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雪頓節與藏戲,那些不得不說的事兒……

放假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一轉眼,

雪頓節的假期已過去一大半,

你的雪頓節過得怎麼樣啊!

有種說法:

每逢雪頓節,必看藏戲,

那麼,這個雪頓節,

你有沒有去羅布林卡大舞台、宗角祿康公園看藏戲呢?

你對藏戲了解多少呢?

藏戲簡介

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

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2006年5月20日,藏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那麼藏戲是如何產生的呢?

藏戲有哪些傳說呢?

藏戲的傳說

傳說過去,雅魯藏布江上沒有什麼橋樑,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於是年輕的僧人唐東傑布不畏辛勞,跋山涉水,廣泛地向民眾講明了搭橋的意圖,贏得了許許多多的信賴和政府官員的支持。終於於1430年在雅魯藏布江上首次建成曲水鐵索橋。在建橋過程中,他發現民工中有七個能歌善舞的姐妹(有說七兄妹),遂在白面具戲基礎上,吸收佛經中傳說和民間傳說故事中帶有戲劇因素的內容編排表演節目、設計唱腔動作和鼓鈸伴奏,指導七姐妹演出,藉以宣傳宗教,為行善修橋募集資金(行善積德)。七姐妹天生麗質、舞姿輕盈、歌聲優美動聽,觀者以為仙女下凡,贊其為「阿吉拉姆」(仙女)。以後藏戲被稱作「阿吉拉姆」,亦由此而得名。

就這樣,身無分文的唐東傑布在雅魯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鐵索橋,同時成為藏戲的開山鼻祖。

至今在許多藏戲演出場地,看戲的觀眾首先要在唐東傑布的像前敬獻哈達,以示謝恩;在唐東傑布的故鄉,甚至還保留著一種傳統儀式,每逢大家觀看藏戲表演時,都要帶一些青油和羊毛,將這些禮物送給戲班子,表示用青油、羊毛擦在鐵索上,以保存好唐東傑布所建的(早不復存在的)鐵索橋,使其不銹,永存於世。

每次看藏戲,都被花花綠綠的臉譜弄的有點蒙

這些臉譜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藏戲不同面具的意義

藏戲面具又叫「葩」,是藏族同胞在跳舞時戴在頭上的裝飾品。藏戲面具與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帶有濃郁的世俗傾向和民間色彩。藏戲面具一般比較簡單,人們可以輕易地從面具的造型和色調上區別人物的性格,就顏色而言,京劇臉譜和藏戲面具的象徵意義卻有很大不同。

黃色:黃色面具代表容光煥發,知識淵博,至高無上,地位等級優越。一般情況下黃色面具代表的都是僧侶活佛形象。

紅色:紅色面具象徵至高無上的權力,代表文韜武略智勇雙全,內務外事指揮自如。正常情況下,深紅色面具是國王的專屬面具,而淺紅色則是大臣的象徵。

藍色:藍色面具象徵英明果敢而又無所畏懼。這正是藏族勇士的最大特徵。

白色:藏戲中的白色面具表示人物性格純潔善良溫和,無害人之心,意味老者長壽,少者無理。

綠色:藏戲中的綠色面具象徵賢良智慧,美貌端莊,屬於度母或空行女化身的女子。

雪頓節期間有名的「八大藏戲」是什麼?

八大藏戲

《智美更登》

《智美更登》它褒揚佛教利他主義信徒,在被冤屈流放的境遇中仍然堅持樂善好施,最後將兒女、妻子,以至自己的眼珠都獻給乞丐。該劇是《大藏經方等部》中《佛說太子須大(上奴下手)經》的直接演繹,但劇中開頭部分寫五於智美更登廣作施捨,被敵國利用,派人裝扮成叫化子騙去了傳國之寶,這又被奸臣抓住把柄而告了狀,使國王下令流放了王子智美更登。這樣一個很有生活氣息的生動的傳奇情節,顯然是從民間吸收了營養的。

《朗薩雯蚌》

《朗薩雯蚌》是反映農奴制社會尖銳的階級鬥爭劇目,雖然有著明顯的宗教宣揚和封建道德的說教,但它塑造的一個農家女(實際上是農奴)從被領主強迫訂親,到搶婚和成家生子后受迫害,直到暴打致死,而又於心不甘還魂成佛,是十分具有典型意義的形象。

《蘇吉尼瑪》

《蘇吉尼瑪》寫的也完全是個涉世未深的少女被娶進王宮受人陷害,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洗雪了冤獄,可是偏偏把她說成是只母鹿喝了仙翁「洗下身白布」的泉水而懷孕生下的姑娘,這就顯得十分詭秘離奇而又優美神妙了。所以藏戲作品讓人感覺是那樣的浪漫、奇特、神秘,而又自然、質樸、真實,產生令人驚異的藝術魅力。

《文成公主》

歷史人物劇目:反映歷史上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的唐蕃和親佳話,著重描寫噶爾東贊去長安,事先帶了松贊干布王的三封密函,回答了唐皇三次考問,又與財國波斯、軍國格薩爾、強國霍爾、佛國印度的婚使一起,經過「穿珠」「辨馬」「認雞」「分木」「宰吃羊肉」「夜宴回店」和最後「校場選主」七次智慧的比試,全部獲勝,才終於娶得了公主。這齣劇主要是根據歷史故事編撰排演的,所以也都帶上了十分強烈的民間傳說的傳奇色彩。

《頓月頓珠》

《頓月頓珠》又名《頓月頓珠兄弟》,著名的八大傳統藏劇之一。藍面具藏劇迥巴戲班拿手的保留劇目,亦為昌都戲常演劇目,系藏族典型的人情世態劇。

《白瑪文巴》

藏戲《白瑪文巴》是著名的八大傳統藏劇之一,是藍面具藏劇覺木隆戲班及其藝術流派的保留劇目。在劇本末尾讚詞中,說明白瑪文巴是蓮花生大師的前生,西藏民間戲班一般也主要演出的是這第二段蓮花生本生故事的戲。第一段在藏譯經藏《甘珠爾·大乘莊嚴寶經》中有記載,第二段在《益世格言註釋》中亦記有相似的故事。相傳為17世紀中晚期的門巴喇嘛梅惹·洛珠嘉措所作。

《卓娃桑姆

藏戲《卓娃桑姆》是著名的「八大傳統藏劇」之一,藍面具藏劇覺木隆戲班及其藝術流派保留劇目,亦是門巴戲主要傳演劇目。據傳為17世紀中晚期門巴族高僧梅惹·洛珠嘉措根據門巴族歷史傳說和藏族民間故事《倆姊弟》創作而成。

《諾桑法王》

《諾桑法王》是西藏戲曲中最古老、傳演最廣泛的傳統劇目之一,為藍面具戲、白面具戲、德格戲、昌都戲主要上演劇目。其故事源自反映釋迦牟尼本生事迹的藏譯經藏《甘珠爾·百世如意藤》64品「諾桑明言」。早期白面具藏戲班子據此曾有演出。

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后藏俗官定欽·次仁旺堆根據前人和民間各戲班編述得較古奧的諾桑故事重新創作出了較為通俗、易於演出的劇本《諾桑王傳》,后藍面具藏劇江嘎爾娃班子著名戲劇師朗傑又將它編排表演成該班子及其藝術流派的保留劇目《諾桑法王》。

大家都在看

在這個「吃優格的節日」,怎能少得了優格? 秋天的林芝,擁有被上帝深度美顏后的絕美風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