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以歷史經驗為訓的海綿城市

本文作者百瑞雋思首席合伙人兼創始人百瑞 Barry Wilson 是城市化和環境規劃領域知名的國際專家、教授、可持續發展倡導者,擁有超過25年的執業經驗。他主導設計過近百項遍布全球的獲獎項目,並作為政府部門的專家顧問及開發項目評委。百瑞主張運用數據化的市場研究,以「公眾參與設計會議」的形式開展社會回饋式的可持續設計理念。

海綿城市是當下盛行的一種發展理念,在解決城市規劃領域接連不斷的癥結時,尤其流行。歷史的警鐘長鳴多年,但人們卻充耳不聞。終於,老舊的認知改頭換面以全新的姿態呈現於現代社會。

紐約中央公園,奧姆斯特德的海綿「曼哈頓」 (圖片: airport2park.org)

對許多亞洲城市居民來說,洪水泛濫的街道正逐漸成為一種生活常態。一半以上的亞洲城市人口都居住在泛洪平原與低洼沿海地帶,包括廣州、胡志明市、曼谷、馬尼拉、雅加達、達卡和加爾各答等大城市。近年來,洪災發生的頻率及嚴重程度有增無減,隨著氣候變化不斷加劇,這種局面將愈發嚴峻。然而,快速的城市化進程正嚴重加劇氣候問題。亞洲的城市人口將在2050年增加64%左右。單單就而言,目前人口超過一百萬人口的大城市至少便有100座。在印度,預計城市化率將於2050年達到55%。洪災不再只是洪水頻發的平原地農民需要面對的難題;6.8億城市居民都將面臨水的懲罰,因為城市不受約束的發展擴張,是以犧牲農田、森林、溪流及池塘為前提的。城市的發展是在不考慮土地管理,不尊重、不關心自然力量,與傳統經驗背道而馳的條件下進行的。

2016年7月,武漢遭受洪災 (圖片:路透社)

武漢市地處長江流域泛洪平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去年,該市遭遇了一場特大風暴,造成多人死亡、8萬名城市居民遷徙撤離。儘管不久前,武漢僅差分毫便可入選《全球前100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但對這座素有「百湖之城」稱號的城市而言,這場混亂僅僅只是一場持續數周的洪災中一小部分。全國180多人因其罹難,影響波及26個省份的3200萬人口,經濟損失高達500億人民幣(相當於70億美元)。如今,這樣的情形預計將成為常態。可事情又是怎麼發展到今天這一步的呢?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傍水而居。河流仿若人類的命脈,可促進貿易往來、農業發展,並提供資源。然而,智慧的先祖們知道:不可直接在澇原地帶搭房建屋,於是他們通常都選擇在高地上謀求發展,並在易被水淹的土地上種植作物。

俄克拉何馬州,不利於雨水滲透的典型案例之一 (圖片:pottstowntrees.org)

混凝土與瀝青築就的現代城市,受到了社會傲慢無知的影響。整個社會深受誤導,誤以為自然環境的平衡狀態無關緊要,可由新科技和控澇工程體系取代,如地下排水管道、儲水槽及隧道系統等。這樣的體系固然有用,卻不免價格高昂、靈活度低、作用有限,無法取代自然系統的功效和平衡。

政府為滿足城市化發展熱潮的需求,心急火燎地增建道路、房屋、工廠及商鋪,對「因地制宜」的基本發展概念視若無睹。他們一時興起,把原本刻意空出來、限制開發的低價農業用地加以開發利用。於是,高度工程化、高價值、高風險的城市建築在原地興建起來。

可這樣的發展規劃不僅不負責任,而且還佔用了養育城市激增人口最適宜的土地。

波士頓綠寶石項鏈公園系統(圖片:mauricio.carvalho)

弗雷德里克•勞•奧姆斯特德 (圖片:olmsted.org)

老一輩人的智慧

回顧上一場發生在19世紀下半葉的城市化熱潮,當時,新科技的出現使得工業化進程迅速加快,需要大批工人進城務工。而殘酷無情的換班制又要求他們住在工廠附近。在美國,費城、波士頓及紐約等城市的人口在這一段時間內激增。交通阻塞、污染、犯罪、疾病一時間成為了普遍存在的難題。這個時候的理論家紛紛開始開發規劃模式,以緩解城市化快速發展所造成的問題,同時政府很快也認識到為城市工人階級提供健康環境的必要及益處。曼哈頓的中央公園、布魯克林前景公園、波斯頓綠寶石項鏈公園都處在控制水流的工程方案的中心,也充分彰顯了弗雷德里克•勞•奧姆斯特德作為一代「景觀建築師」的傑出成就:在城市中心營造綠色空間,來處理重大的排水問題。

后灣沼澤開發區 (圖片:波士頓公共圖書館

1882年,波士頓渾河疏浚工程。(圖片:muddyrivermoc.org)

19世紀70年代的波士頓后灣沼澤是一片潮漲潮落的鹽鹼灘。隨著周邊城市的建立,這裡變得臭氣熏天,而且極易遭受洪水侵襲。奧姆斯特德面臨的挑戰是衛生工程方面的:修建蓄水池,以收集雨水,並將污水引流到后灣沼澤,如此,沼澤地的生態健康方能恢復。奧姆斯特德重塑地貌,在一大片低洼沼澤地之間開闢了一條蜿蜒的溪流,精心設計出了一片渾若天成的新地貌。他將后灣沼澤與渾河(Muddy River)沿岸「綠寶石項鏈」公園群的其他部分連接在了一起。綠寶石項鏈公園的設計展望在於,所有人皆可遠離城市生活的喧囂、污染和擁擠,在這片公共場所尋得慰藉。他還設計了一些小路和車道,將公園與附近生氣蓬勃的社區連在一起。

后灣沼澤的建設 (圖片:Synthetic.landscapes)

20年前的后灣沼澤(圖片:Synthetic.landscapes)

大約就在這個時候,各色各樣的規劃職業產生了,而景觀設計師一職的興起則是由於行業先驅弗雷德里克•勞•奧姆斯特德的積極倡導。從業者始終需對現存的社會及環境體系進行系統性調查,形成一定認知,以引導並適應未來變化,其從業範圍包括場地發展規劃、雨水管理、環境恢復、公園規劃與娛樂設施規劃、視覺資源管理與綠色基礎設施規劃等,所有這一切都包含了不同規模的設計、規劃及管理。當然,這絕非花園設計。150年來,景觀建築業的主導性發展決策思路一直是以「可持續性」為核心。這一向是該行業的「標準化思路」。隨著目前全球步入環境危機,「可持續性」再次成為了賣點。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二戰後的歐洲。該地通過住房計劃和開發新城迅速開始了重建工作。伊恩•麥克哈格是當時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蘇格蘭景觀建築師及城市規劃師,也是一位家喻戶曉的電視台主持人。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期間,他任教於賓夕法尼亞大學,並主持電視脫口秀節目 《我們居住的小屋》。他率先提出了「生態規劃」的理念。他在1969年出版的著作《設計結合自然》,迄今為止仍是景觀建築、土地使用規劃方面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伊恩·麥克哈格 (圖片:AZ Quotes)

麥克哈格主張「人與自然相互聯繫」的生態情感一說。

麥克哈格主張「人與自然相互聯繫」的生態情感一說,力爭以更充分巧妙的方式,在與周遭背景、氣候、環境保持一致的情況下,設計出宜居的環境。這是景觀設計的真諦,與奧姆斯特德奉行的設計理念不謀而合,後者認為「設計的目的不是讓觀者鑒賞自己的作品,而是讓他們身在其中而無所察覺」。麥克哈格曾在數個重要的專家組及委員會任職,包括極富影響力的1966年環保與自然美觀白宮委員會等。期間,他結識了小瓢蟲•約翰遜和勞倫斯•洛克菲勒等大人物。麥克哈格本人強烈反對城市工業化及現代化衍生的不良傳統,那既傲慢無知,又具有破壞性。他將這種風格描述為「佔有與毀壞」。

首爾城市環境的變化 (圖片:Seoul Solution)

回望歷史,的近鄰——韓國曾在1960年代末朝鮮戰爭后啟動了一項經濟發展計劃,最終卻因此遭受了城市化發展加快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單從這方面而論,韓國無疑是引以為鑒的絕佳案例。

首爾城區面積及農業種植面積的變化對比 (圖片:Seoul Solution)

工業化的影響讓韓國城市人口激增,其中尤以首爾為甚,且不出所料的是,在該過程中,許多基礎設施問題、污染問題及環境問題也隨之產生,影響了市民們的日常生活。在1970年代與1980年代期間,韓國房地產開發商逐漸將目光從建成區轉移到了開發程度低的低洼地帶,進行場地與土地開發(半坡、蠶室、天安、阿姆薩、四合、金浦、連山、希林、長江平、古羅、莫東等)。這是一項高危政策,而且在開發這些新土地資源時,開發商也並未充分考慮到豪雨防範設施的修建,結果導致洪水頻發。

首爾內澇積水(圖片:Seoul Solution)

首爾雨水滲透率的變化 (圖片:Seoul Solution)

城區自然土地、綠化帶及農田的流失,減少了可滲透的綠地面積。1962年,首爾人口總數為250萬,非滲透性地表面積比率為7.8%,而到了2010年,首爾人口總數為1000萬人口,非滲透性地表面積比率卻達到了47.7%。豪雨產生的地表徑流最終流向低洼地帶(11%(1962)——52%(2010))。首爾共有4萬套地下室位於易發洪水的低洼地帶。漫入這些地下室的大量雨水所產生的地表徑流亟待處理不說,由於地下室排水管道的位置比公共排污系統低,每逢下雨,污水便會堆積,並大幅迴流。

洪災造成的經濟損失,首爾 (圖片:Seoul Solution)

在2010年及2011年的特大洪災發生前,韓國在防洪方面多專註於防洪工程設備。洪災發生后,韓國政府出台計劃,投入重金以改善城市的防洪措施。新型防洪策略將自然環境狀態納入了考慮,並會進行相應調整,同時,由於發動了居民從微觀層面將損失最小化,城市面對災害時也更有準備、更積極了。

首爾土地使用情況的變化 (圖片:Seoul Solution)

首爾運用了一種水循環系統來恢復自然水循環過程,並增加土地的吸水量。先是拆除了高速公路,然後又開鑿了地下河流,如清溪川等。首爾安裝了存貯及利用雨水的相關設備,提高了公路及人行道的滲透性,也方便了公民對雨水加以利用。這種新型雨水管理方式減輕了現存排污系統及雨水泵站的負擔,使得城市在面對洪災時準備更為充分。首爾通過改變防洪政策,由簡單防洪步入了綜合考慮環境、城市規劃及交通等多種因素的新階段,同時也意識到,洪災的發生主要和降雨量、地理條件、土地使用情況及排水系統多方面相關。

由洪災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損失, 首爾 (圖片:Seoul Solution)

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全球範圍內的暴風雨天氣將變得愈發惡劣頻繁。城市結構應從一開始就規劃設計好,以確保地表徑流得以減緩、儲存並逐步釋放,從而避免了洪水突發,就像19世紀的奧姆斯特德所做的那樣。而到了21世紀,為何這樣基本而傳統的認知卻完全被政府、規劃者及工程師忽視了呢?

新轉變

2015年9月,政府直截了當地批准了16個「海綿城市」的試點建設。這是一種環保的替代性工程化城市解決方案。這16個城市,北至50萬人口的西咸新區,南達1000萬人口的重慶,都需對自身基礎設施進行更新改造。政府將連續三年為上述每座城市撥款4億人民幣(6300萬美元),以實施相應工程。

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布局而言,的城市其實都一向治水有方,尤其在長江泛洪平原拔地而起的城市更是如此。數千年來發展出的土地管理制度,與人們反覆摸索總結出的經驗教訓,使得人能夠在安全之地定居,一方面防止土壤遭受侵蝕,另一方面又方便引水灌溉田地。但在過去30年的土地掠奪性經營階段,這樣的經驗教訓卻被拋置一旁,由水壩、防洪堤、柵欄、隧道等工程大行其道,結果導致了大型洪災的發生。那麼,今天的終於從首爾的例子中蘇醒覺悟了嗎?又或者說,一切已經為時過晚?

景觀建築師們沒有沉默,一直在全球範圍內譴責「發展當先」的作風。然而,正如景觀建築師佐佐木英夫所警示的那樣,景觀建築是一個不起眼的行業,缺乏一定影響力。在工程學和建築學佔主導地位的局面下,景觀建築師們通常只能秉持觀望態度,提供景觀綠化方案或「表面裝飾」方案。這種情況在尤甚。在這方面的規劃上幾乎沒有任何正式教育,這一行業也缺乏監管和執業認證。直到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城市「應該像海綿」后,這一名詞才突然間在建築師、工程師和城市規劃師中間流行開來。

水災風險地圖 (圖片:氣象局)

俞孔堅設計的哈爾濱群力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圖片:Turenscape)

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教授俞孔堅是景觀規劃領域的一位傑出人物。他成功向世人展示了景觀建築業的標準「可持續」方案。他與麥克哈格同為校友,皆畢業於哈佛設計學院。數十年來,他一直熱衷於向外闡釋麥克哈格的社會生態規劃思路。在《景觀規劃的安全模式:以華南一例說明》論文中,他最先對該規劃思路進行了大致說明。現在看來,俞孔堅的大力倡導及麥克哈格反覆誦念的「經文」終於奏效了。政府、開發商及規劃師終於逐漸意識到過去20年裡非理性、不平衡發展所造成的城市問題了。在這一點上,俞孔堅值得讚揚!

景觀建築師具備獨特技能,在全球發展的下一個至關重要的十年裡,能夠規劃並引導城市化發展的相關工作。他們對社會、環境及經濟過程的平衡有著全方位的了解。這意味著,城市建設這棵決策樹的根部需要他們,他們也不應只做枝頭的花朵。如今,是時候讓景觀建築師們走出職業舒適區,投入其他領域,如引導政府、推動商業、發展教育、提供醫療保健等,去充分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了。他們的專業知識既要通過政府高層,納入到跨國企業的董事會會議室中;也要由城市領導者領頭,通過休閑與傳媒普及大眾。這是當今社會需要看到的。

奧姆斯特德 波士頓2015,設計師的無形之手。圖片:Bikeable

這一職業的產生及發展是為了解決過去西方工業化發展及戰後城市化進程中產生的城市化危機。那一時期出現的行業佼佼者皆為高瞻遠矚的領導者及雄辯家,他們有能力說服決策者,令其相信自己提出的科學平衡發展思路的價值。而在這個危機當頭、天翻地覆的新時代里,一切大不同了。是時候再認真聽取景觀建築師們的意見!

[1]

[2] 2016 Arcadis Sustainable Cities Index ranks 100 global cities on three dimensions of sustainability: people, planet and profit.

[3]

[4]

[5] https://seoulsolution.kr/en/content/seoul%E2%80%99s-flood-control-policy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