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們是否還需要那麼多的商業

李一戈

由於工作關係,最近陪朋友去看了一些商業運營情況。實話說,差異巨大,行業活躍度總體不是特別樂觀。

先說幾個例子。北京某大型商業項目,重整,修改,3年了,還是休息狀態。另一個項目,某著名商業品牌撤出,重新招租,兩年過去仍然空置。

最令人怵目的是兩個商業大廈,從原來的百貨商場,改為購物中心,節節敗退,5層的大樓如今只剩下頂層的電影院,三四層零星的兒童業態,一二層的餐飲,略有人氣,其他樓層或完全閑置,或正在撤櫃。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個項目都位於北京四環以內。看著空蕩蕩的樓層,我禁不住心口發緊,如此虧損經營能堅持幾天?寶貴的城市資源如此虛擲,豈不令人心疼。

這樣的商業項目,在各個城市絕非個別現象,而是普遍存在。它顯露的,從產業來說是傳統商業轉型的陣痛;從城市規劃和布局來說是功能、業態的重組。

早在幾年前就有機構統計說,有些城市的人均商業綜合體面積,已建在建加起來,超過了發達經濟體的水平。有的項目交付之日即是虧損之日。包括地產商在內的投資機構,並非完全不了解這種狀況,只是行動過於遲緩。原因還是,他們不能不做這麼多的商業。因為土地出讓規劃就是這樣規定的。

一個住宅小區配備多少商業和配套設施,是有明文規定的。記得大約是90年代末、21世紀初,商業部都已經撤銷了,但小區需要配套建設若干比例糧店的部門規章仍然適用。曾聽有地產商很疑惑地說:糧票都取消多年了,建糧店做啥用?明顯是計劃經濟的做法嘛。

如今,當然沒有哪個城市還會規定,住宅小區需要配套建設糧店。但不少地方對住宅小區配套建設商業的熱情還是很高。這主要體現在土地出讓中。

某特大城市的遠郊區縣,在其一幅綜合用地出讓招標文件里明確載明,商業配套面積佔一半比例。而其實,該區域已經建成交付的多個項目,商業設施大面積閑置,根本招不了商。一家小地產商為了生存,咬牙拿下這幅地塊后,心懷忐忑,期望的是地方政府部門能夠從實際出發,修改規劃。

理論上說,優質商業對增加區域稅收、帶動就業、促進消費、提升城市形象等,都有積極作用。譬如,華潤萬象城、中糧大悅城、萬達廣場、龍湖天街等,甚至成為了區域城市名片。從這點來看,發展商業尤其是大型商業的誘惑還是很大的。

但前面提到的商業案例卻顯露出刀刃的另一面。大量商業項目運營難以為繼,虧損、關閉,對投資企業是重大損失,對城市資源是浪費。雖然這與開發投資機構的招商、運營管理水平密切相關,但如果是在商業過剩區域不切實際地配置過多商業,水平再高,恐怕也徒呼奈何。

針對城市商業配備,我個人的建議是:

已交付多年但大量閑置的商業項目,政府部門允許其在城市總體規劃範圍內進行改造。我已多次呼籲,這類商業大樓可允許改為長租住房或長租公寓。如果擔心全面推開有風險,就先試點,但動作要快。如果區域內缺乏合適的寫字樓,也可改造成面向中小企業、創業創新企業的辦公樓,比如像優客工場。

新建項目,尤其是新出讓的土地,要趕緊把商業佔比降下來。電商的出現,表面看是對傳統商業的衝擊,本質上卻代表一種商業趨勢,是消費升級的必然結果。無論「新零售」是不是商業的未來,新建項目商業比例的調整,都是無可避免的。

我們常常說,企業應該研究消費趨勢,順應消費升級的方向來配置商業業態。這方面,政府部門也不能做觀眾。我們的城市是否還需要那麼多的商業,門店、超市、購物中心、大型商城?不應是在辦公室內拍腦袋,決定是30%還是50%的比例,而應該前瞻未來,認真聽取開發企業和商業運營機構的看法。

至少在我看來,目前在一二線熱點城市的土地出讓中,適當降低商業和產業佔比,相應提高住宅佔比,是有空間的。商業空置率偏大的城市,更應儘快付諸行動。(編輯 祝乃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