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發現並命名五泉山系 古生物學大師楊鍾健的隴原足跡

講述人:趙澎濤 書法家 本土歷史文化研究者

馬門溪龍裝架復原時楊鍾健在現場指導

上世紀三十年代,裴文中、楊鍾健等在周口店

著名古生物學家楊鍾健

古生物化石,對絕大部分人而言,是一個充滿神秘的未知世界,但對古生物學家來說,卻是揭開史前歷史的鑰匙。

甘肅是古生物化石的富集區,在千餘公里,漫長的大地上,到處都有古生物化石,從環縣的環江翼龍,到巨齒蘭州龍,再從甘肅鳥到劉家峽黃河巨龍。在古生物研究歷史上,有個人是無法繞開的,他對古生物化石研究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也最終成為古生物化石研究領域的一代大師。

他就是楊鍾健,古生物化石研究領域的頂尖大師。楊鍾健,陝西華縣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理科地質學系,同年加入馬克思主義研究會。1923年獲得北京大學理學學士學位,並前往德國慕尼黑大學學習古脊椎生物學。1928年回國,主持了河南周口店發掘事務,1936年,當選地質學會理事長。

1931年,法國人組織了一個考察團,其目的是對華北、西北地區進行考察。當時,法國人為了在境內的考察方便,不得不表面上和人合作,因而,組建了考察團並取名「中法科學考察團」。楊鍾健得以參加這個考察團,在甘肅酒泉等地進行了考察,後來楊鍾健還多次參與甘肅境內出土古生物化石的研究。

今天,就讓我們聆聽這段多年前故事,感受古生物學大師和隴上的點點滴滴。

楊鍾健發現遠方的燈光在向他們靠近

中法科學考察團先是沿著京張鐵路一線到了張家口,然後抵達額濟納,再南下進入甘肅酒泉。

他們在酒泉境內遇到的第一個村子名叫「天倉」。這也是他們離開張家口以後遇到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村莊。此時,考察團的汽油已經耗盡,大隊人馬只能原地等候。

他們找了一個空閑的大院,架起了帳篷。而法國人則放起了留聲機。這下,可吸引了周圍的村民。趕來的村民將他們的營地圍得水泄不通。那時,考察隊的汽車、照相機等新鮮事物本來就很搶眼球。

現在,又加上了能發出各種聲音的電喇叭,就更加吸引周圍的人群了。

第二天,楊鍾健則借著這個機會,和另一位考察隊員、德國人德日進,找了兩頭毛驢,騎著到距離村莊幾十裡外的大山中考察地質地貌。這一帶似乎就是如今的肅北境內。後來,人們在這一帶發現了大量的化石。其中有已經變成石頭的魚化石。果然,第一天,楊鍾健他們在村莊北面的山裡採集到了一些化石。在地質構造上也有了新發現。這似乎可以看作是後來肅北化石大發現的前兆。

雖然在村莊邊紮營,但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當地局勢依舊不安寧。考察隊員們都要輪流守夜。一天夜晚,正好輪到楊鍾健守夜,九點多鐘,忽然他們看到遠方有晃動的燈光,似乎是南面來的汽車。這時,其他的考察隊員也發現了燈光,人們將汽車的燈朝南打開,還放了兩支竄天猴,為拉汽油的車指引路線。

這樣,他們才補充到了燃料,得以離開天倉,進入酒泉。路上,楊鍾健他們經過古長城,曾經雄偉的長城,只剩下了殘垣斷壁。對於這裡的地形地貌,楊鍾健說了一句非常精彩的話:蒙古高原的地形,一直延續到酒泉,而河西走廊南山的地形則是西藏式的。

酒泉文殊山,他發現一種奇特的地質構造

進入酒泉,楊鍾健感覺到非常親切,雖然此地離他的故鄉陝西華縣已經在三千里之外了。然而,酒泉城內山陝商旅不少,不時能聽到陝西方言,這對於在戈壁荒原上跋涉了很長時間的楊鍾健而言,無疑有沙漠中遇到清泉般的感覺。

酒泉這時的植被非常好。楊鍾健寫道:「就酒泉本身看,有泉有湖,附近樹木很多,極目碧綠,遠山在望,景色頗不惡……」此時,考察團內部多時積累的中法雙方的矛盾也在經歷荒原之後而爆發。雙方爭執很大,在酒泉商談了好幾天。

對於楊鍾健而言,他只是普通成員,並不起決定作用。他非常希望此行能取得比較好的考察資料。他充分利用時間,對營地周圍的地形地貌進行了專門的考察。

到酒泉后,考察團的中方人士從酒泉的駐軍那裡借了8匹馬。他們將馬匹分為了兩撥,一撥供考察團里幾個官員在酒泉近郊遊覽,另一撥馬匹則供他們在考察途中使用。於是,德日進、瑞蒙以及楊鍾健等四人便開始了他們在酒泉的科考。

這次,他們主要目的是考察文殊山。這是酒泉附近的一座大山,景色優美,有不少的石窟,地質構造也比較獨特。為了方便他們的考察,當地駐軍還給他們派了兩名士兵。

此刻,正是初夏時節,酒泉城外除了道路以外,到處是一片碧綠,沿途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良田,真有塞上江南的感受。一路上,小溪流眾多,他們過了好幾道清泉。或許是他們忙於瀏覽風景的緣故,竟然迷路了,只好向路邊村民們問路,當地民風極其淳樸,人們都熱情地給予他們指點。為了避免他們再次迷路,還專門給他們帶路。這種發自內心深處的自然的真誠,讓楊鍾健非常感慨。一路前行,他們過了一條大河谷后,就進入了文殊山了。

進入文殊山,第一眼就是廟宇眾多,人煙稠密,這裡的確是一個風景名勝之地。不過,楊鍾健他們的目的並不在於此。他們想對這裡地質地貌進行詳細考察。於是,大家分頭行動,兩人採摘路邊的植物標本,尋找要採集的目標。另外兩人德日進和楊鍾健則進山察看地質構造,實地走訪以後,他們才發現,文殊山的形成並非源自於古代的岩層,而是新生代第三紀的堆積,大半是礫岩夾雜泥沙。楊鍾健認為,這裡的構造非常獨特,在全國其他地方沒有看到過。不過,天不遂人願,楊鍾健他們在這裡沒有找到化石。

楊鍾健他們在酒泉並沒有停留多久,過了幾天,考察團內部紛爭解決了,他們繼續西行了。

楊鍾健發現的這套礫岩層被命名為五泉山系

楊鍾健不僅在酒泉留下了他的足跡,而且也在蘭州等地進行了考察。蘭州城邊的五泉山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風景名勝。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五泉山還是一個見證了黃河誕生的地方。

在五泉山邊,有一個比較獨特的地貌,那就是紅山根半山腰的一處斷崖,這裡顯示的地層是,在紅色的土壤之上有一層礫岩層,而它的上面則是厚厚的黃土層。這個比較獨特的地貌,是楊鍾健首先發現並命名的。

蘭州盆地是開展古地質研究比較早的地區,1935年楊鍾健、卞美年對這裡進行過考察,是比較早期的研究對象之一。楊鍾健、卞美年他們在皋蘭、永登等地進行了野外考察,逐步弄清楚了永登鹹水河等地古生物群落,在鹹水河群組,建立了西柳溝組、野狐城組、鹹水河組及臨夏組等地層單元。同時在這些地層內發現了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

現在我們回頭看看楊鍾健、卞美年在五泉山邊的發現。正如我們前面所講,楊鍾健發現的礫岩層,以位於皋蘭山北麓的五泉山最為著名,故而被命名為五泉山系。

後來人們的研究進一步發現這種地層構造,擴大成為五泉山系,五泉山礫石層(組)等等。有人說,這些礫石層和黃河的形成有關。

楊鍾健不僅和蘭州五泉山有關係,而且和蘭州紅古出土的馬門溪龍化石也有比較密切的關係。可以說,他是讓馬門溪龍站立起來的人。馬門溪龍化石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石油勘探者在紅古海石灣馬家戶溝發現的恐龍化石。後來,四川省合川縣馬門溪內發現一具比較完整的恐龍。

楊鍾健等人把這兩個地方發現的恐龍化石,合併裝架復原出了完整的恐龍,命名為馬門溪龍。馬門溪龍是一個龐然大物,從發現的骨骼上來看,合川馬門溪龍長達22米,高達4米。它在活著的時候體重達到40噸到50噸,僅是脖子的長度就達到9米。

1973年,我省合水縣發現了黃河古象化石,楊鍾健先生聞訊后非常興奮,還專門賦詩一首,以為紀念。他的詩是這樣的:史前古象視力差,狂走失足埋荒沙。石化不計年與月,一朝引動考古家。每塊遺骨盡心采,最後移運幾多車。不辭辛苦精修理,啟取骨骸與齒牙。

如今,人們通過楊鍾健留下的記述,曾經的點點滴滴,能清晰地感受出,為古生物學的發展他們所做的貢獻。

文/圖 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王文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