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天才和他的國:大國崛起的陷阱

作為一代牛人,俾斯麥為什麼說下崗就下崗了?

當年的德國,存在著一個超級牛人,這個人就是俾斯麥。

俾斯麥作為一個偉大的戰略天才,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德意志的統一,也不可能有德意志統一之後,贏得一個好的國際環境,德國獲得越來越大的發展空間,讓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國家依賴於德國。從這點來講,俾斯麥簡直可以說是德國最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且他以其戰略天才運轉了一個極其複雜的國際體系,又把國際和國內的政治打通到一起,皇室政治、國會政治、內政、國防一把抓,甚至還要關心國內社會思潮的變動和輿論問題,可以說他無所不管,幾乎達到一個半神的狀態。

德意志帝國首任宰相 奧托·馮·俾斯麥

這樣如此重要的一個人,相當於當年蜀漢政權的諸葛亮,這麼重要的人,他的結局就是諸葛亮的那句話,「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你領導人稍微有點腦子的,比如劉禪,都知道那相父就是要死而後已。他不死而後已,你我死而後已啊,也死不到那個水平。唯有他能一直打到五丈原,讓司馬懿睡不著覺。所以當年蜀漢政權,劉禪要把諸葛亮往極致處去用,只要丞相還喘氣,那就不能讓丞相下崗。最後丞相打到五丈原的時候,那病的已經不行了,劉禪還派人從成都過來問,「你要真不行了,誰接著干啊。」最後還得諮詢一下,這是按分鐘收費還是按什麼收費。

諸葛亮 《出師表》

同樣的道理,這俾斯麥也是牛人啊,國家離不開他,歐洲離不開他,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講,世界也離不開他。離開他之後,巴爾幹可能就幹起來了,可能殖民地問題就激化了,可能列強之間又混戰了。在這個時候,這個如此重要的人,如果威廉二世發神經說,「下崗,我不讓你幹了,朕決定,你回老家休息,現在我來開車。」德國這麼多人,為什麼就會同意呢?

大家可以想想,如果當年劉禪說,「諸葛丞相你不要幹了,你下崗,我帶人去北伐。」他能指揮多少部隊啊?大家什麼反應啊?姜維、蔣琬、趙雲這些人會是什麼反應啊?咱們甚至可以再想想,如果漢獻帝說,「曹操你不要幹了,我宣布你明天下崗。」那是他讓曹操下崗還是曹操讓他下崗啊?這就是政治,既然是這樣一個情況,威廉二世他再是皇帝,再有強大的權威,他說讓俾斯麥下崗,那至少整個德國,應該是如喪考妣。大家都不知道這個地球該怎麼轉了,沒有俾斯麥的世界怎麼辦呢?就像當年斯大林死的時候,農民都在那抹眼淚。為什麼?他們在想明天太陽還會不會升起來,伏爾加河的水怎麼流啊?

既然如此,這俾斯麥當年在德國的影響力也是非常大的,沒有人請願嗎?沒有人去說,總理不能走啊。」為什麼沒有到這一步呢?威廉二世一句話,俾斯麥說下崗就下崗了,整個國家,整個社會都沒有起什麼波瀾,沒有請願,沒有政變,也沒有抗議,什麼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呢?按理講牛人的下場他不應該是這樣啊?

普法戰爭油畫

當年俾斯麥從統一戰爭到統一之後,內政外政一把抓,他的影響力,他的地位和他的不可或缺性有目共睹。為什麼會是這樣的下場?這就引出一個深層次的問題:俾斯麥下崗前夕,在同胞的眼中,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們知道俾斯麥是超級天才,他運轉了一個超級天才才能理解的複雜體系,但是這個體系太複雜了,複雜到他的下屬、同僚、同胞沒有人能理解,軍人不能理解,外交官不能理解,普羅大眾也不能理解,皇室的這親王那親王更不能理解,不知道德國外交到底為什麼這樣干,跟這個國家搞關係,跟那個國家搞關係,這樣的邏輯是什麼?總理到底想把我們帶到哪個方向去啊?我們該怎麼去配合他呢?如果有一天沒有他了,這個國家怎麼辦呢?時間長了大家都產生恐懼感,因為大家突然意識到,俾斯麥活著的時候,他把這個國家運轉的越好,他給大家挖的坑越大,等於大家都要依賴他,可是萬一沒有他了怎麼辦?他是人不是神啊,人總有駕鶴西遊的那一天。

就說諸葛亮吧。諸葛亮為什麼一輩子寫的文集都是教你怎麼做事,怎麼識人,怎麼學習經典,怎麼提升自己的修養,包括他臨死的時候念念不忘的是誰管後勤,誰可以管軍事,誰可以當總理,總理之後誰還可以當后總理。為什麼?他想的就是不能讓這個國家過度依賴我一人,應該讓大家都行。但是咱都知道,蜀國就這麼大點地方,本來當年三國裡面他就最小,好多地方不在他的實質控制之中,而且很多地方都是山,人沒法生存,就只有成都平原的一小巴掌大的地方。仔細盤點,蜀國的人才,大部分都是從荊州帶過去的,還有一小部分更早,是劉備從河北帶過去的。 所以四川人才少啊,就算是諸葛丞相也沒轍,寫了這麼多書,最後他的敵人看的最過癮。

但是從這個角度我們看俾斯麥,他從來不幹這樣的事情,從來不解釋,也從來沒說過,我寫一本書教給你們怎麼識別人才,怎麼搞外交。不寫。俾斯麥向來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懂就行了,你們懂這麼多幹什麼?大家一聽不行啊,這樣的話以後你突然不在了怎麼辦?所以說戰略家天才到一定層級的時候,應該做什麼呢?退出來當導師。應該開宗立派,把你的這一套,形成一套課程體系,教給別人,培養更多的戰略家,而不是你看懂了,別人看不懂。但是咱們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是既能當打手還能當老師。那就要去發掘好的老師,這種人可能到外交戰場上不如你,但是他問題看得透,適合當老師,可能比你更能夠把你這一生給提煉總結的到位,形成一套訓練體系、課程體系,批量的生產戰略家。後來美國人搞的其實就是這一套。為什麼能搞起來?咱們以後再講。

當年俾斯麥,為什麼沒搞起來?俾斯麥根本就不想搞。他不想搞,大家就很恐懼了,覺得這個體系運轉的越好,一旦有一天沒有俾斯麥了,就會形成一個斷崖式的下跌,爬得越高,摔得越慘。那俾斯麥呢?他不去消除大家的恐懼,反而加強了這個恐懼。最後終於激怒了大家。大家突然發現,俾斯麥為什麼不害怕呢?你也是人啊,你難道不想想,你身後怎麼辦啊?就像諸葛亮,你當丞相,萬一有哪一天真不在了,誰能接替你這一套,總要問一問的吧?

其實俾斯麥也想好了,說有人能接替我啊,不要緊張,不要緊張,稍安毋躁,這個體系不會瓦解的,它會繼續運轉下去。為什麼呢?因為俾斯麥說了,我還有一兒子,我把他已經訓練出來了,我要讓我兒子成為新俾斯麥,當新丞相,這個國家只要有我們俾斯麥家族在這個地方,就可以千秋萬世,一統江湖,大家不要害怕,該幹什麼幹什麼,外交的事情有我們家裡的人就行了。大家一想,不對啊,你行,你兒子就一定行嗎?咱們人有一個成語叫智子疑鄰」,講的是同樣的事情:羊圈爛了一個洞,鄰居看到了,說你得補,不補這個羊會丟的,他不當回事,兒子也跟他說,他也不當回事,後來羊真丟了,他說他兒子聰明,懷疑他鄰居是偷他羊的人。這就是人性,很多人跳不出去。即便是很多偉人,也跳不出去。這就是悲哀。

所以,俾斯麥這麼偉大的一個人,到晚年,也不幸陷入了這種父親的一廂情願,乃至偏執之中,他的兒子是左看也好,右看也好,覺得果然是好繼承人,一定可以讓兒子把他老爹的這一套繼承下去,一定是可以幹起來的嘛。不光是俾斯麥有這種想法,那個時代很多人有這種想法,俾斯麥統一戰爭的時候,主要在外交層面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在協調皇室、國會和軍事力量還有民間力量各股勢力之間,起到了一個黏合劑的作用,但同時,還有一個人也特別重要。

誰呢?老毛奇。

老毛奇

普魯士元帥和德意志帝國總參謀長 德國著名軍事家 軍事理論家

老毛奇是幹什麼的?特別能打,是當時德國的參謀總長,老毛奇沒兒子,但過繼了個侄子過來,當他養子,而且後來取代他,當了參謀總長,就是後來咱們說的小毛奇。俾斯麥是有兒子的,所以俾斯麥訓練他兒子。

英國也有一個戰略天才,叫丘吉爾,丘吉爾也是有兒子的,所以丘吉爾也訓練他兒子,丘吉爾希望他兒子以後能比他這老子更厲害,干出更大的業績,他兒子也是雄心壯志,覺得自己應該在他父親的基業上更上一層樓,而且特別努力,事實上,丘吉爾的兒子幹了好多事情,跟著他父親,從內務到外務,從外交到諜報,甚至深入敵後,那都是腦袋別在腰帶上的事情,確實是出生入死,按理講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是不應該讓他干這些事的,但是他都幹了,且滿懷雄心壯志,但他後來發現,他雖然幹了很多行業,在這些行業都累積了很多經驗,而且在每個行業乾的都遠遠超過了這個行業的水平線,但最後他發現一個很痛苦的事實:和他爹相比,他缺一個東西。他沒有他爹能把幾樣東西攛成一個新東西的能力。他爹可能幹了三件事之後,能把這三樣知識變成第四種從來沒有過的知識,他搞經濟也行,搞軍事也行,搞歷史還行,但是人家一攛,攛出了以前聞所未聞的第四種學問。這種創造力很了不起,但是小丘吉爾沒有,不像他老子當年,最後各行各業全讓他匯聚起來了,形成一個居高臨下的真正的大戰略事業。而且他爹取得的成就也太大,後來也沒三戰、四戰讓他打了,他越來越發現活在他爹的陰影之中。時間長了,整個人身心疲憊,甚至得了一些精神疾病,成為一個悲劇人物。

丘吉爾

英國政治家、歷史學家、畫家、演說家、作家、記者

沒辦法,如果每個下一代都超越上一代,那還得了。人類就升級成神了。什麼叫天才,天才就是你沒法超越的,可能幾百年就出一個,所以怎麼用好天才,本身也是對一個國家的考驗,制度文化各方面,能不能容納這個天才,如何在這個天才下更上一層樓。丘吉爾這些人其實都面臨著這個問題。

俾斯麥當年面臨的問題更嚴重,為什麼呢?

首先他沒有很好的女婿,也沒有讓他過繼的侄子,兒子又不頂用。兒子繼承的優點很少,倒是幾乎把他爹的缺點都繼承了,還集成了放大,學他爹的什麼呢?他爹當年跌摸滾打,從底層開始干,從小跟他奶奶斗,然後出來之後跟老師斗,跟同學斗,決鬥幾十場,從來沒有落敗,碰上刺客刺殺,被打了一槍之後,上去兩拳放倒,面不改色,什麼玩意兒,你也配當刺客?在暴風雨中縱馬馳騁,喜歡擊劍、游泳、拳擊、決鬥,當律師,後來又搞外交,一輩子走的都不是尋常路,得罪了不少人,放倒了很多人,我行我素,不拘一格,用創造性的手段打開新的思路。

但是這套東西他兒子沒學來,他兒子學的是什麼呢?是他爹的剛愎自用,傲慢、冷嘲熱諷、一眼就看出來別人的缺點。俾斯麥本來是希望他這兒子能夠繼承他的優點,甚至超越他,但事實證明他兒子沒有,反而是把他的很多缺點給放大了,他給他兒子畫了一個非常好的路線圖,他也把必生所學努力的教給兒子,但事實證明他兒子真的是跟他這個爹差距有點大,而且在做事情的時候,到哪兒都得罪一幫人,本來俾斯麥是想讓他把內政外交國會皇室政治幾面全部打通,跟軍隊里的人也建立好關係。以後等我老了,以後德國就靠你了。可惜靠不住,不光德國靠不住,他爹也靠不住。他這兒子,送哪個地方實習,得罪一幫人,人家礙於他爹的面子,不好說穿。他爹覺得不錯,我兒子挺好,大家一聽你覺得挺好,我們更不能說他不好。誰敢得罪俾斯麥啊。

所以後來,父子倆人活在恭維奉承這樣的環境中,愈發不知天高地厚,他兒子很早就和威廉二世建立私人關係,希望能夠像他當年影響老德皇那樣,影響小德皇,成為小德皇的好朋友,成為小德皇的精神導師,讓小德皇一輩子離不開他,讓他越來越依賴他,最後要在他的指導下國防怎麼搞,外交怎麼搞,內政怎麼搞。

威廉二世,末代德意志皇帝和普魯士國王以及霍亨索倫家族首領

奈何,小德皇他首先跟老德皇的個性就不同,沒有老德皇的兼容並蓄,也沒有當年老德皇在普魯士四面都是敵人,國家沒有統一,所以要卧薪嘗膽,奮發向上,雖然俾斯麥一次次否決他的決議,但是他回頭一想,得忍,不忍不行啊,因為事實證明,俾斯麥說的對。但是到了小威廉,正好德國統一,工業發展,教育也發展,整個國家蒸蒸日上,他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槍有槍,要炮有炮,貅媲百萬,鐵甲連雲,他這個心理狀態不一樣了,結果俾斯麥的兒子又不能洞察人性的微妙之處,總是一眼看出來人家的不足,說話冷嘲熱諷,而且不論在什麼環境下,都不知道這個規則秩序,所以最後這事情就弄亂了,反而導致威廉二世對他父子二人越來越反感。何止威廉二世反感他父子二人,整個德國由敬畏最後都發展到了反感,都覺得如果要把這個國家交給俾斯麥和他兒子,恐怕有問題。現在好像是俾斯麥讓我們這個國家享受了很好的國際環境,給我們賺了很多東西,但是萬一等他把權力棒交給他兒子,他兒子把咱們帶到一個大坑裡去,那就晚了,所以俾斯麥現在取得的成績越輝煌,等於在未來挖的坑越深,最後整個國家可能都會翻下去。這個時候要幹什麼呢?最好能夠形成一套制度,在俾斯麥還活著的時候,就讓他光榮退休。接著呢,打造一個新體系,讓中等人也能把這個國家運轉下去,讓大家知道外交應該怎麼搞,內政該怎麼搞,國防還要怎麼搞,搞的不好的時候,俾斯麥還活著嘛,可以請來顧問顧問,諮詢諮詢。

不知不覺間,從皇室到國會,到軍隊,到財團,到普通社會的普羅大眾,越來越多的人覺得俾斯麥太累了,我們看著都累,你是不是該下崗了,所以整個德國都出現了這種希望俾斯麥下崗,尤其希望俾斯麥下崗之後,把小俾斯麥也帶走,千萬別給我們留一禍害,這就形成了一種社會的暗流,這股暗流可以說比來自於皇室的,說要罷免俾斯麥的一兩個人的想法還要勢不可擋,在這種情況下,威廉二世罷免俾斯麥,為什麼不會引起反彈,他何止不會引起反彈啊,那是大快民心啊。幹了這樣一件大快民心的威廉二世,他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有沒有跳出俾斯麥的這種局限,為德國真正打開一個好的前途呢?這就是下一期我們要講的內容。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