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抑鬱了,我該怎麼辦?

近日由於在公眾號連續發了幾篇關於抑鬱的文章,不少網友在公眾號留言詢問「孩子抑鬱了,我該怎麼辦?」「孩子抑鬱不上學,我快崩潰了,怎麼辦?」等類似問題。有的孩子是出國留學,不能適應環境而抑鬱,長期不能療愈,家長很苦惱;有的孩子是在聯考前壓力過大而抑鬱,休學在家,長期不能療愈;有的是孩子國中出現抑鬱,面臨中考,不能上學而煩惱;有的是孩子到國外讀研不能完成學業,出現抑鬱回國,無法繼續學業,又不能工作,而苦惱。

其實這些問題恰恰是我最近幾年遇到的最多的青少年心理問題,也是我目前一直在做著諮詢的案例。這些案例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每一個又不盡相同。很多出國留學的孩子往往是聯考沒考好而出國,或者孩子自己想遠離父母而出國,或者是父母想把孩子送到國外長本事,或者是孩子自己很要強為了爭面子而出國,也有在國內一門心思學習,成績很優秀但人際交往能力很差的孩子出國不能適應。關鍵是這些抑鬱的孩子就診后被診斷為抑鬱症,服藥治療,情緒很快穩定,可是,一到要復學就複發。當然,也有一些孩子無論藥物治療還是電療似乎效果都不好,情緒不穩,不能出門,不能復學,常常出現嚴重自殺想法,父母只好有一人陪同,日夜監護。這些孩子,常常會沉浸在網路遊戲世界,不願出門,不遠看醫生,更不願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這些都讓父母心焦火燎,而又無可奈何,各種藥物治療效果都不好,最後只好任其自由自在,不再逼孩子上學,可是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錯過上學時機,內心又無比著急。

有些抑鬱的孩子願意尋求心理治療,但不少孩子不願見心理醫生,也有一些孩子經過幾種傳統方法的心理治療效果不好,總之,這類青少年抑鬱症會讓整個家庭陷入困頓和無奈之中。父母開始四處求醫或者查閱資料,開始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錯誤,有的開始向孩子認錯檢討,有的不敢再向孩子發脾氣,可是,父母的這些改變都是為了「治療孩子的病」,按照某些孩子的話說「他們都是暫時的改變」「他們都是裝模作樣」「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當孩子出現抑鬱之後,父母到底該怎麼辦呢?雖然每個家庭不一樣,但是,還是有一些規律的。想在此和家長們分享一下我的臨床經驗,也算統一回答大家的提問。我想用幾點概括我的想法,當孩子抑鬱后,家長需要做以下幾點:

首先,孩子抑鬱后,不要諱疾忌醫,也不要病急亂投醫。抑鬱症是目前非常常見的精神障礙,人終生患病率達到了6%左右。美國有幾任總統都是抑鬱症患者,英國首相丘吉爾也是抑鬱症,更不用說小崔、張朝陽、任正非等當代名人,他們目前還生活工作的很好。抑鬱症的診斷有嚴格的臨床標準和國際治療指南,臨床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已經比較成熟,當然,由於精神障礙的特點,目前還沒有生理、生化、病理等客觀的診斷指標,也不能確保能百分之百治癒,還有一些藥物有明顯的副作用,也有一些心理治療師不夠成熟和規範。儘管如此,孩子患了抑鬱症首先要帶孩子到精神衛生專科醫院就醫,明確診斷,根據情況,及時治療,最好能夠雙管齊下,藥物治療加心理治療。而不要病急亂投醫,臨時抱佛腳,到處燒香拜佛、請菩薩保佑、請巫婆神漢施法、請風水先生調整風水,也不要到某些百度競價排名靠前的私營醫院,或者在網路四處打廣告的小醫院就醫。他們往往用誇大療效的廣告吸引患者家屬,他們會用所謂的神經遞質檢測儀器評估、用所謂國際最新治療儀器、用所謂無毒副作用純中藥製劑來治療抑鬱症,而且有的醫院公然打廣告保證絕對治癒而終生不複發。這些迷惑人心的坑蒙拐騙的醫院,開始瞄準難治的抑鬱症患者,往往讓患者既花了錢又耽誤了時機。推薦您讀讀《我的抑鬱症》(王安憶翻譯,崔永元作序推薦,南海出版社)。

其次,孩子抑鬱了,需要傾聽和陪伴。我曾經在前面一篇文章中提及這個觀點,孩子抑鬱,往往與孩子成長的原生家庭環境有一定關係,特別是與父母的互動關係、依戀類型有關。很多抑鬱的孩子會說自己沒有快樂的童年,有一個經常指責、要求嚴格的父親或母親,或者父母在孩子兒時把孩子託付給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照看,或者曾經有過國小低年級寄宿的經歷,或者父母忙於工作,把孩子留給一個個保姆照看,或者父母經常當著孩子面爭吵或家暴,或者父母離婚大戰時忽視了孩子的感受等等。當然,這些過去的經歷不能改變了,創傷的記憶無法消除了,但是,與孩子的互動模式可以儘早改變。要從控制型、指責型、忽視型、講道理型父母改變成積極傾聽、耐心傾聽、溫和陪伴的父母。積極傾聽意味著傾聽而不評價,更不指責,換位思考,感同身受,學會重複和澄清孩子表達的感受與需要。而且,父母這樣的改變,不能僅僅是當著孩子的面而改變,而是發自內心的成長改變。有的孩子也許會在父母改變初期不相信父母真的改變,有的甚至開始對父母有攻擊性語言,有的孩子不聽父母的話。父母需要接受諮詢,學會慢慢改變,因為父母幾十年形成的行為習慣確實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變的。建議您看看《非暴力溝通》,學會傾聽和溝通。

第三,孩子抑鬱了,需要心理諮詢與治療。一些父母在孩子抑鬱后只是認為是孩子的大腦疾病,只是相信藥物治療,往往讓孩子感到抑鬱症是自己的標籤,產生病恥感,而且,父母看不到自己的影響因素和自己改變的必要。有些精神科醫生由於缺乏心理治療的訓練,也過分強調藥物治療,忽視心理治療,特別是藥物治療有效之後,更覺得抑鬱症只是大腦功能性疾病,如同感冒一樣,吃了葯就好了,這也容易誤導家長和孩子。希望家長多多上網查看抑鬱症相關心理健康科普知識,了解抑鬱症常用的有效心理治療理論與方法,了解心理諮詢與治療的過程,積極配合心理治療或心理諮詢。目前在三甲綜合醫院都有心理科門診,越來越多的醫院有精神科或臨床心理科,有的稱為身心科、神經心理科。這些科室大多有心理治療師可以開展心理治療,當然,由於目前心理治療價格太低(每次40-60元),醫生或治療師一般不太喜歡做心理治療。隨著心理健康服務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衛計委出台《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以後,越來越多的醫院會注重培養優秀的心理治療師,心理治療也會越來越規範,當然,治療價格也會逐步提高,現在有些醫院已經提高到了每次500-2000元。也有一些諮詢師或心理專家在諮詢中心或專家工作室等非醫療機構開展心理諮詢服務,這些機構不能診斷,不能開藥,主要配合藥物治療的同時開展心理諮詢。由於心理諮詢師隊伍良莠不齊,家長在尋找心理諮詢師的時候需要了解諮詢師的個人資質與受訓背景,了解機構的管理是否規範,最好尋找有精神科實習或工作經驗的心理諮詢師或心理諮詢專家。某些諮詢師只是寫過幾本心理科普書或暢銷書就自封為專家,其實未必有豐富的臨床諮詢經驗和規範的訓練與督導。推薦讀讀《走出抑鬱(第二版):讓藥物和心理治療更有效》(奧康納著,輕工業出版社)。

第四,孩子抑鬱了,家長也需要心理諮詢與治療。在孩子做心理治療或心理諮詢的同時,家長最好也參與心理諮詢與治療,特別是當孩子同意與家長一起諮詢或治療時,可以開展家庭心理治療與諮詢。孩子的抑鬱症有它的心理功能,往往這是家庭系統出現問題的徵兆,也是需要家庭做出改變的信號。因此,家庭治療或配合孩子諮詢或治療,父母接受諮詢與治療非常重要。諮詢師或治療師會幫助家長看到家庭系統出現問題的模式,幫助父母覺察親子互動關係中需要改變的方式,或者幫助父母覺察夫妻之間的交流互動模式。通過父母或家庭的改變,孩子的抑鬱往往也會得到緩解或療愈。目前比較有效的家庭治療方法有系統家庭治療、結構式家庭治療、薩提亞家庭治療、認知行為家庭治療,當然,後現代的治療方法有的也很有效,如敘事療法、焦點解決療法、合作對話等,第三代認知行為治療的方法也很有效,特別是對於抑鬱症的複發有良好的預防作用,如接納承諾療法(ACT)、正念認知療法(MBCT)。建議您讀讀《抑鬱的自我療法:用接受與實現療法走出抑鬱》。

第五,孩子抑鬱了,家庭氛圍需要慢慢調整。孩子抑鬱了,對於家庭來講是一個很大的事件,甚至是衝擊性事件、危機性事件,特別是孩子常常提出要自殺,父母往往會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時間一長,父母就會出現崩潰的感覺,甚至自己也會嚴重失眠、焦慮、抑鬱了,有的父母開始逃避、夫妻之間開始互相指責,甚至有的婚姻因此解體。因此,家庭氛圍需要在醫生或心理專家幫助下,進行穩定化、正常化調整。家庭的生活節律需要逐漸恢復,家庭的業餘活動需要慢慢豐富起來,一家人的遊戲或運動活動需要多起來,一家人外出就餐或在家聚會要多起來,增加一些文娛活動或閱讀、看電影、彈琴、唱歌等活動。隨著孩子情緒穩定,父母的工作也需要慢慢調整,逐漸恢復常態。當然,父母如果是工作狂,則需要調整,減少加班與出差,確保周末與晚上陪伴孩子。隨著家庭環境越來越輕鬆、家庭氛圍越來越溫暖、家人關係越來越和諧、家中親情與愛的情感表達越來越濃厚,孩子的抑鬱就會慢慢失去根源,孩子的想法也會越來越積極,情緒越來越穩定。推薦您讀讀《我戰勝了抑鬱症丨九個世界名人走出抑鬱泥沼的感人故事》(格雷姆.考恩著,人民郵電出版社)。

第六,孩子抑鬱了,不妨和孩子一起練習正念。如果孩子抑鬱癥狀在藥物治療后得到了緩解,情緒基本穩定,家長害怕複發,擔心終生用藥,不妨參加一些正念訓練培訓。正念訓練越來越在國內受到各界歡迎,抑鬱症的治療也越來越多地使用基於正念的相關療法,正念,能夠幫助您和孩子學會客觀而不評價地觀察內心世界的變化,對自己內心世界更加了解,轉變自己應對生活壓力的方式,覺察當下,呵護身心。正念訓練,能夠預防抑鬱症的複發。如果不能參加正念訓練,不妨在網上搜索一下正念訓練的指導語,或自己學習一下。推薦您讀讀《穿越抑鬱的正念之道》(馬克》(馬克.威廉姆斯著,機械工業出版社),《正念生活,減壓之道》(鮑勃.斯塔爾著,江蘇美術出版社),《正念的奇迹》(一行禪師著,中央編譯出版社)。

希望有孩子抑鬱的家長,能夠看到窗外雖然春寒料峭,但是,春天已經不遠,白雪下已經孕育著生命花蕾。孩子的抑鬱症,為家庭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成長機會,讓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讓家庭更加和諧,為未來的幸福奠定了基礎。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您會感謝孩子的抑鬱症,因為孩子的抑鬱症,讓你更加深刻地認識人類的抑鬱心理現象,學會如何愛孩子,如何呵護婚姻,如何處理危機,讓家庭之樹更加健康地成長。

作者:祝卓宏,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教授,註冊心理督導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