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農民工挖到19件文物一心只想上交國家 去世故宮博物院開追思會

1985年,故宮博物院給何剛出具的捐贈文物憑證,上面記載有捐贈文物共19件。

32年前,一位農民將從自家院里挖出的19件珍貴文物,悉數捐給故宮博物院。32年後,聞悉這位農民不幸離世,故宮博物院要為他舉行追思會。這在故宮博物院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悼念

6月17日,河南商水縣固牆鎮固牆村的一個農家小院,柿子樹青果滿枝,院子的主人卻再也不能欣賞它的綠意了。

半個月前,在石(石家莊)濟(濟南)客運專線工程工地,一台龍門吊在拆除過程中發生傾覆,在此打工的何剛不幸遇難,年齡54歲。

家人悲痛,鄰里嘆息,消息也驚動了遠在京城的故宮博物院。

6月16日,故宮博物院在網站上發布消息:「深切悼念文物捐贈者何剛同志,近期將在京舉辦追思會,追思緬懷這位默默無聞為文博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無私捐獻者。」

「這是一位樸實無華的農民,他為保護國家文物作出了榜樣!」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原處長梁金生,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動情地說。

他的義舉填補了故宮藏品空白

何剛生前

1985年的一天,何剛在自家院子里施工時,意外挖出一口大缸,缸內盛著一批年代久遠的銀器。

「都是些花瓶、杯子模樣的東西。何剛找到我,問我咋辦?」固牆村黨支部書記劉紅恩回憶道。

「何剛說有人找過他,願意給一袋子的錢,就是那種裝化肥的編織袋。可他知道這是文物,不能賣,得交給國家。但又不知道交給哪裡?」

當時有鄉親曾在北京當過兵,戰友在故宮博物院從事保衛工作。經聯繫,劉紅恩陪著何剛帶著東西乘上了北去的列車。

「當時什麼也沒考慮,只有一個念頭:儘快將這些寶貝交給國家。」劉紅恩說。

在故宮博物院,何剛見到了當時的文物管理處處長梁金生。

32年過去了,與文物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梁金生老人,依然難忘見到何剛時的驚喜。

經鑒定,何剛捐贈的19件文物為高等級元代銀器,包括二級甲等文物1件、二級乙等文物11件、三級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遺存銀器很少,何剛捐獻的文物填補了此類藏品空白。」梁金生說。

因為罕見,其中的二級甲等文物「銀鍍金鏨花雙鳳穿花玉壺春瓶」,經常參加各種展覽。

何剛捐獻的銀鍍金鏨花雙鳳穿花玉壺春瓶

為此,何剛的名字也被列入故宮博物院專門為捐獻者設立的「景仁榜」。

「為故宮捐獻者不乏其人,但作為農民,將從自家挖到的文物捐給國家,何剛還是頭一個。」梁金生說。

這是一個剛強的漢子

「何剛家裡挖出寶貝了,他將寶貝交給國家了。」一時,鄉里人盡知。

「那可是一堆寶貝呀!」對於何剛的行為,有人說他「傻」,有人覺得「虧」。對於一個農民家庭而言,假如……人們浮想聯翩。

人事無常。尤其這些年,何剛和他本不富裕的家庭接連遭遇生活的不幸。

第一任妻子亡故,第二任妻子又罹患尿毒症去世,老父親股骨頭壞死,老母親肋部摔傷……家裡也就五畝地,一家人的生活,原本就靠何剛外出打工維持。現在更是入不敷出,債台高築。

生活的打擊險些擊垮何剛。家人、鄰里發現,何剛愈來愈少言寡歡。「有時晚上喝些酒後會來找我,說睡不著。」劉紅恩說。

「可無論再難,父親從沒有向我們表露過後悔,多次提到把文物交給國家是對的。」何剛的女兒何華說。

故宮博物院也沒有忘記何剛的義舉,了解到何剛家裡的遭遇后,曾兩次伸出援手,給予10萬元的資助。

因為捐獻文物相識,梁金生和何剛成了老朋友。「每次電話聯繫,何剛總是道不完的感謝,但能感覺到他心裡很苦。」

故宮博物院里,何剛的名字顯示在捐獻者名錄上。

對於故宮博物院的資助,何剛的表哥張黑孩記得,何剛私下裡曾和他商量,還考慮以後咋還人家。

「他為媳婦看病,借了我5000塊錢,後來聽說我蓋房子,他沒錢,竟從支書家裡借了5000塊錢,死活要我收下!」張黑孩紅著眼圈罵表弟「死腦子」。

那是三四年前的事了。對於當時借給何剛的5000元錢,劉紅恩壓根兒沒打算讓他還。但今年春節前,何剛打工回來,硬是將剛掙的5000元還了回來。

「每次拎些物品去他家探望,他也總會再把東西還回來,死活不要,說夠麻煩大夥了,不能再給大夥添麻煩。」劉紅恩唏噓道。

「父親說過,人要活得有志氣!」何剛的兒子何俊清說,「如果現在再挖出來東西,我們仍然會像父親那樣交給國家。」

從屈西懷到何剛 文物保護需要更多人參與

6月16日,故宮博物院官方網站發出一則消息:深切悼念文物捐贈者何剛同志,近期將在北京為其舉辦追思會。

事情回溯到30多年前。1985年,河南商水縣固牆鎮固牆村村民何剛,在老家建房挖地基時挖出一個大缸,內裝「銀鍍金鏨花雙鳳穿花玉壺春瓶」等19件造型華美的元代銀器。他拒絕了文物販子高價購買的誘惑,捐贈給了故宮博物院,極大地填補了故宮的文物收藏空白。近日,何剛在一起工程事故中不幸遇難。

消息傳出,一時間引發了無數人在網上點蠟燭、送鮮花表示對何剛的悼念和致敬,網友們紛紛評價:平凡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壯舉;有人盜墓,有人捐贈,相比之下,更顯何剛品格高尚……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對文物保護、文物捐贈等問題的高度關注。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給我們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物資源。據今年4月公布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顯示,全國可移動文物共計10815萬件/套。作為國家主要的收藏機構,博物館、紀念館收藏可移動文物數量最多,共計4196萬件,數量佔比65.49%。館藏來源主要是舊藏、徵集購買、考古發掘、接受捐贈等。

博物館、紀念館接受社會捐贈是其豐富和完善館藏不可或缺的渠道。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提升,人們依法保護文物意識日益增強,個人、企業等主動捐贈文物的情況也越來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館之寶之一的武則天金簡,其發現者是登封縣農民屈西懷。1982年5月,他在上中嶽嵩山採藥時在山頂峻極峰的石縫中發現了這片金簡。經專家鑒定,這是唐代女皇武則天的除罪金簡,它的發現為了解唐代的歷史風貌和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生平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依據。當時,屈西懷撿到「寶貝」的消息不脛而走,文物販子來到他家要求購買這件寶物,價格從1000元開到十萬元,這在當時是一筆巨額財富。但屈西懷堅定地拒絕了文物販子,將金簡交給當地政府保護。

那麼,哪些文物屬於國家所有?如何鼓勵人們撿到「寶貝」時主動捐贈?

對此,記者諮詢了法律人士。根據的《文物保護法》,境內出土的文物歸國家所有,發現文物及時上報或者上繳,使文物得到保護的,由國家給予適當的精神鼓勵或者物質獎勵。

業內人士認為,接受文物捐贈的館藏單位要形成規範的做法,比如捐贈品無論出現在什麼地方,包括陳列室、舉辦臨時展覽、出國展覽甚至圖書出版,都要把捐贈者的姓名標示出來,以體現對文物捐贈人的尊重。

編輯李大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