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在《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里看看福克納

不管在什麼地方,只要談到美國文學,人們都認為威廉·福克納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是美國「南方文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整個西方最有影響的現代派小說家之一。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這個集子選譯了福克納的一些經典作品,如《燒馬棚》、《兵哥倆》、《乾旱的九月》等。莫言曾說,許多人都認為他的書晦澀難懂,但我卻讀得十分輕鬆。他的書就像我故鄉那些脾氣古怪的老農絮絮叨叨一樣親切。

現在的共識是,福克納是長篇小說巨匠,也是優秀的短篇小說家。他確實為了解決家庭的經濟問題,給一些通俗雜誌寫短篇小說來換取比較高的稿酬,也會根據編輯的意圖做些修改以增加故事被錄用的可能性。但他反對粗製濫造,拒絕迎合大眾趣味而寫商業氣息很濃的通俗故事。

無論在題材內容或手法技巧方面,福克納的短篇小說跟他的長篇小說基本上是一脈相承的。他大部分的短篇小說還是以約克納帕塔法縣為背景,描述的還是那個王國的滄海桑田和世態人情,探討其中的家族、婦女、種族、階級等問題,表現「人類的內心衝突」。在手法方面,他雖然沒有像《喧嘩與騷動》等長篇小說那樣把意識流和時序顛倒等現代主義手法用到極致,但還是遊刃有餘,十分自如。

他的故事常常不按情節發展的先後次序,而是從故事的結尾或中間(即故事已經發生了一段時間)開始。

例如《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就是從主人公去世也就是故事的結尾開始,以「愛米麗·格里爾生小姐過世了,全鎮的人都去送喪」這句話開篇。隨後的四小節里倒敘了愛米麗的一生。到了第五節,故事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她死後鎮上人的反應。即便那倒敘的四小節也並不按部就班地直線前進,而是事件前後交叉,時序錯綜複雜。評論家們為了釐清線索,提出過各種時序安排,但始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當然,福克納也有按時序和情節直線敘述的故事,如《燒馬棚》就按部就班地描述了七天之內發生在一個十歲孩子身上的故事。這個故事還代表福克納短篇小說的另外一個特徵:以少年兒童作為故事的主人,描寫影響他們成長的戲劇性事件。沙爾蒂從崇拜父親,相信血濃於水到反思父親的所作所為,決定聽從良心和法理,「頭也不回地」離開家庭去尋找自己的未來。可以說,他在七天之內經歷了痛苦的掙扎,雖然還只有十歲卻已經長大成人。福克納還喜歡讓少年兒童參與故事的發展過程,用他們童真的反應來突出故事的主題。

此外,福克納還使用意象、象徵手段甚至詞句來烘托氣氛,突出主題。

在《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中,她那破敗的房子跟她特立獨行的性格很吻合,那嗒嗒作響的金錶卻暗示她聽得見時間的流逝卻不能跟上它的步伐,只能永遠停留在往昔的時光,孤獨地過完悲慘的一生。

在《燒馬棚》里,福克納多次使用「直挺挺」「硬邦邦」的背影、「鐵甲似的大禮服」「像白鐵皮剪成的人形兒」等形容詞來描寫沙爾蒂的父親,說明他的固執和沒有人情味。即便他點燃的「小家子氣的火」也反映他需要一種他能控制的力量來左右他人和主導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故事結尾處沙爾蒂從黑夜、噩夢中醒來,走向黎明和暮春之夜即將「讓位給晨鳥」的「銀鈴般的夜鶯的啼叫」也預示新生活的開始。

《乾旱的九月》里反覆出現的「塵土」二字及其意象,給人一種世界猶如荒原、末日即將到來的印象。交替進行的兩條線索——以種族主義分子麥克萊頓為中心的第一、三、五節和描述米妮小姐的第二、四節在語言上都不一樣,前者幾乎完全以對話為主,句子短,節奏快,體現帶種族偏見的人的浮躁情緒;後者句子比較長,節奏也比較慢,更多展現米妮小姐的心理活動。

正如譯者在《譯後記》中所說的:譯介福克納的作品對於任何一名譯者來說都是至高的榮譽,同時也是最艱巨的挑戰。福克納這一名字意味著什麼,我想每一個熱愛文學的人心中自有答案。有關福克納作品的談論(甚至爭論)從來也沒有停止過,其作品如何晦澀難懂,如何鬼斧神工,但凡細讀過一二的人都或多或少有所體受……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

威廉·福克納著;葉紫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