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現在的騙子越來越多?

導讀

我們總能看到各種關於詐騙的新聞:電話詐騙、網路詐騙、捐款詐騙、投資詐騙、以及公民信息被買賣,都屬於「騙」的範疇。為什麼騙子會越來越多?手段越來越高明?這折射出了社會的一種怎樣的本質變化?

與其說我們遇到了幾十年一遇的經濟危機,還不如說我們遇到了千年難逢的人性危機——信任危機。而一切經濟危機的本質,都是人類的信任危機!我們目前最迫切的不是如何保持經濟的增長率,而是如何構建社會的誠信體系。

無處不在的騙子

現在的騙子已經泛濫到爛大街的程度,滲透到社會生活的角角落落,小到手機簡訊,大到戰略謊言,總體而言,當今的騙子可謂體系完整、類別全面:從體系的角度說,由街頭的低級到廟堂的高級,各種騙子涵蓋一切社會層次;從類別的角度上看,有馬路騙子、外貿騙子、婚姻騙子、販人騙子、學術騙子、簡訊騙子、連鎖加盟騙子、傳銷騙子、造假騙子,涉及360行……

生活在當今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能真切實在地感受到各種騙子力量的強大。有人說我們已經進入了「全民防騙」的時代,但又防不勝防。

人與人的信任關係,主要基於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情感,而非利益。而西方人取信於人,首先會強調自己為人誠實,童叟無欺,對所有人一律同等對待,最後締結契約關係。

勒龐在《烏合之眾》一書中指出:「如果我們把道德定義為持久地尊重一定的社會習俗,不斷抑制私心的衝動,那麼很明顯,群體不具備任何的道德。」

人取信於人,首先會強調與對方的特殊關係,以此套近乎,最後確定社會關係。正是這種情感聯繫,掩蓋了人與人關係的實質,極易導致欺騙。

人與人之間,以情感為基礎的信任,極易讓人放鬆警惕,給騙子以可乘之機。因此的騙子行騙時都是先從情感入手,攀親戚、攀老鄉、攀同學、攀戰友、攀鄰居、攀朋友的朋友……再進行利誘。

更有甚者,是親戚、老鄉、同學、戰友、朋友之間的欺騙,最典型的就是傳銷,全是基於親人朋友之間的信任關係。

騙子的本質上與「哄搶」極其類似。在個人利益面前,如果大家都在搶,搶了也沒處理,那麼利益一權衡:我不搶我就吃虧;如果大家都在騙,騙了也沒處理,那麼利益一權衡:我不騙我吃虧。關鍵原因在哪裡呢?就是第一個搶,第一個騙的,他相當成功的,貌似搶到人生「第一桶金」一般,而且並沒有採用相應的辦法來懲治,這樣一來,產生兩個著名的效應:

一是「羊群效應」。「羊群效應」描述的是這樣一種現象:如果一頭羊發現了一片肥沃的綠草地,並在那裡吃到了新鮮的青草,後來的羊群就會一哄而上,爭搶那裡的青草,全然不顧旁邊虎視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還有更好的青草。事實上羊群效應就是一種跟風行為,它表現了人類共有的一種從眾心理。

二是「漣漪效應」。「漣漪效應」描述的是這樣一種現象:往一湖平靜的湖水裡扔進一塊石頭,泛起的水波紋會逐漸波及到很遠的地方。也就是說,一群人看到有人破壞規則,而未見對這種不良行為的及時處理,就會模仿破壞規則的行為。如果對這種現象不加以制止的話,那麼「漣漪效應」就會迅速放大成「潮湧效應」,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泛濫成災。

若是法律表現出軟弱的徵兆,讓首惡者得到巨大的回報而不受懲治或者逃離懲治,如同「漣漪」一樣擴散開去甚至形成「潮湧」,他們便增添十倍勇氣,迸發出百倍的破壞力,去做這些壞事。

現今社會最不能喪失了基本的東西:信用。因為「信用」恰恰是商業的基石,有了「信用」才會有金融。正因為你相信我,我也相信你,我們才可以放手去干。

整個社會都在為失去「信任」而付出代價,工廠倒閉、商店關門;虛擬經濟都是泡沫,實體經濟都是累贅;產品利潤越來越薄、擠壓卻越來越嚴重;企業埋怨招不到人、人們埋怨找不到好工作。

我們只有放下互相提防、人人自危,社會運作的效率才會正常穩步的發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