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醫療劇:健康文化傳播的主陣地

▲ 關注「醫學空間」-讓連接有價值

導讀醫療劇:健康文化傳播的主陣地

醫療劇是以醫院為背景,以醫患為敘事主線的特殊行業劇,最早興起於美國,在日、韓以及等國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本土化發展

醫療劇是以醫院為背景,以醫患為敘事主線的特殊行業劇,最早興起於美國,在日、韓以及等國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本土化發展。美國醫療劇以Emergency Room(《急診室的故事》)、House M.D.(《豪斯醫生》)、Grey』s Anatomy(《實習醫生格蕾》)、Monday Mornings(《周一清晨》)為代表,2010年以來,以《醫者仁心》、《心術》、《產科醫生》、《青年醫生》、《急診室故事》等為代表的一批國產醫療劇亮相熒屏,備受關注。醫療劇是醫學與社會溝通的橋樑,使患者、社會能夠更加立體地了解醫學、醫院和醫生,因此,醫療劇應本著尊重科學、敬畏生命、尊重事實、崇尚人文的原則,承擔起健康文化傳播的社會責任。

醫療劇作為大眾喜聞樂見的電視藝術形式存在,應當追求科學與藝術的統一,在潛移默化中傳播準確的醫學專業知識,滿足觀眾的健康知識訴求,提升公眾的健康素養,起到科普作用。醫療劇對健康知識的傳播會起到更好的效果,國際急診醫學聯合會主席Peter Cameron曾指出,醫療劇是對公民進行醫學知識教育的一個很好途徑,例如,社會所有人都需要學習的急救知識可以通過劇情中反覆出現的場景習得並不斷強化[1]。Emergency Room作為醫療劇的開山鼻祖,就把「professional(專業)」作為美國醫療劇最重要的特點之一,美國《時代》周刊曾以醫療劇為例進行民意調查,調查報告稱:「1994 年始播放的醫療劇

Emergency Room

,增進了公眾的健康知識。就獲取健康信息而言,觀眾很多時候更願意在劇情中接受教育,而非直接式說教。」[2]醫療劇的專業特質對編劇、製作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國醫療劇的編劇團隊(最少由6人~8人組成)有專業背景或專門的醫學顧問,製作團隊須經過醫療機構的培訓和審核,保障了劇情的專業性和場景的真實感。Emergency Room的編劇之一Michael Crichton被譽為「科技驚悚小說之父」,曾在哈佛大學文學系、人類學系、醫學院就讀,獲得醫學博士學位;Monday Mornings的編劇之一Sanjay Gupta是資深神經外科醫生、CNN首席醫療記者。國產醫療劇的專業錯誤一直以來飽受詬病,與編劇及製作團隊普遍缺乏專業背景有關,遇到難以迴避的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術壁壘,通常只能避重就輕、淺嘗輒止。雖有編劇醫院「卧底」、演員醫院「體驗生活」的努力,但或可觸及醫學的社會性、人文性,對於其專業性只是杯水車薪,難以根治頑疾。例如,心肺復甦胸外心臟按壓位置錯誤、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30∶2的比例縮減為5∶1甚至3∶1,骨折患者不經固定就轉運等錯誤。事實上心肺復甦、骨折急救、窒息急救、溺水急救等知識的普及是全民健康科普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幸福。令人欣喜的是,《產科醫生》、《急診室故事》等在專業品質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這得益於編劇的嚴謹創作(《產科醫生》編劇張作民曾是護工,劇中的典型案例都出自醫學專著;《急診室故事》編劇之一柏彤曾是護士,劇中80%以上的案例都選自真實病例)和聘請醫學專家全程監督指導並最終審查。因此,完善電視劇的審查制度,制定與醫療劇的管理相適應的政策,如拍攝中聘請醫學專家進行專業指導、開播前接受專業審核等都很有必要[3]

正確的醫療專業知識傳播可以使觀眾獲益,而錯誤的醫療專業知識傳播則會誤導觀眾,甚至造成傷害,醫療劇必須尊重科學,在醫學專業特質上保持足夠的嚴肅性。英國《每日電訊報》2011年12月3日報道,美國一位10歲的女孩和她12歲的朋友一起通過在Grey』s Anatomy里學到的急救知識挽救了母親的生命。House M.D.第1季第4集中醫院產科病房剛出生的嬰兒患傳染性疾病,通過Dr. House的診斷指出抗生素濫用可能導致細菌變異,產生超級細菌,呼籲合理使用抗生素。《產科醫生》通過很多典型案例普及了產科生育和疾病知識,如在第14集中一例羊水栓塞合併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患者搶救過程中,交代了這一產科兇險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后,在與家屬溝通的情節指出「羊水栓塞的死亡率高於86%,並可能因視網膜血管栓塞造成雙目失明等」。《急診室故事》通過緊急事件處理的示範場景、真實案例的藝術再現傳播了心肺復甦急救知識和心梗、腦出血、外傷等常見疾病診療的專業知識,如在第10集中借患者張子健的疾病診斷向觀眾普及了一類嚴重危害患者健康與生命安全的常見疾病腦卒中(中風)的前兆「頭痛、口角歪斜、言語不清、胳膊不抬」及簡單診斷方法。雖然不是專門的健康教育欄目,醫療劇通過專業性與娛樂性的完美結合,在醫療敘事的背景下將一些重要的健康知識和技能傳達給社會大眾,於維護公眾健康、促進醫患溝通都是有益的。

生命的複雜性、個體的差異性決定了醫學科學的探索性,醫學絕非無所不知,國內外一致承認的疾病確診率僅為70%,仍有很多疾病的發病原因不明,醫學也絕非無所不能,人類現在知道的疾病有5000多種,只有約1%是可以治癒的,醫學從來都只能「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2008年和2013年,北京協和醫學院張新慶教授[4]先後兩次在全國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引發醫患衝突的根本原因是「醫患溝通不到位」和「醫學的局限性」。患者難以理解醫學的局限性這樣一個科學事實,就醫期望值過高,醫療劇應在講述生命與死亡故事的過程中使受眾了解醫學,理解醫生,敬畏生命。一味地渲染醫學技術的高歌猛進,鼓吹「只要擁有最先進的技術,醫學可以讓人起死回生」,把看病等同於商業交易,是技術主義的荒誕產物。韓啟德院士曾說:「在宗教強盛、科學幼弱的時代,人們把魔法信為醫學;在科學強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們把醫學誤當作魔法。」醫療劇應貼近現實,讓醫學走下神壇,走出誤區,回歸本源。

House M.D.採用每一集講述一例疑難雜症病例的模式,Dr. House所帶領的團隊總是在不斷的誤診、探究性治療、鑒別診斷的過程中抽絲剝繭,才能使疾病的面目逐步清晰、最終確診,可謂步步驚心。如第1季第9集中演奏家John Henry下肢癱瘓兩年,被診斷為肌萎縮側索硬化(俗稱「漸凍人症」),患者決定放棄治療,Dr. House團隊先後考慮診斷多灶性運動神經病,肉芽腫性血管炎(劇中稱為韋格納肉芽腫),並進行了探究性治療,終於確診硬膜內動靜脈血管畸形壓迫脊椎導致癱瘓,只是先前檢查時被腫脹的發炎部位影響而未能顯示。雖然觀眾對House M.D.的評價褒貶不一,有評論認為其更應該被歸為一部偵探劇而不是醫療劇、Dr. House診斷疾病的方法在實踐中並不可行等,但不可否認,House M.D.以教科書式的病例集萃呈現了生命的複雜性和醫學的探索性。

現實中,疾病在幾天、數月、數年才能得到確診甚至無法確診的情況是客觀存在的,即便確診還有很多疾病是無法治癒的,醫生經常會說「對不起,我們已經儘力了」。

Grey』s Anatomy

第12季第4集中醫院緊急應對一起渡輪事故的「銀色洪流」(劇中特指老年患者群體),共40人,8人入院前死亡,6人在急診室搶救無效死亡,還有在手術或重症監護的患者,Dr. Owen和Dr. Grey專門培訓實習醫生如何告知患者家屬壞消息。《心術》開篇第1集中谷超華醫生給車禍外傷患者陳平做了急診手術,手術成功,在與患者家屬交談病情時,患者突發應激性心臟病,搶救無效死亡。《醫者仁心》中大學生患者王歡第二次腎移植手術后因多器官嚴重衰竭引起爆發性肝炎死亡。王一方教授在《急診室故事》研討會上指出該劇「劇情中展現醫療極限、全力搶救卻失效的場景特別多,這裡有大量的回天無力,生命無常」[5],如第15集中患者孟建國一經診斷「主動脈夾層」立即手術,但術中失血過多最終死亡,提示了疾病的兇險,死亡率高;第11集中急診科老主任駱一禾在確診腦部腫瘤晚期后最終決定放棄治療時說:「我了解醫學的落後和醫生的無奈,醫生真正能夠治癒的疾病,實在太少。」

不片面渲染藥到病除、妙手回春,客觀呈現醫學技術的有限性,這正是國產醫療劇的不斷進步,也契合了醫學走出生物醫學模式下的單純技術崇拜、回歸人文的時代呼籲。醫療劇發揮健康文化傳播的職能,引導社會大眾改變「到最好的醫院找最好的醫生就一定能夠看好病」的錯誤觀念,幫助樹立正確的醫療觀,認識醫學的有限性,在積極治療疾病的同時平和看待生老病死,避免期望值過高而造成的心理落差,能夠緩解相關原因誘發的醫患矛盾。

尊重事實,正視醫療差錯的不可避免性

醫療差錯是指醫療過程中出現的違背預期目標或/和醫學規範的行為,可以發生在醫療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和醫院的不同場所。醫學面對的是人的至高無上的寶貴的生命,我們總是期待醫生不會出錯,傳統的醫療衛生文化也往往以零差錯作為塑造先進個人、醫院典型的標杆之一,當發生醫療差錯的時候不主動承認,傾向責備犯錯個體,並竊喜於患者沒有察覺沒有追究,缺乏坦誠對待醫療差錯的制度建設。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醫療劇在敘事過程中應正視醫療差錯的不可避免性,尋求發生醫療差錯的原因,並致力預防和減少醫療差錯。

Monday Mornings中311會議室召開的病例研討會有很多聚焦醫療差錯的探討、批評與質詢。第1集中被同事稱為「007」(意即合法的殺人者)的Dr. Martin對因髖部疼痛就診的長跑愛好者Mary Michaelidos僅進行了對症治療而沒有進行任何檢查,患者四個月後因髖骨破裂急診,已是骨癌晚期,入院3周後去世,醫院作出了取消其行醫資格的嚴厲處罰。第1集中另一位醫生Dr. Wilson接診了一位MRI檢查顯示顳葉腫瘤的7歲男孩Quinn McDaniels,當天上午手術,術中患兒失血過多死亡,院方事後調查得知患兒從未見過的生父患有一種遺傳性出血性疾病,Dr. Wilson有「忽視搜集全面的家族病史」的過錯,同事安慰他「你有過失,但我們都難免犯錯」,而Dr. Wilson最終決定向孩子的母親坦白過錯。兩個案例不同的結局讓我們思考其中的區別,Dr. Martin在行醫過程中經常性地出現醫療差錯才會被稱為「007」,表明他並不具備做醫生的整體素質,而Dr. Wilson作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311會議的質詢使其深切自責,從而在以後的工作中避免類似錯誤,做得更好,正所謂「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Grey』s Anatomy第11季第21集,腦外科專家Dr. Derek Shepherd意外車禍,賺足了劇迷的眼淚。身為一名優秀的神經外科醫生,Derek在被送入醫院時喪失語言能力但意識清楚,判斷自己顱內出血,年輕的接診女醫生對Derek的傷情做出了正確判斷,安排腦部CT檢查,但是上級醫生認為患者腹腔出血,堅持馬上進行剖腹探查手術而沒有進行頭部檢查。術中發現腦出血后呼叫當日值班的神經外科醫生,一個半小時方到手術室,Derek已經腦死亡。對於伴隨該劇十年(2005年~2015年)的Derek永遠離開,筆者亦經歷了「從憤怒,到悲哀,到不舍,到思考其背後的倫理意義……到釋然」的過程,編劇Shonda Rhimes的安排一方面體現了醫療差錯的不可避免性,另一方面刻畫了一個玩忽職守、漠視生命的庸醫。

醫療劇以其豐滿的戲劇張力觸痛我們的心靈,引發我們的思考,我們會十分惋惜,為Derek,也為醫學實踐中很多這樣的患者。醫生首先是人,任何人都會不可避免地發生失誤、會犯錯,需要說明的是,應該嚴格區分醫療差錯與玩忽職守兩者的本質區別。Derek死亡案例中接診醫生盡己所能搶救患者,但由於判斷失誤造成治療延誤,屬醫療差錯的不可避免性;而姍姍來遲的神經外科醫生卻屬職業精神缺失,玩忽職守,完全可以避免。

醫療劇在引導社會大眾正視醫療差錯不可避免性的同時,提出了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醫療機構應該如何應對醫療差錯?是尊重事實、誠實面對、主動告知,還是迴避事實、隱瞞掩蓋、被動防禦?《心術》第12集中杜醫生接診一位醉酒男子,眼部外傷,劇烈嘔吐,杜醫生讓患者先去眼科診治而造成患者腦出血延誤治療而死亡,上級醫生蘇醫生與杜醫生修補病歷「患者神志清醒,無噁心嘔吐,否認全身疾病」,事後科室進行了「關起門來」的病例討論,醫院給出將杜醫生調離臨床工作崗位的處理。《急診室故事》第13集中剛獲得處方權的住院醫生左洛誤給高血壓患者陳桂芝「鹽水」輸液,且漏診心梗,使患者險些喪命,急診科關主任與左洛單獨交談后要求她「引以為戒」,並告知「這件事不出這間屋子」。國產醫療劇相對客觀地反映了現實中醫療機構掩飾醫療差錯的慣常行為模式,引人深思,但醫療劇「只擺事實不講道理」、引而不論的做法反而會造成社會大眾對醫方的信任危機,加劇患者由於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不滿情緒。

面對難以避免的醫療差錯,對患者遮掩隱瞞事實,對當事醫生不分原因給予開除、停職、罰薪等處分都是不可取的,吳英旗[6]指出應當學習美國的公開揭露機制,將對待醫療差錯的理念從「風險管理」走向「患者安全」,培養開放、誠實、資訊透明、信任、支持、重視患者安全的醫療環境。醫療衛生部門應嚴謹求實,在完善相應制度和規範、引入醫療事故保險、誠實告知醫療差錯等方面不斷努力。專業精神是專業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逐漸積累的一種對專業社會責任和專業人員的行為規範的總體認識,醫學專業精神包括「把患者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的核心思想和以核心思想為指導的涉及醫學專業基本方面的行為規範,例如,如何對待醫學科學、如何進行醫學研究、如何對待醫療差錯等[7]。醫學專業精神是醫學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醫療劇在醫務人員的人物塑造上應崇尚人文,注重醫學專業精神內涵的挖掘。

Emergency Room把「personal(人性)」作為美國醫療劇最重要的特點之一,House M.D.Grey』s AnatomyMonday Mornings等劇在科學與道德的矛盾、醫學與人性的對峙中塑造出了一批個性鮮明、豐滿生動的醫生群體人物形象,在生命倫理、價值理念的深刻探析中展現醫學的人文情懷。國產醫療劇聚焦醫患關係,傾向樹立醫生的英雄主義完美形象,對觀眾進行正面的價值引導,成為患者的理想期許、醫生的榜樣典範,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醫者仁心》中的鐘立行,《心術》中的劉晨曦、霍思邈,《產科醫生》中的肖程、何晶,《急診室故事》中的蘇儷、汪曉寒……這些藝術形象隨著電視劇的熱播深入人心,有患者在《醫者仁心》播出後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要求掛「鍾立行」的號。

但是,樹立標杆式的人物形象,須先理清「標杆」的核心,是對專業精進的追求、對患者的人文關懷,這正是醫學專業精神的內涵。「標杆」絕不是拔高,不是不眠不休的「超人化」、贈醫施藥的「聖人化」。也就是說,醫療劇在人物塑造上要避免醫學專業精神的泛化,不應過分渲染自我犧牲、無私奉獻等超義務化行為,這不應成為社會對醫務人員的普遍期望。美國醫療劇大多展現了醫生高強度的工作狀態,同時也有Grey』s Anatomy,Monday Mornings中醫院為了保障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強制要求醫生適時休息的情節。《急診室故事》第1集開篇就以連續工作36小時后仍需堅守崗位的蘇儷醫生展開了急診室的高密度、快節奏敘事,國產醫療劇一方面應真實反映醫生群體的工作狀態,另一方面應警醒社會,醫生不是超人,連續緊張、忙碌的工作會增加醫療差錯的發生率。《心術》中醫務人員為身無分文的骨癌患者(鋼絲男)、來自偏遠山村的先天性家族遺傳腦血管畸形患者賴月金慷慨解囊、無私募捐,《急診室故事》中汪曉寒醫生、護士長劉亞萍自掏腰包接濟患者,蘇儷醫生給患者買營養品,太多類似的情節,看似溫情脈脈,實則脫離實際,反映了對醫學人文關懷概念的淺層物質化。醫療劇應挖掘醫學專業精神的深刻內涵,在承載生死疾苦的醫院中注重對患者的尊嚴、權利、照護等精神層面的關懷,並延伸探討醫療救助中一些社會現象的根源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對於流浪人員、貧困患者的社會救助,醫療保障的可及性,醫務社會工作的介入,急救中心設立慈善基金的探索等。

綜上,醫療劇作為社會健康文化傳播的主陣地,前路依然漫漫。美國醫療劇以其獨特的魅力在擁有特定的受眾群體,但其傳播並非主流行為,且美劇更多反映的是西方文化。近年來,國產醫療劇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對健康文化傳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有諸多不足之處,亟待借鑒他國發展經驗,制播根植於文化背景、具有本土特點的精品醫療劇,承擔其應有的社會功能。

參考文獻

[1]文衛華.以專業水準講好醫療故事傳遞價值關懷:國產醫療劇的現狀與思考[J].電視,2015(8):61-65.

[2]鄭文華.電視劇對於科學的傳播[J].電視研究,2015(1):70-72.

[3]袁鈺,伍林生.淺析國內醫療劇的媒體責任[J].醫學與哲學,2015,36(5A):93-95.

[4]張新慶.是什麼導致醫患漸行漸遠[N].健康報,2013-12-20(5).

[5]魏婉笛,孟小捷.《急診室故事》:將醫療劇的理想照進現實[N].健康報,2015-01-30(6).

[6]吳英旗.坦誠對待醫療差錯與醫患糾紛的處置:以患者安全為視角[J].醫學與哲學,2016,37(2A):51-52.

[7]杜治政.關於醫學專業精神的幾個問題[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7,28(3):5-9.

醫學空間-讓連接有價值

四大主版塊:MS.TV,醫學文獻,行業資訊,醫友圈

關注

·EN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