擊手段,便是利用自己佔有的股權優勢,對萬科發起挑戰,甚至在激動之下提出了罷免萬科董事會的要求。在萬科原第一大股東華潤表明了與萬科不合作的態度和恆大人壽也加入舉牌后,事件表現出了進一步的複雜化。

難能可貴的是,其時儘管兩家公司的爭執已經白熱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萬科公司的人心穩定,作為資本市場的大管家證監會,當時並未明確表示意見。

由於」寶能系「的持股已經接近要約收購條件,它停止了進一步增持。就在此時,萬科反覆指控的前海和恆大運用」萬能險「購股違規,得到了監管部門的重視。保監會派出人員到兩家人壽公司進行調查。隨後事件一度歸於沉寂。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

誰也沒有料到,到了2016年12月,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一次講話中,忽然改變了原先的中立態度,語氣激烈地斥責資本市場出現了」妖精「」吸血鬼「。劉士余講話令市場大吃一驚。儘管他在事後表示並不是特指哪一個人,但投資者都意識到,風向開始轉變了。

隨著證監會態度的改變,保監會也立刻行動,修改了原來對保險公司股票投資的規定,並明確險資入市只能從事財務投資,不能以控制上市公司為目標。

兩個監管機構的態度改變,一個看得見的原因是,在寶能又大筆購入格力電器股票后,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立即猛烈反擊——」如果成為製造的破壞者,他們會成為罪人「。她的理由是,虛擬資本挾資金之優勢收購實體經濟企業,這讓的實體經濟如何發展?

應該承認,董明珠的話戳到了經濟的痛點。最近幾年,的實體經濟一直比較疲弱,特別是自主創新的短腿使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舉步維艱。而劉士余的講話正是以」妖精「對實體經濟的破壞為理由而展開的,他表示不能容忍」野蠻人「對上市公司的挑戰。

▲董明珠也怒斥」野蠻人「

隨著證監會、保監會的態度改變,姚振華的態度第一次出現了軟化,表示對萬科的舉牌是財務投資。但是這個時候已經晚了,姚振華作為一個挑戰實體經濟的」妖精「的形象,已經難以改變。

因此,這次保監會對姚振華及前海人壽作出的處罰,並不讓人感到太意外。在萬科將於下月召開董事會的微妙時刻,這一決定已經完全將萬科目前事實上的第一大股東」寶能系「排除在外。而原第一大股東華潤由於已經表示要將股份轉讓給深圳捷運集團,因此也不會繼續謀求董事會席位。

王石終於笑到了最後。

姚振華欲哭無淚

從保監會公布的對前海人壽的調查結果來看,前海人壽在業務管理上並非無懈可擊。保監會指出它所存在的兩大問題,確實存在。問題的糾結之處在於,相比於王石對」寶能系「的指控,相比於監管層嚴厲的批評措詞,前海人壽這些問題顯得並非十分嚴重。在很多保險公司,這類錯誤或多或少地存在。

據公開信息,從」寶能系「開始舉牌,保監會對前海人壽的調查有過兩次。寶能的這些問題為什麼在第一次檢查中沒有檢查出來,以至要進行第二次檢查?如果能夠在第一次檢查中就查出問題並促其糾正,那麼會不會發生現在這樣的結局?

▲保監會於2016年12月入駐調查組

值得注意的是,」寶能系「最初舉牌萬科,正是資本市場出現駭人股災的時候,證監會四處求援,要求機構托市。保監會隨之提高了保險公司資金入市的比例,在第二年,也就是去年的全國兩會上,保監會主席項俊波還對險資大規模入市作出了充分肯定。

如今,雖然股指仍在低處徘徊,但對證監會來說,救市的壓力已經不再存在。相反,險資入市暴露出的問題卻引起了市場越來越多的議論,尤其是在一些被舉牌公司祭出實體經濟大旗以後,證監會應該感受到了各種壓力。

正是在這樣一種氛圍之下,證監會高層才發出了那一通激烈言詞,保監會也對險資入市規定作出了修改。

平心而論,在寶萬之爭高潮之時,市場輿論認為保險公司運用」萬能險「所籌資金來舉牌上市公司不合理,這一觀點是有可取之處的。

」萬能險「雖然籌資功能強大,但它在籌資的同時需要隨時面對投保人的贖回,而當它將資金大量用於購股時,或者所購股份出現股價下跌造成損失時,就可能無法應付投保人的贖回,從而產生市場風險,損害到投保人利益。

▲」險資「入市需提防?

前海人壽購買萬科股份是否用的是」萬能險「資金,在保監會的處罰公告中語焉不詳,但即使有這樣的行為,在此之前也並無不許可的規定。前海人壽和恆大人壽在市場上的舉牌行為對於市場起到了有益的提醒,對」萬能險「資金如何運用,確實需要建章立規,但在此之前,」法無禁止即可為「,監管層如果以此作出處罰決定,理由明顯是不充足的。

耐人尋味的是,在保監會公布對前海人壽的處罰決定的同時,證監會也公布了對一批機構的處罰決定。它們有的搞了內幕交易,有的出現了操縱價格的違規行為,然而,已經成為千夫所指的前海人壽及姚振華不在其中。

在保監會所公布的前海人壽及姚振華的違規行為中,也未見其在收購萬科股票期間有什麼涉及資本市場的違規行為。

這說明,姚振華在收購舉牌期間,對可能出現的違規行為極為注意,至少他嚴格遵守了相關的市場法規。但是讓他欲哭無淚的是,他栽倒在了無法掌控的市場背景的變化面前。

資本市場向何處去

萬科股權之爭演繹了將近兩年,以這樣的結局落幕,它給資本市場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是一個值得人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回顧資本市場的歷史,以1993年出現的深圳寶安對上海延中的舉牌開始,投資者對舉牌收購已經不陌生。而在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這一行為歷來受到輿論的充分肯定。這是因為,舉牌者可以對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和管理層形成壓力,如果經營不善,就可能被外來的收購者」連鍋端「,這種壓力使大股東和管理層不敢懈怠,從而有利於中小投資者。

▲到底誰的做法有利於中小股東權益?

資本市場的一個要害問題,就是因為市場要素的不發達,其中包括舉牌收購的發展不夠,導致大股東和管理層感受不到來自市場的這種壓力。

萬科事件的發生,再一次提醒所有的上市公司,只有把公司經營好,得到投資者的認可,才能抵禦住外來的」野蠻人「的挑戰。但是王石的得勝,卻把這個基本道理反了過來,因為萬科靠的不是資本的力量,而是來自權力的庇佑,只是因為他在道德上佔到了上風。

萬科事件這樣的走向,已經在市場上產生了不好的效果。

去年下半年,市場上一些機構在購買上市公司股份達到舉牌線后,都收到了交易所的問詢函,要求其說明資金來源和持股意圖。但是,這種做法本身卻已經超過了監管的範圍。

新聞配圖

機構收購一個公司,其資金來源和舉牌意圖,本是一種允許存在的商業秘密,而當必須將這種意圖公開的時候,舉牌收購對上市公司大股東和管理層所產生的壓力,和在這種壓力之下所產生的對中小投資者不敢怠慢的敬業,就基本上不存在了。

很顯然,這種做法保護的不是中小投資者利益,而是保護了上市公司大股東和管理層的既得利益。

在對」野蠻人「的批評中,監管部門提出了一個口號,要求舉牌者做」友好投資人「,這給資本市場樹立了一個新的道德標杆,但它卻與資本市場的本質嚴重不合。

姚振華對萬科的作為,現在可以說是不友好的,但是在資本市場中,舉牌者無非是一個」經濟人「,他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和管理層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也必須以」經濟人「的身份來與之展開博弈。

▲姚振華被認為是」不友好「的野蠻投資人

如果要求舉牌者必須是」友好投資人「,那實際上舉牌就無法展開了。如果以此來規制資本市場上的舉牌,對所謂」野蠻人「趕盡殺絕,可想而知的一個結果是,未來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和管理層將高枕無憂,再也不用擔心舉牌會威脅自己的地位了,而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也就根本無從保障了。

萬科事件的另一個影響是,將虛擬資本與實體經濟對立了起來,這也是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

實體經濟確實是一國經濟的命脈,需要大力發展,但是它的發展離不開金融和資本的支持。在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國家將其作為一個支持實體經濟的工具來推進,支持企業大力推進IPO,上市以後還可以再融資,大量資金集中於上市公司。但是,上市公司所籌資金卻並沒有完全投入實體經濟,而是又大量投入了虛擬經濟。

資料表明,2016年再融資合計1.33萬億,再融資額創歷史新高,卻有超過700家上市公司購買了7000億元理財產品,平均一家上市公司購買10億元。

新聞配圖

這種狀況表明,目前IPO和再融資的規模已經超過了實體經濟的實際需求。它不僅造成了資本市場的效益低下,造成投資者高額付出而回報低廉,更嚴重的是,它也使社會資金集中於虛擬經濟,並由虛擬經濟承擔起了影響實體經濟的惡名。

實際上,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上市本身就具有兩面性,它在可以籌集社會資金的同時也使公司股權和利潤必須分釋,並且要接受公眾監督。因此,一個企業要保護好自己的利益,特別是要以實體經濟為名抵禦資本進攻,完全可以選擇不上市。

但是,由於資本市場出現了偏向,企業只是看到了上市的利益一面,卻不願意承受上市的風險一面。更有一些家族企業,由於上市以後股價升高,其盈利遠遠超過了在實體經濟領域的辛苦打拚,在」經濟人「角色的支配下,大量減持股份,甚至不惜放棄創業企業。

事實證明,這種以支持實體經濟為名而放任企業IPO、再融資的做法,才真正對實體經濟起到了腐蝕作用。

▲資本市場何去何從?

萬科事件已經接近落幕,姚振華也不得不戴著」妖精「的帽子(從形式上)離開資本市場和保險業。而這一將在資本市場發展歷史上記下沉重一筆的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著資本市場未來的走向。

資本市場是堅持法律治市,還是在一些高蹈的口號下走向人治,這是每一個投資者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