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清朝的「兵」和「勇」,誰的地位更高呢?

在歷史上,清朝(1636年—1912年)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一帝,享國二百六十八年。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對於清朝來說,因為史料完整等原因,所以電視上經常播放清朝相關的影視劇。在這些影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兵」和「勇」這兩類人。那麼,清朝的「兵」和「勇」,誰的地位更高呢?

首先,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在清朝的軍隊中,「兵」是常備力量,包括八旗軍和綠營軍。其中,八旗軍分為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這些都是大清的正規不對,往往直接隸屬皇帝。對於清朝初期的主力部隊——八旗兵,一般是世兵制,在16歲以上的八旗男性子弟中挑選。與此相對應的是,綠營軍則是為彌補滿軍的不足而建立的漢人組成的漢兵,清朝順治皇帝在位初期,清朝將收編的明軍及其它漢兵,以營為基本單位進行組建,以綠旗為標誌,稱為綠營兵,又稱綠旗兵。

對於八旗兵和綠營兵,雖然都是兵,但是清朝朝廷自然更信任前者,八旗兵大部分衛戍京師,而則遍布全國各地。由此,在清朝相關的影視劇中見到的兵,大部分都是綠營兵。到了康熙皇帝在位時,八旗兵因為長期處於養尊處優的地位,其戰鬥力可謂大大下滑。特別是在平西王吳三桂等人的三藩之亂時,主要的平叛功勞應該歸為綠營兵。面對戰鬥力下滑的八旗兵,雍正皇帝自然看不下去了,也意識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由此,其在位時期,三令五申「八旗為滿洲根本」,大動干戈,終於使得士氣大振。到了雍正、乾隆等皇帝后,如果八旗兵和綠營兵不夠用的時候,清朝朝廷一般會臨時招募鄉勇組成軍隊,戰事完了后立即解散。所以,非常明顯的是,相對於「兵」,「勇」的地位明顯較低,用俗話來說,「勇」是臨時的,相當於是後娘養的了。而且一旦遇到戰事,衝鋒在前的一定是「勇」。朝廷除了命地方舉辦團練外,都招募鄉勇,在綠營之外別自成營,隨軍戰守,時稱「勇營」。

最後,不過,到了清朝末期,「勇」開始取代「兵」,成為清朝的常備力量。在太平軍起義后,太平天國鼎盛時期一度佔據了清朝的半壁江山。當然,太平天國的強大,也為曾國藩等人登上歷史舞台奠定了基礎。公元1852年,曾國藩編練了一支有獨特製度的正規軍,稱為湘勇,通稱湘軍。此後,李鴻章組建了淮軍。太平軍失敗后,部分勇營改為防軍,后又改為巡防隊,直至清末被編為陸軍。此外,在清朝末期,勇營不直接效忠皇帝,即所謂「兵為將有」,這些士兵就是「勇」。

文/情懷歷史

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ID:qinghuailishi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