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今年高考語文作文押題大猜想

年年歲歲聯考相似,歲歲年年考生不同。

作文是聯考語文考試中社會關注度最高的一道試題,既承載了聯考選拔的功能,又要一定程度上體現黨和國家政治經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將不同維度的需求內化為對考生寫作能力的考查,是聯考作文命題的指導原則。2017年聯考作文題目極可能依舊會延續2016年"關注現實生活"的思路,那麼作文備考就要特別注意關注生活,在體悟生活的過程中,練就透過生活現象看清其本質的敏銳目光。透過生活現象,體悟出其深刻的本質意義,有此敏銳的目光,作文便自然會進入最佳狀態了。下邊是小編給小夥伴匯總的梁挺福老師對2017聯考語文作文的猜想,希望對你的語文作文有所幫助!

【作文猜想一】共享經濟,共治共管共謀好未來

一、作文素材

2016年是共享腳踏車發展迅猛的一年,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享腳踏車已有數百萬輛。

共享腳踏車的出現對於出行是一件極為便捷的事情,隨著各品牌腳踏車的不斷投放,由共享腳踏車所引發的交通擁堵、隨便停放等現象,也成了讓各方頭疼的問題所在。隨著共享腳踏車的逐步普及化,破壞共享腳踏車的亂象屢見不鮮。記者走訪發現,並非所有共享腳踏車都"共享"了,除被破壞之外,一些共享腳踏車甚至變成了"私家車"。佔為己有、惡意破壞、改裝兜售、亂停亂走,"共"享腳踏車,誰在"私"享?

如何應對新生事物帶來的新問題,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企業和政府都應想想解決之道

二、構思點撥

共享腳踏車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治安管理、城建市容管理,甚至涉及刑法和民法的基本財產類法律問題。上述法律法規能否在騎行過程中得到良好貫徹,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國民的法律素養。

相比共享專車,共享腳踏車的法律問題更為細碎和貼近民生。共享腳踏車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治安管理、城建市容管理,甚至涉及刑法和民法的基本財產類法律問題。有人說,共享腳踏車是國民道德水平的"照妖鏡"。

在共享腳踏車熱潮噴涌的當下,很多問題已經超出了道德的約束範圍,上述法律法規能否在騎行過程中得到良好貫徹,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一國國民的法律素養。這種法律素養甚至決定著共享腳踏車經濟模式能走多遠。

共享腳踏車第一個層面上的法律問題,涉及交通和市容城建的行政管理問題。

人們更習以為常的是有關部門對機動車的管理,對於非機動車尤其腳踏車的違章問題,或偶以道德問題譴責,或視而不見。但實際上,非機動車違章問題的多見程度甚於機動車,早已是交通管理的老大難。

除了交通管理問題,市容管理問題也十分突出。

享腳踏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無樁停放、即走即停。這一特點讓騎行更加便利快捷,也讓共享腳踏車模式得以迅速傳播。但同時,無序停放、過度投放的問題已經困擾到城市管理者。

共享腳踏車停放在公交站台、捷運出入口、行人和機動車道、小區綠化帶、盲道等問題日益突出。本來就是一個老大難的交通問題,應當如何管理?市容城建部門又該如何監管?如果尺度過大過死,可能會被詬病因噎廢食,影響新的經濟形態的發展,就如同當年的專車那樣;如果放任不管,有一天某一個街道會被廢銅爛鐵的腳踏車佔據,有一天交通會被無序行駛的腳踏車阻塞。

除了上述違反行政管理的行為之外,基於腳踏車本身使用、所有等權利的問題,在更大程度上考驗著國民的法律素養。

未按要求停放、未按要求騎行,除了違反行政法規外,在民法層面上,便是一種違約行為,說到底是一種不誠信的行為。尤其在約束和監督機制欠缺的共享腳踏車模式下,一般違約和侵權行為都不會被追究責任,那麼誠信原則顯得更為重要。這也是騎行者最基本法律素養的表現之一。

共享腳踏車行業正在深度試水社會,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也考驗著國民基本的法律素養。

【作文猜想二】創意創新,傳統文化煥發新生命

一、作文素材

素材(一)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台於2017年2月18日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由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承擔製作,於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與綜藝頻道黃金時間聯合播出。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節目旨在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朗讀者》呼籲每一個人慢下腳步,多體會與感悟生活的美好。

素材(二)

《詩詞大會》是繼《漢字聽寫大會》、《謎語大會》、《成語大會》之後,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指示精神,為讓古代經典詩詞,深深印在國民大眾的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基因",而由央視科教頻道推出的一檔大型文化類演播室益智競賽節目,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

素材(三)

《漢字聽寫大會》是中央電視台、國家語委於2013年推出的大型原創文化類電視節目。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提筆忘字"現象越發嚴重的今天,該節目寓意喚醒更多的人對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對漢字文化的學習。正如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總監金越介紹--"這不是一個秀場,呈現出來的狀態可能非常單純、簡樸,但卻可以吸引觀眾在電視機前同步參與,在遊戲中學習知識、領略漢字之美。"

素材(四)

浙江衛視的《中華好故事》節目以中華傳統故事為主要內容,用知識競賽、故事演繹、名人出題、知名校友助陣等多元化方式,來普及中華傳統故事相關知識。

《中華好故事》的節目調性概括起來就是經典文本、現代傳播和少年氣質,用現代傳播方式闡釋中華文化的經典文本,還要在這些孩子的成長上還原生動的青春人生,給節目熔鑄一種少年氣息。

與兄弟電視台同類節目諸如《漢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相比,《中華好故事》在選材上並不拘泥於漢字文化範疇,民俗、風情、歷史等領域均有涉及,題庫主腦、節目嘉賓--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樓含松說,"我們注重與時下文化熱點交融,從而拉近中華傳統文化與人們的心理距離,比如一帶一路、抵禦外辱等,就在我們選題範圍內。我們希望人文知識與現實關懷相結合,以開闊的視野、豐富的題型,將節目打造成有精神回味的文化節目。"

二、構思點撥

最近,有三檔同為央視推出的節目迅速躥紅,這便是《成語大會》、《詩詞大會》和《朗讀者》。《成語大會》推廣了在生活中漸漸淡化的成語,帶動新一代的人去重新認識它;《朗讀者》呼籲每一個人慢下腳步,多體會與感悟生活的美好,這兩檔節目都帶給人們無限的正能量,然而不少人更看好的卻是《詩詞大會》,它與《成語大會》類似,卻又不盡相同,一句句詩詞帶我們遇見時間,這是最雋永,最曼妙的精神營養,令人有無窮無盡的回味。從漢字到成語,再到詩詞,深挖傳統文化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再度掀起熱潮,成為熒屏新風景。

2016年,綜藝熒屏大戰已經打響,超過200檔真人秀節目展開收視廝殺。在這些各種主題的綜藝節目中,文化類綜藝節目顯得極為亮眼。浙江衛視的《中華好故事》、貴州衛視的《最愛是中華》、河北衛視的《中華好詩詞》、陝西衛視的《唐詩風雲會》、江蘇衛視的《一站到底》等節目都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創作靈感,以廣大觀眾喜歡的節目形式弘揚傳統文化,普及國學知識,帶動了傳統文化的復興。最近熱播的《詩詞大會》以文化綜藝節目為載體,通過選手比拼、嘉賓點評等模式,普及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領會中華詩詞的文化精髓。

中華傳統文化浩如煙海,可供挖掘、創新的素材取之不盡。如今很多真人秀製作公司與其忙著在國外買版權、消費明星隱私,還不如回頭挖掘民族的深厚文化,從中尋找曾經滋養我們的東西。縱觀這些熱播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把傳統文化的精髓呈現給大眾,呼喚出隱藏在傳統中的、能引起大眾共鳴的民族DNA,找到曾經支撐民族文明前進的力量,也讓娛樂綜藝節目在傳承文化中獲得了提升,擁有鮮活的生命力。

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優秀傳統文化就是這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是增強這個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紐帶,是這個民族不斷創新的智力之本,要在傳統文化的創新上不斷發力,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講好故事。

在當下社會,面對著多樣文化思潮的衝擊和價值觀念的碰撞,一些幹部群眾之所以會信仰缺失、精神空虛,素質堪憂,傳統文化之根和道德內涵之魂的缺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複雜的社會現狀需要我們重新找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讓中華優秀文化的基因繼續發揚光大,這就決定了對於傳統文化應積極去繼承創新,不斷為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時代內涵,有區別地加以繼承,有鑒別地予以創新,使其與時代發展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協調,來增強國家創新的軟實力。

不論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還是推動夢實現,都要求我們把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下時代發展的需要緊密的結合起來。在今天,我們發掘闡述和創新利用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等精髓內容,就是為了讓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踐行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努力把優秀的民族文化創造的新的精神食量運用於當下社會價值觀的塑造中去,來增強我們的文化國家軟實力和民族自信,賦予我們的民族文化以時代特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力、感染力、凝聚力。讓我們人自己的故事講得好,群眾聽得進。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創新,傳統文化才能具有生機和活力。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有"善於創新"的意識,學會把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用現代人所喜愛的形式展示出來。尤其在互聯網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在這個"數字時代",APP客戶端、微博、微信,都可以拿來當作保存、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媒體人可以通過打造原創文化節目來,比如央視製作的《詩詞大會》就通過將傳統詩詞以競賽形式展示出來,成功地把中華傳統文化與我們現代新型媒體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受到了各年齡層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的廣泛關注,有效提升了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作文猜想三】敬畏規則,法治思維養成有必要

一、作文素材

素材(一)7·23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事件

2016年7月23日下午,延慶區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內發生一起老虎傷人事件,致1死1傷。延慶區宣傳部通報稱,動物園已停業整頓。另據了解,傷者下車前曾被提醒不要下車。此事發生后,網路上的各種議論一直沒有消停。在這些議論中,有對不守規則的反思,有對野生動物園安全問題的審視,更有將憤怒指向老虎的。

素材(二)1·29寧波動物園老虎咬人事件

2017年1月29日下午2點半左右,寧波雅戈爾動物園發生老虎傷人事件,致一人死亡。據目擊者稱,事發時虎山內有飼養員在喂老虎,一名男性遊客越過隔離欄,跳進虎山逗虎時被一老虎拖咬,其他老虎也圍向該遊客。遊客后救治無效,不幸死亡,老虎被也被擊斃。

此新聞一出,各種微信群微博上,就像炸開了鍋一樣,看了現場視頻的人紛紛指責動物園疏於防範,老虎是無辜的,網上也出來各種段子:

姜昆好不容易復出說次《虎口脫險》結果成了預言帝;

聽郭德綱的相聲要錢,聽姜昆的相聲要命……

老虎心說:麻痹吃個年夜飯還吃出事兒了。

素材(三)關於廢舊鐵軌和小孩的故事

有一群小孩在正在運行的鐵路上玩耍,還有一個小孩在廢棄的鐵路上玩耍,這時一輛火車飛馳而來,它的撒車失靈了,眼看就要撞上小孩子了,它只有選擇換道開到廢棄的鐵路上,或者繼續開在運行的鐵軌上,如果你是司機你會如何選擇?

二、構思點撥

這種材料帶有很明顯的任務,在任務目的驅動下,根據材料,可以有如下立意:從動物園管理層面來看,可以贊同"對野生動物園安全問題的審視"這一觀點,由野生動物園的安全問題說開,無論是景區安全問題、生活安全問題乃至社會安全問題都值得重視,不能玩忽懈怠,更不能總是以生命為代價來敲響警鐘。由此及彼,以小見大;從傷者的行為層面來看,可以認同"對不守規則的反思"這一觀點,從女子無視園區規則的行為延伸到社會普遍存在亂闖紅燈、亂過馬路、亂插隊、公共場合吸煙、醫鬧等不守規則的現象,從而警醒人們增強規則意識;從網友的議論層面來看,可以針對"更有將憤怒指向老虎"的觀點展開議論,指出面對問題要理性思考,認真反思,而不是調侃,更不是惡意中傷。當然,行文也可以辯證分析,關鍵是要緊扣材料,言之有理,持之有據。

老虎吃人,即為常識。在老虎出沒的園區與之保持物理隔離,即為規則。當跨越規則紅線的那一步邁出之時,悲劇已在所難免。

人類從茹毛飲血的洪荒時代步入現代社會,文明的進步從來離不開規則的匡正。無處不在的規則確保我們永續繁衍、社會不斷繁榮。規則規範的社會整體秩序,對個體而言往往體現為約束。因此,有人就樂於在"小小不言"處打破規則--闖個紅燈、插個隊--獲得一些便利,贏得些許小利。

當越來越多的人對這種"無傷大雅"的違規不以為意,甚至習以為常時,個別人的違規就演變為集體行為的失范。甚至有的時候,我們在共同打破規則的同時,還"巧妙"地相互磨合出一些陋習,比如"人不看車、車不看人、大家都不看燈"的"式交規"。

殊不知,違規的成本是巨大的。還以交通為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占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的80%以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交通違法行為大量存在。

"不懂事"的老虎以它的生物本能,打破了我們超越規則的任性。血盆大口警示我們,規則是帶電的高壓線,容不得半分僥倖和小聰明。無規矩不成方圓,遵守規則對個人來說關乎修養,對家庭來說關乎家風,對社會而言關乎秩序。

血的教訓不能只讓我們想起猛虎傷人的常識,更應在內心深處刻下對規則的敬畏。社會的公序良俗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無不繫於每個人對常識與規則的慎思篤行。

比老虎更可怕的是一個人對規則的蔑視;守規則,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簡單的路……

對於素材三的例子,大多數人可能會選擇轉換火車軌道,犧牲那名在停用鐵軌上玩的小孩。無論從道義上還是情感上講,以一個孩子的代價來挽救大多數孩子的生命會是大多數人的理性決定。

但是,你是否想過,那名選擇在停用鐵軌上玩的小孩顯然是做出了正確決定--在安全的地方玩?然而他卻必須為那些選擇在危險的地方玩的無知的朋友們而去犧牲。

人們要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錯就是錯,對就是對。那些孩子既然選擇了正在運行的鐵軌上玩耍,就自然要對可能迎來火車的危險做承擔,而不是為了所謂多數人的利益去犧牲做了正確選擇的孩子的性命。不然公正為何物?明確反對:為了集體利益可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了多人利益可以犧牲少數人利益,更何況是在這種對錯分明的情形里。公正在於其有明確性,而不是可根據利益得失而更改。

生命的價值也不在於數量的多少,每個人的生命都應得到尊重。那麼更不應該由正確的人來為犯錯的多數人買單,為了公平。

【作文猜想四】網路熱詞,文化價值取向新潮流

一、作文素材

2016年,網路流行語層出不窮:都是套路、撩妹/漢、洪荒之力、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藍瘦香菇、老司機、厲害了我的哥、感覺身體被掏空、一億小目標、北京癱等成為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統計的輿情熱度最高的十個網路流行語。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網路熱詞並不是2016年的新詞,而是在2015年或更早之前就已經出現。只是在2016年輿情熱度較高,也成為網路流行語,比如吃瓜群眾、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你開心就好等。

對於多數網路流行語能符合雅俗共賞的標準,反映時下社會的萬千變化。"洪荒之力""小目標"等就同時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和商務印書館等機構聯合推出的年度十大網路流行語,也入選《咬文嚼字》雜誌社評選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語和百度熱搜年度榜單。

2016年,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接受電視專訪時表示:"最好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我先掙它1個億。"深受震動的網民紛紛轉發,"小目標"成為網路熱門詞語,甚至出現了名為《小目標》的網路歌曲。王健林的"小目標"實際上是網友眼中的"宏偉目標",於是網友們有的笑談、有的吐槽、有的自嘲。再比如,網路流行語"吃瓜群眾"可以表示自嘲或互嘲,表示一種事不關己、不發表意見、僅圍觀看熱鬧的狀態。

二、構思點撥

網路流行語的定義較為模糊,一般指一定時期內,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客觀環境的催化下,由特定事件或話題引出,與公眾心理思潮和社會活動傾向相契合,從而在互聯網推動下盛行的辭彙、短語、句子或特定的句群模式。它反映出特定時期的社會變遷、社會心態以及網民尤其是年輕網民的情緒。

網路流行語,到底是不是一種語言上的"病症"?這個話題似乎已爭論多年。如果說它們都是語言的"毒瘤",顯然有一棍子打死之嫌,因為畢竟有一些網路流行語已在口耳相傳中"扶正",得以登上大雅之堂,成為語言豐富性的有益補充,如"給力""蠻拼的"等等。但無論如何,過度使用網路流行語對於我們的一大影響是,終究患上了"語言貧乏症"。

有人曾對古人的表達和我們的網路流行語做了一番對比: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貌比潘安""玉樹臨風""顧盼神飛",我們只會說"高富帥""白富美";古人形容人難看可以用"東施效顰""獐頭鼠目",我們只會說"矮窮矬""顏值低";古人表達悲傷用"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我們只會用"藍瘦香菇"……也許這種對比有些極端,但如果有一天你張口閉口只會習慣性地說"高富帥""矮窮矬",會不會也被自己表達的匱乏驚呆了?

網路世界無窮盡,現代傳媒的傳播作用和影響不可小覷。一些網路熱詞之所以迅速被傳播,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網民的搬運作用。一些熱衷於炒作網路熱詞的推手也正是利用這一點,讓一些粗鄙的"網路流行語"蔓延網路。

許多人無疑是抱著玩一玩的心態使用流行語,可長期浸淫其中真的不會受影響嗎?流行語是特殊心境的反映,但另一方面也會產生反作用,讓我們逐漸習慣並認同其中承載的消極價值觀。不少人堅信網路是絕對自由之地,任何言論都可通過它自由傳遞。其實這只是一廂情願,網路在某種程度上更像一套有效的信息篩選機制,網友根據信息的點擊率和閱讀量等指標選擇所需信息。網路流行語也一樣,對那些早已樹立起獨立、清晰、健康價值觀的人而言,它們不過是過眼雲煙,可對那些於生活全無方向感或對生活失去信念的人而言,這些消極的調侃則可能是精神的鴉片。

或許我們應該相信語言的"自凈能力",不用過於擔心害怕,因為從古至今語言一直在融合、創新、淘汰,最終沉澱下來的才是精華。但畢竟語言也是一種文化,對於個人來說,選擇使用什麼樣的語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文化內涵乃至思想深度,而聰明的人,總會在泥沙俱下的"潮流"中挑選出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放任自己陷入"流行"的漩渦。

下載聯考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